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O財務分析與決策(第2版)
- 吳世農 吳育輝
- 2207字
- 2019-12-06 19:03:07
第三節 CEO解讀現金流量表
一、現金為王
“現金為王”之說至少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經營凈現金的充裕程度體現一個企業盈利的質量,即利潤是否由經營凈現金來保障?二是經營凈現金的充裕程度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或競爭優勢,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其經營凈現金充裕。三是現金標志著企業是否具有正常的償債能力。從防范財務危機的角度看,現金比利潤更加重要,一個企業失去了現金流入就失去了償債能力,等于步入死亡陷阱,盡管這個企業有利潤。四是總體現金流量的狀況體現了企業投融資渠道的暢通程度。當經營凈現金顯著增加,籌資活動現金充裕、成本低且渠道暢通,投資活動的現金回收速度快或回報高,說明企業現金充裕、投融資渠道暢通;反之,則說明企業現金不足、投融資渠道不暢。
作為CEO,首先要了解企業整體的現金流量狀況,即當年企業總的凈現金或凈增的總現金,包括經營性凈現金、籌資性凈現金和投資性凈現金。相對而言,當企業總的凈現金大于零,說明企業整體現金狀況較好;當企業總的凈現金等于零,說明企業整體的現金狀況一般;企業總的凈現金小于零,說明企業整體的現金狀況不好。為什么呢?當我們把企業本年度總的凈現金與預計來年的到期本息相比,問題就一目了然了。因為企業能否按期還本付息取決于其是否具有現金,而不取決于其是否具有利潤。正如表2-8所示:①當企業本年末總的凈現金余額低于其明年預計的到期債務本息時,說明其明年到期的債務本息沒有相應的現金保障,付息還本能力很低。②當企業本年末總的凈現金余額等于其明年到期債務的本息時,說明其明年到期的債務本息有相應的現金保障,付息還本能力正常。③當企業本年末總的凈現金余額超過其明年到期債務的本息時,說明其明年到期的債務本息有相應的現金保障,付息還本能力強。
表2-8 企業利潤的質量和經營凈現金正常程度分析判斷表

二、經營凈現金是王中王
為什么經營凈現金如此重要呢?問題在于在三類現金中,經營凈現金是唯一由企業自身經營創造的現金流,是企業現金最重要的來源。我們知道,對于成長型的企業,投資項目尚未形成效益之前,現金流出通常大于流入,因此投資凈現金為負數。此外,對于成長型的企業,為了新增投資,企業經常需要向銀行或股東籌資,但同時需要償還銀行貸款和支付利息和股息。一旦籌資不足,即籌資凈現金為負數,就需要依靠企業自身的經營凈現金來彌補。
作為CEO,如何衡量和判斷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如何利用經營凈現金來衡量和判斷企業盈利的質量?如何衡量和判斷企業的籌資和投資是否正常且有效益?總而言之,如何度量公司的經營凈現金的創造能力?如表2-8所示。
首先,比較和分析稅后經營凈現金與EBIT(1-T)(息稅前利潤扣除所得稅,又稱稅后息前利潤)之間的關系:①當企業的稅后經營凈現金小于EBIT(1-T),表明EBIT(1-T)沒有相應的現金保障,說明企業EBIT(1-T)的質量很差,且經營凈現金嚴重不正常;②當企業的稅后經營凈現金等于EBIT(1-T),說明其EBIT(1-T)具有相應的現金保障,盈利質量正常,但經營性現金不正常;③當企業的稅后經營凈現金大于EBIT(1-T),說明其EBIT(1-T)具有相應的現金保障,盈利質量良好,但還不能說明其經營性現金是否正常。
其次,比較和分析稅前經營凈現金與EBITDA(利息+稅收+凈利潤+折舊+攤銷)之間的關系:①當稅前經營凈現金小于EBIT(利息+稅收+凈利潤),說明EBIT的質量很差,且經營性現金嚴重不正常;②當企業的稅前經營凈現金大于EBIT,但小于EBITDA,說明雖然EBIT的現金有保障,但折舊和攤銷的現金沒有保障,因此經營凈現金仍然不正常,低于應該獲得的經營凈現金;③當企業的稅前經營凈現金等于EBITDA,說明不但EBIT具有現金保障,而且折舊和攤銷也有現金保障,因此經營凈現金處于正常狀態;④當企業的稅前經營凈現金大于EBITDA,說明經營凈現金超過EBITDA, EBIT具有現金保障,折舊和攤銷也有現金保障,而且還有“現金保障節余”,因此經營凈現金處于充裕狀態。據此,我們可用“經營凈現金正常系數”來初步地判斷企業現金的狀況。同時,企業還可以把實際經營凈現金除以銷售收入,或除以總資產,或除以權益資本,或除以投入資本,形成銷售創現率、資產創現率、權益資本創現率及投入資本創現率,反映企業銷售、資產、資本的現金創造能力。
再次,比較和分析企業年末現金余額和銀行存款余額與到期本息之間的關系。企業的年末現金和銀行存款余額之和體現了企業償還到期債務和利息的能力。因此,企業年末現金和銀行存款與到期本息的比值越大,說明企業付息還本能力越強,反之越弱。
最后,具有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企業其籌資渠道暢通,風險相對較低,無論是股東還是債權人都更愿意提供資金,因此籌資成本較低。在中國,對于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和投資效益好的項目,銀行風險相對較低,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可下調10%,對于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和投資效益較低的項目,銀行風險相對較高,貸款利率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可上浮30%。因此,當一個公司的債務籌資成本(貸款利率)低于銀行的基準貸款利率,說明其競爭力較強,投資項目效益較高,銀行的風險也較低;反之,當一個公司的債務籌資成本(貸款利率)高于銀行的基準貸款利率,說明其競爭力較弱,投資項目效益較低,銀行的風險也較高。同理,當一個公司的權益籌資成本(股東要求的收益率)低于同行業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ROE),說明其競爭力較強,投資項目效益較高,股東的風險也較低;反之,當一個公司的權益籌資成本高于同行業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率,說明其競爭力較弱,投資項目效益較低,股東的風險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