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巴赫

格麗茂的巴赫是狂熱的哲學,是統治欲望的執著,是在意志力方向走得更遠的天才。
昔日彈奏巴赫的美女等到我們知道她們的時候都已經變老了,不僅是變老,還因為她們像“嗜毒”一樣為巴赫的精神性而癡迷,在手的功能日益臻入妙境的同時,作為“美女”的特征正日益褪盡,漸漸趨于“中性”狀態。我說的這些前輩美女毫無疑問應當包括愛樂者熟知的旺達·蘭朵芙斯卡、克拉拉·哈絲姬爾和羅莎莉·圖蕾克,她們每一個人都有過令眾人仰視的風韻綽約的時代,她們也毫無疑問為巴赫音樂的傳播帶來非同凡響的效應。然而,她們真正奠定巴赫“教主”地位的年代恰恰正當她們韶華老去,風韻不再。她們以對自己性別的犧牲,確立一個時代的巴赫演繹標準,其意義甚至超過男性鍵盤演奏家,并直接影響了一代巴赫解讀大師格倫·古爾德、弗利德里克·古爾達等人的成長及巴赫宇宙觀的形成。
在音樂演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以彈奏某位音樂家為擅長的鋼琴家已經很少有生存空間。即便如此,我仍然因為最近聽到的兩張唱片,而由衷生出新時代“美女巴赫”即將誕生的熱望,正像半個多世紀以前“美女巴赫”橫空出世為本已陳舊呆板的巴赫世界吹拂清新之風一樣,當下的巴赫演奏已經是模仿者或裝腔作勢者的樂園,這個領域多么需要女性的拯救啊!
委內瑞拉出生的年輕鋼琴家加布麗埃拉·蒙特羅應當算是一位美女,她的氣質雖不屬于超凡脫俗一類,但清麗樸實的一面至少在親和力上搶得高分。蒙特羅目前正在為EMI唱片品牌創造新一輪美女明星傳奇,她在2005年推出的第一張專輯內容很雜,收入肖邦、李斯特、拉赫馬尼諾夫、斯克里亞賓、德·法雅、格拉納多斯和吉納斯特拉,力圖反映出她卓越的技巧和駕馭各種音樂風格的能力,反響自然很不錯。
我最近聽到的這張新專輯當然進一步彰顯了蒙特羅作為女性鋼琴家的演奏個性,而且更具挑戰性。她不僅敢于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巴赫,而且居然改編了巴赫,為巴赫的音樂加入了現代元素的即興變奏。這種創意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她確實具備了解讀或者解構巴赫的能力,一種就是嘩眾取寵,企圖一鳴驚人。
蒙特羅是已隱然成為年輕鋼琴家“教母”的瑪爾塔·阿格麗希力推的新秀,而且還給予那么高的評價,蒙特羅的實力應當沒有問題。不過,這個“巴赫主題即興曲”即使在技巧表現上勝任有余,作為巴赫音樂精髓的對位與賦格神韻卻表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也許蒙特羅走的是輕松愉悅的路線,她過多突出了外聲部的色彩變幻,而不能將內聲部彈得既隱秘又明確。另外她有時按自己的理解,把巴赫演奏得太走樣,幾乎走開了再拉不回來,對于不熟悉巴赫這些已經很“膾炙人口”曲調的人來說,似乎還存在接受的障礙。
不管怎樣,音樂的核心一定是巴赫,一切的即興發揮都不能離開巴赫太遠,即便專輯的標題叫“巴赫以及遠”(這是我的譯法,原文Bach and Beyond,但我不會譯成“巴赫及其超越”的),我想這個“遠”并不是隨便誰都可以輕易抵達的。我把這張唱片試著當作一種很輕松雅致的音樂放給我的朋友聽,當三兩個人在比較安靜地聊天時,這樣的音樂縈繞耳畔總是顯得有那么點高雅情趣。輕松地聽“美女”輕松地演奏,享受巴赫的另外一種功能,不知是否符合唱片公司的初衷?
然而我提到的另一位“美女巴赫”海倫·格麗茂則呈現全然不同于蒙特羅的境界,她甚至不需要拿來與老祖母圖蕾克相比。仍然年輕的格麗茂是令人心動的知性美女,她讓我見識到法國女知識分子的博大胸懷和善解人意,演奏巴赫時刻的格麗茂比任何時候都更迷人,她從思想上征服了你,使你完全可以把她想象作自由女神的旗幟而高擎手中。
格麗茂的巴赫是狂熱的哲學,是統治欲望的執著,是在意志力方向走得更遠的天才。格麗茂的音樂已經形成最具當代理想知識分子特征的解讀,所以無論是貝多芬還是帕特,舒曼還是勃拉姆斯,肖邦還是拉赫馬尼諾夫,都綜合滲透了她在文學、哲學及歷史方面的獨特心得。她既能深入作曲家的靈魂層面,又能做出具有歷史脈絡的自圓其說。這樣“知性”與“感性”集于一身的“美女”注定光芒炫目,曲高和寡,她的巴赫竟是如此驚艷絕塵,令我等塵俗之人幾乎放棄接受的念頭。
格麗茂的巴赫早在期待之中,然而這一天不僅來得太快,而且超乎想象。她的第一張巴赫是一個集錦,按照她的巴赫邏輯編排,不僅有《平均律》,還有協奏曲,在以原典“開胃”之后,她一口氣彈了維度更加多元、意境更加疏朗的布索尼、李斯特、拉赫馬尼諾夫的“改編曲”,這是對巴赫的頑強而多重的解讀,使進入巴赫的通道更直接也更幽深。
當我為格麗茂的巴赫驚嘆時,我努力回避將格麗茂與古爾德作任何聯想。既然古爾德不可復制,格麗茂也可以通過一張唱片便如空谷回聲般讓巴赫的精神復活,它不但虛幻不可捉摸,還充滿時尚特征,具有隱性的欺騙力。當我們相信歷史的進步不可阻擋之時,格麗茂式的天才或者“偉人”將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很奢侈地說,她的巴赫,僅僅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