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第2版)
- 聶月巖
- 6665字
- 2019-12-20 16:40:38
第二節 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和特點
人民民主專政在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過程中,隨著自身地位和任務的變化,其性質也由新民主主義的政權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中國共產黨于1956年9月召開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后的新形勢,明確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人民民主專政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又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
一、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
(一)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的領導力量相同
馬克思主義所主張的無產階級專政,即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或者是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統治,或者是由各個勞動階級參加的,但必須是以無產階級為領導的統治。這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核心。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列寧認為“馬克思的這個理論同他關于無產階級在歷史上的革命作用的全部學說,有不可分割的聯系。這種作用的最高表現就是無產階級實行專政,無產階級實行政治統治”。列寧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在指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實踐中,多次強調無產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獨享領導權的意義。在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踐中,一貫堅持工人階級對國家的領導權。毛澤東明確指出:“人民民主專政需要工人階級的領導。因為只有工人階級最有遠見,大公無私,最富于革命的徹底性。整個革命歷史證明,沒有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要失敗,有了工人階級的領導,革命就勝利了。”
中國1949年制定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以及1954年頒布的憲法和現行憲法都明確規定了這一點。
工人階級對國家的領導作用,是通過自己的先鋒隊——共產黨來實現的。共產黨是由工人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它通曉社會發展規律,并通過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正確制定工人階級解放斗爭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用以指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同時也只有這樣的黨才能夠真正把無產階級的力量集中組織起來,從而把各種斗爭統一起來。
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也是堅持工人階級對國家的領導權。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如此鞏固和發展,正是因為我們有一個政治上成熟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中居于領導地位,這就意味著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工人階級的意志要通過憲法和法律上升為國家意志,意味著國家要按照工人階級意志和面貌改造整個社會。由此決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
(二)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的階級基礎相同
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都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但還必須有被領導者參加。這種由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結成的特殊關系,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階級聯盟,即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革命聯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歷來十分重視工農聯盟,認為它是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條件。無產階級專政的最高原則就是維護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盟。馬克思曾把工農聯盟比作無產階級革命的“合唱”。他在總結法國巴黎公社經驗時指出,公社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得到農民的援助和支持。在俄國革命中,列寧也十分重視農民同盟軍的問題,他指出:無產階級專政是勞動者的先鋒隊——無產階級同人類眾多的非無產階級勞動階層(小資產階級、小業主、農民、知識分子等等)或同他們的大多數結成的特種形式的階級聯盟。無產階級專政的最高原則就是維護無產階級同農民的聯盟。認為這個聯盟是蘇維埃政權的主要力量和支柱。這個聯盟將保證我們勝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事業,勝利完成戰勝資本主義和消滅一切剝削制度的偉大事業。
在中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工農聯盟不僅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力量。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而主要是工人和農民的聯盟,因為這兩個階級占了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主要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主要依靠這兩個階級的聯盟。”新中國成立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已明確載入我國憲法。歷史經驗表明,如何對待工農聯盟,關系到人民民主專政是否鞏固。從政治上說,工農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是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可靠保證,也是發揮人民民主專政威力的決定力量。由此決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
(三)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內容相同
無產階級專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的國家。馬克思主義認為,民主和專政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中總是結合在一起的,是辯證統一的,這種新型民主和新型專政的有機結合,正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和特征所在。
早在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把民主和專政相提并論,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民主和專政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中總是結合在一起的,是辯證統一的。列寧曾多次論述過這個問題,明確指出,無產階級專政,除了把民主大規模地擴大,使民主第一次成為供窮人享受、供人民享受而不是供富人享受的民主之外,無產階級還要對壓迫者、剝削者、資本家采取一系剝奪自由的措施。這種新型民主與新型專政的有機結合,正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和特征所在。所謂新型民主,就是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由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民主權利,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所謂新型專政,就是說這種專政與以往一切剝削階級類型國家的專政根本不同,它是用暴力鎮壓極少數地主資本家剝削者的反抗。因為它是人民的政權,所以它不僅僅依靠特殊國家機器的暴力,而主要是依靠人民力量,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逐漸地改變手段和方法,運用法律武器,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律程序進行,并且采取專政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鎮壓懲辦與教育改造相結合的辦法。
民主與專政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只有在人民內部實行充分的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強大的政治統治力量,才能對人民的敵人實行有效的專政。同時只有對人民的敵人實行專政,堅決打擊他們的犯罪活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各種利益。把二者割裂開來或對立起來的觀點和做法,只能給無產階級專政帶來嚴重損害。正如毛澤東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鄧小平對民主與專政的辯證關系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際生活反復教育我們,只有絕大多數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才能夠對極少數敵人實行有效的專政;只有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才能夠充分保障絕大多數人民的民主權利。”
(四)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相同
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是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從各方面創造條件,向共產主義過渡。由于歷史條件所限,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闡述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時,比較多地側重于它在消滅剝削制度、消滅階級中的作用,但也在原則上闡明了無產階級專政要發展生產力。列寧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的、基本的和經常的任務,是組織社會主義建設,創造新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社會。
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章中明確指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任務是:要強化國家機器,借以鞏固國防和保護人民的利益,對內鎮壓反動階級的反抗,對外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和顛覆;有步驟地解決中國工業化問題,承擔繁重的經濟建設任務;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政治思想上同一切舊思想開展斗爭,向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前進。
在現階段,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任務完成以后,還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社會主義高級階段過渡,直到最后消滅階級,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總之,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在領導力量、階級基礎、基本內容、歷史任務等方面與無產階級專政都是相同的,所以,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二、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
人民民主專政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政權問題上的一個創造。人民民主專政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既同無產階級專政在本質上相一致,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
(一)人民民主專政具有廣泛的政治聯盟
在政權組成的階級結構上,我國人民民主專政不僅包括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無產階級同其他勞動人民之間的聯盟,而且在一定歷史時期內還包括在工農聯盟基礎上的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這兩種聯盟的存在,充分表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具有廣泛性,是絕大多數人的政治統治。同時,這種廣泛聯盟的政權又保證了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一個突出特點和優點。隨著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被消滅以后,人民的范圍更加擴大,民族資產階級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享有憲法規定的人民享有的各種權利,他們的代表也作為人民的一員參加國家管理。
1978年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隨著全國工作重心的轉移,國內階級狀況的根本變化和國際形勢的發展,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聯盟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個聯盟,比過去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祖國大陸上,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的強大聯盟。這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的聯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一致性基礎上的聯盟,是整個聯盟的主體和基礎,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依靠力量。第二個聯盟是比第一個聯盟更加廣泛的聯盟,它不僅包括一切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而且包括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這就包括了廣大的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中的一切愛國人士以及全中華民族一切熱愛祖國的人們。
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團結了更為廣泛的階級、階層和人士,充分體現了政治聯盟的廣泛性。廣泛的政治聯盟的出發點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組織起浩浩蕩蕩的大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為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而奮斗。
(二)人民民主專政不把民族資產階級作為專政的對象
從專政對象來看,人民民主專政只對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社會集團實行鎮壓和專政。按照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資產階級理應成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巴黎公社和蘇維埃都對資產階級實行專政。而在中國,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中國共產黨不是把民族資產階級這一社會主義革命的對象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而是在繼續保持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中,采取和平贖買逐步消滅資本主義剝削的辦法,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一個重大貢獻。
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是要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本來是一種對抗性的矛盾,但民族資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同勞動人民有過合作的歷史,強大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掌握了國民經濟的命脈,民族資產階級又有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因此,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盡管存在著剝削的對抗性矛盾,但它可以作為人民內部矛盾,用和平方法加以解決。實踐證明,這種階級聯盟在變革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消滅民族資產階級,改造這個階級的成員,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反對國內外敵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等方面的偉大斗爭中,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對于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我們不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都是采取團結的政策。毛澤東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面性。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它有剝削工人階級取得利潤的一面,又有擁護憲法、愿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團結的政策,不但說明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而且說明它的階級構成比一般無產階級專政更為廣泛。同時也說明,中國共產黨對其采取和平贖買的手段,將其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把它的成員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造,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三)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領導核心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同時,有代表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利益的各民主黨派參與國家政權的政治生活。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是由中國具體的歷史條件決定的,是在我國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既符合中國國情,也具有中國特色。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這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一個優點和特點。
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大都產生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其社會基礎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他們基于愛國、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的要求,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形成了具有階級聯盟性質的政黨。由于某些社會歷史條件限制,他們政治上較為軟弱,加之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法西斯鎮壓,使這些民主黨派不可能形成獨立的強大的政治力量。為了擺脫這種境況,在革命中有所作為,必須向工人階級及其代表中國共產黨尋求支持和合作,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及領導的正確使合作的可能性變為現實。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民主黨派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又為爭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國內階級關系和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各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不斷變化,其成員的絕大部分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知識分子和社會主義勞動者,各民主黨派已經成為各自聯系和代表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以及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正在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協力,為完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歷史任務而共同奮斗。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由我國具體的歷史條件決定的,是在我國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既符合中國國情,也具有中國特色。在這種政治制度中,中國共產黨居于領導地位,它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的目標、綱領、路線和任務的全過程中起根本的保證作用。
(四)在概念的表述上人民民主專政的提法有其優點和特點
毛澤東曾經指出,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對人民的敵人實行專政,這兩個方面是分不開的,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或者叫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提出的“人民民主專政”這一概念,把人民民主專政的兩方面職能直接標明出來,并強調了人民的主體地位,這就使人們很容易理解這個國家政權的職能,從而避免產生誤解和片面性,避免對無產階級專政的歪曲和濫用,并且有利于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調動其積極性,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為了篡黨奪權,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口號下,從理論到實踐對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進行了嚴重的歪曲和踐踏,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和嚴重的后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決定恢復人民民主專政的提法,并將其重新載入1982年憲法中。人民民主專政的提法,直接明確地表達了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雙重內容,這既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特征,又可防止別有心的人對無產階級專政進行肆意歪曲,從而補充和豐富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因此,鄧小平指出:“人民民主專政的提法更適合于我們的國情。”
人民民主專政較之無產階級專政具有廣泛的政治基礎,不把民族資產階級作為專政的對象,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在概念表達上更具科學性。所以說,人民民主專政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