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肖邦”

我們甚至可以選出五十個演奏肖邦的權威,給他們每人貼上一個標簽。這個并不具有學理性的游戲做起來一定很有意思,因為,只有肖邦的音樂才可以提供這么多的解讀可能性。
公元2010年的“肖邦200”里北京有兩個地方將舉辦系列紀念音樂會,中山公園音樂堂以“完全肖邦”為題,呈獻的是由以色列鋼琴家吉爾·紹哈精心策劃的五場不同作品音樂會,重心雖在作品,演奏者當中卻不乏阿里·瓦迪這樣的鋼琴巨匠。國家大劇院則以其強勢吸引力幾乎將當世肖邦“大家”一網打盡,在包括傅聰、郎朗、陳薩、王羽佳、莫里奇奧·波利尼、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吉、斯坦尼斯拉夫·布寧、加里克·奧爾森、齊普里恩·卡薩利斯,鄧泰山、讓·紐伯格、小山實稚惠在內的一個超豪華名單里,唯獨缺少四位最具傳奇色彩的波蘭肖邦大賽冠軍瑪爾塔·阿格麗希、克里斯蒂安·吉默爾曼、拉法爾·布萊查茲和李云迪,未免有失完璧。
不過,真要是能夠把上述音樂會全部聽下來,在我眼中也絕對視為畏途。我們或許會精心挑選幾場權當出席紀念的儀典,如若真的熱愛肖邦,又想細細地品味他的獨有魅力,恐怕還是唱片里面的肖邦更有說服力。一個世紀以來,肖邦作品的錄音可謂浩如煙海,珠光璀璨,一代又一代肖邦的詮釋者給我們帶來如萬花筒般完全逸出作曲家想象的五光十色的肖邦。我們甚至可以選出五十個演奏肖邦的權威,給他們每人貼上一個標簽。這個并不具有學理性的游戲做起來一定很有意思,因為,只有肖邦的音樂才可以提供這么多的解讀可能性。
記得1999年在紀念肖邦逝世一百五十年的時候,D G唱片公司曾經出版過歷史上第一套肖邦作品錄音全集,所謂“收進來肖邦譜寫的每一個音符”的宣傳語使這套“限量版”一時供不應求,隨全集附贈的“肖邦手表”成為肖邦迷們的摯愛,我在赴歐洲旅行時都會被朋友賦予代購同款肖邦手表的使命。其實這套堪稱完美的“全集”完全可能在今年的“肖邦200”重新包裝上市,出乎意料的是唱片公司居然為它做了“升級”“加強”,以至于我在兩套“全集”之間發生了演奏版本“取舍”的糾結。
對于還沒有來得及擁有老版“全集”的人來說,“升級加強版”實在有太多的驚喜!兩首協奏曲還是交給吉默爾曼,卻用他本人指揮波蘭節日樂團的“世紀名演”取代了同樣高居“榜單”若干年的朱利尼/洛杉磯愛樂協奏版。新版的錄音亦屬超級發燒,自問世之日起便被頂級音響系統選為鋼琴與樂隊的“試音碟”。我原以為這樣的稀罕物會永遠賣兩張正價,未曾想竟被早早打包“賤賣”。其他的鋼琴與樂隊作品所幸全交給老大師克勞迪奧·阿勞了,他的名氣顯然比“宗師級”的斯蒂芬·阿斯肯納斯要大,只可惜后者一旦被從“全集”剔除,以后再想聽他的肖邦就更難了。“驚喜”之二是把巴倫波伊姆彈的《夜曲》換成皮萊絲的了,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夜曲》,可以說將夜之朦朧美感及內心寧靜之思發揮到極致,而且真正表現出女性的纖細與輕柔之美。雖然我對波利尼剛剛問世的《夜曲》贊譽有加,但正如“肖邦怪杰”波戈萊利希和米凱朗杰利都沒能有一首曲子進來一樣,作為“本色肖邦”的全集應該拒絕“非主流”的詮釋意圖,所以驚喜之三便是將路易薩達和吉波爾斯坦演奏的馬祖卡和華爾茲一古腦兒都換成了阿什肯納吉,須知后者的錄音都是早有定評的“名版”,斬獲獎牌無數,看來這次的“升級”大有實現“終極”的目的。
兩種別具意義的新錄音也分別取代了老錄音,新科肖邦大賽冠軍拉法爾·布萊查茲兩年前才發行的《前奏曲》經常被拿來與前輩阿格麗希作比,索性DG唱片公司干脆就以這個錄音取代了阿格麗希。2000年肖邦大賽冠軍李云迪幾年前錄制的《即興曲》評價不錯,但無論從哪方面講,這個版本都還不足于和斯坦尼斯拉夫·布寧的老版一較短長。當然,若論今日在鋼琴界的知名度,布寧這位1985年的肖邦冠軍大概要甘拜下風了。
當一套肖邦錄音全集薈萃諸如波利尼、阿格麗希、阿什肯納吉、吉默爾曼、布寧、吉波爾斯坦、路易薩達、李云迪、布萊查茲等一干近半個世紀肖邦大賽獲勝者時,再輔以阿勞、皮萊絲、烏戈爾斯基、普雷特涅夫等巨匠的“拾遺補缺”,原本素雅清淡的肖邦一下子擺出饕餮大餐的架勢。這還不算,如果加上由“美藝三重奏”奉獻的G小調三重奏、羅斯特洛波維奇和阿格麗希合作的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和《引子與波蘭舞曲》,以及由伊利莎白·西梅特卡演唱的十七首藝術歌曲,“饕餮大餐”不就成了“滿漢全席”?大概只有到了所謂的“肖邦年”,我們才能有如此暴飲暴食的機會吧?不過切記:肖邦,還是要一點一點地聽,靜靜地聽,即便他是最容易被消化的,也不要輕易壞了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