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文化精神
  • 張岱年 程宜山
  • 1445字
  • 2019-12-13 18:30:48

二 文化是一個動態系統

今天人們一般都承認,文化是一個包含多層次、多方面內容的統一的體系,或者說是許多要素形成的有一定結構的系統。基于此,結構分析的方法頗為風行,各種各樣的結構模式紛至沓來,目不暇接。這種觀點和方法不是依據于個別的、零散的事實,而是將事實整理為彼此關聯的諸要素,在諸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自身完備的結構總體,顯然具有合理性。任何在一定時限內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系統都有自己的穩定機制,在這一定的時限內,時間的因素為研究的方便可以忽略掉,亦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采取“共時態”的研究方法。但文化結構本質上是一種耗散結構,文化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如果忘記了“共時態”研究方法的有條件性,否認文化系統穩定的相對性,把結構分析方法變成一種靜態的方法,那就不可避免地要重新陷入英、美傳統的形而上學思維,把文化系統僅僅看成是既成事實的各種形態的總和。

文化有復雜的內容,包括哲學、宗教、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教育、風俗等,是一個包含多層次、多方面內容的統一體系。它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思想、意識、觀念,等等。思想意識中最重要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價值觀念,一是思維方式。第二層是文物,即表現文化的實物,它既包括像哲學家的著作、文學家的文學藝術作品一類的“物”,也包括科學技術物化形態的“物”,即人工改造過的物質。第三層是制度、風俗,是思想觀點凝結而成的條例、規矩等。文化按其所面對的問題可分為三個方面,即人和自然關系的方面、人和人關系的方面,以及人自身的關系——如靈與肉、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方面。科學、技術、政治、法律、文學、藝術等按其內容的側重分別屬于這三個方面,而哲學、宗教則處于核心的地位。

任何文化系統都包含若干要素,可稱為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和系統之間的關系有種種復雜的情況,其中有兩種特別值得注意的情況:一個文化系統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有些是不能脫離原系統而存在的,有些則可以經過改造而容納到別的文化系統中。前者意味著一個文化系統所包含的一些文化要素間,具有不可離的關系,例如中國殷周時期的分封制、井田制、貴族制,就具有“三者相扶以行,孤行則躓”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的不可離關系,它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并與原系統同終始。后者意味著一個文化系統所包含的一些文化要素之間具有可離的關系,例如,科學和宗教、藝術、風俗是可離的。文化要素之間除了上述可離與不可離的關系外,還有相容與不相容的關系。例如,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而君主專制、封建道德與近代科學的發展是不相容的。

認識到文化要素之間的相容與不相容、可離與不可離的關系十分重要,是把文化當做一個動態系統來把握的關鍵。

同一個文化系統中,有相容并且不可離的許多要素,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相互補充,是這個文化系統保持相對穩定不變的機制,它們穩定的聯系是這個文化系統的結構;同一個文化系統中,也有不相容或者可離的許多要素,前者隱伏著導致系統崩潰的契機,后者則可以成為代之而起的新系統的要素。這也就是說,在時間上相繼而起的兩個不同的文化系統之間,既有一個取代另一個的關系,也有一個繼承另一個的關系。因為有一個繼承另一個的關系,所以二者之間包含一些共同的文化要素。

在空間上并存的不同文化系統包含一些共同的文化要素,也各自包含一些不同的文化要素。前者表現了文化的普遍性,后者表現了文化的特殊性。這些不同文化系統的要素之間,也存在可離與不可離的關系、相容與不相容的關系。這既是它們各自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根據,也是它們可以互相吸收、相互融合的根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阴县| 普安县| 河南省| 虞城县| 巩义市| 昆山市| 昆山市| 崇礼县| 澎湖县| 普兰县| 观塘区| 武安市| 民和| 彝良县| 东乡县| 延寿县| 沁源县| 芒康县| 通山县| 普陀区| 大厂| 临安市| 林周县| 中方县| 遂川县| 积石山| 沛县| 平武县| 永济市| 宿松县| 筠连县| 浪卡子县| 兰州市| 河津市| 平遥县| 长宁区| 全州县| 富宁县| 晋城| 滦南县|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