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游法語:漢法中國旅游常用詞句
- 胡佳
- 2174字
- 2019-12-27 15:28:41
前言
據(jù)世界旅游組織預測,隨著中國巨大旅游潛力的開發(fā),中國在未來幾年可望成為世界旅游首選地之一,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旅游目的地。隨著我國旅游產(chǎn)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與外國各種經(jīng)貿(mào)、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來華外國人的接待量前所未有地增長,外語導游員的重要性已經(jīng)凸顯出來,也為廣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廣闊的就業(yè)市場和施展才華的空間。無論什么產(chǎn)業(yè),其成功的關鍵在于人的智能因素。衡量一個旅游大國的標志不僅在于其高質(zhì)量的接待硬件設施,還要看導游員的綜合素質(zhì),這直接關系到游客的游興和滿意度,更關系到中國給他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和記憶。一個稱職的外語導游員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首先是要具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二是具有過硬的外語表達技能,二者不可或缺,這一道理已經(jīng)形成共識。善于運用跨文化交際的知識,能正確使用外語交際工具從事導游翻譯工作,具有較強的導游職業(yè)技能,應該是對復合型外語導游人才提出的要求。
沒有導游講解就不存在導游職業(yè)。外語表達能力是導游工作的核心,是外語導游員必備的技能。導游翻譯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求對外語導游話語特性的了解和掌握,即“語言陳述結構機制的內(nèi)在化的知識”,正確分辨和使用導游話語的類型有利于有的放矢,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法語導游話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信息類話語:導游解說中最普遍使用的類型,報告真實事件并提供日期、地點、背景資料和數(shù)據(jù);(2)敘述類話語:用于講述歷史人物、事件或典故,其特點是動詞較多,語氣活潑,常使用過去時態(tài),時間標志突出;(3)描述類話語:用于旅游介紹,準確呈現(xiàn)人物、物品、地點的具體圖像,時空概念標記明顯,經(jīng)常借助的語言手段包括:品質(zhì)形容詞+名詞、關系從句、表示動作延續(xù)的過去時態(tài);(4)解釋類話語:用于回答提問,重在原因和過程或方法的細節(jié)陳述,輔之定義、解釋性詞句,讓游客明白意思。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上述四種話語類型有一個共同點,即具有“告知”或“提供史料”的交際功能,反映出導游翻譯語言的最大特點在于“信息輸出”;二是在多數(shù)情況下,導游話語是上述類型的綜合體,即“提供信息+陳述+描述+解釋”。因此,導游員要善于串聯(lián)運用各個話語類型的功能,完成導游交際的任務。
外語導游員語言技能的高低取決于自身平時的積累和投入。如果中外文化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尋找話題的靈感,景點講解通常只依賴死記硬背解說詞,缺乏引申交際的思維,就不能充分滿足和調(diào)動游客的游興;如果外語不地道,“漢化外語”的詞句比例較高,就會成為外語導游語言上最大的障礙;如果因文化知識欠缺和外語能力不足,在互動交際過程中不能準確解釋或回答游客的提問,要么答非所問,要么敷衍搪塞,要么詞不達意,要么根本回答不了;如果沒有掌握各個語言交際的情景及目的和相應的表達技能,詞匯量有限,缺乏“語義(詞匯)場”意識及相關訓練和積累,在導游翻譯中必然力不從心。外語導游員如何提高自身的外語技能?我們提出以下建議或方法供讀者參考:
1.廣泛閱讀和研究豐富的中文版導游書籍和資料,準確理解有關景點和中國特定文化(如宗教、少數(shù)民族習俗)生僻和難于表達的詞匯、詞組,查找或翻譯出相應的外語表達方式,導游詞準備得越充分,信心就越足,效果也越佳。
2.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豐富資源(如中外介紹中國景區(qū)景點和文化風情的相關網(wǎng)站),查詢、收集和積累行業(yè)術語、景點介紹、人物事件等相關的基本詞匯、專用詞匯、固定詞組和固定熟語等的外語表達,力求使未來的導游講解表述入行、地道,逐漸減少和避免“漢化外語”的表達方式。
3.根據(jù)不同主題分類的“語義(詞匯)場”構成,通過輯錄諸如“個人導游分類小詞典(小冊子)”的方式來擴展詞匯量。要善于把詞匯、詞組、表達法進行歸類,掌握表達同一個或同一類意思的不同表達方式,避免不斷重復,增加語言功底。
4.通過模擬導游著重訓練講解語言藝術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5.積極參與導游實踐,參加接團實習,觀摩學習別人的帶團技能,并親身實踐,檢驗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外語表達技能;注意在與外國游客互動交流中收集地道的外語表達方式,做好記錄。
6.及時總結導游實踐的體會和經(jīng)驗,不斷修正導游解說詞存在的問題,用在導游實踐中新學到的詞匯、詞組、句子增補和豐富“個人導游分類小詞典(小冊子)”,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日趨地道、正確、達意,進而逐漸豐富多彩。
7.要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語用能力(如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怎樣表達更恰當?)。
本書的編輯目的是從增加法語表達技能出發(fā),為讀者提供一本關于中國旅游的法語詞匯、詞組及其相關表達法的實用參考書,內(nèi)容涉及中國概況、旅游資源、景區(qū)景點(按省區(qū)分類排列)、民風民俗、文化藝術、中國烹飪6個部分。為方便讀者查閱,本書采用漢法對照形式編排。鑒于中國旅游資源無比豐富,這樣一本小書不可能涵蓋所有方面的詞匯、詞組和表達法,但它可以為讀者提供一些啟發(fā),讀者可以根據(jù)相關分類的線索不斷地挖掘和擴展,豐富自己的積累,以使自己的導游工作游刃有余為佳。
廈門大學法語系2006級研究生高仁仁、嚴同輝、姚丹、朱姝穎及2009級研究生柏琴、劉云參加了本書的部分資料編輯和整理工作,本書的編輯工作自始至終得到北京大學出版社法文編輯初艷紅女士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在此一并向她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本書的讀者為法語導游員、外事工作者、公司企業(yè)商貿(mào)外聯(lián)人員、法語專業(yè)學生、法語學習者和愛好者。
編者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