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兩漢讖緯神學在道教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道教的形成經歷了長期的孕育過程,它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除了神學、哲理、道德、管理方面的因素之外,還需要術數的涵養。所謂“術數”,又稱“數術”,是方術與氣數、數理的總稱。古人將觀察到的自然界的各種變化現象與人事、政治、社會的變化聯系起來,認為這兩種變化存在著內在聯系,這種聯系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得到預測,從而形成和發展了“術數”。中國古代的術數形式多種多樣,“讖緯”是其中有影響的一類。

(一)讖緯由來與流布

什么是讖緯呢?這是我們在考察讖緯對道教的影響時應該明白的。“讖緯”是宗教神學與經學的混合物。“讖”是一種宗教性預言,前人論其特點,稱之“詭為隱語、預決吉兇”。許慎《說文解字》稱:“讖者,驗也。”讖又名“符讖”、“符命”。有的“讖”有圖有字,故稱“圖讖”。至于“緯”乃與經相對而言。《說文解字》謂:“緯,絲橫織也。”這是以巫師方士之言附會儒家經典的意義,假托瑞應以張揚天意的一種神學形態。

讖語,在先秦早已有之。《史記·秦始皇本紀》謂:始皇三十二年,“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胡”為北方胡人,故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始皇三十六年,有黔首于隕石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怒,“盡取石旁居人誅之”。漢代以來,讖語亦多流行。自西漢末至東漢,讖緯神學實際上得到官方的認可與倡導,故四方造讖作緯者紛起。今所存讖緯之書大抵依托“五經”,宣揚瑞應吉兇。按照緯書的說法,孔子纂定六經,后來又作了一些補充,于是有了《易緯》、《詩緯》、《春秋緯》、《樂緯》等等。據《后漢書·樊英傳》所載,緯書的篇名一般都是三個字,例如《易緯·稽覽圖》、《書緯·刑德放》、《禮緯·含文嘉》等。

讖緯在外在形式上具有宗教特征,作者以神秘性的語言來強化儒學的倫理道德或宣揚某種政治意圖。不過,應該看到,讖緯在內容上也包含某些有價值的哲學思想。例如《易緯·乾鑿度》從兩個層面來解說“易學”便值得注意。在該書看來,天地形成、氣象變遷、萬物生長收藏,這本身就蘊涵著大易理趣。

讖緯在西漢哀帝、平帝在位年間開始比較廣地流行起來,經過石渠閣石渠閣會議于漢宣帝三年(前51)召開,這是王權對經學發展進行干預的一次會議。和白虎觀白虎觀會議召開于漢建初四年(79),這是一次促使讖緯成為法典的會議。兩次經學會議,逐步完成讖緯與經學的結合。到了東漢,讖緯大盛。這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獨特的思想氛圍。

(二)道教對讖緯的借鑒與吸納

道教與讖緯的關系可以從兩個層面加以考察。

從形式方面看,讖緯類的書目篇名大多是三個字的,像上面所列舉的五經之緯基本上是這種情況,早期道教經典對此多有模仿,像《周易參同契》就是這樣,如果我們稍加分解就可以發現,這部書的名稱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者是“周易”,后者是“參同契”。再如《道書·援神契》,很明顯是根據緯書的形式立名的,還有陶弘景的《真誥》的中篇也采用這種三字格式,如《運題象》、《翼真檢》等等。陶弘景在言及其書之篇目時說,“仰范緯候,取其義類,以三言為題”《道藏》第20冊,第601頁。

從內容方面看,讖緯具有濃厚的天人感應的思想色彩,古代的許多神話傳說經過讖緯制作者的加工而成為印證天人感應的材料。如《河圖紀命符》說:“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紀。惡事大者奪紀(紀,一年也);過小者奪算(算,一日也)。隨所犯輕重,所奪有多少也。人受命,得壽,自有本數。數本多者,紀算難盡,故死遲;若所稟本數以少而所犯多者,則紀算速盡而死早也。又人生中有三尸。三尸之為物,實魂魄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尸當得作鬼,自放縱游行……每到六甲窮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罪過。過大者,奪人紀,過小者,奪人算。”這段文字把人的壽命與自身行為緊密聯系起來,具有鮮明的善惡判斷的倫理傾向,表現了神明監督的基調。在道教中,從《太平經》到《文昌帝君功過格》等書都以勸善去惡為教化的精神,并且也都采取神明監督的方式。這證明道教與讖緯神學的關系非同一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游戏| 体育| 湘乡市| 凤台县| 石首市| 高邑县| 三河市| 宁陕县| 平泉县| 宝清县| 禹城市| 光泽县| 永春县| 从化市| 宣汉县| 五指山市| 山阳县| 库尔勒市| 澄江县| 蒙阴县| 眉山市| 宿州市| 清苑县| 瑞昌市| 济南市| 武夷山市| 军事| 陇西县| 家居| 昌邑市| 武安市| 开原市| 陕西省| 龙口市| 扎兰屯市| 堆龙德庆县| 瓦房店市| 莱西市| 四平市|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