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孤兒·愛心·社會

  • 自己看看
  • 胡美蘭
  • 1424字
  • 2019-03-14 15:58:08

是呼吸的氧氣

是生命的源泉

愛的奉獻

據民政部初步統計,中國大陸有10萬名孤兒,其中在孤兒院的約2萬,今年是國際家庭年,中國大陸救孤助孤活動不斷發展。

民政部1993年10月23日提出了“助孤計劃”以后,江澤民總書記為此題詞為“全社會都來關心孤兒的成長”。投一“救孤助孤”之石,愛的波瀾一圈圈地蕩漾開去。

4月20日,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外孫翟蕓臺先生不遠千里來大陸,向北京市兒童福利院無償捐贈價值1.5萬元的食品。朝陽區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把200元壓歲錢送來了。

5月17日,在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外賓接待室,坐著一位著裝樸素,手里抱著個四五歲的孩子,滿臉掛著汗珠的中年婦女——萬萍。她小心翼翼從一個發灰的皮夾里拿出豐臺云崗幾居士,省吃儉用積累下來的1200元錢交給了趙淑英主任。她還準備收養一名孤兒,要為孤兒撫平那塊“孤”的疤痕。

這是愛的連接,更有愛的延續。

馬來西亞成功集團執行總裁陳志遠先生宣布,在中國大陸撫養100名孤兒,負責他們生活、學習到18歲,并先期捐款10萬元人民幣。香港杰出青年協會主席郁德芬女士為“救孤計劃”捐款1萬港幣。香港昌威集團總裁鄒錫昌先生捐款20萬元港幣。香港金寶時計集團董事長李秀恒捐港幣5萬元及價值80萬港幣的鉆石手表。香港國際世界宣明會每年提供500萬港幣作為8000名孤兒每年的學習費用,直至他們成人。

一件件物品,一張張鈔票,凝聚了多少炎黃兒女的愛,收下這顆赤誠的心,將她轉贈給孤兒們,給他們找回失去的“母愛和父愛”,為他們營建一個溫暖的家。

愛的撫育

1993年9月,中國第一家民辦慈善福利機構——中華綠茵兒童村在湖北成立了。它為我國解決孤兒問題開創了一條新路子,那就是用一個個完整的家庭來撫養孤兒。

胡曼莉女士是兒童村的創始人,她先后收養了20多名孤兒,其中最大的未滿14歲,最小的來到這個世界才4天,現在這些孩子都有了自己溫暖的“家”了。

1989年5月14日,胡曼莉把一對姐妹孤兒接到自己家中,從此,一個美滿幸福的三口之家成了五口之家。1990年8月底,她又同丈夫林必群一道,把4個孤兒從還收養了3個孤寡老人的朱大全家接了過來。從此,她成了7個孩子的母親。她雙肩同挑,一要讓孤兒豐衣足食,長大成人,一要言傳身教讓他們成才。胡曼莉家的孤兒數在逐個增多,最后竟達17個了。她想出了個“征母啟事”的辦法,而后,100多對夫妻蜂擁而至,最后精益求精,留下了九個家庭。

中華綠茵兒童村的建立是個創舉,北京市兒童福利院的育才是個罕跡。

在海淀區走讀大學的校園里,有個從“孤兒院里走出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媽媽”是趙淑英。22年來,趙淑英看著他一點一點長大。

孤兒有一顆易碎但堅強的心,只要社會各界用愛的粘膜將“孤心”粘緊,它也將會變得既堅又固了。

愛的回音

去年杭州兩位品學兼優的中學生因孤兒院里經費窘困,失去了上高中、上大學的機會。

消息傳出,前來捐款和認養孤兒的市民絡繹不絕。杭州市上城區殘聯副主席率先認養了一個。來杭州投資辦公司的臺胞蔡志先生及太太張艷萍商定將捐款認養5個孤兒。一個月里共有7800余市民和數十家企業為孤兒捐款,總金額達83萬余元。認養孤兒達50余人次。

孤兒被認養走了,孩子們有了新的家庭,得到了新的母愛和父愛。這是從杭州返來的回音。北京市兒童福利院,是首都唯一的兒童福利事業單位,收養了650名孤兒,其中智肢雙殘的占95%。然而,在這個大家庭中卻有小、中、大學生30多名,學前班的10多名。

愛的種子灑遍神州大地,種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春之愛花已開,只要人人獻上一朵,祖國孤兒的世界里也將五彩斑斕。

(原載《中國人口報》1994年8月24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阿坝| 东海县| 宁城县| 云浮市| 南岸区| 怀化市| 九龙坡区| 衡山县| 盘锦市| 麻栗坡县| 上思县| 河津市| 五原县| 大竹县| 琼海市| 麻城市| 鱼台县| 张掖市| 柏乡县| 江北区| 商洛市| 谷城县| 赣州市| 通渭县| 陆河县| 延寿县| 衢州市| 乌鲁木齐市| 雷州市| 昌图县| 南投市| 庄浪县| 江源县| 平南县| 江口县| 青冈县| 安龙县| 珲春市| 汤阴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