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這樣考上北大(4)
- 秦春華
- 1993字
- 2019-12-06 19:51:07
姓名:張皎
預錄取院系:政府管理學院
畢業中學:山東省濰坊市第一中學
獲獎情況:英奧競賽全國一等獎
省優秀學生干部
感謝命運
感謝命運,讓我擁有你們,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很快樂
昨天媽媽告訴我,幫我轉戶口時,看著我的那一頁被從戶口本上抽走,感到有點舍不得。“不過,沒關系的,家人在哪,家就在哪。”看到我皺眉,媽媽又擺出了她的至理名言。
在我心中,媽媽是像《飄》中的埃倫那樣完美的母親。住校的時候,媽媽會在晚上打電話的時候問:昨天,你不太開心吧?我總是驚訝于媽媽判斷的準確,并學會不問:你怎樣知道的?因為答案永遠只有一個:因為是媽媽。
媽媽一直告訴我,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待,不是他們的成就,而是他們快樂,或者說僅僅是天天真心笑出來這樣簡單。所以當我問“可不可以……”這樣的問句時,得到的答案永遠是:“嗯,只要你開心。”所以當我問關于高考的一切時,得到的回答也是:“什么成績都可以,只要你開心。”
成績公布的那天,媽媽因緊張而從單位請假回家,成績公布后,媽媽的眼眶有些濕了,然后,我才知道高考三天爸爸媽媽怎樣度過:每天定四點的鬧鐘,卻總是因擔心鬧鈴會吵醒我而早于鬧鈴醒來,精力飽滿地告訴我:我們睡得很好;在烈日下等我走出考場,然后告訴我,我們剛趕來,路上又堵車了。
今年暑假,我找了一份短期工作,有幾天早出晚歸,回家后我發現媽媽生氣了。我連續很多天都無法理解這不悅的來源,直到與一位和媽媽年齡相仿的阿姨談及這件事時,阿姨很了解地笑道,傻孩子,你的翅膀比以前硬了,你媽擔心你飛走啊,不過,你不會懂的。我想,我還是部分地懂了,并對媽媽說我不去打工了。不過媽媽笑著說:沒關系,只要你開心。
我很開心,媽媽,我并且不想飛走。
外婆的湖
《外婆的澎湖灣》大概是我最早學會的歌之一了。于是在初中的一次征文比賽中我寫下這樣的題目:外婆的湖。
那篇文章寫的是外婆家附近一個不大的人工湖。上學前的那段時間,我對自己家的記憶是模糊的,對外婆家的記憶卻尤為清晰:人工湖旁的石犀牛,城墻邊的獅子,后山的鮮花,外公永遠不會重樣的各種游戲和外婆可口的飯菜。不過它的清晰,也許是由于太多次的重復。外婆現在還是會以:“你小時候…”打開話匣子,直到外公說:“多少遍了,還不煩。”不過其實,我很想聽。
上學后,我和媽媽每天中午到外婆家“蹭飯”,外婆有時候會拿出一個小布袋,然后從中變出許多在孩子看來如同珍寶的玩具和零食。之后開始學作文時,我的第一篇短文被外婆看到,她戴著眼鏡看了很久,然后說:“皎皎,你的作文寫得真好。”我現在還記得那時的緊張和之后的興奮,絕不亞于任何一次比賽。
上初中后,學校離外婆家遠了,去外婆家也僅限于有空閑的周末。于是此后,外婆由看到過程變為聽到結果。哪怕很小的進步,我都會立即拿起電話,外婆的回答一概是:“太好了,繼續努力啊。”外公總是埋怨外婆記不住“太好了”的具體內容,所以后來常由外公接電話來傳達。然后外婆能記住的仍是“太好了,要努力。”
今年假期,又到外婆家時,外婆依舊跑著急匆匆來開門,然后從舊布兜里拿出新買的零食來說:“給你留的。”我知道買給小表弟的零食外婆總會先留一份給我。之后我慚愧地告訴外婆,不過幾天就又要出發了。外婆沒有流露太多遺憾的情緒,而問:被褥都準備好了?還有什么我能幫上的?
外婆總以為自己幫的大都是瑣碎,可誰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
從外婆家走出來,我又想去看看外婆的湖,后來又不敢了。很多東西其實只有在記憶里,才能永不褪色。
我們的一中
高考前的最后一節音樂課,音樂老師為我們放了《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之后說:下一個九月,你們又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離別這個話題再不是一個淺淺籠罩的陰影,而成為實實在在的恐懼。
高考前幾天,我與同學在校園里散步,然后開玩笑說:我若發達,將來帶她到曼徹斯特,她若發達,將來帶我到普羅旺斯。并用錄音機錄下來。大概是“茍富貴,勿相忘”的意思。我想當時,雖不可知但我們堅信美好的未來在遠方逐漸膨脹著,我們感到了壓力,所以想自我安慰吧。
身邊的成人經常有高中同學聚會,然后私下感嘆說大家變化太大了,讓人無法預料。我也了解老同學在步入社會后關系經常會很微妙,我也知道,錯不在他們。我們真誠,直率,抱著“茍富貴勿相忘”的夢想,只是因為高中實在太簡單和美好。
過去班主任總告訴我們,高中的生活是最好的,因為有老師、家長,我們要考慮的就那么單純的幾件事。說實話,我當時不信。而現在,我知道自己走過的是一段不可重復的旅途。
我們在網上轉發一個相冊:我們的一中。春天的花,冬天的雪,湖面系著的木舟,彎曲的橋……無數的孩子由陌生,厭倦轉為熟悉,依戀,并逐步成熟,走向下一個站點。
下一個九月,又一群如我們當時那樣不懂事的孩子將于校園體會悲喜,祝福他們。
人生格言: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學習感悟:不要過于關注目標,著眼腳下,自會收獲驚喜。
個人寄語:人們總是在努力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所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