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必讀的中華歷史文化故事·明清卷
- 樓宇烈
- 2454字
- 2019-12-06 18:59:58
胡藍之獄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縱觀歷代開國之君,在功業未就之前,大抵能與部屬推心置腹,親密相處;一旦奪取天下,登上皇位,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不但聽不進忠諫之言,而且還怕別人篡奪皇位。因此,誅殺功臣的事,歷史上屢見不鮮。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朱元璋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風暴中,順應歷史潮流,得到眾多杰出之士的輔佐,才得以挫敗群雄,奪取政權,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當了皇帝,心里并不踏實。他為防止大權旁落,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天還沒亮就上朝聽政;晚上又伏案批閱奏章,直到更深夜闌,才脫衣就寢。
那時,中書省宰相胡惟庸擅權跋扈,結黨營私,官員的生殺予奪之權,都掌握在他的手里。朝廷中一批奸佞之臣和地方上的邪惡勢力,也麇集在他的門下。各地送呈的奏章,得先由相府拆閱。遇有危及自己利益的意見,則棄置一邊。對上疏議論他的官員,日后一一加以報復;甚至想加害開國功臣徐達,只是因為刺客告密,陰謀才未得逞。
胡惟庸并沒有運籌帷幄的本領,也沒有立過攻城野戰的汗馬功勞,朱元璋攻取和州后他才歸順,只在江西等地做過品位極低的小官。后來,憑著一雙善透視人意的眼睛和一張能言會道的嘴巴,博取了朱元璋的寵信,官運亨通,一直升到中書省宰相。位高權重,圖謀不軌。

朱元璋謀臣劉基對胡惟庸的政治品質有過確切的評價。他說:“胡宰相好比是一頭頑劣的牛犢,如果用它來駕轅,不是翻車,就是毀犁,后果不堪設想。”他經常勸說朱元璋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輕心。這些話傳到了胡惟庸的耳朵里,對他恨之入骨。劉基病重時,朱元璋命胡惟庸選派良醫為他治病。劉基服藥后,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幾天后便撒手人寰。
傳說洪武十三年正月的一天,胡惟庸對朱元璋說,他家中有口井冒出一股醴泉(即甜美的泉水),并且長出一根石筍。古人認為“天降甘露,地出醴泉”都是國家的瑞兆,朱元璋聽了很高興,答應去胡家觀看。第二天,朱元璋坐上乘輿剛要走,有個知道內情的太監云奇拉住乘輿,因為緊張得舌頭發直,說不出話來。明太祖怪他失禮,讓人拉下去重打。云奇直到咽氣之前,仍然用手指著胡惟庸府第的方向。明太祖這時才警覺起來,知道胡惟庸要對他下毒手,連忙調轉車頭返回,并指派親信前往探明。只見相府中刀光劍影,一派肅殺氣氛。恰在這時,他又收到御史中丞涂節揭發胡惟庸圖謀不軌的密奏。一切事實表明,胡惟庸要造反了。
朱元璋當機立斷,將胡惟庸及其主要同謀逮捕下獄。涂節也是這次事件的策劃人,因為陰謀敗露,他才搶先告發;御史大夫陳寧,也是其中之一。朱元璋處死了胡惟庸、陳寧和涂節等人,并夷九族。
朱元璋除掉了一直懸在心頭的大患。清除胡黨并不是他的目的,他只是以此為契機,加強專制統治,把全部政治權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手上,以確保朱明王朝的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衰亡。
胡惟庸被殺不久,他下令廢除中書省,不設宰相職位,原由宰相管轄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升格,直接聽命于他。我國自秦漢以來歷代沿襲的宰相制,至此被徹底廢除。從此皇帝獨攬大權。

十年以后,本來已經了結的胡案突然又有了新的線索。有人揭發胡惟庸曾經勸說太師李善長合謀起事,他不但不告發,還猶豫觀望,企圖見機而作。李的家奴也供認不諱。一些生事之徒,還編造出許多似是而非的證據。朱元璋全都深信不疑。

李善長雖然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卻善于調和諸將間的關系,熟悉典章制度,長于謀略,在明王朝建立的過程中起過重要的作用。他和朱元璋還是兒女親家,關系很不一般。盡管如此,朱元璋還是誅殺了他的全家,只有他的兒子李祺,因為是當朝駙馬,才幸免于難。
李善長被滅族后,朝野為之震動。
不久,又有人揭發胡惟庸曾經私通倭人和蒙元余黨,又牽連出不少功臣宿將和地方官員。朱元璋一怒之下,不分青紅皂白,嚴令錦衣衛全面追究。這就難免有人渾水摸魚了。一些冤家對頭,見有機可乘,便挾嫌報復。一時間,緹騎四出,赭衣塞道,宮內宮外,人人自危。加上嚴刑審問,屈打成招,許多勛臣貴戚、達官顯宦,一夜之間便淪為階下之囚,全家慘遭殺戮。其中包括公、侯、將軍二十余人。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靖寧侯葉升等又以私結胡黨之罪伏誅。史載,因牽連這次黨獄而被殺者,總數達3萬余人。
第二年,錦衣衛指揮蔣(huán)告發涼國公、大將軍藍玉謀反。藍玉是一介武夫,驍勇異常,戰功卓著。常遇春、徐達等名將去世之后,他成為洪武后期的重要將領,曾多次領兵出征蒙古,俘虜元主次子、后妃、公主130多人,將校30多人,男女7萬口,馬匹駱駝5萬頭,為明帝國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居功自傲,目無法紀。明太祖賜他鐵券時,著其功勛,也鐫其過錯。藍玉不滿,竟想叛亂。朱元璋見他功勞太大,加上手握重兵,原本放心不下,只是未能找到借口。現在既然有人告發,他便下令將藍玉下獄治罪。嚴刑之下,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以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也被牽連進去,總數達兩萬人之多。
胡惟庸、藍玉兩個案件,史稱“胡藍之獄”。經過這兩次大規模殺戮后,曾經和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下朱明江山的功臣宿將,幾乎全被殺光。剩下的幾位功臣,雖然沒有牽進兩案之中,但過了一年,他又找了個罪名,殺死了定遠侯王弼和永平侯謝成,后來,穎國公傅友德和宋國公馮勝也不明不白地被賜死了。
朱元璋為了確保萬代基業,心狠手毒,六親不認,就連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也不放過:前者被活活打死,后者被賜毒自盡,罪名卻是“親近儒生”、“禮賢下士”,實在是莫名其妙,令人難以信服。
朱元璋對手無寸鐵的文士也嚴加防范。宋濂是明初的著名學者,擔任過太子的老師,已經退休家居,因為孫子牽連胡案伏誅,他也受到株連。還是馬皇后冒死勸諫,才被安置茂州(今四川茂縣、汶川縣),死于中途。高啟是當時的著名詩人,應聘修撰《元史》。后來,朱元璋要他擔任戶部侍郎,高啟固辭不受,回到老家閑居。只因為蘇州新建的府廳寫了一篇《上梁文》,被人誣指為伙同知府魏觀謀反,被捕入獄,處以腰斬。

朱元璋雖然用功臣的鮮血鞏固專制統治,卻不能保證他的子孫后代永遠相安無事。在他死后,發生在朱氏內部的爭權斗爭并沒有一日停止,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骨肉相殘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