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講

大腦兩半球分析性機能及綜合性機能:甲、條件刺激物的初期一般化(泛化)的特性;乙、分化性制止過程

諸位!把周圍環境中對于有機體直接有益或有害的各影響不斷地加以信號化的條件反射的各動因,與這環境無限的非同樣性和動搖性相符合地,是環境里最微細的要素,或者是這些要素所組成的較大或較小的復合物。這樣作用之所以成為可能,只因為神經系統具有兩種機制:一個機制是,為了有機體從復雜環境中把個別的要素區別開來,這就是分析性機制(анализаторныймеханизм),而另一個機制是為有機體把這些要素聯合起來、融合起來,成為某種復合物,這就是合成性(綜合性)機制(синтезирующиймеханизм)。所以在研究高級神經機能,即大腦兩半球皮質機能的場合,我們必定會遭遇神經性分析的和神經性合成的現象。我們現在也就討論這個現象。

神經系統總是由一些分析性裝置而成立的或大或小的復合物,也就是分析器(анализаторы)而構成。光的區域是為有機體分析光波震動的,聲音區域是分析聲波——即空氣——震動的。每個區域又把外界各有關部分碎分開來,形成各個別要素所構成的極長系列。一切可能的各求心性(傳入性)神經所構成的周圍性(或終末性)裝置[這些裝置都是與變壓器(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ы)相等的,每個變壓器只能將一定的能量(энергия)變成神經過程]、各神經的本身和腦細胞性終末部等都必須被歸結于其中從而加深。

怎樣才能夠客觀地利用目擊的反應,研究動物分析器的機能呢?像我在以前簡單地指示過的,動物環境的任何動搖,如果不引起特殊的——先天的或后天獲得的——反應,就一般地會引起方位判定反應,即探索反射。這個反射的第一個用處是確定動物的神經系統能夠把環境內一個事物與另一事物區別到什么程度。如果假定在普通的環境里有一個一定的響聲,那么,該響聲高度極微小的變化,也必定引起并且事實上就引起方位判定的反應,就是說,在聽器對響聲的關系上,該動物會采取一定的位置。在對于其他一切刺激的場合,不論是簡單的或復雜的刺激,如果該刺激一有極小的變化,上述探索反射也是同樣會發生的。當然這是只在一個場合才可能的,就是在動物的分析器由于其精微度而能發現已發生的任何差異的場合。在這樣的場合,探索反射或者可能單獨地被應用于研究,或者可能以其對于條件反射的影響,作為有機體最敏銳反應而被應用,其形式有時是制止性動因的形式,有時是解除制止性動因的形式。然而當做研究神經系統分析性機能的、經常應用的辦法,這探索反射雖然屢屢具有巨大的敏銳性,卻也提供許多的不便。最重要的不便,就是在若干微弱刺激的場合,探索反射是極迅速易變的(летучий),是不能夠重復被發現的,所以利用它做精確研究的可能性在實質上是不成立的。相反地,條件反射本身是一個非常適合于這研究目的的現象。我們以通常的程序,把嚴格地確定的某一個動因變成特殊的條件刺激物,并且由于該手續的重復應用,經常地可以確認它所具有的條件刺激物的意義,而在強度、地位、性質等等關系上與該條件刺激物相接近的動因,在一定既知條件之下,依然保持原有的狀態,并不顯現該條件刺激物的特殊反應,因此就容易正確地與該條件刺激物相區別。

因為實際上神經系統的分析性機能與綜合性機能是經常不斷地交互一定信息的分析器。因此明確了,這些一切成分都參與著分析器的機能。較為低級的分析當然是屬于神經系統低位部分的性能(在動物無神經系統場合,這是該動物分化程度不高物質的性能),因為摘除大腦的有機體也對于其身體表面不同部位、不同強度和不同性質的刺激而有種種不同的反應。然而某一個動物所能達到的、最高級的、最精微的分析只由大腦兩半球的幫助而成立。顯然,動物個體與外界的復雜聯系,動物對外方狀況所具有的越來越復雜的、精確的適應力,動物與外界間的較為完善的平衡,這些都是與神經系統越來越進步的分析性機能互相平行的、不可分離的。在現代生理學里,分析性機能的研究是所謂感覺器官生理學的一個極重要的部門。這一部門提供巨大的興趣,并且是內容豐富的,這也許一部分是因為它特別引起了以天才的亥姆霍茲(Гельмгольц)為首的許多大生理學家的注意的緣故。分析器末梢性機能有關的和分析器腦中樞終末部機能有關的學說的堅固基礎,就是存在于這一部門的。分析性機能(人的)的許多極限已經被指明了,這機能的若干復雜的情形也被說明了,與這機能有關的許多特殊規則也被確定了。然而這豐富的資料的極大部分是主觀的,是建立于我們感覺之上的,而我們的感覺卻是有機體在外界客觀關系上最單純的主觀的一些信號。這就是這門科學的顯著的缺點。由于這個缺點,動物界的分析性機能的復雜性和發展兩者有關的研究就不能對生理學有什么貢獻;因此,自然科學者喪失了利用動物實驗以做研究的無窮的可能性。條件反射,就把神經系統最重要機能即分析機能的研究交給于純粹生理學的掌握之中,也就是交給于嚴格地客觀的自然科學研究的掌握之中。我們利用條件反射的幫助,各種動物的分析性機能的范圍和限度就能便利地精確地測定,并且這類機能的規律才能闡明。縱使動物分析器的生理學現在還是很貧弱的,可是它的內容越來越發展,并且會越來越快地發展起來,使我們有關有機體與外界的聯系的知識會擴大相遇的,是互相交替的,并且因為在利用條件反射分析各外來動因的場合,先有一個特殊的神經現象,即是一種綜合性的機能,所以必須先著手研究這個現象。

我們利用于形成條件刺激物的任何動因必定具有一般化(泛化)的性質。譬如我們用每秒鐘振動1000次的聲音作為條件刺激物,那么,同時其他的許多聲音也會自然地獲得相同的條件性作用,不過這些聲音與該每秒1000次振動的條件刺激物如果間隔越遠,不論是向該條件刺激物的上方或下方隔開的,所引起的條件性作用也就越小。與此正確相同的,就是如果皮膚某一定部位的機械性刺激成為條件刺激物,那么,靠近該部位的其他皮膚部位的機械性刺激也具有同樣的作用,不過與該條件反射形成的部位相隔越遠,條件作用也就越薄弱。在其他感受性表面(рецепторныеповерхности)受著刺激的場合,也有相同情形的發生。

從生物學的觀點,對上述的現象不妨能夠做這樣一個解釋,就是,大部分的自然性動因并非嚴格一定的,而毋寧是不斷地容易搖動的、變化的,是由于相近似一組而移行于另一組的。我們試舉敵對動物的叫聲做例子罷。這對于受威脅的動物是一個條件刺激物。由于發音器官的緊張度、距離和共鳴的如何,這叫聲可能在高度、強度和性質等等方面有很大的動搖。

其次,在條件反射的場合,我們也遭遇過一種泛化的現象,其生命上重要的意義不是直接明了的。直到現在,我們所接觸的條件刺激物泛化的現象是在于一個分析器的界限以內的。在條件痕跡刺激物的場合,如果這是由遠隔的痕跡所形成的(外方動因作用終止以后經過1~3分鐘),就必定會看見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現象。此時就發生普遍性泛化(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еобобIцение)。譬如用皮膚機械性刺激形成條件刺激物,而屬于其他一些分析器的動因,雖然與皮膚機械性刺激的條件反射沒有絲毫關系,也會開始以條件刺激物的性質而發生作用。我請諸位以后注意這個事實,因為這事實在它本身成立的關系上是具有興味的。

現在從格洛斯曼(Гроссман)的研究舉出這一類實驗的例子。皮膚機械性刺激是痕跡性條件酸性刺激物(在該現存刺激停止以后過1分鐘)。寒冷和聲音是初次被應用的。

我們看見,本來與酸作用毫無關系的動因(指寒冷和聲音)也成為酸反應的刺激物了。并且我們同時看見,初次試用的這些動因的作用也是與痕跡刺激物作用的進行順序相符合的,就是說,這些動因不是在被應用的時間以內,而是主要地或絕對地,只在應用時間停止以后,才發生作用。當然,這從最初起就使我們傾向于一個結論,這是泛化的反射,其發生與已形成的痕跡反射的方式相似。但是,這樣的說明還是不夠的。因為這事實的特異性的緣故,我們就用它做了重復多次的研究。在考慮有關條件反射所已經知道的一切以后,我們就關于這個受審查的事實的機制,再做了兩個可能的假定。

因為在遠隔的痕跡上,痕跡反射的形成是不容易的、不迅速的,所以在這樣場合不能不注意,在痕跡反射形成以前,可能有由實驗者本身出發的新異刺激,偶然地與無條件刺激物的應用同時發生作用,因此就迅速地形成條件反射。在上述問題的場合,這危險的可能性是特別巨大的。所以在我們重復做這些實驗的時候,使實驗者離開狗所在的實驗室而在一個特殊設備的建筑物內,這樣,由實驗者對實驗動物所發生的不自覺的影響就會完全除去了。可是這樣做以后,痕跡反射的非常泛化的情形依然不變。

第二個假定似乎也是一個很嚴肅的假定,就是如下的一個假定。在實驗室的狗第一次形成條件反射的場合,該條件反射起先是在全實驗室的環境上被形成的,就是從狗被帶進實驗室內的時候起開始發生的環境作用。這類反射也許可以叫做條件性環境反射(условныйобстановочныйрефлекс)。以后在對于我們所應用的特殊動因開始有反射發生的時候,環境的各因素方漸漸地失去其條件性作用,顯然地,這是因為對于環境的各因素漸漸有內制止過程發展的緣故。可是這制止過程,特別在起初的時期,也是很容易由于任何臨時的新異動因而解除制止的。現在舉出一個顯明的例子。按照舊式的方法做實驗,實驗者和狗都是在一個房間里,下述的情形就是常有的。環境反射在它所引起的唾液分泌繼續若干時間以后,就過去了,于是在唾液腺作用靜止期的背景上開始有特殊的條件反射。可是如果我因為要知道實驗的情形而進入該實驗室內,狗的唾液分泌就連續地發生。而在我停留于該室的時期以內,這分泌是不停的。這就是,與臨時的新異動因相等的我,把已經被制止的環境反射,解除制止化了。這樣,我們做了如下的一個假定,我們所謂泛化的痕跡反射不就是環境反射的解除制止的過程嗎?可是經過檢驗以后,這個假定也是一定沒有意義的。第一,因為是若干狗的環境反射已經在長時期內很堅固地被制止了,于是環境反射的解除制止化是幾乎不可能的,而這樣狗的痕跡刺激物的極端泛化,卻是非常容易地、不斷地發生的。第二,因為是我們特別嚴格地控制了如下的情形。請諸位想起,在延緩性反射的場合,新異刺激物一開始作用,延緩性反射不活動性時相的解除制止過程就即刻發生。但是在痕跡反射的場合,這新異刺激物所引起的效力,幾乎總是只在該刺激物停止以后才發生的。如果堅持上述的假定,以為在該場合的一切新異刺激物,不知怎樣地,總是具有非常強烈的作用,因而在這些刺激物尚未停止應用以前,不僅不發生解除制止的過程,反而更深深地制止該環境反射(在延緩性反射的場合,也是這樣的),直到這些刺激物的刺激作用減弱的時候,才以痕跡反射的形式發揮解除制止的作用,如果堅持這個假定,那么,如下的事實是反對這個精美的假定的。在重復地應用新異強刺激物的場合,其制止作用必定漸漸減弱,以后就達到一個時相,其時各新異刺激物即刻只具有解除制止的作用,這是我們在延緩性反射的場合曾經看見過的情形。但是在此處痕跡反射的場合,這是從來不曾觀察過的;多次被重復應用的新異刺激物所引起的唾液分泌,只發生于刺激物停止使用以后。最后的第三點,是在痕跡反射的場合,在新異刺激物被應用以后(當然,這些新異刺激物并不曾與無條件刺激物并用),特殊條件刺激物的作用會暫時弱化,甚至有時達于零,這是也許完全不能解釋的,如果原因是在于環境反射的解除制止化。在泛化的痕跡反射的場合,這樣的弱化就不過是未受強化處置以后所發生的一種消去現象的一個簡單情形而已。

這樣,在形成條件反射的場合,起先是一個一定的無條件刺激物與大量的外方動因相結合的。所以如此,一方面因為對于生物個體發揮作用的是環境內的一切要素的總體(совокупность)(綜合性條件環境反射,условныйсинтетическийобстановочныйрефлекс);另一方面是因為神經系統本身具有一種特性,能對外方的某一個具有條件刺激物身份的基本性動因,同時卻賦予著或多或少泛化的性質。這個事實一部分是直接明了的,一部分是在上方已經指明過的。這個事實是由于動物對環境現實關系而能夠肯定的。然而同時也顯然,這個事實所具有的意義必定是有限制的和一時性的。在一定已知條件下,可能的近似的一般性的結合就會為現實的精確的特殊性的結合所代替。

條件刺激物特殊化即外來動因的分化(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ание)是怎樣成立的呢?起初我們以為有兩種辦法。一個是以條件刺激物的性質只重復地應用某個一定的動因,并且始終都同時不斷地用無條件反射加以強化。另一個辦法是,對某個一定的條件刺激物,不斷地用無條件反射加以強化,同時對于這條件刺激物最靠近的另一個動因卻不應用無條件刺激物的強化,這是交替地對立的辦法。這第二個辦法,就是我們現在認為實際可用的辦法。因為在一方面,有些條件刺激物雖然應用無條件反射強化千次以上,可是只這樣做,并不能成為嚴格特殊化的東西。而在另一方面,我們察覺了,甚至于每個靠近條件刺激物的近似動因不過一次不受強化手續的試驗,和這些近似動因的一個系列(每次一個新的動因)同樣地(就是說,不受強化)間或應用(相隔幾天,甚至幾周),而基本的條件刺激物在重復應用時,每次都被強化,那么,該條件刺激物就會特殊化。所以我們不斷地只應用第二個辦法,無論如何,這可以非常容易地達到各動因分化的目的。

我們先討論利用條件反射以實現外來動因分化過程的詳細情形罷。在第一步,我們必須提出一個事實,這在當時很長久地似乎是一個謎樣的事實。在利用某個一定的外來動因形成條件刺激物以后,我們試驗極靠近該條件刺激物的其他一些近似的動因的反應,譬如用某個一定的音形成條件刺激物以后,我們再試驗與該條件刺激音相鄰接的其他各音的作用,結果是,往往也可以獲得與該條件刺激音相同的效力,不過很弱于該條件刺激音的效力而已。但是在以后重復這樣地進行實驗的場合,當然其時并不僅用強化處置,這鄰接動因的效力非常迅速地增強,居然與條件刺激物的效力相等,再以后,這效力才慢慢開始減弱,一直減弱到零。這就意味著,條件刺激物和鄰近動因兩者間的區別,最初是即刻可以發現的;其次,這個區別不知何故地就消失了;以后,這一區別慢慢地又顯現出來,最后就成為絕對的區別。這個事實應該怎樣解釋呢?為了解釋的目的,我們利用了本事實與以前曾經分析過的同樣事實的相似性。請諸位想起,在形成條件性制止的場合,我們也觀察過與此相同的關系。譬如以形成條件制止物的目的,開始用一個新的動因與一個條件刺激物相結合,那么,這個復合刺激物所引起的效力,或者是與條件刺激物所特有的效力相同而略為較弱的,或者是完全無作用的。但是以后,雖然我們并不曾并用無條件反射的強化處置,該復合刺激物卻迅速地再顯現與該條件刺激物單獨使用時相等的完全作用,只在經過重復若干次的應用以后,該復合刺激物的效力才慢慢地減弱,以達于零。在這樣條件性制止的場合,我們是這樣地——完全正當地——說明了這現象的,就是附加動因起先引起了方位判定反應,即刻制止了與該附加動因相復合的條件刺激物的作用。在重復應用的場合,方位判定反應迅速地減弱,條件刺激物的作用一時地恢復起來,以后在繼續地重復應用的場合,該條件刺激物的作用又為不斷發展的制止過程所抑制而減弱。在上述分化的場合,我們可以這樣地想象,就是與條件反射動因相近似的各動因,仿佛都是由兩個部分而成立的(與制止性復合物相同的)——一個是與該條件刺激物相同的部分,另一個是特殊的。第一部分就是鄰近各動因與條件刺激物相同地發揮作用的原因。第二特殊的部分起初是一時性方位判定反射發生的原因,會即刻地暫時地制止著第一部分的條件性效力,其次就成為該鄰接動因恒常的最后分化相發展的基礎。

關于分化現象形成的初期,成為我們上述解釋的確當合理的有力的證明是,即在條件性制止發展的場合和分化相形成的場合,這兩種現象進行的類似性是在兩過程的詳情上都存在的。在這兩種場合,都可以遭遇相同的變遷。鄰近動因的初期薄弱作用,往往在短時間就移行于強烈的作用,比特殊條件刺激物的作用還更強烈,以后又恢復到特殊條件刺激物的強度,此后就再漸漸減弱,最后就成為零。最常有的情形卻是,在初期作用減弱以后,作用又再漸漸增強,幾乎達到條件刺激物的強度,此后就有分化相(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ка)的發展。少見的是,并無進行過程的上述參差而分化相就慢慢地直接地發展起來。最后,同樣稀有的是,從最初的微弱作用,直接地就向分化過程移行,一直進行下去。

因為在說明條件性制止形成的場合,我不過談及有種種差異的發生,而不曾引證過實驗的記錄,所以我現在能夠充分地補充這個缺點。在這些事例內[古拜爾格立茲(М.М.Губергриц)的研究],這些差異是特別有系統地研究過的。

一系列的實驗是用一只狗做的。與時鐘指針運動相同方向的回轉物是條件食物性刺激物,與時鐘指針運動相反方向的該回轉物是被分化的動因。

以后這被分化的動因的作用,雖然有些動搖,結果是成為零的。

再用另一只狗做實驗,音是條件食物性刺激物,與該音相近的半音是被分化的動因。

以后這半音的作用雖然有若干的動搖,但在第30次重復應用的時候,就變成零。

下表實驗所用的一只狗是上述最初實驗所使用的。在狗的眼前出現的圓形是條件性食物刺激物,在同一平面上,同一光度下出現的四角形是被分化的動因。

以后,四角形的效果帶著若干的動搖,在11次重復實驗的時候變成完全無效。

在利用條件刺激物的幫助以分化一些外方動因的場合,上述的分化初期的現象是與方位制定反應的干涉作用有關的。除此以外,這個神經現象還有其他許多方面的情形,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當然,可以利用與條件反射動因很相接近的動因,即刻形成分化相,可是也可以利用遠隔的一些動因而著手于實驗,慢慢地達到分化的目的。在這兩個辦法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區別。如果我們用與一定條件刺激物相接近的一個動因開始分化相形成的實驗,那么,雖然在很長的時期內把這兩個近接動因(即條件刺激物及其鄰近動因)互相對立地進行實驗,兩者間的區別也不會出現。我們換用另一個辦法,就是先用較為遠隔的一些動因開始實驗,以后再漸漸地著手于某一個近接動因的分化,于是在許多較遠隔的動因達到分化相的階段以后,某個靠近的動因的分化大體上在很短的時期以內就會成立。

現在舉出證實這種實驗情形的古拜爾格立茲的研究。

在一只狗的眼前,現出用白紙做成的圓形,這就是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以后開始用陳邁爾曼10號紙的圓形(Циммермановскаяколлекция)(陳氏分類式的暗紙有從白色至黑色的50種的濃淡)做與條件刺激物相分化的實驗。這10號紙(灰色)雖然不曾強化地被應用了75次,并且是與每次強化的白色圓形輪流地被應用的,可是并不曾顯出分化現象任何極微小征兆。于是就改取另一個辦法,起先著手于35號更暗色紙圓形的分化,其次是25號圓形及15號圓形的分化,最后是10號紙圓形的分化。現在一起計算起來,這些圓形共總應用20次,就達到完全分化相的目的了。

與上述實驗相同地,對于另一只狗應用了光的刺激物做實驗,不過采取了另一個方式。對于這只狗,也用圓形形成了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而與它分化的新動因卻是橢圓形,其半徑是8∶9的比例,其平面的大小及紙張是與條件刺激物相同的。可是將這圓形與橢圓形輪流地對立地使用70次以后,不會有任何分化相的出現。于是照如下的順序開始若干橢圓形的分化,就是先用半徑5∶4的比例的橢圓形做分化的實驗,以后陸續地進行半徑5∶6,6∶7,7∶8的各橢圓形的分化。這樣,對于這些橢圓形的分化過程形成所需要的實驗應用回數不過一共是18次,連半徑8∶9的橢圓形也被分化了。

如果我們所做分化的實驗是從遠隔的動因開始而漸漸地向近接的動因進行,那么,如下的常見的事實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在形成分化相的場合,即使最初所使用的動因是遠隔的動因,該動因的分化也是進行得很慢的,尤其在堅持達到絕對分化的場合,就是說,在堅持該動因效果達到零的場合。可是如果實驗的第一個階段已經達到絕對的分化相或近于絕對的分化相,那么,以后各個近接動因的分化手續,就進行得越過越快,不過在最后動因分化的場合,分化的進行又會是多少緩慢的。

現在舉出一個例子。

對于一只實驗狗,用一定直徑的白色圓形做成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用同樣平面大小的半徑不同的若干橢圓形做被分化的一些動因。第一個半徑4∶5的橢圓形需要了24次的應用(條件刺激物的圓形在30秒鐘內的作用量,是34個劃度,而這橢圓形只引起4個劃度的唾液分泌)。在其次的半徑5∶6的橢圓形分化的場合,不過需要了3次的應用,就達到該橢圓形效果成為零的程度。其次的半徑6∶7的橢圓形的分化也同樣地進行得很快。

分化過程的進行,除方位判定反應出現的初期以外,既可能是直線形的,也可能是波浪形的。波浪形的過程不一定可以歸結為某一些外來障礙的影響,而可能有關系的卻是在分化過程進行時神經內部過程的動搖。

分化相的耐久性(強度)(прочность)是由條件刺激物和被分化動因兩者間的間隔時程,即分化相能被保存的間隔時程的大小而決定的。在實驗的初期,這些有效的間隔時程是很短的,以后卻越過越長。如果經過一晝夜以后,在最初一次分化實驗的時候,就是說,如果被分化的動因比其他各刺激先受檢驗而效果是零,那么,我們就認為該動因的分化相是完全的。

我們再三做過的實驗證明了,在做分化實驗的場合各個不同的動因,或者以陽性條件刺激物的性質而被應用,或者以陰性制止性刺激物的性質而被應用,所獲得的分化的程度是幾乎同等的。

在各動因以痕跡條件刺激物的性質,做分化實驗的場合,不論該動因是當做陽性的或制止性的刺激物而被應用,其分化的程度也與上項相同,會是同等的。

現在從弗洛洛夫(Фролов)研究里舉出痕跡制止物分化相的例子。

對于一只實驗狗,拍節機的響聲(每分鐘104次響聲)是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風琴管的某一定音(第16號)是條件制止物,其使用時間是15秒鐘,在拍節機開始發出響聲以前的1分鐘,這風琴管音停止。與此相同地,把拍節機響聲與該風琴管音的鄰接音(15號)互相復合,并且并用無條件反射,使這個復合刺激成為陽性刺激物。痕跡制止物分化相的表現是如下的。

必須再補充地說明,就是上述分化相的形成只是由于非常逐漸的實驗才能達到的。在這實驗的初期,我們不能不應用幾秒間隔的痕跡,并且從遠隔的音開始。

現在是一定要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泛化的條件刺激物由于什么神經過程的條件才移行于該條件刺激物的特殊化呢?換句話說,經過什么神經過程才移行于該條件刺激物的鄰接動因的分化呢?在我們已經知悉了內制止的以后,又在本講內上方事實的說明以后,本問題的了解不是困難的。并且我們以后的多數的實驗使我們無疑地承認,制止性過程就是分化的基礎,這就是說,分析器的腦內終末部起初是廣泛地興奮的,但是漸漸被制止的,僅有該終末器的極小部分的興奮不被制止,這就是與條件刺激物相當的部分。現在舉出肯定上述結論的第一個事實。我們用上述的手續,把一個動因即一個條件刺激物與其一個鄰近的動因分化開來:該條件刺激物發生恒常的完全的效果,而被分化的該鄰近動因,看起來,卻是完全無作用的。現在,在應用條件刺激物以后,我們應用被分化的鄰近動因;其次,即刻地或經過若干時間地再應用該條件刺激物——這樣,該條件刺激物暫時地只會顯出微小的作用,或者完全不顯出任何作用。

現在從貝略可夫(В.В.Веляков)的研究里舉出一個例子。

對于一只狗,用一定的風琴管音形成了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用比該音高1/8的音形成了堅定的分化刺激物。

所以在應用分化音以后,神經系統里的制止性過程依然是暫時存在的。這暫時存在的制止性過程的表現,就是對隨后試用的條件刺激物,或者減少其效果,或者完全消滅其效果,換句話說,這就是一種所謂后繼性制止的現象,這也是在我們以前的講義內所熟知的一種現象。

這樣,我們就有了第四種的內制止的事例,這是我們可以適當地把它叫做分化性制止的(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очноеторможение)。可能的是,也許無妨地把它和條件性制止同樣地看待,并且可以用一個共通的形容詞(即“分化性的”這個形容詞)將這兩種制止聯合起來,因為在這兩種場合,成為問題的事情是相同的,就是兩者都利用制止過程以除去新異動因(或者是單純的,或者是復合的)的作用,而這兩種場合的新異動因的作用,本來并不曾經過特殊的形成手續,不過是與已經形成的條件刺激物互相聯系的關系所產生的結果而已。

我們在分化過程的場合開始提出的后繼性制止是在如下的關系上與條件性制止的后作用相同的,就是實驗重復的次數越多,分化性制止的后繼性制止作用的時間也就越受限制,譬如起初的作用時間是數十分鐘,但在最后卻縮短到幾秒鐘。

在此地還有一個事實是值得特別談及的:分化相的程度越高,就是說,被分化的若干動因越是彼此相近,如果其他的各條件都是同等而不變的,后繼性制止就越顯著。

現在再用貝略可夫的研究說明上述的事實。

一定的音是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兩個分化音中的一個是條件刺激物的半音,另一個是條件刺激物的1/8的音。

可是除這后作用以外,分化性制止與前述的各種制止過程也都是完全一致的。

分化性制止也與其他制止相一致地,在實驗重復多次以后,它的作用會累積起來。

現在又舉出貝略可夫有關本問題的實驗。

另一只實驗狗。音是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比這條件刺激音低的半音是被分化的動因。

分化性制止的強度的測定是與它本身成立時候的興奮過程的強弱有關的,所以在該分化性動因強度增大的場合,和在中樞神經系統一般的及局部的興奮性有變化的場合,分化性制止的強度就會紊亂。

如果我們利用食物性條件反射,那么,只要把食物興奮性提高,或者在一天內較遲的時間做實驗,譬如在接近實驗狗平常吃東西的時間做實驗,或者使狗多受一天的饑餓,這樣,原來完全形成的分化相就會變成不完全了。

完全與此相同地,如果利用咖啡因(коффеин)的注射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一般興奮性,原來已成立的完全分化相會紊亂。現在,讓我們從尼吉弗洛夫斯基(П.М.Никифоровский)的研究舉出與此有關的實驗例子。狗前腿的皮膚機械性刺激是食物性條件刺激物,背部的皮膚機械性刺激是被分化了的動因。

末了,與其他一切的內制止過程相同地,這分化性制止也會解除制止化,這就是說,在新異刺激的影響之下,這分化性制止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會消失,而讓陽性刺激效果出現。

現在舉出貝略可夫的兩個實驗。這是對于一只狗用各種不同的新異刺激物所做的實驗。

每秒鐘振動800次的音是條件性食物性刺激物,每秒鐘812次的振動音(即條件刺激物的1/8音)是完全地被分化了的動因。所用的兩種新異刺激物是乙酸戊酯的氣味和水泡音。這兩種新異刺激物,在個別地使用的時候,都不會引起唾液分泌。

富有興趣的是,在分化性制止的后作用的時相也可以證實解除制止化的產生。

貝略可夫的實驗所用的上述實驗狗,從來不會有過偶然的唾液分泌。

在我們所應用的各新異刺激物之中也有一些刺激物,所引起的反應不是方位判定反應,而是特殊的比較復雜的強烈的反射。在這樣場合,解除制止性作用在刺激物本身停止以后很長的時間以內還是顯然。

貝略可夫用上述的實驗狗做了一個如下的實驗。所用的新異刺激物是一個玩具用的喇叭。這喇叭發出強烈的各種非常不同的高低不平均的聲音。在使用這只喇叭的時候,實驗狗就吠叫發抖,要從實驗臺逃走。

上面一切記載的實驗使如下的事實成為毫無疑問的,就是分化相的形成是基于在被分化的各動因上所發展的內制止過程。

根據上面幾篇講義內所敘述的各種不同的事實,我們不能不達到一個結論,就是在由神經系統一般地確定各外來動因的差異,及利用條件反射以獲得各外來動因的分化的兩種機能之間,有一個實質上的區別。第一,是以興奮的過程,顯出方位判定反應——探索反射,這種興奮過程的第二階段是對條件反射發生制止性的或解除制止性的影響。第二個表現是制止過程的發展,也許可以說,這制止過程是興奮與制止兩者斗爭的結果。如在以后講義內會看見的,這個斗爭往往是很困難的。可以想象,這個斗爭有時不是有機體所能勝任的,于是在這斗爭的場合,這現象并不能在該有機體全身活動的關系上一定達到各外來動因實際分析的結果的完全利用。如果情形是這樣的,那么,利用條件反射以做神經系統分析性活動的研究,也會有它的缺點。總而言之,這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林周县| 浦北县| 赤水市| 成安县| 茂名市| 桑日县| 桐庐县| 凯里市| 乌海市| 库伦旗| 福海县| 石阡县| 鞍山市| 新津县| 班戈县| 山东省| 信丰县| 水富县| 滨州市| 高清| 广丰县| 嵊泗县| 扎囊县| 包头市| 克东县| 青海省| 井研县| 泰和县| 盐池县| 三原县| 洪江市| 唐山市| 四子王旗| 高唐县| 贵定县| 文登市| 青岛市| 黎城县| 会同县| 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