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奴隸制、內戰與美國憲法

從美國建國開始,一個幽靈就在這個立志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新國家的頭頂上盤桓。這個幽靈就是奴隸制。美國革命時期,殖民者以不堪忍受英國的“政治奴役”(political slavery)為由,公開挑戰和反抗英國議會和王室的暴政,發表《獨立宣言》,宣稱人人都有不可剝奪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與此同時,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包括許多領袖人物)卻集體地奴役著居住在北美大陸上的成千上萬的非洲黑人。據1790年美國第一次人口普查資料,當時美國的總人口為390萬人,其中約75萬人為黑人,占聯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黑人人口中90%的人是奴隸(近70萬人),絕大部分的奴隸生活在南部各州,是大大小小的奴隸主的財產。[237]如第二章的討論所示,為了保證聯邦的建立,費城制憲會議曾在奴隸制問題上作出了一系列的妥協,1787年制定的聯邦憲法不僅事實上容忍了奴隸制在美國的存在,而且為其進一步的發展和擴張提供了憲政上的基礎和空間。19世紀上半葉,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和聯邦領土向西部的迅速擴張,南北兩個區域的經濟形式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差異日益增大。以“自由勞動”(free la-bor)原則為基礎的自耕農經濟體制和早期工業資本主義在北部的發展,以及廢奴主義運動的興起,對南部的奴隸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圍繞西部領土開發的爭論則更加劇了區域之間的利益沖突,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9世紀中葉演變成困擾美國憲政秩序生存的主要難題。

19世紀上半葉,南北雙方曾因奴隸制問題以及聯邦政府是否有權限制奴隸制的發展多次發生沖突,聯邦體制甚至也因此面臨過數次重大的危機。雖然最后通過妥協,這些危機都得以化解,但早期的妥協都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即奴隸制是否可以永久地存在于聯邦之中,以及聯邦的主權到底應該歸屬于州還是聯邦。它們最多只是延緩和推遲了更大的、更為致命的危機的發生。19世紀中葉,南北雙方再度因奴隸制能否向西部領土擴張的問題發生激烈的辯論。這場辯論迅速演變成一場對聯邦制和聯邦憲法的性質的爭論,導致了以民主黨和輝格黨互為反對黨的美國第二政黨體制的瓦解。北部的各種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政治力量得以有機會進行重組,建立起一個以區域利益為基礎的新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反對奴隸制(anti-slavery)的議題也因而被帶入聯邦的政黨政治之中。而作為全國性政黨的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則因奴隸制問題產生了分裂,南部的民主黨變成了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政治工具,北部的民主黨則處在區域利益和政黨利益相互沖突的夾縫之中,失去了傳統的政治感召力和動員能力。

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幾乎陷入了癱瘓狀態。因為支持和反對奴隸制擴張的兩派力量勢力相當,國會在奴隸制問題上無法達成新的妥協。這一時期的總統相對無能,既缺乏政治遠見和勇氣,不敢面對奴隸制問題;又缺乏政治手段和資源,對愈演愈烈的區域政治一籌莫展。聯邦立法和執法部門都喪失了作為常規的憲政妥協機制應該發揮的功能和效力。1857年,為南部民主黨人所控制的聯邦最高法院企圖通過司法渠道來解決空前的憲政危機,但其帶有嚴重區域政治偏見的判決不但沒有緩解危機,反而激化了南北雙方的對立和敵視,并極大地損害了聯邦憲法的權威。隨著原有憲政機制的逐漸失效,南北之間在奴隸制問題上的對峙和對聯邦性質的爭論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分裂,并演變成為一場長達四年的血腥內戰。在雙方共付出了62萬人生命的代價之后(最近的研究將內戰死亡人數提高至75萬人),奴隸制才從法律上被徹底廢除,新的聯邦體制才得以重新建立,美國憲政也才獲得新生,發生了重要的轉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丰都县| 丰县| 通山县| 稷山县| 石阡县| 安阳县| 临城县| 龙南县| 尼勒克县| 福泉市| 松阳县| 年辖:市辖区| 内黄县| 仲巴县| 泰顺县| 千阳县| 广安市| 哈巴河县| 绩溪县| 来宾市| 策勒县| 同江市| 铜陵市| 重庆市| 黄平县| 乌苏市| 黄大仙区| 岢岚县| 嫩江县| 泰来县| 岳西县| 米泉市| 田东县| 博白县| 正安县| 和平县| 彝良县| 平江县| 长兴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