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從伏羲到漢易:道教符號基石

任何思想都必須通過一定形式來表達,道教思想也不例外。本來,如果只是談談某一義理,使用文字語言一般就能解決問題;但道教思想有它特殊的復雜性,比如說內丹修煉程序及其感受,這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既然存在著“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內容,那就應該尋找其他合適的表達工具了。道門中人找到了“易學”所謂“易學”是解說《周易》文辭意義、應用與發揮《周易》原理的一門學問。的卦象符號。當然,道門中人雅好易學,不光是擇取其形式符號而已;其實,易學的思想本身對建構道教文化體系也有實質性影響。這樣說的根據在哪里呢?諸位不必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伏羲畫卦與易學

在道教文獻中,伏羲氏也是很受推崇的,這從早期經典《周易參同契》一書中就可以找到見證。該書的上篇稱:“圣人不虛生,上觀顯天符。”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卷上,《道藏》第20冊,第135頁,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8年。意思是說:具有高尚德操與智慧的哲人不枉費一生,他抬頭觀察天上的征兆瑞象,并且把它們顯示出來。這里的“圣人”是誰呢?五代時期的道教學者彭曉做了解釋:“伏羲圣人,仰察俯觀,定易象之數,知萬物之情。”同上。在《周易參同契》上篇第三十五章中,作者明確地指出圣人就是伏羲:“若夫至圣,不過伏羲,始于畫八卦,效法天地。”同上書,第142頁。《周易參同契》在這里不僅把伏羲奉為最高級別的圣人,而且指出他的貢獻就在于畫了八卦。可見,道教確實是推崇伏羲氏的。

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當中,伏羲氏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伏羲,又稱作“包犧”、“庖犧”、“犧皇”等等,或以為伏羲就是“太皞氏”。舊時傳,作為中國古代“群經之首”的《易經》的最基本符號——八卦,乃出于伏羲之手。伏羲氏是怎樣畫出八卦來的?向來有不同的說法。一種比較流行的傳說是:在上古時期,黃河中浮現了一頭“龍馬”,它的背上布滿神奇的圖案,伏羲氏受了那些圖案的啟發,稍加臨摹,就成了八卦。不論這種傳說的可靠性如何,八卦是由伏羲氏畫出來的,他是上古的圣人,這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沒有異議的。

伏羲氏所畫的八卦包括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它們代表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在八卦中,乾坤兩卦是基礎,被稱作“父母卦”,其他六卦被稱作“兒女卦”,所謂“乾坤生六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從卦象上看,八卦乃是兩兩相對、陰陽互動的,如乾坤相對,表征天地父母和合。八卦的基本線形符號是一陰( )一陽( ),每卦由三爻(畫)構成,故而叫做“三爻卦”,因為最為基礎,所以稱作“經卦”。八個經卦兩兩相重,形成了六十四卦,其卦象是六爻(畫)式的,所以稱“六爻卦”。據說,八卦相重為六十四卦,這項工作是由周文王來完成的。本來,八卦的功能比較簡單,主要是為了表征方位,指示天象,引導人們的生產與生存活動。而相重之后的六十四卦則大大增進了功能,并且主要用在占卜活動之中。在占卜時,由于吉兇判斷的需要,古代的占卜能人便于每一卦、每一爻系上解說詞,稱作卦爻辭。據說,卦爻辭是由周公編訂完成的。有了卦象符號,又有了解說詞,合起來就成了完整的書,稱作《周易》。后人尊之為“經”,故又謂《易經》。關于這部書的名稱含義,其解釋也是眾說紛紜。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周”是朝代名,“易”指的是變易。在流傳過程中,《周易》的解釋走向哲理化,于是有了彖、象、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系辭七種十篇《易傳》七種,為什么有十篇,是因為彖、象、系辭各分上下,這三種實為六篇,加上其他四篇,而成十篇。,這十篇在上古時期的占卜活動中因為處于《易經》的輔助地位,所以稱作“十翼”。為了區別原始的卦爻辭,后人遂將“十翼”稱作“易傳”,表示對“經”的傳承。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并起。這時,各個學派為了建構自己的思想體系,都注意傳授、研究《周易》這部古代經典,從中吸取思想營養。于是,學習與研究《周易》成為專門的學問,這種學問被后人稱作“易學”。

(二)漢代易學與道教思想體系的建設

易學在先秦即已形成一定的傳授系統。秦始皇時期,盡管發生了震驚朝野的“焚書坑儒”事件,但《周易》這部書因為被列入占卜行列而幸免于難。故而,該書在漢代就成為經學復興的種子。兩漢四百年間,易學傳授衍生出許多流派,大體說來,主要有四派:一是訓故舉大義,以田王孫、服光、王同、丁寬、楊何、蔡公、韓嬰為代表;二是陰陽候災變,以孟喜、京房、五鹿充宗、段嘉為代表;三是章句守師說,以施讎、梁丘賀等人為代表;四是彖象解經意,以費直、高相為代表。在這四派,若進一步加以概括,實際上也就是兩派,一是側重于卦爻辭的文意解說,包括訓故、章句、彖象之學;二是側重于卦象的發揮。這兩大流派,在東漢時期又有衍生。如馬融、劉表、宋衷等基本上沿著費直易學的路數發展;陸績、虞翻則側重于解讀與發揮京房易學。

兩漢易學與先秦易學的最大不同在于卦象符號應用的靈活性,這一點主要是由孟喜、京房一派所奠定的。孟喜首先創造了“卦氣說”的解《易》方式,所謂“卦氣說”就是以“氣”為本,取《周易》六十四卦與十二月氣候相配合,從而形成一種解《易》的框架理論。孟喜擅長于陰陽災變的預測,并且對京房發生比較大的影響。京房的主要貢獻在于創立了“八宮卦”體系。這就是以最初的八經卦(三爻卦)為統領,號稱“八宮”,將《周易》六十四卦(六爻卦)分屬于八宮,形成一個新的組合系統。它們的次序是:乾宮、震宮、坎宮、艮宮、坤宮、巽宮、離宮、兌宮。在這個系統中,又分為陰陽兩個支脈,其中前四宮為陽宮,后四宮為陰宮。京房撰《京氏易傳》,將八卦與十個天干配合起來,形成所謂“納甲法”,其基本特點是模擬月體的運行軌跡,表示事物的陰陽進退。孟喜與京房沒有沿襲早期經師那種章句解讀方式,似乎有改變家法之嫌,但他們所創立的“卦氣說”、“八宮卦”以及“納甲法”無疑擴展了易學象數的領域。

孟喜與京房的易學主象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符號描摹體系,這對建設道教文化體系來說提供了很好的框架,故而自東漢開始,道教的經書造作都注意借鑒孟喜與京房的易學。當然,由于文化體系的整體建設需要,道教也汲取了易學的義理思想。隨著道教組織的發展,道教對易學的應用、發揮的工作也頻繁開展起來。從整體上看,易學的象數與義理已經滲透于道教的科儀、丹道、符法等諸多領域。可以說,易學對道教文化的影響是整體性的。另一方面,道門中人應用與發揮易學的時候也反過來推進了易學的發展,如易學中的圖書之學主要是由道門中人創立和完善的。可見,道教文化與傳統易學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分宜县| 余干县| 托里县| 翁牛特旗| 淮阳县| 察雅县| 山阳县| 会宁县| 大化| 沙雅县| 鹤庆县| 华宁县| 施甸县| 驻马店市| 福建省| 广饶县| 清流县| 东光县| 岐山县| 高青县| 聂拉木县| 太康县| 承德县| 长乐市| 高台县| 石门县| 吉林市| 桃园市| 华蓥市| 乡宁县| 丰顺县| 古蔺县| 开化县| 仪陇县| 萨嘎县| 吴堡县| 神木县| 乐都县| 英超|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