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心理學:緒論
- 愛德華·鐵欽納(Edward B.Titchener)
- 1097字
- 2019-12-20 16:17:36
§4.1874年布倫塔諾的心理學
布倫塔諾把心理學定義為心理現象的科學。這個術語可能極易使人誤解,因為該現象與靜態的外觀相去甚遠。它們一般是活動的,在個體身上表現為意動(acts),因此,嚴格說來只能用一個活動的動詞來命名它們。它們可被分成三種類型:觀念的意動(如看、聽、想象等活動),判斷的意動(如認識、拒絕、知覺、回憶等活動),以及愛惡意動(感情、愿望、決斷、意志、欲望等活動)。如果愿意,我們可以使用獨立存在的實體(substantives)這一詞,也可以談及感覺和觀念,記憶和想象,意見,懷疑,判斷,喜悅和悲傷,欲望和厭惡,意向和結果;但我們必須牢記心理現象是能動的,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懷疑,是一次回憶,或是一個愿望。
事實上,絕不可能存在無內容的意動。當我們形成觀念時,我們在感覺或想象某些事物;當我們判斷時,我們在知覺某些事物,認識某些事物,回憶某些事物;當我們愛或恨時,我們對某些事物感興趣,期望或拒絕某些事物。然而,準確說來,這是心理和物理現象之間的區別。后者是單調的、呆滯的:我看到的顏色、圖像或景色,我聽到的弦樂,我感覺到的溫暖、寒冷或氣味,我想象到的喜愛的物體,我們都是依據它們外表顯示出來的樣子來描述所有這些事物的。它們的外表便是對它們的一種總結,便是詳盡的描述;它們沒有參照物,不會把我們帶到它們之外。另一方面,心理現象的特性,準確說來,與內容有關,牽涉到某個客體;它們有意地包含一個客體于其內。由于它們是意動的,這種內在客觀性的特征使它們獨一無二地與包含著自己的物理現象區分開來。甚至在心理現象的內容不是物理的,而是另一種心理現象的情況下,區別亦是明顯的。因為改變內容或意動客體,并不因此剝奪心理現象的本質特征,心理現象仍然有自己活動的權力,因此它并不會與不加掩飾的物理現象混淆起來。
這些是布倫塔諾有關心理學題材的觀點。他開始先考慮物理和心理之間的區別,找到心理的適當的差異后,就可以依據它涉及的本質來定義心理學。然后他考察了迄今為止對心理現象進行的主要分類,提出了自己的分類。在他的分類中,判斷是單獨列出來的,情感和意志各自分類。在整個討論過程中,他主要依靠的是思辨。確實,他取得了內在知覺的證據,但內在的知覺并不是觀察,而是一種自我證實(self-evident)的認知或判斷。如此說來,如果我們可以用這個短語,其本質與思辨是一樣的。布倫塔諾認為只有回憶起過去的意動時,才有可能進行心理的觀察:而且確實如他所承認的,甚至實驗一類的事也是有可能的。然而,不僅記憶易產生嚴重的錯覺,而且記憶的意動也再一次歸入判斷的范疇,以致實驗本身在思辨的世界里產生。
因此,經驗心理學運用同樣的心理活動來確立其題材的屬性,探討不同的心理學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