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樂

【說明】

本篇旨在論述音樂發展的歷史。文中保存了許多傳說,雖然大都富有神話的意味,但在史料缺乏的情況下,對于我們研究音樂的產生與發展的歷史,仍是很有價值的。文章結尾說:“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這種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音樂的歷史的觀點,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但本篇把音樂的產生、發展歸結為“圣王”的功績,這種歷史唯心主義的音樂史觀顯然是本篇的一大缺陷。

 

五曰:

樂所由來者尚也[1],必不可廢。有節,有侈,有正,有淫矣。賢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2],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3],果實不成,故士達作為五弦瑟[4],以來陰氣[一][5],以定群生[6]

昔葛天氏之樂[7],三人操牛尾[二][8],投足以歌八闋[9]:一曰載民[10],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11],四曰奮五谷[12],五曰敬天常[13],六曰達帝功[三][14],七曰依地德[15],八曰總萬物之極[四][16]

昔陰康氏之始[五][17],陰多,滯伏而湛積[18],陽道壅塞,不行其序[六][19],民氣郁閼而滯著[20],筋骨瑟縮不達[21],故作為舞以宣導之[22]

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23]。伶倫自大夏之西[24],乃之昆侖之陰[七][25],取竹于嶰谿之谷[26],以生空竅厚鈞者[27],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28],吹曰舍少[八][29]。次制十二筒[30],以之昆侖之下,聽鳳皇之鳴[31],以別十二律[32]。其雄鳴為六[33],雌鳴亦六[34],以比黃鐘之宮,適合;黃鐘之宮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鐘之宮,律呂之本[35]。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鐘[九][36],以和五音,以施英韶[37]。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38],日在奎[39],始奏之,命之曰咸池[40]

帝顓頊生自若水[41],實處空桑[42],乃登為帝。惟天之合,正風乃行[43],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44]。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樂[一〇][45],效八風之音[46],命之曰承云,[47]以祭上帝。乃令鱓先為樂倡[48]。鱓乃偃寢[一一][49],以其尾鼓其腹[50],其音英英[一二][51]

帝嚳命咸黑作為聲[一三][52],歌九招、六列、六英[53]。有倕作為鼙、鼓、鐘、磬、笭、管、塤、篪、鞀、椎、鐘[一四][54]。帝嚳乃令人抃[55],或鼓鼙[56],擊鐘磬,吹笭,展管篪[57]。因令鳳鳥、天翟舞之[58]。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59]

帝堯立,乃命質為樂[一五][60]。質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61],乃拊石擊石[62],以象上帝玉磬之音[63],以致舞百獸[64]。瞽叟乃拌五弦之瑟[65],作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66],以祭上帝。

舜立,命延[一六][67],乃拌瞽叟之所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質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禹立,勤勞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68],降通漻水以導河[69],疏三江五湖[70],注之東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為夏籥九成[71],以昭其功。

殷湯即位,夏為無道,暴虐萬民,侵削諸侯,不用軌度[72],天下患之。湯于是率六州以討桀罪[一七][73]。功名大成,黔首安寧。湯乃命伊尹作為大護[74],歌晨露[75],修九招、六列、六英[一八][76],以見其善。

周文王處岐[77],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78]。散宜生曰[79]:“殷可伐也。”文王弗許。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80]。周雖舊邦,其命維新[81]。”以繩文王之德[82]

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83]。六師未至[84],以銳兵克之于牧野[85]。歸,乃薦俘馘于京太室[86],乃命周公作為大武[一九][87]

成王立,殷民反[88],王命周公踐伐之[89]。商人服象[90],為虐于東夷[91]。周公遂以師逐之,至于江南。乃為三象[92],以嘉其德。

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

 

【校勘】

[一]來,舊本作“采”。

[二]操,舊本作“摻”。

[三]達,畢本作“建”,今據舊本改。

[四]萬物,畢本作“禽獸”,今據舊本改。舊本“萬物之極”下有舊校:一作“禽獸之極”。

[五]陰康,眾本皆作“陶唐”,今據畢校改。

[六]眾本皆作“水道壅塞,不行其原”,今據王念孫說改。舊校云:一作“陽道壅塞,不行其次”。

[七]昆侖:眾本作“阮隃”,今據畢校、王念孫說改。下同。

[八]曰,舊本皆作“日”。

[九]將,舊校云:一作“援”。元本“援”作“猨”,李本、許本、姜本、宋本、汪本、凌本、朱本作“?”,張本作“緩”。

[一〇]眾本“作”下無“樂”字,今據許維遹說補。

[一一]寢,舊本誤作“浸”。

[一二]舊本“英”字不重。

[一三]聲,舊校云:一作“唐”。

[一四]笭,眾本作“苓”,今據王引之說改。下同。眾本“苓”前衍“吹”字,今據俞樾說刪。

[一五]質,舊校云:一作“”。宋本舊校作“韶”。

[一六]命,舊本作“仰”。

[一七]討,舊校云:一作“誅”。

[一八]眾本“列”下無“六英”二字,今據孫人和說補。

[一九]作為,眾本皆作“為作”,今據孫人和說改。

 

【注釋】

[1]尚:久遠。

[2]朱襄氏:傳說中遠古部落名,其首領為炎帝。

[3]散解:分散、脫落。

[4]士達:朱襄氏之臣。

[5]來:用如使動,招來。

[6]群生:即“眾生”,指一切生物。

[7]葛天氏:傳說中的遠古部落名。這里指其部落首領。

[8]操:持。

[9]投足:頓足,踏著腳。八闋:指舞樂的八章。

[10]載:負載。

[11]遂:順。

[12]奮:茂盛。

[13]天常:指自然規律。常,常道。

[14]達:通。

[15]德:指四時的旺氣。

[16]極:終極。以上“八曰”為樂曲八章之名。八闋之樂是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生產斗爭和原始宗教信仰的舞樂。第一章“載民”是歌頌負載人民的大地;第二章“玄鳥”是歌頌作為氏族標志的圖騰——黑色的鳥;第三章“遂草木”是祝草木順利地生長;第四章“奮五谷”是祝五種谷物繁茂地生長;第五章“敬天常”是表達他們對自然規律的敬畏;第六章“達帝功”是表達他們要通達天帝之功的愿望;第七章“依地德”是表達他們要依照四時的旺氣行事;第八章“總萬物之極”是說明他們總的愿望是要使萬物發展達到最高限度。(以上參見楊蔭瀏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第5、6頁)

[17]陰康氏:傳說中的遠古部落名。這里指其部落首領。

[18]滯伏:沉積凝滯。湛(chén):通“沉”。厚,濃。

[19]序:指正常規律。

[20]郁閼(è):郁抑阻塞。滯著:不舒暢。

[21]瑟縮:蜷縮。

[22]宣導:疏通引導。

[23]伶倫:傳說為黃帝的樂官。伶,樂官。倫,人名。律:古代定音用的竹制律管,相傳為伶倫所制。

[24]大夏:傳說中古代西方的山。

[25]之:往。陰:山的北面。

[26]嶰(xiè)谿:山谷之名。他書或作“取竹于嶰谷”。嶰谷,昆侖之北谷。

[27]鈞:通“均”。

[28]黃鐘之宮:用黃鐘律所定的宮音。

[29]吹曰舍少:義未詳。劉復說:吹出來的聲音是“舍少”。“舍少”是模擬黃鐘管的聲音(見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引)。譯文姑依劉說。

[30]次:依次。

[31]鳳皇:即鳳凰。

[32]十二律:中國古代樂制中,以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每個半音稱為一“律”。

[33]雄鳴為六:指六陽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ruí)賓、夷則、無射(yì)。

[34]雌鳴亦六:指六陰律,即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

[35]律呂:十二律中,陽律稱律,陰律稱呂。

[36]榮將:傳說中的黃帝之臣。他書或作“榮援”。

[37]英韶(sháo):指華美之音。韶,美好。

[38]以:于,這里引進時間。

[39]日在奎:太陽的位置在奎宿。奎,二十八宿之一。

[40]咸池:古樂名,傳說為黃帝時所作。

[41]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礱江。

[42]空桑:古地名。

[43]正風:指八方純正之風。

[44]熙熙凄凄鏘鏘:象聲詞,形容風聲。

[45]飛龍:一說是樂人名。

[46]效:摹仿。八風:八方之風。參見《有始覽》。

[47]承云:古樂名,傳說為顓頊時所作。

[48]鱓(tuó):同“鼉”。即鱷,皮可制鼓。倡:始。古代奏樂始于擊鼓,鱓司擊鼓,所以說鱓先為樂始。按:顓頊帝“令飛龍作樂”、“令鱓先為樂倡”,以及下文帝嚳“令鳳鳥、天翟舞之”,所記古帝役使動物之事都是古代的神話傳說。

[49]偃寢:仰面躺下。

[50]鼓:擊打。

[51]英英:形容樂聲和盛。

[52]嚳(kù):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咸黑:傳說為帝嚳之臣。

[53]九招、六列、六英:古樂名,相傳為帝嚳時所作。

[54]有倕(chuí):傳說中的古代巧匠。有,名詞詞頭。倕,人名。鼙(pí):古代的小鼓。笭:笙。塤(xūn):古代吹奏樂器,陶制。篪(chí):古代管樂器,竹制,單管,橫吹。鞀(táo):即鼗(táo),長柄搖鼓,古代打擊樂器。椎(chuí):捶擊樂器的工具。鐘:《御覽》作“衝”。“衝”疑是“衡”的訛字(依吉聯抗說,見《呂氏春秋音樂文字譯注》)。衡,指懸鐘的橫木。

[55]抃(biàn):兩手相擊。

[56]或:有的。

[57]展:這里是演奏的意思。

[58]天翟(dí):神話中的天鳥。翟,長尾巴的野雞。

[59]康:褒揚,贊美。

[60]質:傳說為堯、舜時的樂官。

[61]麋(míluò):麋鹿的皮革。缶(fǒu):盛酒漿的瓦器,小口大腹。

[62]拊(fǔ):擊,拍。

[63]象:摹仿。

[64]致:招引,引來。舞:用如使動。

[65]瞽(gǔ)叟:舜的父親。瞽,瞎子。拌(pàn):分開。

[66]大章:古樂名,相傳為堯時所作。

[67]延:相傳為舜之臣。

[68]龍門:地名,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故名龍門,又名禹門口。

[69]降:大。漻(liáo)水:指洪水。漻,流。河:黃河。

[70]三江:長江的三條支流。具體指哪三條支流,歷史上說法不一。這里當泛指長江水系。五湖:這里泛指太湖一帶的湖泊。

[71]皋陶(yáo):禹之臣,傳說在舜時掌刑獄之事。夏籥(yuè):古樂名,即“大夏”。傳說禹時樂舞“大夏”用龠伴奏,故又名“夏龠”。籥,同龠。九成:猶“九闋”,又稱“九奏”、“九變”。成,一段樂曲終止。

[72]軌度:法度。

[73]六州:指古九州中的荊、兗、雍、豫、徐、揚六州。

[74]大護:古樂名,相傳為湯時伊尹所作。

[75]晨露:古樂名,相傳為湯時所作。

[76]修:研習。

[77]岐:古邑名,為周的祖先古公亶(dǎn)父所建,故址在今陜西岐山縣東北。

[78]三淫:指暴君殷紂所做的三件殘暴的事,即“剖比干之心,斷材士之股,刳(kū剖開)孕婦之胎”(依高誘說)。翼:輔佐,擁戴。

[79]散宜生:周文王之臣。

[80]於(wū):嘆詞,表贊嘆。

[81]文王在上……其命維新:引詩見《詩·大雅·文王》。

[82]繩:贊譽。

[83]六師:即“六軍”。周制,天子有六軍。

[84]未至:指未到殷的都城。

[85]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縣西南。

[86]薦:獻。俘馘(guó):指被殲之敵。俘,俘虜。馘,從敵尸上割下來的左耳。京:國都。太室:太廟的中室。

[87]大武:古樂名,相傳為周武王時周公所作,歌頌武王滅紂的功績。

[88]反:叛。

[89]踐:往。

[90]服:役使,駕馭。

[91]東夷:這里指古代東方諸民族所居之地。

[92]三象:古樂名,相傳為周公所作。

 

【譯文】

音樂的由來相當久遠了,定然不可廢棄。其中有的適中合宜,有的奢侈放縱,有的純正,有的淫邪。賢人用它而發達昌盛,不肖的人用它而國滅身亡。

古代,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時候,經常刮風,因而陽氣過盛,萬物散落解體,果實不能成熟,所以士達創造出五弦瑟,用以引來陰氣,安定眾生。

古時葛天氏的音樂,演奏時,三人手持牛尾,踏著腳歌唱舞樂八章:第一章叫做“載民”,第二章叫做“玄鳥”,第三章叫做“遂草木”,第四章叫做“奮五谷”,第五章叫做“敬天常”,第六章叫做“達帝功”,第七章叫做“依地德”,第八章叫做“總萬物之極”。

古時陰康氏開始治理天下的時候,陰氣過盛,沉積凝滯,陽氣阻塞不通,不能按正常規律運行,人民精神抑郁而不舒暢,筋骨蜷縮而不舒展,所以創作舞蹈來加以疏導。

古時,黃帝叫伶倫創制樂律。伶倫從大夏山的西方,到達昆侖山的北面,從山谷中取來竹子,選擇那些中空而壁厚均勻的,截取兩個竹節中間的一段——其長度為三寸九分——而吹它,把發出的聲音定為黃鐘律的宮音,吹出來的聲音是“舍少”。接著依次共制作了十二根竹管,帶到昆侖山下,聽鳳凰的鳴叫,借以區別十二樂律。雄鳳鳴叫有六個聲音,雌鳳鳴叫也有六個聲音。把根據這些聲音定出的樂律同黃鐘律的宮音相比照,都適度和諧;這些聲音都可以由黃鐘律的宮音派生出來。所以說:黃鐘律的宮音是樂律的本源。黃帝又令伶倫和榮將鑄造十二口鐘,用以和諧五音,借以展示華美的聲音。在仲春之月,乙卯這天,太陽的位置在奎宿的時候,開始演奏它們,奏出的樂曲命名為“咸池”。

古帝顓頊生在若水,住在空桑。他登上帝位,德行正與天合。八方純正之風按時運行,它們發出熙熙、凄凄、鏘鏘的聲音。顓頊喜好那些聲音,于是就叫飛龍作樂,摹仿八方的風聲,樂曲命名為“承云”,用以祭祀上帝。顓頊叫鱓給樂曲領奏。鱓就仰面躺下,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發出和盛的樂聲。

帝嚳令咸黑作樂,咸黑創作了“九招”、“六列”、“六英”。倕又制作了鼙、鼓、鐘、磬、笙、管、塤、篪、鼗等樂器。帝嚳就讓人演奏這些樂器,有的擊鼙,有的敲鐘、磬,有的吹笙,有的演奏管、篪;當時又讓鳳鳥、天鳥隨樂舞蹈。帝嚳非常高興,就用這樂舞來宣揚天帝的功德。

堯立為帝,便令質作樂。質于是摹仿山林溪谷的聲音而作歌,又把麋鹿的皮蒙在瓦器上敲打它,并敲打石片,以摹仿天帝玉磬的聲音,用以引來百獸舞蹈。瞽叟在五弦瑟的基礎上制成十五弦瑟。演奏的樂曲命名為“大章”,用它祭祀天帝。

舜立為帝,令延改造樂器。延就在瞽叟創制的十五弦瑟的基礎上,增加了八根弦,制成二十三弦瑟。舜還讓質研習“九招”、“六列”、“六英”,用以彰明天帝的美德。

禹立為帝,為天下辛勤操勞,日夜不怠。疏通大河,決開壅塞,開鑿龍門,大力疏通洪水把它導入黃河,并疏浚三江五湖,使水流入東海,以利于百姓。在這時,禹令皋陶創作“夏籥”九章,來宣揚他的功績。

殷湯登上君位,當時夏桀胡作非為,殘暴虐待百姓,侵害掠奪諸侯,不按法度行事。天下人都痛恨他。湯于是率領六州諸侯討伐桀的罪行。功名大成,百姓安寧。于是湯令伊尹創作了“大護”樂、“晨露”歌,并研習“九招”、“六列”、“六英”,用以展現他的美德。

周文王住在岐邑,諸侯紛紛叛離罪惡累累的殷紂而擁戴文王。散宜生說:“殷可以討伐啊。”文王不答應。周公旦于是作詩道:“文王高高在上,德行昭明于天。岐周雖然古老,天命卻是嶄新。”用這首詩來稱譽文王的德行。

武王即位,率領軍隊討伐殷紂。大軍還沒有到達殷的都城,就憑精銳的士兵在牧野一舉打敗殷紂。回到京城,就在太廟中獻上俘虜,稟報斬殺人數,令周公創作了“大武”樂。

成王即位,殷的遺民叛亂,成王令周公去討伐他們。商人役使大象在東夷為害。周公率領軍隊追逐他們,一直追到江南。于是創作了“三象”樂,用以贊美他的功德。

所以,音樂的由來相當久遠了,不單單是哪一個時代所創制的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溧阳市| 东莞市| 讷河市| 乌鲁木齐市| 元朗区| 古蔺县| 淮安市| 合作市| 南丰县| 什邡市| 囊谦县| 阿拉善右旗| 青海省| 博湖县| 望江县| 年辖:市辖区| 和政县| 红桥区| 东乌珠穆沁旗| 长岛县| 天全县| 延安市| 时尚| 博湖县| 泾阳县| 西吉县| 盐池县| 大关县| 怀宁县| 井冈山市| 晋江市| 昌图县| 阿拉尔市| 德昌县| 鄢陵县| 滁州市| 嘉黎县| 湘潭市| 和林格尔县| 平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