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文化史(第二版)
- 徐新
- 4070字
- 2019-12-06 19:32:37
東歐猶太人中心
在現代(猶太啟蒙運動)到來之前,生活在東歐的猶太人就已經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散居群體——東歐猶太中心。盡管我們所掌握的關于俄羅斯和波蘭猶太人的最早資料來源于中世紀早期,但那里的猶太人生活的發展和鞏固應該說主要始于12世紀末和13世紀初。當時是一個波蘭王國開始繁榮的時期。王國統治者鼓勵商人(包括猶太人)從西歐,主要來自德國和波希米亞,移民到波蘭。第一份授予波蘭猶太人的權利特許狀由卡利薩的伯雷斯勞公爵于公元1264年頒發。這成為日后東歐猶太人享有其他特權的基礎。在14、15世紀,生活在德國阿什肯納茲的猶太人遭到迫害和驅逐后,許多人選擇了向東遷徙來到波蘭。
到16世紀時,歐洲地域最大的國家——波蘭庇佑著一個相當大的猶太社群,這個社群迅速成為世界猶太人的《塔木德》研究中心,并且此后一直是傳統的猶太學術中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被德國人摧毀。這里的猶太民間文化是意第緒語文化,世俗教育很少,藝術和科學教育實際上幾乎沒有。從1648年起,在哥薩克人和烏克蘭人掀起的反抗波蘭領主的戰爭中,數以萬計的猶太人死于非命。波蘭猶太人對這次災難感到震驚,于是,當沙巴特·澤維宣稱自己是上帝許諾的彌賽亞時(1665年),他們相信了這一說法。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許多波蘭和立陶宛猶太人接受了虔信主義,促成了新的哈西德運動(Hassidic Movement)的誕生。他們很可能是受到德國基督教虔信主義的影響,不過,到了18世紀,該運動啟迪了成千上萬的基督教徒。如果說哈西德主義不是一種新的信仰,那它至少是一種新的宗教派別,一種充滿歡樂、狂喜、謙卑和道德的宗教派別。在這一派別里,虔誠比教條更重要。

中世紀猶太商人與農人交易圖

建于1760年的波蘭猶太會堂
波蘭猶太人人口地理分布增長最快的時期發生在1500年到1648—1654年的屠殺迫害之間。在1648年至1654年期間,數以百計的猶太社區被由哥薩克、塔塔爾和烏克蘭農民組成的軍團摧毀。大多數的波蘭猶太人生活在小鎮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鄉村。他們從事貿易、房地產租賃、手工藝和放貸等行業,或者提供管理和市場服務。隨著鎮上基督徒人口的日漸減少和猶太人的高出生率,那些城鎮猶太人口的增長到了一個極點,出現了“猶太區”(shtetl)現象,即一個鎮上猶太人占絕大多數,城鎮生活也帶有明顯的猶太風格。
散居地猶太人的組織機構主要是地方社區。每一個社區通過選出的機構管理各自的事務。這些機構包括宗教法庭、文士、領誦員、評稅員、社區領導班子。但是,波蘭猶太人的規模以及猶太社區在地理上的分散性產生了一種對超社區組織的需求,因此,到了16世紀中期,在波蘭王國中成立了“四省議會”的機構,立陶宛公國成立了“立陶宛議會”的機構。這兩個議會以最高宗教法庭和可以頒布條令法規機構的權威對地方社區進行監督,但并不違反猶太社區自治的原則。它們統一收繳王國中猶太人應繳的稅,征收應付給社區的錢款。它們還對猶太人的經濟生活進行指導,做出各種與土地租賃和不動產管理有關的安排。猶太人把這兩個議會看作是其政治地位的一種表達,因此,當1764年這兩個議會被波蘭貴族議會廢除時,猶太人感覺受到了嚴重的侮辱。

波蘭的猶太人和讀書的學校
波蘭的《托拉》研習中心的聲望傳播得很遠,這應歸功于16、17世紀在波蘭出現的耶希瓦,以及耶希瓦的領袖。他們吸引了大批來自意大利、德國、荷蘭、波希米亞和其他國家的猶太學生。耶希瓦領袖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是雅各·波拉克。他在克拉科夫創辦了自己的耶希瓦,得到了波蘭國王亞歷山大·亞蓋沃的承認,并被任命為“首席猶太拉比”(1503年)。在他以后,活躍在波蘭的著名宗教學者還包括所羅門·盧里亞拉比(死于1573年)和摩西·以瑟利斯(死于1572年)。摩西·以瑟利斯的文章《臺布》被收入約瑟·卡羅的《布就之席》一書中。此外,還有曾經擔任克拉科夫耶希瓦領導人的約珥·瑟克斯(1561—1640)。在其所著的《新屋》中,他就卡羅在其著作《約瑟之家》書中所涉及的《哈拉哈》裁決進行了爭論。
到了18世紀的后半葉,哈西德運動席卷了東歐。這場運動的發起者以色列·本·以利撒美名大師(1700—1760)發展了一種崇拜上帝的方法。這種方法建立在喀巴拉教義的基礎之上,但對傳統的神秘主義思想做出了令人興奮的解釋,其精髓要義是讓個人通過對上帝的虔誠感受上帝所產生的內在體驗。他把自己的學說傳授給一小群經過篩選的學生。多夫·貝爾,即來自梅濟耶爾的“馬吉德”(1710—1772),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在隨后的年代,哈西德運動傳遍了波蘭、沃爾赫尼亞、波多利亞、加里西亞、白俄羅斯和立陶宛。“馬吉德”的學生創造出了哈西德“法庭”形式以及“柴達克教義”的樣式。他們的法庭成為最受猶太民眾喜愛的朝圣地。在那里,各種發揚傳統、宣講哈西德主義的方法都有。“馬吉德”最著名的學生包括來自別爾季切夫的利未·以撒拉比,來自利贊斯基的埃利梅勒赫拉比和來自萊亞迪的施奈爾·扎爾曼拉比。

生活在東歐的猶太人(四人)
哈西德運動受到東歐猶太人在任領導層的強烈反對。反對哈西德運動的人,米特納蓋德派(the“Mitnagedim”),由以“維爾納加翁”以利亞拉比(死于1797年)為首的維爾納猶太社區的領袖們領導。1772年,立陶宛猶太人召集了所有猶太社區加入他們對哈西德的斗爭中,頒布了對離經叛道的哈西德派別的禁令。哈西德運動的領導人和信徒因此受到反對他們的人的迫害,失去了他們擔任的公職,不少人還失去了生計。在和米特納蓋德派進行論戰的過程中,哈西德運動也牽扯到外邦人當局。經過了一系列相互告發,雙方的不少人都受到了傷害。米特納蓋德派所有企圖阻止哈西德運動發展的努力都沒成功。1804年,俄羅斯當局承認了哈西德運動擁有自己獨立祈禱集會的權利。作為對哈西德運動意識形態的回應,立陶宛的拉比院創造了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它的創立者是沃洛津的哈伊姆拉比(1749—1821)。19世紀初,一場把對《塔木德》學習和較高道德標準融合在一起的有深遠意義的“倫理運動”在立陶宛的米特納蓋德派中展開。這兩種運動,無論是哈西德運動,還是米特納蓋德派運動,此時都不得不面對來自猶太啟蒙運動(哈斯拉卡運動)對傳統構成的新“威脅”的挑戰。
俄國猶太人
俄國在18世紀西擴以前,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多少猶太人生活在俄國固有的疆土上,只是在瓜分了波蘭后,波蘭的猶太人才被包括在俄羅斯帝國的疆界之內,出現了我們這里要敘述的俄國猶太人。
1772至1795年間,波蘭遭到三次歐洲列強的瓜分,沙皇俄國作為一個瓜分列強獲得了大片原屬于波蘭的領土,大批原先生活在波蘭的猶太人遂成為俄國統治下的僑民。一些猶太人出于生計考慮,開始進入俄國固有的地區,在那里形成了一些猶太人居住區。然而,俄國當局出于對猶太人的偏見和歧視,不愿看到猶太人在俄國境內自由移居,開始制定相關法令,限制猶太人活動和居住的范圍,設立了一塊被稱為“柵欄區”的地區,即俄國政府規定允許猶太人在其中居住和謀生的地區。俄國的猶太柵欄區最早出現于1792年,其范圍基本上是第一次瓜分波蘭時俄國得到的領土,生活在其中的約有120萬波蘭猶太人。為了防止猶太人向俄國腹地移居,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曾多次頒布法令,限制猶太人只能在黑海沿岸地區生活、工作、經商。后來,由于俄國領土疆界的變化,柵欄區有所擴大。1835年,柵欄區的范圍為立陶宛、沃呂尼亞、波多里亞、白俄羅斯(威帖布斯克和莫吉廖夫,不包括其農村地區)、烏克蘭、新俄羅斯、基輔省(不包括省城),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各省。在其中生活的猶太人約有400萬。1881年,亞歷山大三世發布“臨時法令”,重申禁止猶太人在柵欄區以外地區居住的規定,并準許鄉村居民把“有罪的猶太人”趕出去。這一法令給生活在柵欄區以外的猶太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在莫斯科約有兩萬猶太人因此而遭驅逐。在柵欄區以內,猶太人也常常受到種種限制,如規定猶太人必須交納雙倍的稅等。劃定柵欄區的做法是沙俄當局對猶太民族的歧視和迫害的產物。它不僅剝奪了猶太人應有的權利,而且加劇了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之間的隔閡和矛盾。

尼古拉二世期間俄國迫害猶太人圖
不管怎么說,到1815年,俄國猶太人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猶太人群體。然而,直到19世紀后半葉,現代化的進程(通過猶太啟蒙運動)才開始滲透到傳統猶太社會。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位1855—1881)在俄國社會推行的改革在導致了俄國大農莊制度崩潰的同時,破壞了猶太區猶太人的經濟基礎,不過,應該說俄國猶太人還是從其政治權利的提高中獲利了,他們第一次得以走出柵欄區,進入俄國的腹地和主流社會,擴大了猶太人在俄國的生存空間。
1881年在俄國發生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遭刺殺事件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俄國猶太人的命運。沙皇政府為了轉移國內民眾對自身統治的不滿情緒,把這一刺殺行為歸罪于猶太人。1882年“五月法”的頒布表明對猶太人大規模集體迫害的開始。俄國猶太人為了躲避可能的迫害,開始大規模外遷,再次用猶太人傳統的“以腳投票”的方式對暴政說“不”。到1900年,約有200萬猶太人離開俄國,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猶太人集體遷徙運動。
20世紀初在俄國發生的一系列革命和戰爭使得更多的猶太人離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一方面導致沙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迫害和歧視猶太人政策的廢止和俄國猶太人政治地位的改善,包括在蘇聯遠東的比羅比詹地區(與中國東北毗鄰)設立猶太自治州(1934年正式建制),使得許多生活在那里的猶太人在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領域嶄露頭角,成為俄國頂級科學家和學者;另一方面卻由于斯大林推行的反猶政策導致俄國猶太人對猶太身份的恐懼和猶太傳統的丟失。因此,盡管在蘇聯時期,俄羅斯的猶太人口占世界猶太人總數的第三位,但是蘇聯的猶太人在猶太文化方面幾乎無所作為。而蘇聯實行的對其國民自由的限制,使得前蘇聯猶太人與世界其他地區猶太人的聯系和交往受到極大妨礙,那里的猶太人被禁止離開國家,與外界猶太人聯系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非法。只是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猶太人才有了自由選擇居住地的權利。在20世紀最后十年,有近百萬俄羅斯猶太人移居以色列和美國,更有大批猶太人站出來,承認自己的猶太人身份,使目前留在俄羅斯國內的猶太人人數上升到200多萬。在新的政體下,俄羅斯的猶太人通過猶太生活的重建,對猶太文化傳統的回歸,重新煥發出建立自身文化中心的熱情。

蘇聯猶太人聚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