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CEO財務分析與決策(第2版)作者名: 吳世農 吳育輝本章字數: 2260字更新時間: 2019-12-06 19:02:46
第一節 財務報表的戰略意義
一、財務報表及其使用者
所謂的財務報表,主要是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俗稱“三表”。它們是企業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編制出來的,向企業的股東、債權人、董事會、管理者和政府有關部門(如稅務局)報告企業在過去某一時點財務狀況和一段時期經營業績的正式文件。
財務報表集中地反映了企業在過去某一時點(月、季、半年、年)的財務狀況和一段時期的經營管理成果,是企業未來進行經營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的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可以依據企業的財務報表評價企業過去一段時期的業績,調整和制定企業下一時期的經營計劃、經營政策和財務政策,計算和評判高層管理者的業績和給予薪酬激勵的合理性等;銀行或債權人可以根據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負債程度和償債能力,評價企業的信用等級,決定是否批準企業的貸款申請或者考慮是否提前收回貸款或繼續提供貸款;投資者可以依據企業所披露的財務報表,分析企業股票或債券的投資價值,判斷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業績是否足以支撐其股票價格或債券價格,并根據企業的股票價格或債券價格是否超過或低于其應有的內在價值來決定買賣其股票或債券;政府的稅務部門可以根據企業的財務報表計算企業應繳的所得稅等各種稅費,判斷企業是否足額納稅;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其所控股或參股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經營業績,判斷國有資產是減值、保值還是增值了,以此決定對其經營管理者的獎懲方案。
二、解讀財務報表的重要意義
在每年的3—6月份,也就是各個國家的公司上一年度的財務報表正式披露結束之后,財經媒體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各式各樣的財務分析報告和排名接踵而來。2006年5月22日,《上海證券報》按照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的盈利能力、銷售收入增長、銷售總收入、凈利潤等分別排出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美國《商業周刊》2006年第5期專刊報道了“《商業周刊》50強”和“《商業周刊》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公司排名”。此外,美國的《財富》和《福布斯》、英國的《金融時報》、中國的《新財富》等財經媒體也不甘示弱,紛紛排出基于各種財務指標的全球或本國100強公司,包括:銷售100強公司、利潤100強公司、市場價值100強公司、成長性100強公司、價值創造100強公司,如此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在《商業周刊》2006年的50強排名中,蘋果公司位居50強的首位,但如果從過去3年的利潤增長率來看,蘋果公司僅以318.7%名列第五;從過去1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來看,蘋果公司僅以66%位居第八;從股東回報率、凈利潤率和長期盈利增長率來看,蘋果公司甚至沒有進入前10名;從規模來看,蘋果公司2005年度的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只有162億美元和16億美元,而微軟公司同期的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分別達到414億美元和131億美元,但在排名上卻只屈居50強的第34位。那么,《商業周刊》到底為什么將蘋果公司排在50強的首位呢?事實證明,《商業周刊》的排名確實富有遠見。2010年5月,蘋果公司以2220億美元的市值首次超過了微軟的市值;2011年8月,蘋果公司以3467億美元市值首次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超過此前全球市值第一的埃克森美孚;2012年2月13日,蘋果的股價收盤500.39美元,市值4627.38億美元,超過了微軟與谷歌市值的總和(見圖1-1),此時微軟的市值約為2560億美元,而谷歌約為1990億美元。

圖1-1 蘋果公司2007—2012年初的股價走勢圖
資料來源:新浪網。
對于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業績和未來的發展前景,財經專業人士和財務分析師的分歧不足為奇,因為他們關注公司財務信息和經營信息的不同方面。但是無論如何,面對眾說紛紜的分析和評價,我們不能讓某些“簡單”的排名或某些“片面”的財經報道主導我們的看法、評論和行動。財務分析是一項比較專業的工作,任何涉及企業財務狀況的評價,都應該基于科學的分析,而不是表層現象的簡單敘述。
對近20年來各種企業的排名分析后可見:曾是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公司的通用汽車公司于2009年6月正式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同樣是著名的跨國公司、擁有131年歷史的柯達公司也于2012年1月向美國紐約州提出破產保護;昔日互聯網的代名詞、曾經最大的網站公司——雅虎公司自2008年以來表現一蹶不振,股票市值大幅縮水;曾是中國家電企業龍頭老大的長虹2004年銷售收入達到115.39億元人民幣,但卻爆出36.81億元的巨額虧損;曾經以A8手機風靡全國的夏新電子,2003—2005年的銷售收入分別是68.17億元、50.54億元和48.09億元,而凈利潤卻分別是6.14億元、0.11億元和-6.58億元,業績轉眼“大變臉”,令投資者目瞪口呆;曾備受中國眾多財經媒體吹捧的“德隆神話”早已經從“天堂”掉入“地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慘痛的教訓反復地告誡我們:無論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股東、債權人還是政府的財經官員,都必須學會讀懂公司的財務報表。美國著名財務學家希金斯(Robert C. Higgins, 2003)說:“不懂得財務報表的經營管理者,就好像是一個會投籃而不會得分的球員。”總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如果你是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人員、董事會成員、銀行家、政府的財經官員或投資者,學會自己看懂、理解和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必將終生受益。
當你學會和掌握了分析企業財務報表的基本方法,以你親身的管理經驗和管理實踐,潛心研究經營管理決策與財務報表及其業績之間的關系,根據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目標,調整和制定相對正確的經營政策和財務政策,體會研讀財務報表后進行戰略決策的價值,其樂無窮!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和研究自己所管理的企業的財務報表,你將正確地理解經營管理決策可能給公司財務狀況帶來的后果,有助于避免盲目或錯誤的決策。讀懂財務報表,你可以成功地經營和管理一家企業,也可以更加自信地去拯救一家處于困境中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