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
- (俄)巴甫洛夫I.P.Pavlov
- 10933字
- 2019-12-06 19:15:22
第六講
諸位!今天我改談內制止過程的第三個場合,這就是我們所謂條件反射的延緩化(запаздывание,以下譯為延緩過程)。
在條件反射形成的場合,條件刺激物與無條件刺激物的互相聯合(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ие,以下簡稱復合),在條件刺激物的開始直到無條件刺激物開始的瞬間兩者的間隔時程上,可以很有種種不同的間隔時程,這是自明的。這間隔時程有時可能是很短的,不過1~5秒鐘,甚至可能是幾分之一秒(可是如已經指示過的,必須先給予條件刺激物),但也可能是很長的,達到數分鐘之久。這樣就發生各種不同的條件反射,于是我們用不同的名稱加以區別:或者是同時性條件反射(совпадающие),更正確地說,這就是幾乎同時性的條件反射;或者是延時性反射(отставленные),也就是延緩性反射(запаздывающие)。間隔時程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第一,我們現在將從事討論的一種制止過程是由間隔時程的條件如何而決定的;第二,像我們以后會明了的,間隔時程能決定每個條件反射的最后命運。
如果所采取的間隔時程總是微小的,譬如是1~5秒,那么,在條件反射形成的場合,唾液分泌也開始得很快,就是在條件刺激物開始的即刻以后。在間隔時程增大的場合,唾液分泌反應的出現就越加延緩,就越與條件刺激物的開始時間相隔離。這個延緩可能與條件相當地達到數分鐘之久。延緩性過程是可以用各種不同的處置而形成的。有時我們應用幾乎同時性條件反射而開始實驗,條件反應就發生得很快,不過需要2~3秒鐘。其次,我們逐漸增大間隔時程,假定每天增大5秒鐘。如果我們不曾在某一定的間隔時程上停止,就是說,如果不曾在某一定時間的延緩性過程上停止,那么,與此相當地,條件性效力(即條件反應)也就漸漸延緩。在另一方式的實驗里,我們從幾乎同時性條件反射即刻就移到間隔時程很大的條件反射的實驗。于是在起初,應該形成的反應卻完全消失,在很久的試驗期間內只有很長的零時相的出現(длинныйпериоднулей),而這零時相是我若干同人在論文里所用的表現。最后的結果是,在靠近與無條件刺激物相結合的瞬間才有唾液分泌的出現。如果這樣安排的實驗多次重復下去,這唾液分泌就越來越明顯,漸漸地向后方退行,就是說,與條件刺激物開始的瞬間相接近,并且在最后,唾液分泌出現的時間在與條件刺激物開始瞬間有一定距離的部位固定著。如果從最初起就用很大的間隔時程做實驗,最少在大多數實驗狗的場合,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在這樣的場合,實驗狗就會迅速地陷入于瞌睡的狀態,于是就不能獲得條件反射。由于上述的這種困難,對于最后的這實驗辦法,我們還不曾充分地加以研究。
現在從惹華德斯基的研究里舉出一個延緩性反射的例子。惹氏關于這一類內制止過程做了特別仔細的研究,這是他的功績。
對于實驗狗,哨笛音是酸的條件刺激物。條件刺激物的開始和無條件刺激物的開始之間有3分鐘的間隔時程。

延緩性反射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多種多樣的。第一,該速度與動物的個性即動物神經系統的特性有非常顯著的關系。有些狗的延緩性過程發生得很快,相反地,其他一些狗的延綏性反射卻發生得很慢,就是說,唾液分泌的出現時間頑固地不與條件刺激物開始時間相隔離。對于一些狗,只要在一個實驗里將間隔時程較長的反射重復應用幾次,延緩性過程就會發生,而對于另一些狗,卻需要經過一個月左右或一個月以上。在前者的場合,延緩性過程屢屢很快地移行于睡眠狀態,因此對這一組內的若干實驗狗,如果要做系統的研究,就只能限于短時性延緩性反射的實驗,就是說,只要獲得比較小量的唾液分泌,就不能不滿意。其次,條件刺激物的種類有顯著的影響。皮膚的機械性或溫度性刺激和光線的刺激比音響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延緩性反射的發展。一般地說,在其他條件都是相同的場合,前一組的刺激所引起的條件反射效力比后者是更小的。現在舉出耶科夫來娃(В.В.Яковлева)一些實驗,以表示這些關系。
狗的三種條件食物性刺激物是:拍節機的響聲,皮膚的機械性刺激,電燈在眼前的開亮。
1924年4月9日的實驗。無條件刺激物與條件刺激物的間隔時程30秒。

1925年4月24日實驗。幾種刺激物的反射,在前一個實驗與這個實驗間的一年內,為了其他的實驗目的而被應用了多次;以后這幾種的反射都各有更大的間隔時程。就是說,起初是間隔1分鐘,以后間隔2分鐘。各延緩化的反射重復地被應用的次數都是相同的。

具有巨大影響的是短時間延緩性反射長時期的重復應用。在這場合,如果使條件反射開始與無條件反射間有巨大地延緩的間隔時程,更顯著的延緩反射就有時頑固地不發生。
末了,在僅應用一種刺激的場合,譬如專用聲音的刺激,看起來,延緩性反射發展的或快或慢,就決定于該刺激是連續性的或間斷性的。在連續性刺激的場合,延緩性反射發生更快。
這樣,在無條件刺激物與條件刺激物的間隔時程很大的場合,條件刺激物的效力是由兩個時相而成立的,而這兩時相的時間卻是屢屢相同的:就是初期的不活動性時相和第二期的活動性時相(недеятельнаяндеятельная)。不活動性時相究竟是什么呢?刺激過程逐漸增長,慢慢地累積起來,經過很長的時期以后,才顯現可以目擊的效力呢?抑或是刺激過程雖然有充足的力量,老早地已經存在,可是在一定的時期以內,卻為什么東西所隱蔽住呢?從我們采取通常的處置所獲得的延緩性反射的事實而言,這已經是意味著第一個假定的不可能。因為在最初間隔時程很短的場合,我們已經獲得完全表現的條件刺激效力。那么,究竟為什么在同一條件刺激物作用時間較長的場合,這刺激物卻需要更多的累積時間呢?如果這是一種疲勞的表現,那么,疲勞也許必定引起效力的逐漸減弱。可是效力并不減弱。在利用第一個處置以獲得延緩性反射的場合(處置法在本講的開始已經舉出了),條件反射的效力雖然是延緩的,可是越過越會增大,而在應用第二個處置方法的場合,效力起初消失(即零時相),但以后重新出現,并且會長久地增大起來,最后才變成恒常的最大數值。因此,就剩下第二個假定,即是刺激(興奮過程)被掩蔽的、暫時地被抑制的假定。這可以由如下的事實而說明,即是第一時相的興奮過程可能利用某種處理方法而迅速地出現。
如果我們在延緩性反射的不活動時相,對于該動物應用任何其他的一種動因,而該新動因直到當時對于該動物的唾液腺機能并無任何關系,那么,我們現在會即刻獲得該動物唾液的分泌,并且這唾液分泌屢屢是大量的,同時還有相當于該條件刺激物的運動性反應,這就是說,條件反射的表現是完全的。
現在舉出惹華德斯基的一些實驗。
皮膚的機械性刺激是條件酸性刺激物。從連續地發揮作用的條件刺激物的開始到無條件刺激物的開始之間,有3分鐘的間隔時程。直到試驗的當時,拍節機的響聲對于酸性反射不曾有任何關系。

另一個實驗是用另外一個新異刺激物對該同一動物施行的;另一新異刺激物是無雜音的回轉物體。

此處發生了一個很有興趣的、出乎意外的現象:已構成的條件刺激物(指皮膚機械性刺激)單獨地在1~1.5分鐘的時間以內,并不發生作用,而其時與這條件刺激物第一次相結合的一個無關系的動因卻即刻成為一個引起該條件刺激物規律性反應的決定性條件。
很顯然,此處與我們有關系的一個現象,就是我們從前曾經認識過的所謂解除制止(растормаживание)。因為在我們的研究室里,最初這解除制止由惹華德斯基做了最有系統的研究,所以我以后會更詳細地說明他的實驗。
像你們已經會注意到的,在三次講義里我接連地談及解除制止,并且關于它,引用了許多記錄的材料。我以為,這是有正當理由的,因為這個現象在生理學方面具有一種相對的特色;當然,即在現在的神經生理學范圍內,也還有與這現象相同的情形,然而關于解除制止的內在機制的解釋依然是完全不明的。我們可以抱著一個希望,就是豐富的事實詳情會在將來的某一個時期有助于對這一現象機制的理解。
現在我請諸位注意剛才引用的兩個實驗中的第一個。在這第一實驗里我們明了地看見,與皮膚機械性刺激相結合的拍節機響聲不僅引起了不活動時相的唾液分泌,并且同時在第二個活動時相也強烈地減弱了唾液分泌的效力。在專用皮膚機械性刺激的一切場合,都在1.5分鐘以內,所分泌的唾液是29~46滴;可是在皮膚機械性刺激和拍節機并用的場合,卻只分泌了17滴。這樣,我們發現了這新異動因的雙重的作用,就是在不活動性時相具有解除制止的作用,而在活動性時相卻具有制止性作用。
如果使外制止動因一組中的各種不同的動因與延緩性反射的條件刺激物互相結合,那么,就會在延緩性反射的經過之中發生各式各樣的變動,可是在這些變動的方式里卻容易發現一定的規律性。在我們這些實驗里所應用的一切新異動因,按照對延緩性反射所發生的影響如何,可以排列成如下的系列。
Ⅰ.應用于皮膚的5攝氏度及44攝氏度,樟腦的弱度氣味。
Ⅱ.0.5攝氏度及50攝氏度。
Ⅲ.在狗的眼前(無雜音的)回轉著的物體,拍節機的響聲,皮膚另一些部分的機械性刺激(如果皮膚某一定部位的機械性刺激是已經形成的條件刺激),中等強度的哨笛音,乙酸戊酯(уксусныйамил)的氣味。
Ⅳ.樟腦的強烈氣味,強烈的哨笛音和電鈴音。
第一系列的刺激物對于延緩性反射的進程不發生任何影響。
第二系列的刺激物只對于延緩性反射的第一時相顯出作用,引起該時相的唾液分泌。
策三系列的刺激物對兩個時相都發生障礙;在第一時相,引起唾液的分泌,在第二時相卻使唾液分泌量少于正常。
最后,第四系列的刺激物對于第一時相,幾乎地或完全地不引起任何變化,但幾乎或完全地抑制第二時相的唾液分泌量。
必須補充地說,如果采取一定的謹慎步驟做實驗,這些實驗的進行情形,屢屢是具有非常精確性的。
現在舉出一些實驗,說明上述的關系。
皮膚的機械性刺激是條件酸性刺激物。條件刺激物的開始與無條件刺激物的開始間隔3分鐘。新異動因是對皮膚應用的44攝氏度、0.5攝氏度、乙酸戊酯的氣味及電鈴等。

如果新異動因與條件刺激物互相結合的時間,并不是在條件刺激物開始直到無條件刺激物開始的全時程上,而是個別地或者在不活動性時相(最初的1.5分鐘)上,或者在活動性時相(第二個1.5分鐘)上,那么,所發生的結果在實質上是與上述的結果相同的。
舉例如下。
實驗狗是上述實驗所使用的一只,刺激物的種類也與上相同。

上述第三組的新異刺激物分別引起第一時相的唾液分泌,但反而使第二時相的唾液分泌減少;在上述的第一個實驗里,不過只有唾液分泌的若干減少,這當然是由于刺激的殘存效果而發生的。
現在發生一個問題:這些新異刺激物的系列有什么意義?這系列成立的原因是什么?按照許多實驗資料而明顯,這是各種新異刺激物的相對的生理學強度的問題,也是動物對這些刺激物所發生的反應程度的問題。上述的系列是按照各刺激物作用強度的逐漸增大而構成的系列。在同一種類的動因以各種不同的強度而被應用于實驗的時候,并且在實驗動物的反應與此相當地發生差異的時候,在若干場合,上述系列成立的關系就會如表里的說明而非常明顯。其次,在全部各實驗里,動物的運動性反應的表現關系也是與此相同地可以發現。在上述系列中最初的一些刺激物的場合,并不現出任何微小的反應;在其次系列中以后的一些刺激物的場合,反應卻按著系列中的地位而越過越強、越過越延長了;最后,我們此處所應用的各新異刺激物就是我們所謂外制止的各種動因,而這些動因的制止作用和正在研究分析中的各反射的活動性時相上是顯著的,按照上表中的順序越向下方進行,該制止作用就更逐漸強烈,最后就達到完全制止的程度。所以,上表中的各新異刺激物的系列,事實上是按照這些刺激物對有機體所發生的作用的強度的逐漸增加而配置的一個系列,而這類作用卻從輕微的探索反射開始。
由于下述變式的實驗,也可以完全證實我們上述事實的解釋是正確的。如果新異刺激物與延緩性反射重復地互相結合,那么,該刺激物的制止作用對于延緩性反射第二時相是逐次減弱的。當做消去性制止物(гаснущиетормоза)看待的各新異刺激物的這個特性是完全自然明了的。
下述實驗是對上述實驗的同一動物施行的。

由于這些實驗,我們看見,新異刺激物的制止作用對于活動性時相是與實驗的重復回數相當地漸漸減弱的,這在上方的第二實驗里是特別正確的。
在對一只動物的上述一切實驗里顯然出現的關系,在其他各動物的場合也重復地獲得了證實。可能的區別,不過是存在于新異刺激物系列構成方面的若干變動,各刺激物的排列順序一部分與上述系列的排列不同,這是當然的。對于各種不同的新異刺激物,動物所表現的反應強度很有差異,甚至是往往非常差異的,而決定這強度差異的是動物神經系統的個性,動物的過去生活,動物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刺激物的如何。我們每個人在自己本身上,這種關系也是很可以知道的。
這樣,我們不能不承認,在新異刺激物的影響之下,上述延緩性反射效力差異的順序,在實際上是由這些刺激物的生理學的力量而決定的。在生理學力量微小的場合,在反射上沒任何顯然可見的變動,在這力量若干加強的場合,只是不活動性時相會有若干變動,就是變成活動性時相。在這力量更顯著地加強的場合,活動性時相也同時變動,就是其反應度會減退,屢屢與現在已經變成活動性時相的第一時相的反應度相等,有時甚至會弱于第一時相。末了,在若干新異刺激物的力量得到最大加強的場合,延緩性反射在第一第二兩時相的全時程上都變成零。
在上面記載的新異刺激物影響下,延緩性反射所發生的各種變動,有兩個特別需要注意的重要事實,與中樞神經系的機能相關。第一個事實是,對于陽性條件刺激物發揮作用的新異刺激物,會制止條件刺激物,而該新異刺激物對于陰性制止性條件刺激物,卻具有解除制止的性質;換句話說,在這兩個場合,新異刺激物將中樞神經系統的現有過程變成相反的過程。第二個重要的事實是,制止過程如果與興奮過程比較,是比較不穩定的,因為制止過程在比較弱的新異刺激物的影響之下,更容易發生變動。
關于這兩點,我有如下偶然的富于參考興趣的實驗。在一個遠隔的新的地方(要把實驗狗運去的地方),我做了有關條件反射的公開演講,而環境對于我們的實驗動物大體上是異常的。在第一次演講的時候,示例的陽性反射五、六個實驗是完全順利地進行的。在第二次演講時,利用相同動物所做的陰性條件反射的全部實驗(也是五、六個)都是不成功的,就是說,在這些全部實驗方面,都出現了解除制止的現象。這樣,同一的該環境對于陽性條件反射不曾發生任何障礙,可是甚至于重復地被應用的該同一環境,卻對制止性條件反射有明顯影響。
在更后些的講義里,我們會再討論這些事實,該許多事實是有關于興奮過程和制止過程兩者間的相互關系的。
因為在延緩性反射的第一時相我們所見的制止過程是與消去性反射及條件性制止的制止過程完全相同的,所以我們不能不期待在這三種場合制止過程的詳情上有類似的關系。
在消去性反射和條件性制止的場合,我們曾經看見,從某一定的一個條件刺激物所獲得的制止過程是自然傳布于其他條件刺激物的,并且傳布的程度卻由這些刺激物相對的生理學的力量而決定。如果其他的各條件刺激物弱于發展了和形成了制止過程的某一個條件刺激物,那么,這些其他各刺激物的第二級的后繼性制止也是完全的;如果其他各刺激物是比較更強的,那么,第二級的制止就只是一部分的,就是說,這新形成的制止過程的強度仿佛是可以由該制止過程原有條件刺激物的強度而能正確測定的。同樣的情形也可以被發現于延緩性反射的制止過程。與延緩性反射條件刺激物強度的變化相并行地,不活動性時相與活動性時相兩者間所確立的關系會非常紊亂,即與刺激物強度的變動相當地紊亂,或偏于一側,或偏于另一側。
用同一只動物所做的有關實驗如下。

在這些實驗里,如果不是活動性時相與條件刺激物的增強相并行地顯然地增強,就是與條件刺激物的減弱相并行地,活動性時相非常減弱。
正是完全與此相同地,無條件刺激物的強度對于延緩性過程會發生影響。在條件食物性刺激物上,這是很方便地可以證實的。只要用普通喂養的動物和受過若干饑餓處置的動物做實驗,比較延緩性反射兩個時相的分配情形就行了。
實驗 另一只狗,中等強度的哨笛音是條件食物性刺激物。間隔時程3分鐘。

在饑餓的場合,不活動性時相的制止性過程幾乎消失了。
在消去性過程和條件性制止的場合,我們所看見的累積作用(суммация),是在延緩性反射的場合也能觀察的。這在如下的實驗里顯然地表現出來。
皮膚機械性刺激是條件酸性刺激物,間隔時程3分鐘。

如果重復地只在起初1.5分鐘內給予引起制止過程發生的皮膚機械性刺激若干次,而在隨后的1.5分鐘卻不給與這刺激,就會引起制止過程的如此加強,于是在這實驗進行以后,所應用的皮膚刺激在第一場合隨后的1.5分鐘非常減弱了陽性效果,而在這手續再重復一次的場合,就完全喪失了陽性作用。
在延緩性反射的場合,同一刺激物起初發揮制止性的作用,以后發揮興奮性的作用,這個事實應該怎樣解釋呢?看起來,條件是完全相同的,同一刺激物卻具有互相對立的作用,這是怎樣成立的呢?能不能使這個現象與我們已知的一些事實互相符合呢?我想,這是可能的。在第三講和第五講里,我們所知道的一些動因,是可能形成陽性的和制止性的兩種條件刺激物的。我們已經提及過,時間是這些動因中的一個實在的動因(реальныйагент)。在這兩講內已經說明,從生理的立場應該怎樣解釋這實在動因,并且引用了一些實驗,說明時間當做刺激物的意義。特別請你們想起那變式的實驗,其時應用了復加性刺激物(суммарныйраздражитель),而該復加性刺激物是由一個外來動因和一個一定時間因素而成立的。當時,一個外來動因,如果沒有一個必要的時間因素互相平行,就不發生作用,只與必要的時間因素逐漸地接近相平行地,外來動因的作用才會出現,并且不斷地會增大。在延緩性反射的場合,情形也是完全與此相同的。在上述的這些實驗內,無條件刺激物與外來動因的結合,只在第三分鐘經過以后,這就是說,只是第三分鐘的終末與外來動因才共同地構成一個真正的復加性動因。無條件刺激物是直接地跟在這復加性動因之后的,而這復加性動因正是特殊地并且必然地成為一個條件刺激物。一個外來動因,如果與第三分鐘終末相隔離的其他一些時間因素相結合,就成為另一些復加性動因,并不與無條件反射有系統的結合,因此這是必然地形成制止性反射的。由一切具有若干差異的動因而形成這種制止性反射,這是我們在條件性制止的場合曾經看見過的,并且我們在下一講內所謂分化性制止的場合的一些更明顯的實例內會認識這種制止性反射。在延緩性反射的場合,時間因素當做刺激物所具有的意義是可能更具體地更簡單地加以理解的。我們在一定的時間上繼續地使用某條件反射形成上所需要的外來動因,但在該動因繼續作用中的每個瞬間里,該動因對于該動物是變成另一個動因的。我們知道,多么快地我們會習慣于氣味、聲響和光亮,就是說,我們對于這些一切東西的感覺是不斷地變化著的。這當然就意味著,受刺激作用的神經細胞體驗著種種不同的互相連續的狀況。只是與無條件反射相一致的某個一定的狀況才會成為條件刺激物。在下一講內我們會看見,同一個動因的各種強度的分化過程會廣布到什么程度,并且其時的一個動因強度會成為陽性作用的刺激物,而另一個強度卻成為陰性作用的刺激物。這樣,我們有若干無疑的事實,會使我們了解延緩性反射的事實。
在研究方法的關系上,延緩性反射發展的事實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并且在做條件反射各式各樣研究的場合,必須不斷地重視這延緩性反射。當然,為了要在各種不同條件之下能夠獲得關于條件反射強度的資料和條件反射許多精微差異的資料,我們必須以或大或小的時程把無條件刺激物結合的瞬間與條件刺激物開始的瞬間互相隔開。然而這個辦法的結果即刻會多少引起延緩性反射的發展,就是說,其時與興奮性過程并行地會發生制止性過程。當然,這就使研究變成復雜,因為雖然有關的問題僅是一個興奮性過程,可是同時必然地與兩個過程都有關系。上述的情形,譬如在我們通常方式的條件反射實驗的場合,就使這些反射真正潛在時間的決定成為不可能了。在我們做研究的時候,通常所謂潛在刺激時間,和我們在第一個實驗里所目擊的事情(請記起,在該實驗里的拍節機第一次響聲和最初唾液一滴出現之間相隔了8秒鐘),就是延緩性反射,也就是制止期的干涉關系,也許值得一個精確的專門名稱:預先的制止時期(предварителныйтормознойпериод)。所以為了決定條件反射真正潛在刺激時間的目的,必須利用些同時性反射,就是說無條件刺激物盡可能迅速地跟在條件刺激物開始之后,或者是1秒鐘之后,或者是1秒鐘以內。并且只在這類反射的場合,主要地利用這些反射的運動性成分,才能確信,條件反射的潛在期的數值是實在屬于通常反射時間數值之內的。現在我們才從事于這種決定。在決定條件反射的反射性質的場合,我們不曾基本地重視這條件反射的其正潛在期的決定,以為在一定既知條件之下條件反射的必然性和規律性就是有關的重要證明,因為即在通常各反射的場合,各反射的潛在期的性質是顯著地搖動著的,是由于中樞性聯系,即中樞性道路的如何,而有差異的。可以不致妨礙條件反射的反射性質而有理由地承認,在大腦兩半球里的這些聯系是更復雜的。
關于條件反射許多其他問題的解決,譬如有關條件反射興奮過程從最初開始以后的、真正不受妨礙的經過是如何的問題,這也會因為延緩性反射的妨礙而多少難于解決。在這關系上,各只不同動物神經系統的特性是有助于這問題的解決的。如上方已經指明過的,有些動物的延緩性反射是難于發展的,于是這類動物的興奮過程就或者完全不受妨礙,或者所受的妨礙是極小的。然而即在實驗者的掌握之中,也有若干的方法,可以減弱延緩性過程的影響。如果條件反射量大體上是巨大的,那么,從條件反射物開始到無條件反射物的間隔時程,應該限于盡可能地最短的時間,就是說,如果在這很短的時期以內,該條件反射量在各種變式實驗的場合是足夠地適于比較效果如何之用的。但從另一方面說,也有一些場合,預先的制止過程是具有若干利益的,使若干問題的解決成為可能,這是在下一次的講義內我們會遭遇的。這樣,我們必須適應這些情形,適當地利用當時的這些關系。
在上面最后的三章講義內,我們認識了有關條件反射內制止過程的基本事實的材料,這樣就不難看出內制止過程生物學的巨大的價值。由于這制止過程,大腦兩半球的信號性活動不斷地受著矯正而成為完美。如果在某一定的時間以內,信號性條件刺激物不曾重復地與無條件刺激物相并用,該信號性條件刺激物就對于生物個體是有害無益的東西,徒然引起能量(энергия)的浪費,所以通常在很短的時間以內就喪失它的生理學的作用。如果條件地發揮著作用的動因,不斷地與某一個新異動因相遭遇,并且在遭遇的場合并沒有無條件反射物的隨伴,那么,該條件刺激物也會喪失它的條件性的意義,不過其喪失是限于該條件刺激物和新異動因相復合的場合,因為此時的該復合物也仿佛是構成另一個動因的。最后,如果條件性動因總是只在它出現以后的某個一定瞬間才與無條件刺激物的作用相一致,那么,它在與這無條件刺激物多少相距離的以前的一些瞬間內是不具有作用的,不過它越與無條件刺激物結合的瞬間相接近,它的表現也就越加明顯。這樣,我們生物個體對周圍的條件具有最高度適應性的事實是不斷明顯地表現的,或者換句話說,生物個體對于外方環境,具有比較微妙的精確的平衡。
由上面最后三章講義內的記載而明確了,在消去性反射、條件性制止和延緩性反射的場合,我們了解了制止性條件反射的形成。然而這些制止性反射也可以在完全另一種手續下而能夠獲得。如果與條件性制止性刺激物同時,短時間地應用無關性的動因,重復若干次,那么,這些無關性動因也會獲得制止性的機能,就是說,它們自己獨立地也會在大腦皮質里引起制止過程的發生。這個問題曾經由弗爾保爾特(Ю.В.Фольборт)特別地加以深刻的研究。他先把一些新異動因變成無關性的動因,就是重復地把這些新異動因給實驗動物,直到這些新異動因對于陽性條件反射不具有制止性作用,而對于制止性條件反射不具有解除制止性作用的時候為止。以后弗氏將這些無關性的新異動因或者與一些消去性條件反射,或者與制止性復合物互相結合,其結合時間是短的,但是重復應用多次的。這樣做了以后,再將這些新異動因與陽性條件刺激物相結合,檢查其作用的如何,于是發現其作用是與條件制止物(условныйтормоз)相等的。當然,為了獲得正確成績的目的,不能不把這些檢驗重復多次,所以福氏將這受檢驗的復合物與無條件反射并用一次后,下一次卻不并用無條件反射,嚴格地這樣交替地做下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這些重復試驗的場合,該復合物不致因為試驗的多次重復而獲得一定的性質,也就是不致是恒常的陽性或恒常的陰性。當然,另一方式的試驗,就是他在做試驗的時候,總是將無條件反射和受試驗的復合物兩者并用的方法,這是更確實的,更可信的。可是試驗雖然這樣地重復做下去,制止過程卻依然強烈地顯現。
實驗如下。對于一只狗,應用了天然條件食物性反射。當這條件反射消去而達于零的時候,就用已經變成無關性的拍節機響聲與這已消去的天然條件食物反射相結合,重復應用許多次,以后在這個實驗辦法繼續進行之中,間或試使這拍節機的響聲與一個陽性條件食物性反射相復合而檢查其作用,并且這復合物每次都受了無條件反射即食物的強化處置。
實驗在1911年9月5日施行,其時拍節機響聲與已消去的條件反射的并用已經是10次以后。

1911年12月1日的實驗。在這實驗以前,拍節機響聲已經與已消去的條件反射并用過19次。

1911年12月18日的實驗。在這實驗以前,拍節機響聲已經與已消去的條件反射并用過26次。

完全了然,本來是無關性的拍節機響聲,在多次與已消去的條件反射并用以后,就變成制止性的動因了。這些新的、以另一種方法所獲得的條件制止性刺激物,在它的特性上,是與我們所研究的消去性反射、條件性制止和延緩性反射三種的制止過程完全相同的。
只利用已消去的反射而成立的這新條件制止物,對于其他的一些條件反射,也發揮制止作用。
1911年3月15日,另一只實驗狗。對于它,拍節機的響聲與已消去的自然條件食物性反射已經同時并用過多次,以后再對它,與這拍節機響聲并用人工的條件食物性刺激物,即樟腦氣味。

新的條件制止物不僅在和陽性條件刺激物同時應用的時候顯出它的作用,并且還具有后繼性作用。
在重復地應用這新的條件制止物的場合,它的作用也會累積起來。以外,它的作用也能夠被解除制止化。
這樣就顯然:如果無關性刺激進入于大腦兩半球的皮質之內,而其時在皮質內制止性過程正占著優勢,那么,該無關性刺激也漸漸地獲得制止性的機能,就是說,如果以后它們(無關性刺激)對大腦皮質的活動中的部分發揮作用,它們就在這些部分引起制止過程。
然而有決不可忽視的事情。正如以后會知道的,對于動物重復應用而沒有后作用的新異刺激物,也自然地單獨地會在大腦皮質內引起制止狀態的發展。因此,在上文記載的實驗的場合,必須有特別的對照檢查,就是在新的無關性刺激物與制止性條件反射互相結合而重復地被應用的時候,該制止性條件反射對于新條件制止物的形成究竟是否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