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學習目標
1.了解特殊教育學的生物學基礎并能進行實踐運用。
2.掌握特殊教育學的生態學基礎并能進行實踐運用。
3.掌握特殊教育學的心理學基礎并能進行實踐運用。
4.掌握特殊教育學的教育學基礎并能進行實踐運用。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運用理論思維來探討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以為特殊教育實踐指明方向。特殊教育包含兩個概念:① 特殊教育科學;② 特殊教育活動。
前者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揭示特殊教育規律,以指導特殊教育活動;后者是社會與學校的工作。美英等國多用special education(即特殊教育)表示這門學科和活動,我國臺灣地區對特殊教育的理解:一是專業或教育工作;二是學問。
為此,特殊教育理論基礎之探討可從三種不同的路徑來進行研究:一是從學科的角度來談理論基礎,亦即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錢志亮從學科的視角提出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包括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社會學基礎、康復學基礎、教育學基礎五大理論基礎。
二是從作為特殊教育活動的角度來談理論基礎。盧子洲從特殊教育活動的角度探討了特殊教育培養目標的理論基礎包括人道主義基礎、科學基礎、經濟學基礎。
三是從學科與活動的雙重視角來談理論基礎。樸永馨從學科與活動的角度探討了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他指出,特殊教育作為教育學科的一個分支和作為教育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也有其兩個方面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關于教育的理論和唯物辯證法、補償理論。
從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是特殊教育科學發展的基石;從特殊教育實踐活動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是特殊教育實踐的理論依據與指南。因此,有必要從學科與活動的角度來探討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從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四大影響因素(遺傳、環境、教育、個體主觀能動性)出發,特殊教育從學科的角度來看主要有生物學、發展生態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基礎,從活動的角度來看指導特殊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理論來源于上述的理論基礎并衍生出各自獨具特色的教育干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