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音初

【說明】

本篇旨在論述我國古代音樂東西南北諸音調的始創,所以題為“音初”。本篇保留了許多古代傳說,有的富于神話色彩,這些對于研究我國古代音樂的發生發展很有參考價值。當然由于作者的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把音樂的產生歸結為個人(主要是帝王)的行為,這種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是難免的。文章提出“凡音者,產乎人心者也”,并攻擊作為新聲的“鄭衛之聲”、“桑間之音”,這些都反映了儒家的音樂思想。

本篇與《古樂》篇雖然都是闡述我國古代音樂的發生發展史,但各有側重。《古樂》篇旨在闡述我國古代樂舞的由來,而本篇旨在闡述我國古代各種音調的產生,二者的區別就在于此。

 

三曰:

夏后氏孔甲田于東陽萯山[1]。天大風,晦盲[2],孔甲迷惑[3],入于民室。主人方乳[4],或曰:“后來[5],是良日也[一],之子是必大吉[6]。”或曰:“不勝也[7],之子是必有殃。”后乃取其子以歸,曰:“以為余子[8],誰敢殃之[9]?”子長成人,幕動坼橑[二][10],斧斬其足[三][11],遂為守門者[12]。孔甲曰:“嗚呼!有疾,命矣夫!”乃作為“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13]

禹行功[14],見涂山之女[15]。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16]。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陽[四][17]。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18],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19],以為“周南”、“召南”[20]

周昭王親將征荊[21]。辛余靡長且多力[22],為王右[23]。還反涉漢[24],梁敗[25],王及蔡公抎于漢中[26]。辛余靡振王北濟[27],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于西翟[28],實為長公[29]。殷整甲徙宅西河[五][30],猶思故處,實始作為西音。長公繼是音以處西山[31]。秦繆公取風焉,實始作為秦音。

有娀氏有二佚女[32],為之九成之臺[33],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六],鳴若謚隘[34]。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35],發而視之[36],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終曰[37]:“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

凡音者,產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則蕩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內[38]。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39],察其風而知其志[七],觀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樂[40],不可隱匿。故曰:樂之為觀也,深矣[41]

土弊則草木不長[42],水煩則魚鱉不大[43],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之聲、桑間之音[44],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45]。流辟、越、慆濫之音出[46],則滔蕩之氣、邪慢之心感矣[47];感則百奸眾辟從此產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樂,和樂以成順。樂和而民鄉方矣[48]

 

【校勘】

[一]是,舊本皆誤作“見”。

[二]坼,黃本、吳本作“折”,李本、許本、張本、姜本、宋本、小宋本、劉本、汪本、凌本、朱本、王本作“拆”。

[三]眾本“斬”上有“斫”字,今據《匯校》刪。

[四]候,舊本皆作“待”。

[五]河,舊校云:一作“阿”。

[六]視,舊校云:一作“劾”。

[七]志,舊校云:一作“意”。下同。

 

【注釋】

[1]夏后氏孔甲:夏君,禹的第十四代孫,桀的曾祖。孔甲,名。田:打獵。這個意義后來寫作“畋”。東陽萯(fù)山:古地名。

[2]盲:暝,昏暗。

[3]迷惑:這里指迷失方向。

[4]乳:生子。

[5]后:君,指孔甲。

[6]之:指示代詞,這。是:通“實”。

[7]不勝也:意思是,享受不了這個福分。不勝,經受不住。

[8]余:第一人稱代詞。

[9]殃:用如動詞,害。

[10]幕:帳幕。坼(chè):裂,使動用法。橑(lǎo):屋椽。

[11]斬:絕,斷。

[12]遂為守門者:古代多用斷足者擔任守門之職。

[13]東音:東方的音樂。

[14]行:這里是巡視的意思。功:事。

[15]涂山:相傳為夏禹娶涂山氏之女及會合諸侯處。其地說法不一:一說在“會稽”(今浙江紹興縣西北四十五里);一說在“壽春東北”(今安徽懷遠縣的當涂山)。

[16]未之遇:大意是,沒有來得及與她舉行結婚典禮。遇,這里有以禮相待的意思。據傳說,禹娶涂山氏之女,婚后三四天就受命治水去了。

[17]妾:女奴隸,侍女。

[18]猗(yī):語氣詞,等于說“兮”。

[19]取風:即采風。古代稱民間歌謠為風,于是把搜集民間歌謠稱為“采風”。

[20]周南、召南:《詩經·國風》中的第一、二部分。

[21]周昭王:西周第四代國君,名瑕。將:率領軍隊。荊:楚國的別稱。

[22]辛余靡:周昭王之臣。他書或作“辛由靡”。

[23]右:車右,又稱驂乘。車右都由勇士擔任,任務是執干戈以御敵,并負責戰爭中的力役之事。

[24]反:返回。漢:漢水。

[25]梁:橋。敗:壞。

[26]抎(yǔn):墜落。

[27]振:救。濟:渡。按:《史記·周本紀》記載:“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左傳·僖公四年》記載:“昭王南征而不復”,均與本篇所記不同,當屬傳聞異辭。

[28]侯:用如動詞,封為諸侯。之:代辛余靡。西翟(dí):西方(依高誘注)。

[29]長(zhǎng)公:一方諸侯之長。

[30]殷整甲:商王河亶甲,名整。西河:古地名,在今河南內黃東南。《史記·殷本紀》記載:“河亶甲居相”,“相”與“西河”當是一地。

[31]西山:西翟之山。

[32]有娀(sōng)氏:遠古氏族名。傳說有娀氏有女簡狄,是帝嚳的次妃,生契(殷的祖先)。佚(yì)女:美女。

[33]九成:九重,九層。

[34]謚隘:象聲詞。像燕子鳴叫之聲。

[35]少選:隔一會兒。

[36]發:打開。

[37]一終:古樂章以奏詩一篇為一終,也叫一竟、一成。

[38]化:化育。內:指內心。

[39]風:風俗,風氣。

[40]形:用如動詞,表現,表露。

[41]樂之為觀也,深矣:大意是,音樂作為一種觀察的對象是很深刻的。

[42]土弊:土質惡劣。

[43]煩:攪擾。這里指水渾。

[44]鄭衛之聲:即鄭衛之音,見《本生》注。桑間之音:又作“桑間濮上之音”,桑間在濮水之上。傳說殷紂亡國,殷紂的樂官延在桑間投濮水自殺,后春秋時晉國樂官涓經過此地,聽到水面上飄揚著音樂聲,便記載下來,這就是桑間之音。后人用它代表亡國之音、靡靡之音。

[45]說:喜悅。

[46]流辟:淫邪放縱。(tiǎo)越:聲音飛蕩。慆(tāo)濫:等于說“滌濫”,放蕩過分。

[47]滔蕩:放蕩無羈。感:熏染。

[48]鄉:同“向”。向往。方:道義。

 

【譯文】

夏君孔甲在東陽萯山打獵。天刮起大風,天色昏暗,孔甲迷失了方向,走進一家老百姓的屋子。這家人家正在生孩子。有人說:“君主到來,這是好日子啊,這個孩子一定大吉大利。”有人說:“怕享受不了這個福分啊,這個孩子一定會遭受災難。”夏君就把這個孩子帶了回去,說:“讓他做我的兒子,誰敢害他?”孩子長大成人了,一次帳幕掀動,屋椽裂開,斧子掉下來砍斷了他的腳,于是只好做守門之官。孔甲嘆息道:“哎!發生了這種災難,是命里注定吧!”于是創作出“破斧”之歌。這是最早的東方音樂。

禹巡視治水之事,途中娶涂山氏之女。禹沒有來得及與她舉行婚禮,就到南方巡視去了。涂山氏之女就叫她的侍女在涂山南面迎候禹,她自己作了一首歌,歌中唱道:“候望人啊”,這是最早的南方音樂。周公和召公時曾在那里采風,后人就把它叫做“周南”、“召南”。

周昭王親自率領軍隊征伐荊國。辛余靡身高力大,做昭王的車右。軍隊返回,渡漢水時橋壞了,昭王和蔡公墜落在漢水中。辛余靡把昭王救到北岸,又返回救了蔡公。周公于是封他在西方為諸侯,做一方諸侯之長。當初,殷整甲遷徙到西河居住,但還思念故土,于是最早創作了西方音樂。辛余靡封侯后住在西翟之山,繼承了這一音樂。秦穆公時曾在那里采風,開始把它作為秦國的音樂。

有娀氏有兩位美貌的女子,給她們造起了九層高臺,飲食一定用鼓樂陪伴。天帝讓燕子去看看她們。燕子去了,叫聲謚隘。那兩位女子很喜愛燕子,爭著撲住它,用玉筐罩住。過了一會兒,揭開筐看它,燕子留下兩個蛋,向北飛去,不再回來。那兩位女子作了一首歌,歌中唱道:“燕子燕子展翅飛”,這是最早的北方音樂。

大凡音樂,是從人的內心產生出來的。心中有所感受,就會在音樂中表現出來,音樂表現于外而化育于內。因此,聽到某一地區的音樂就可以了解它的風俗,考察它的風俗就可以知道它的志趣,觀察它的志趣就可以知道它的德行。興盛與衰亡、賢明與不肖、君子與小人都會在音樂中表現出來,不可隱藏。所以說:音樂作為一種觀察的對象,它所反映的是相當深刻的了。

土質惡劣,草木就不能生長;水流渾濁,魚鱉就不能長大;社會黑暗,禮儀就會煩亂,音樂就會淫邪。鄭衛之聲、桑間之音,這是淫亂的國家所喜好的,是道德衰敗的君主所欣賞的。只要淫邪、輕佻、放縱的音樂產生出來,放蕩無羈的風氣、邪惡輕慢的思想感情就要熏染人了。人們受到這種熏染,各種各樣的邪惡就由此產生了。所以,君子以道為根本,進行品德修養,端正品德而后創作音樂,音樂和諧而后通達理義。音樂和諧了,人民就向往道義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晋州市| 阿勒泰市| 德惠市| 垦利县| 金湖县| 华宁县| 谢通门县| 浮梁县| 麻城市| 双鸭山市| 常州市| 汉沽区| 香河县| 多伦县| 锡林浩特市| 哈尔滨市| 定边县| 洪湖市| 铁力市| 米脂县| 招远市| 喀喇沁旗| 大新县| 吉林市| 双桥区| 葫芦岛市| 贡觉县| 光山县| 五家渠市| 夏邑县| 全州县| 吴桥县| 商丘市| 原阳县| 蓬安县| 杭锦后旗| 东宁县| 万载县| 韶山市|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