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必讀的中華歷史文化故事·秦漢卷
- 樓宇烈
- 2478字
- 2019-11-25 18:37:48
大澤鄉的星星之火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個夜晚,天黑得像鍋底一樣,大澤鄉古廟里的戍卒(守衛邊疆的士兵)剛剛進入夢鄉,便有人聽到遠處傳來狐貍的叫聲,仿佛是:“大楚興,陳勝王!大楚興,陳勝王……”
第二天,戍卒們便沸騰起來了,大家議論紛紛。有的人說:“莫非真要改朝換代?”聯想起白天在魚腹中發現的紅布,上面也有“陳勝王”三字。大家都說這絕不是巧合,莫非我們的陳勝大哥要做王了?這件事,成了大家悄悄議論的中心話題。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那個叫陳勝(本名陳涉)的,本是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人氏,小時候家境貧窮,給地主家做過雇工。一次,他把鐵犁摔在地上,感慨地對同伴們說:“日后誰發達了,可不能忘記今天的窮兄弟啊!”當時,同伴們還嘲笑他,認為一個幫工的人,哪里會有發達的日子,真是異想天開!
七月初,官府在陽城一帶征發900名民夫去漁陽(今河北薊縣)戍守邊疆,陳勝、吳廣也在其中,并被指定為戍卒的頭目——屯長。他們在兩名校尉的監督下,走到了大澤鄉。這時,正趕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眼看不能準時趕到戍邊地點。按照秦朝的法律,誤期是要判處斬刑的。
陳勝、吳廣雖然素昧平生,卻都是楚地人,加上共同的命運,他們成為了摯友。
陳勝說:“如今大難當頭,若不另謀良策,你我兄弟只有引頸受戮。難道你會心甘情愿嗎?”
吳廣說:“俗話說得好,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們還是逃走了吧!”
陳勝說:“當今世界,好比是一張大網,你能逃到哪兒去呢?我有一個冒險的想法,不知你的意下如何?”
吳廣表示愿意聽聽他的意見。
陳勝看看左右無人,便小聲地對他說:“與其引頸受戮,倒不如起來造反。要死也得死個痛快!”
吳廣贊同他的意見,說:“逃跑是死,造反也不過一死。同樣是死,不如死得轟轟烈烈。”
陳勝說:“我聽說二世是始皇的幼子,本就輪不到他做皇帝,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只是因為他屢次勸諫,觸怒了父親,才被貶到邊境去監軍。如今聽說他已死在二世手中,只是百姓不知底細。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立過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個血性男兒,現在不知是死是活。楚地的百姓至今都懷念他。我們不如打著他倆的旗號發動起義,定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
吳廣也談了一些具體意見。二人密謀了半天,又去集上卜卦。卜者理解他們的意思,暗示他們去請教鬼神。
回營途中,他們苦思不得其解。直到夜里,才突然醒悟過來。原來楚人篤信鬼神,只有憑借這種神秘的力量,才能在戍卒中建立威信。于是,二人分頭行動。第二天,他們便將寫有“陳勝王”字樣的紅布塞進了魚的腹中;到了半夜三更,兩人又摸進亂墳堆中,學起狐貍的叫聲。
這一招果然非常靈驗。打那以后,戍卒們便對陳勝另眼相看,覺得他不像個普通百姓,一舉一動,都有了帝王的氣質。陳勝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決定立即發動起義。
這天,兩名校尉正在飲酒談天。陳勝、吳廣抓住這個機會,走到了他們的跟前,揚言要率領大家逃跑,故意激怒校尉。校尉果然大怒,用鞭子抽他們,還拔劍威脅。這時,圍觀的戍卒一擁而上。吳廣趁著人多勢眾,大步沖上前去,奪過劍來殺死了校尉;另一名逃跑不及,也被陳勝結果了性命。
陳勝、吳廣殺死兩名校尉,給大伙兒出了一口怨氣,大伙兒心里非常高興。趁此機會,陳勝召集全體戍卒,激動地對大家說:“弟兄們!大雨沖毀了道路,已經不能按期到達戍所了。按照法律,誤期是要斬首的,我們這顆腦袋早已不屬于自己了。即使上天保佑,留下一條性命,可屯駐邊防的人,又有幾個能夠生還呢?壯士不死便罷,要死也得鬧他一個天翻地覆。只有那樣,死得才算壯烈。大家想想,那些不可一世的王侯將相,難道都是天生的嗎?”
陳勝這番氣壯山河的講話,激勵了戍卒們的斗志。大家振臂高呼,表示愿意跟著陳勝大干一場。他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還派人在古廟的院子里筑起了一座平臺,作為誓師起義的將臺。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
起義軍很快攻占了大澤鄉。在這里,陳勝被公推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假托扶蘇、項燕的名義,自稱“大楚”,公開起兵反秦。
這支起義隊伍雖然沒有經過軍事訓練,但士氣旺盛,斗志昂揚,作戰勇敢,用簡陋的兵器打敗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政府軍隊。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便攻下了安徽、河南交界處的一些縣城。所到之處,百姓歡欣鼓舞,扶老攜幼,恭迎在道路兩旁。隊伍迅速擴大,攻下陳縣(今河南淮陽,原是楚國的一個舊都)后,已經發展成為一支擁有六七百輛戰車、一千多名騎兵、幾萬名步兵的隊伍了。
隨著大澤鄉的一聲吶喊,各地反秦勢力紛起響應,形成了全國沸騰、群雄并起的局面。
陳勝為了發展大好形勢,在陳縣召集各地的頭面人物共商建國大計。他們對陳勝說:將軍執戈矛,誅暴秦,理應據地稱王,以便號令天下。自然也有人反對這種意見。
陳勝挫敗了扶植六國貴族勢力的謬論,建立了“張楚”(意思是要大張楚國)政權,并被大家擁立為王。
陳勝稱王后,派吳廣以假王(代理的意思)的身份,分兵攻打滎(xíng)陽(今河南滎陽),派周文率領另一部分軍隊向咸陽進軍。還派了一些人去攻打其他地方。
周文是項燕的舊部,懂得征戰方面的知識,作戰勇敢。他的部隊進展神速,很快打到了離咸陽很近的一個叫戲的地方(今陜西臨潼境內)。秦二世大為吃驚,慌忙派大將章邯把修建驪山墓的幾十萬民夫武裝起來,向起義軍發起反攻。周文在孤立無援、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仍然英勇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在澠池(今河南澠池)戰役中被秦軍打敗,壯烈犧牲。周文失敗后,占據南陽的宋留叛變投敵。圍攻滎陽的吳廣,被田臧偽造陳勝的命令殺死,不久,這支部隊便在章邯和滎陽城里守軍的兩面夾擊下,慘遭失敗。
章邯打敗了周文、吳廣以后,起義軍的根據地陳縣暴露在敵人的面前。原來,陳勝在這里建立政權后,便把精銳的兵力派到了前方,自己只留了少量的軍隊。在章邯的強大攻勢下,陳勝采取避其鋒芒、再圖進取的策略,將隊伍撤退到了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地區。就在這里,他被自己的車夫、叛徒莊賈殺害了。
陳勝遇難以后,他的部將呂臣又舉起了起義的大旗,率領一支由奴隸組成的蒼頭軍,向秦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攻,收復了陳縣,處死了莊賈。
不久,陳縣還是落到了章邯手中。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就此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