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跨越大洋的師生情

“那時的我,就像一個迷途的孩子,抓住了母親溫暖的手,一下子就有了家的感覺……”在這封從紐約寄來的電子郵件中,嚴仁英的學生段得琬動情地敘述著一件可能只有自己和恩師知曉的往事。

那是在段得琬做博士課題的時候,嚴仁英創辦的婦兒保健中心有機會與美國的一家孕期篩查檢驗公司合作,段得琬和另一名研究生被派出國聯合培養。由于文化差異和雙方興趣點的不同,再加上她們年輕氣盛,考慮事情不夠成熟周全,中美雙方產生了誤解。

“課題的合作出現了危機。我的同伴另尋出路不辭而別,留下我在異國他鄉形單影只無所適從……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嘗到了‘走投無路’的滋味。”段得琬回憶那段痛苦的往事,字里行間流露著當時凄涼的心緒。

“為了維護我們中國人的尊嚴,我不想向外國老板讓步,于是就撥通了國內嚴老師的電話……”在佯裝鎮定、故作堅強地簡要匯報了情況之后,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片刻,隨后是令段得琬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

“回來吧,大家一起想辦法把課題做下去……”電話那邊忽然傳來一股勝似慈母般的溫柔:這邊,壓抑許久的淚水瞬間如泉涌般奔了出來!大洋彼岸街頭的電話亭里,一個“淚人兒”似的小姑娘就這樣緊緊抱著聽筒,慢慢地,身體顫抖著,蹲了下去……

這段經歷,令學生時代的段得琬十分難忘,現在的她,雖然已在國外工作、生活了多年,但對祖國的那份藏于心底、表于言行的愛從未改變。那次事情,段得琬回到了婦兒保健中心,在嚴仁英的幫助和共同努力下最終完成了研究課題,在答辯前交出了合格的博士論文。

20世紀50年代,嚴仁英任教授,為國家培養了3名研究生。1984年,嚴仁英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至今已經培養博士十余名。1990年以來,在嚴仁英的奔走呼吁下,學校在公共衛生學院內設立了婦幼衛生專業(現婦女與兒童青少年衛生學系的前身),至今仍在為國家培養著優秀的婦幼保健人才。

“沒心沒肺”,伉儷情深

一個成功者的背后必然有一個支持他(她)的伴侶。談及老伴對自己事業的支持與犧牲,老人并不諱言,淡淡地笑了笑。而從這看似淡定的笑靨中煥發出來的卻是一種異常濃烈的感情,這份“感情”甚至可以理解為感激之情。

20世紀50年代初,嚴仁英去新疆出差,這一去就是半年,孩子出生沒多久就被送到托兒所,等她回來看到孩子被捆在柱子邊、坐在便盆上,心里不禁一陣酸楚。之后每次出門,嚴仁英就把孩子丟給老伴,然后就“什么都不操心了”。同事們就曾經看到王光超一個人背著孩子去商店里買棉衣的樣子。

杏林雙彥:嚴仁英與王光超

也許,嚴仁英能永遠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秘訣之一還在于她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和王光超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共同在事業上施展才華。作為一名皮膚病學專家,為了妻子蒸蒸日上的事業,王光超心甘情愿退居“二線”主理家務,夫妻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相知相伴七十載。

愛情是相互的,當一個人“被體貼”的同時,她同樣也在“體貼”著別人,反之亦然。

“在我的印象中,公公、婆婆在60多歲的時候,總是公公照顧婆婆,無論是上車、進門還是走路,一定是婆婆在先,公公顧后。到了80多歲的高齡后,婆婆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優于公公,這時看到的是婆婆精心照顧公公。公公的視力不太好,吃飯時,婆婆總是幫著公公盛飯、夾菜、擇魚刺:走路時,兩人總是手拉著手,互相攙扶。出門時,公公還是要等著婆婆先走,可卻怎么也等不著,扭頭一看,婆婆已經在前面等他了。我想,在公公的心里應該還是婆婆在先,但是他已經力不從心了。”讀著兒媳從美國發來的一封回憶往事的電子郵件,眼前忽然浮現出一種難以名狀的幸福與愜意,兩位老人之間那一點一滴的深情厚誼無不讓晚輩們動容。

有一件小事,至今令二老的子媳們記憶猶新。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不久,美國皮膚科學會邀請王光超偕夫人赴美演講,歷時兩個月。那時的嚴仁英已身兼數職,又擔任著醫院繁重的行政工作,無奈不能同行。在為老伴準備行裝時,子媳們看到了“平時很難看到的”嚴仁英。

王光超出行的前兩天,嚴仁英特地請假提前下班,拎著兩個大包的東西回家后便馬上開始幫助老伴整理行裝。內衣、外衣、西裝……她都一件一件地數好,擺放整齊。子媳們打開兩個神秘的大包一看,里面真是五花八門無所不有!有工藝美術品、代表中華文化的禮品,還有各種常備的藥品以及牙膏、牙刷等日用品,居然還有王光超平時愛吃的各式各樣的零食!原來,嚴仁英一出醫院的大門便擠上公共汽車進城給老伴買東西去了。那時的嚴仁英已是70多歲的人了。

只見嚴仁英從抽屜里翻出各式各樣的小藥瓶,把各種急救藥、常用藥一一分裝打理,貼上標簽,寫上藥名、含量和用法后再逐個地排放整齊。

王光超最愛吃的零食是五香花生米,嚴仁英足足買了四五斤。只見她洗干凈了手,小心翼翼地打開塑料袋,用雙手捧出一些,再一粒一粒連搓帶吹地剝去了紅衣,然后再將剝干凈的花生重新一小包一小包地分裝起來,為的就是讓老伴出門時吃起來方便。在嚴仁英無聲的帶動下,子媳們一齊動手幫忙。于是,一場似乎只該在電影里看到的畫面毫不夸張地出現了:屋子里,五香花生米的紅衣漫天飄舞飛揚,一時間,耳畔只聽得揉搓的刷刷聲,就像躍動的音符,好美……

更為絕妙的事發生在翌日清晨,嚴仁英起床后說昨晚一宿沒睡著,就為王光超編了一段順口溜,好幫助沒怎么出過遠門的他記住出國的要領。子媳們拿來一看,很是吃了一驚——那真真切切是滿滿一紙的七言詩,一字一句地把各種叮囑老先生的話都寫全了,又好記,又順口,可謂字里行間見真情!

“婆婆是學醫的,真沒想到她還有這么好的文采,落筆順暢,貼切達意,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可惜當時不懂得這篇詩文的珍貴,多次搬家后沒有將它保留下來,現在只能作為一種遺憾了。”兒媳在信的最后寫道。

記得一次在參加德國柏林細菌戰罪行展覽的幾天時間里,一同前往的好些男同志都很想家,有的甚至還傷心地偷偷流淚,嚴仁英很是不解:“我覺得在那兒把工作做好了就行了,就出去這么幾天還想家?我家里也有老頭兒和孩子,我就不想家也不想人,不瞎琢磨……我就是這么一個沒心沒肺的人!”話音剛落便傳來一陣開心的笑聲。

“沒心沒肺”,這便是嚴仁英的處世之道,是她常常用來評價自己或是當被問及如何才能長壽時立刻開出的“秘方”。但是,她真的不想老伴和家人嗎?

2003年8月,王光超不幸辭世,享年91歲。這對嚴仁英而言是個很大的打擊,她卻將這份繾綣之情寄托于兩件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其一,如果老伴不行了,就不要再浪費國家的寶貴藥品了:其二,同意尸體解剖,有利于醫學的發展。“已經沒有希望了,何必再往里投入呢……我對他是這樣,對別人、對我自己也是這樣。”說到這里,老人眼中的晶瑩時隱時現,“我不會太感情用事。”

自從老伴去世之后,嚴仁英在家中經常獨自看著老伴的照片發呆,想念老伴時,她就一遍一遍地給花兒澆水。她家里的很多花都是澇死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田东县| 青田县| 芦溪县| 二连浩特市| 沅江市| 民乐县| 洛浦县| 资阳市| 东港市| 富川| 新乐市| 西乡县| 子洲县| 铜陵市| 关岭| 尉氏县| 伽师县| 中方县| 安义县| 宜良县| 三亚市| 文安县| 永川市| 鄂温| 当涂县| 泸州市| 察雅县| 卢湾区| 宣恩县| 广南县| 浮梁县| 肇源县| 浑源县| 乃东县| 大竹县| 潮州市| 佳木斯市| 方正县| 松原市|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