- 讀思并行:李玉強作品選(全三冊)
- 李玉強
- 3822字
- 2020-03-19 16:19:04
珍惜緣分
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很好的,甚至寶貴的東西常為一些人們不認識和不去珍惜,在我的閱歷和觀察里覺得緣分就存在這種情形。
緣分,是中國文化和佛家的一個抽象概念。指由于以往因緣致有當今的機遇。佛說,世間萬物皆因緣而生,因緣聚則物在,因緣散則物滅。緣分來自前生的修煉,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插肩而過。古人亦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偸钦f明人與人之間有著一種無形的連結,有某種比如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說明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處的可能性,有可能那里有緣,緣無時無處不在,人皆在人緣之中,而且說明人與人的緣分來之不易。
有些事情之所以不為人知或重視,是因為人們沒有去細思細想,若能靜心去思索,就會發現真諦。緣分就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雖然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可一個人卻是無法單獨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哪怕他是一個喜歡或者被某些條件限制而孤獨的人。每個人都會也必然與一些人相聚、相處、相觸,至少是相聯系。可世界這么大,世人這么多,與什么人在一起,卻不是隨意的,按佛的說法,當是有緣分的人才可以,是有緣才聚,無緣不聚。父子、夫妻、親戚、同宗、同志、朋友、熟人、敵人,以及鄰居、鄉黨等等所有可以有一定聯系的人們是因緣而成。人所做的種種事情,包括所從事的職業,所干的工作,也是因緣才有。人自身的習性、興趣、愛好、追求,包括信念還是因緣才具??偸且苑鹬f,天底下的人和事能夠發生聯系都是因為有緣,做成許多事是因有緣,做不成則屬無緣。聚與散,成與不成皆因緣。緣是難求的,是一個人前世長期修行所帶來的結果?,F在的人們說,緣分是上蒼注定人們相遇了,而且要在一起相守,如果只有前者而無后者便是有緣無分。
看來,緣分的確抽象,而且高深,到底有無這來之冥冥之中的聯系,是不是存在著這種必然相遇的機會和可能?我覺得無論是佛是人,大概和對其他事物一樣,只是對這種人與人,人與事之間的現象或關系問題作出的一種因果推測,是給同其他許多尚不明原因的事物一樣的一個似乎合理的解釋,以使得這個問題能有個結果。至于到底是不是這么回事?我真的還無法徹徹底底的信服,因為這些東西在我覺得真是有點虛無縹緲,尚無科學的揭示,頂多聽上去像是那么回事罷了。在這樣一個我覺得神秘莫測的問題面前,我一個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人,的確沒有能力將它弄清楚。事實上,也沒有多大必須弄清楚的必要,因為我們平時做的許多事情也不是都在清楚的前提下。所以,我們就姑且按照它是存在著的去對待吧,因為它畢竟還存在可以讓人在沒有更加可靠的理由之前還覺得也有理,至少可以說明某些事情的情形。
緣分是難得而美好的。我們與之相聚的人們是在無數的人中,是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不早不晚碰上的。盡管每個人都是這樣,可總還是非常的不易,是非常的幸運的??扇祟惖谋s是沒有足夠多的人明白它和珍惜它,從古至今的歷史里記載的多是不珍惜,甚至毀壞緣分的人和事,自然也不乏珍惜和愛護緣分的人和事,但前者卻似乎是主流,是基本的情形。當然,這個世界上的人,在我的看法里居兩端的是少數,處中間的是大多數,也就是品德很高的人很少,但壞人也不多,絕大部分是介于其中間的一般人,或者也可以算是本分的好人。所以,我們的身邊還是不乏眾多好心人的,盡管也的確不乏品性卑劣或者有其他不良行為的人。問題只是有的人雖然沒有想著去做惡,但同時卻也忘不了至少是不是那么的有心和積極去做個高尚之人。在對待緣分的問題上,其情形相似。所以,名利場上,職場上,商場上,包括圣神高潔的學壇上,以及所有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里,到處遍布各種各樣至少是缺乏雅量的,或者冷漠的以至不怎么道德的競爭、博弈、攻擊、搶奪甚至殺伐,充滿形形色色的利害糾葛、矛盾沖突、是非曲直、高下尊卑、爭強斗勝、你錯我對等等。為了自己的私心,人們常常不惜難得的緣分為代價,弄得狼煙四起,怒目相爭,惡語相向,仇大無比;或者面和心異,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心懷不滿;或者心無善念,人無愛心,只求自好,暗愿人禍;或者沒有肚量,缺乏大度,稀少寬容,難得醇厚;或者心里陰暗,心胸狹窄,嫉恨別人,行為自私;甚至大打出手,以將其滅之才解恨似的;還有雖朝夕相處,可老死不相往來,總是有我沒你,哪有什么惜緣可講。當然,這無疑是極端狀態,大概只是極少數人如此,對眾多的人來說,一定沒有這般嚴重。但是我覺得似乎在不少人的內心里,還是利己為首,而主動想著別人的還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利益問題上。善良、博愛、友好的人,至少是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如此,并能以此構成他的人品和人生的人不能說是很多。眾多的人還只是會在某些時間、某些事情上這樣罷了。
上述等等,均在表明對緣分的無知。不知人之所聚為的是情分,友誼,睦鄰和諧,是互助,是共贏。事實上,友好的結果常是互得好處,而敵對的結果通常是兩敗俱傷;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幫助別人是在幫助自己,愿別人美好地活著,會使自己活得快樂,總是送人鮮花,手有余香。珍惜緣分,自己不會損失什么,而且所有結果都會是美好的。再說,愛心善意不但不會因付出而減少,反倒會因此而增多。小愛會發展成大愛,小善會成長為大善??刹恢獮槭裁?,我們這個世間的有些道理,人們就是不去想,甚至明白了也不去做。古人教導我們不要因善小而不為,也不要因惡小而為之,可事實上在不少人那里卻常常相反。長期以來我總是想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在不影響自己的前提下向別人和社會付出些愛心和善意的事情,不少人為什么不去做或不堅持做呢?我想,這中間至少有四個原因:一是人的自我、自私本性,二是人的糊涂,三是人的境界,四是人的素質。
人和人因緣而聚,在一個地方生活,在一個單位工作,我覺得為的當是友誼而非仇恨,為的當是快樂而非痛苦,為的當是和諧而非齷齪,為的當是共贏而非同敗。可是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在能力前者,而是有不少人卻硬是在行為后者。要知道,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生中有幸相聚的人并不多,即就是廣結善緣,到頭來也沒法與許多人相聚一起。再說,人們所沒有珍惜緣分的行為或事情中,真正值得如此的恐怕沒有多少。一則,人們日常生活、工作里的原則問題并不多;二則在捍衛重大原則問題上影響、傷害、中斷緣分的事情也有,而且是必需的,但這是另一個問題,它通常被保持某些緣分更重要,而且在量上也不會多。關于值得與否的問題,以我的觀察,大多數是明白的,但可悲的只是在于明白之時通常都是到了老年,到了失卻了相聚相處的條件之后而回顧人生的時候,都是當局者迷,都是已經無法早知如今何必當初,都是悔之晚矣。從混沌到明白,從錯誤到正確等等,就是這樣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復著,每個人都在為此付出著代價,沒有很多人能夠真正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而不蹈舊轍。這大概也算是人類這些情形或規律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吧。所以,我以為能吸取前人經驗教訓的人當為智者。
緣分的內涵非常寬泛,內容極為豐富。除了我這里所說的人緣,還有財緣、機緣、福緣、喜緣、善緣、惡緣、名緣、利緣、情緣、姻緣等等,總之凡事必有緣,包括不珍惜緣分也是一種緣分,這便是相聚是緣,散去是緣,得到是緣,失卻亦是緣吧。我今天想說的主要是人緣,因為人們可以盡最大可能珍惜它,而其他緣分卻含有較大的機遇與運氣的因素,有的可以人為,有的卻不只是人的力量。
人與人的相聚、相處是一種幸運、美好、難得的緣分,我們當去十分珍惜。要有寬闊的胸懷,珍惜可貴的相聚相處機會,給別人以盡多的愛心和善意。要明白世界是世人共同的,每個人都有過好日子,享受幸福的權利,而非心中沒有別人,只要自己過得好,更不是為此而傷害別人的利益。遇事至少要考慮相關人員的利益,要盡可能的愛善為懷,與人為善,給人方便。要知道能為他人做好事也是自己的一種善緣,是給自己建立人脈,甚至是上蒼恩惠自己的良機??墒窃S多人通常卻做不到。做不到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不樂意。我就見過有人對他人需要自己的一件符合政策規定的正常事情,硬是不給予辦理,而是在他離位之后由繼位者辦理了的事情。他錯失了機會,自然后悔莫及,因為所求之人曾與他一起共事多,僅為這件事就自斷了兩個人之間的情誼??删壱蚜?,沒得補救了。事實上,能為別人做事也是上蒼賜予的一種機緣,也得珍惜,且不可覺得是別人在求自己。實際上被求也是一種緣,也是難得的。放著該做的事不做,是為什么呢?還不是心胸狹隘,不愿人好所致。這只是與他人過不去嗎?看結果倒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成分大。我們之間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生分,虛偽、隔閡、戒備,而不是很多的熱情、坦誠、融洽、相信呢?我們可以得到的為什么不希望別人得到呢?我們沒有可能得到的東西為什么也不愿意別人得到呢?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真心的希望別人活得好,甚至為能被自己更快樂而高興呢?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給他人以更多的理解、體諒、寬容和關愛呢?為什么總要去制造些令人不爽甚至不幸的事情呢?難到他人的生命與自己有什么不同嗎,一定就當在自己之下嗎,就不能有點胸襟和氣度嗎?難到這珍貴美好的緣分就不當去珍惜嗎?
珍惜緣分,除了是份善念,一份愛心,一種胸懷,我以為還是人的一種成熟,是一種對事情的明了,是對自己內心的自信,是一種恬淡平和的心態,一種豁達大度的風范,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一種達觀灑脫的生活,是一種智慧的生存禪境,甚至是人生一種至高境界。但凡惜緣之人,大多是自己快樂,也讓他人舒心的人,是自己如意,也使他人滿意的人。我們生出來并無仇恨,讓我們愉悅地相處吧。人生苦短,人海茫茫,難得相遇,讓我們十分地珍惜這個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