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儒墨兼用:傳統倫理在道教中的神學變遷

對于社會化的宗教而言,倫理道德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道教的思想建設當然也必定如此。但是,倫理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歷史繼承性的。所以道教的思想建設者們不能不從傳統中發掘合適的內容。于是,他們選擇了儒家和墨家,通過梳理與改造而形成了道教倫理。

(一)儒家道德:道教神學倫理的內核

儒家在先秦及漢初居于“九流十家”之首,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儒家以其獨特的思想魅力頗受世人關注?!叭濉北臼且环N職業。在早期,所謂“儒”指的是給富貴人家相禮的一批人。《論語·子罕》說:“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孔子的話多少反映了當時儒者活動的一些情形。

從淵源上看,儒家可以追溯到堯舜時代,但真正的宗師卻是孔子??鬃拥乃枷胫饕4嬖凇墩撜Z》一書中。作為一個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孔子的思想是很豐富的。由于他曾經向老子請教過古禮,其思想受到道家影響是有案可稽的。因此,他的有些主張與道家思想具有共同之處,如主張“守中”與“和”、反對刑罰及懷鄉意識等等。但是,孔子畢竟自創了儒家學派,他的思想有自己的獨特性??鬃铀枷氲暮诵氖恰叭蕦W”,他基于“體用一源”的哲學立場來論述“仁”的理念。這個“源”就是人心,而“仁”之體就在于如何自處。換一句話來講,“仁”首先是一種內在修養的功夫與境界。不論是“唯仁”、“志于仁”,還是“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論語·里仁》。都貫穿著自處必須以“仁”為本的精神。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以恭、寬、信、敏、惠五種德行律己。在孔子看來,為了求仁,哪怕早上聽說并且明白了“仁”的道理,晚上死了也心甘。這反映了孔子自我修養立場的堅定和矢志不移的決心。

當然,孔子的仁學也不限于個人修養范圍。當自己逐步升華到“仁”的境界的時候,就必須發而為用,這就叫做“利仁”。所謂“親親”、“愛人”以及殺身成仁、利國為仁等等都可以看做是顯“仁”之用。孔子“仁”的思想與“禮”具有密切關系。到了周代,禮已含有道德規范和政治典章制度的內容,尤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更成為禮的主體內容。鑒于春秋時代社會秩序的破壞,孔子力圖通過“禮”的文化建設來調整、改善社會關系。他充分認識到道德教化的重要地位,并且主張“神道設教”,把道德教化通過宗教禮儀表現出來。雖然孔子表面上“不語怪力亂神”,但在內心深處卻也隱藏著祖先崇拜之類的傳統宗教觀念,他將倫理教化與宗教典禮相結合,這體現了傳統的人文特色。

孔子的倫理道德思想經過孟子與荀子等儒家杰出人士的弘揚而在社會上廣泛流布。漢代大儒董仲舒將先秦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神學化,他以孔子《春秋》為基本經典依據,并且吸納了其他思想內容,尤其是五行家的神學觀念,建立起一套天人感應的神學道德。董仲舒心目中的“天”不僅有意志有神性,而且也是美善道德的化身。鑒于整頓社會秩序的需要,董仲舒進一步提出了“三綱五?!钡娜藗惔涡驑藴?。所謂“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為了輔助“三綱”人倫原則的貫徹,董仲舒還把仁義禮智信概括為“五?!?,從而與先秦孔孟所講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五倫”相呼應。

從孔子到董仲舒,我們可以發現,儒家倫理道德并非鐵板一塊,而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進行調整的。如果說先秦儒家的倫理道德側重于現實的層面,那么漢代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學則已具有鮮明的神學意味,這種神學化的倫理道德體系為后來道教的倫理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方便。因此,不論是從東漢的《太平經》還是魏晉的《抱樸子》中,我們都可以發現道教經典在倫理道德建設問題上對西漢儒家神學倫理的借鑒?!短浇洝氛f:“象天者,聚仁賢,明儒道,術圣智,此者名為象天也。”王明:《太平經合校》,第388頁。這種通過天象的比擬而論道德的思路與董仲舒的學說頗為類似,足見神學化的儒家倫理對于道教思想建設的確具有實際的影響。

(二)墨家道德:道教濟世度人的依據

韓非子曾經說過,“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子·顯學》。??梢?,墨家在戰國時代早已是很有影響的一派,其地位幾乎與儒家差不多。但是,隨著歷史的推移,儒家的地位逐步上升,而墨家后來卻沉寂了。尤其是漢代以來,墨家的思想基本上是由于道教的維護才使之有所傳授。今存《道藏》中收有《墨子》一書,表明道門中人對墨家學說是加以繼承的。

正如其他諸多流派一樣,墨家也有自己的歷史源頭。與道家樹立黃帝旗號、儒家樹立堯舜旗號的情況不同,墨家尤其崇尚大禹。關于他的一般事跡,我這里就不想多說了。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墨家對大禹的態度,所以就側重來談談這個問題。在墨家的代表作《墨子》一書中涉及大禹的地方不少,在該書的《兼愛下》中,作者引用了大禹準備征討“有苗”時的動員報告,大禹說:“濟濟有眾,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既率爾群對諸群,以征有苗?!苯又赌印穼Υ笥淼男袆舆M行了一番頌揚:“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貴,干福祿,樂耳目也。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雖子墨子之所謂兼者,于禹求焉?!薄赌印吩谶@里首先指出大禹征討有苗的目標不是為了個人的富貴地位,而是為天下興利除害。接著,《墨子》表明了自己效法大禹的堅決態度,說明“兼愛”的傳統根據——這就是從大禹那里得來的。由此可見,《墨子》對大禹是崇尚有加的。

墨家對大禹的推崇,這種情況連作為道家代表的莊子都有所記述?!肚f子·天下》說:

墨子稱道曰:“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禹親自操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圣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笔购笫乐撸嘁贼煤譃橐拢在?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3A945/1317337010399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4_0002.png?sign=1755199078-Tj1gM7XNSXE4viKkagVAXF4eRvs391QH-0-29a75ca97b0a9396f02cbe738f30c722">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墨子稱贊大禹說:“昔日大禹治理洪水,疏通江河而使中國九州以及周邊的‘四夷’都可以由水道來往,大禹親自操作勞動工具,他干得大腿消瘦、小腿的毛也脫落了,不論刮風下雨都不能阻擋他的行動,他終于獲得成功,使天下萬國歸順。禹是天下的大圣人,況且以身作則,四處奔波不已,實在令人感動??!”由于大禹的表率作用,后來的墨家人物大多穿著樸素,夜以繼日地工作,相當刻苦勤奮。他們說:如果不能這樣,就不是按照大禹的道理辦事,也就不足稱為墨家人物了。

《莊子》不僅引述了墨子稱道大禹的言論,而且闡述了墨家效法大禹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從《莊子》的記述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墨家是相當重視刻苦精神的,以為只有刻苦才符合大禹的勞動本色。

墨家這種效法大禹的本色,在道教之中也可以找到沿襲的證據。在四川省南江縣有道教宮廟禹王宮,其內供奉大禹木雕造像一尊,高達4米,由整塊樟木雕成,體態魁梧端莊,實屬道教神像之珍品。道教不僅為大禹立宮廟,而且形成了以大禹為宗脈象征的法術,謂之曰“禹步”?!兜啦亍分杏幸徊拷浀浣凶觥抖瓷癜说墼兘洝罚@部書專門設立一章《禹步致靈》篇,其中說:“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此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預測高深,故設黑矩重望以程其事,或有伏泉盤石,非眼所及者,必召海若、河宗、山神、地祗問以決之。然禹界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此鳥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形,令之入術。自茲以還,術無不驗。因禹制作,故曰禹步。”這段話敘述了大禹如何模擬鳥的動作來搬動大石頭的過程,其字里行間充滿了神奇的氣氛,但卻反映了技巧來源于實際生產的情況。不論禹步是否真的出自大禹的創造,它在客觀上表現的是道教對大禹的推崇。道教推崇大禹,顯然是對墨家思想的一種沿襲。

我在這里追溯大禹的“圣跡”是要說明什么問題呢?也許有人會提出:“你這一部分本來是要講墨家道德與道教的關系,怎么講起大禹的故事來呢?好像有點跑題吧?”我要告訴大家,大禹的故事絕非與倫理道德無關。墨家的倫理道德不是以高喊口號的形式來表現的,在許多場合是通過形象和歷史來說明的。墨家講大禹的目的是要提倡“地德”。什么是“地德”呢?就是效法大地寬容載物的精神。地德以謙下為本,以養物為懷。由“謙”而“兼”,兼愛天下而利人濟物,所謂“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何才能利人濟物呢?這就是要勤苦為大眾服務。墨家認為當年大禹就是這樣的,他以身作則,干得小腿都不長毛了,多么令人敬佩??!這種利人濟物的精神透過神話傳說在道教中傳播開來并且獲得發展。在道教中有許多經典是講如何利人濟物的,如《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就是講廣度天下人與物的。聯系種種跡象,可以發現道教與墨家的關系是很深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梁河县| 观塘区| 文昌市| 旺苍县| 克东县| 沾化县| 桂林市| 扬中市| 饶平县| 逊克县| 张家界市| 邻水| 祁东县| 庆阳市| 东源县| 乌什县| 松江区| 潼关县| 临湘市| 泽普县| 双辽市| 万年县| 泗洪县| 崇左市| 保定市| 延津县| 德昌县| 秭归县| 石台县| 刚察县| 拜城县| 屏东市| 油尖旺区| 武乡县| 沈阳市| 安丘市| 阳谷县| 钟祥市| 昭觉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