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論威

【說明】

本篇旨在論述戰爭之道。文章首先強調了“義”的重要性,指出“義”是“萬事之紀”,戰爭自然也不例外,只要統一于“義”,就可使“三軍一心”,號令無阻,無敵于天下了。其次強調了號令的重要性,指出“其令強者其敵弱,其令信者其敵詘”。文章還論述了有關戰略戰術的一些原則。如:“善諭威者,于其未發也”,“士民未合,而威已諭矣”;“凡兵,欲急疾捷先”;“夫兵有大要,知謀物之不謀之不禁也”等等,這些軍事思想都是很可貴的。

 

二曰:

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君臣、上下、親疏之所由起也[1],治亂、安危、過勝之所在也[2]。過勝之[3],勿求于他[4],必反于己。

人情欲生而惡死,欲榮而惡辱。死生榮辱之道一[5],則三軍之士可使一心矣。

凡軍,欲其眾也;心,欲其一也。三軍一心,則令可使無敵矣。令能無敵者,其兵之于天下也,亦無敵矣。古之至兵[6],民之重令也,重乎天下,貴乎天子。其藏于民心,捷于肌膚也[7],深痛執固[8],不可搖蕩,物莫之能動[9]。若此則敵胡足勝矣[10]?故曰:其令強者其敵弱[11],其令信者其敵詘[12]。先勝之于此[13],則必勝之于彼矣。

凡兵,天下之兇器也[14];勇,天下之兇德也[15]。舉兇器,行兇德,猶不得已也[16]。舉兇器必殺,殺,所以生之也;行兇德必威[17],威,所以懾之也[18]。敵懾民生,此義兵之所以隆也[19]。故古之至兵,士民未合[一][20],而威已諭矣[21],敵已服矣,豈必用枹鼓干戈哉[22]?故善諭威者,于其未發也,于其未通也[23],窅窅乎冥冥[24],莫知其情,此之謂至威之誠[25]

凡兵,欲急疾捷先[26]。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緩徐遲后而急疾捷先之分也[27]。急疾捷先,此所以決義兵之勝也。而不可久處,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之地矣[28]。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29],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30]。并氣專精[31],心無有慮,目無有視,耳無有聞,一諸武而已矣[32]。冉叔誓必死于田侯,而齊國皆懼[33];豫讓必死于襄子,而趙氏皆恐[34];成荊致死于韓主,而周人皆畏[35];又況乎萬乘之國而有所誠必乎[36]?則何敵之有矣?刃未接而欲已得矣。敵人之悼懼憚恐、單蕩精神[37],盡矣[38],咸若狂魄[39],形性相離[40],行不知所之[41],走不知所往,雖有險阻要塞、銛兵利械[42],心無敢據,意無敢處,此夏桀之所以死于南巢也[43]。今以木擊木則拌[44],以水投水則散,以冰投冰則沈[45],以涂投涂則陷[46],此疾徐先后之勢也。

夫兵有大要[47],知謀物之不謀之不禁也[48],則得之矣。專諸是也[49],獨手舉劍至而已矣,吳王壹成[50]。又況乎義兵,多者數萬,少者數千,密其躅路[51],開敵之涂[52],則士豈特與專諸議哉[53]

 

【校勘】

[一]士,眾本作“才”,今據畢校引《太平御覽》改。

 

【注釋】

[1]上下:指長幼。

[2]過:等于說“敗”(依孫鏘鳴說)。

[3]過勝之:勝敗的關鍵。句末承上文省略了“所在”二字。

[4]他:別的,其他的。

[5]一:用如動詞,統一。

[6]至兵:指正義之師。

[7]捷于肌膚:感于肌膚。捷,通“接”。接觸,感覺的意思。

[8]深痛:深切。執固:牢固。

[9]動:用如使動。

[10]胡:何。

[11]強:這里是不可沖犯的意思。

[12]信:通“伸”。這里是暢行無阻的意思。詘(qū):通“屈”。屈服。

[13]此:近,這里指朝廷。下文“彼”指原野。

[14]兇器:兵器是殺傷人的工具,所以古稱兵器為兇器。兇,殺傷人。

[15]勇:勇武。勇武作為古代的一種道德,是體現在戰爭中的,而戰爭必殺傷人,所以古稱勇武為兇德。

[16]猶:通“由”,由于。

[17]威:顯示武力使人畏懼。

[18]懾(shè):用如使動,使……恐懼而屈服。

[19]隆:興盛。

[20]士民:古代四民(士民、商民、農民、工民)之一。這里指士卒。合:古稱交戰為合。

[21]諭:使人知道。

[22]枹(fú)鼓:鼓槌和鼓。古時作戰,擊鼓以令進軍。也作“桴鼓”。干:盾。

[23]通:這里是顯露的意思。

[24]窅窅(yǎo):義與“冥冥”相近,潛藏隱晦的樣子。

[25]誠:實。

[26]捷:敏捷,迅速。

[27]而:相當于“與”。分:區別。

[28]兔起鳧(fú)舉:喻行動迅疾。起,疾跑。鳧,水鳥名,俗稱“野鴨”。舉,起飛。死?(mèn)之地:指地勢險惡的絕地。?,氣絕。

[29]凌:逾越。

[30]陷:攻破。

[31]并:抑止。這個意義后來寫作“屏”。專精:使精神專一。

[32]一:用如使動,使……專一。諸:“之、于”的合音字。“之”代上文的心、目、耳。

[33]冉叔:戰國時的義士。田侯:戰國時齊國國君,田姓。

[34]豫讓:春秋末年晉國人,晉卿智瑤的家臣。智氏被趙、韓、魏三家滅掉之后,他一再謀刺趙襄子,后事敗自殺。襄子:名無恤(一作“毋?”),趙簡子之子,晉卿。他與韓、魏兩家合謀,滅了智氏。

[35]成荊致死于韓主,而周人皆畏:其事未詳。成荊,春秋時齊國的勇士,常與孟賁并提。他書或作“成慶”。

[36]必:堅決做到。

[37]悼:恐懼。憚(dàn):畏懼。單蕩精神:精神衰弱動搖。

[38]盡:這里是達到極點的意思。

[39]咸:皆,都。狂魄:精神錯亂。

[40]離:違。

[41]之:往。

[42]銛(xiān):鋒利。械:器具,這里指兵器。

[43]南巢:古地名。據《史記·夏本紀》張守節正義,故址當在今安徽巢縣。

史傳夏桀被成湯放逐,死于南巢。

[44]拌(pàn):通“判”。分開。

[45]沈(chén):沒入水中。后多寫作“沉”。

[46]涂:泥。這幾句的意思是,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行動迅速、處于主動地位、先發制人的就占上風。

[47]大要:指最關鍵之處。

[48]知謀物之不謀之不禁也:懂得算計敵人考慮不到以及不防備的地方,即懂得“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始計》)。物,這里指敵方。“謀”下的“之”字作連詞用,相當于連詞“與”。

[49]專諸:春秋時吳國人。他借獻魚之機,用藏在魚腹中的匕首為吳公子光(闔閭)刺殺了吳王僚,自己也當場被殺。

[50]吳王壹成:專諸一舉而成全了闔閭,使他當上吳王。

[51]躅(zhuó):足跡。

[52]涂:道路。

[53]豈特:豈止。議:這里是相提并論的意思。這句意思是說,正義之師的武士遠遠勝過專諸。

 

【譯文】

義是萬事的法則,是君臣、長幼、親疏產生的根基,是國家治亂、安危、勝敗的關鍵。勝敗的關鍵,不要向其他方面尋求,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尋找。

人的本性都是想要生存而厭惡死亡,想要榮耀而厭惡恥辱。死生、榮辱的道理統一于義,就可以使三軍將士思想一致了。

凡軍隊,人數應該眾多,軍心應該一致。三軍思想一致,就可以使號令暢行無阻了。號令能夠暢行無阻的君主,他的軍隊也就無敵于天下了。古代的正義之師,人民尊重號令,看得比天下還重大,比天子還尊貴。號令藏于民心,感于肌膚,深切牢固,不可動搖,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使它改變。像這樣,敵人自然不戰而潰,哪兒還值得一擊呢?所以說:號令不可沖犯的軍隊,它的敵手必然軟弱;號令暢行無阻的軍隊,它的敵手必然屈服。運籌帷幄就已經勝過了敵手,因此,獲勝于千里之外就是必然的了。

凡兵器都是天下的兇器,勇武是天下的兇德。舉兇器,行兇德,是由于不得已。舉兇器必定要殺人,殺惡人是使人民得以生存的手段;行兇德必定要顯示武力使人畏懼,使人畏懼是叫敵手屈服的手段。敵手畏懼屈服,人民獲得生存,這是正義之師興盛的原因。所以,古代的正義之師出征,士兵尚未交鋒,而威力就已經顯示出來發揮作用了,敵手就已經降服了,難道還一定用得著沖鋒廝殺嗎?所以,善于顯示威力的,他的威力在他尚未發揮、尚未顯示之前就已經產生作用了。深遠難見,沒有誰知道它的真實情況,這就是威力達到頂點的情形。

凡用兵打仗,應該行動迅速,先發制人。要想行動迅速,先發制人,方法在于明辨遲緩、落后與迅速、搶先的區別。行動迅速、先發制人,這是決定正義之師勝利的因素。因而不可滯留一處,懂得軍隊不可滯留的道理,那就知道哪些地方是該迅速避開的死絕之地了。這樣,縱有江河之險也可以凌越它,縱有大山險塞也能夠攻陷它。要克敵制勝,只要精神專一,心中沒有疑慮,目不旁視,耳不旁聽,把心力、眼力、耳力都集中在軍事上就行了。冉叔發誓一定要殺死齊侯,齊國君臣都十分恐懼;豫讓決心要刺殺趙襄子,趙氏上下都很驚恐;成荊跟韓主拼命,周人都十分敬畏。一個人決心拼命尚且如此,又何況擁有兵車萬輛的大國決心要達到目的呢?那還有什么人能夠跟他抗衡呢?士兵尚未交鋒而欲望就已經滿足了。敵人恐懼害怕,精神衰竭、動搖,已經達到極點了。他們嚇得都像是精神錯亂一樣,魂不守舍,行走不知目標,奔跑不知去處,縱有險阻要塞、堅甲利兵,心里也不敢依托,精神也無法安寧,這就是夏桀之所以死在南巢的緣故啊。假如用木頭擊打木頭,后者就會裂開;把水注入水中,后者就會散開;把冰投向冰面,后者就會沉沒;把泥拋向泥中,后者就會下陷;這就是快慢先后的必然態勢。

用兵有它的關鍵,如果懂得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那就掌握了用兵的關鍵了。專諸就是這樣。他不過是獨自一人手舉劍落罷了。專諸僅一舉就成全了闔閭,使他當上吳王。又何況正義之師呢?正義之師人數多的幾萬,少的也有幾千,所到之處,足跡布滿道路,在敵國暢行無阻,像這樣的武士,專諸怎么能跟他們相提并論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女性| 广水市| 明光市| 西乡县| 遵义市| 建昌县| 巴里| 阳西县| 台前县| 望城县| 旌德县| 石门县| 池州市| 济阳县| 钦州市| 景宁| 万盛区| 竹北市| 垫江县| 珲春市| 萍乡市| 抚州市| 怀来县| 商南县| 石渠县| 青神县| 濉溪县| 临泉县| 房产| 三亚市| 泸定县| 陕西省| 乡城县| 民县| 汕尾市| 顺平县| 沅陵县| 陵水| 海口市| 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