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一、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不同看法

1.孔德的社會學對象

美國社會學家英克爾斯在《社會學是什么》一書中說,要想了解社會學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看那些經典社會學家研究了什么。

孔德作為社會學的創始人,他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看法應該對后人有一些影響??椎抡J為有了社會學,人類歷史才頭一次系統地被當作一個整體來考察。社會學要研究人的理性及其心理在社會生活影響下是如何發展的。社會學要研究人的理性的形成和發展,實質上就是要考察社會文明的歷史過程。這種考察是全面的,包括社會基本制度、政治制度、經濟交往方式和意識形態等??椎掳焉鐣o學和社會動學作為社會學研究領域的基本分類。社會靜學是對社會體系和社會構成要素的靜態考察。它將社會視為一個有機整體,以此分析其組織和諧與存在的條件。社會動學是對社會進步過程的動態分析,它不涉及具體歷史事件的研究,而是抽象地對社會進化規律作總體性描述。

孔德認為,人們之所以能從分散孤立的狀態集聚為整體的社會,是因為人們的社會感情,而這種感情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孔德不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感情,而是通過對道德行為的實證研究揭示人們對社會感情的需要和個人本能之間的矛盾??椎抡J為,社會構成的基本組織是家庭,因此,家庭是社會學考察的主題。社會以人們的社會合作為基礎,分工則是社會合作的體現。孔德的社會動學要從總體上描述社會發展的歷史,而這可以從兩個領域進行: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前者表現為人類理智和道德感的進步,后者表現為社會體制的進步。

可以發現,孔德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看法是多元的,這與他對社會學的過于寬泛的定義有關。但是他的一些基本視角也是清楚的:把社會當作一個整體,研究社會的結構(包括社會制度和家庭等)和社會進步,這對后來社會學家的觀點和研究實踐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影響。

2.社會關系與社會結構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社會關系不是指個人間的關系,而是指不同屬性的人們之間形成的社會交往的形式。馬克思特別關注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生產關系)和在此基礎之上產生的其他社會關系,關注階級之間的關系。

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也注重社會關系。他認為社會學并非要研究社會生活中的具體現象,或者研究為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和人類學所感興趣的特殊事實,而是要研究作為社會生活整體抽象的“人類的純粹社會形式”。社會學是研究社會交往形式的科學,形式不僅是事物質的規定性的抽象,而且是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抽象,而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齊美爾認為,社會學家應該從日常生活的交往關系中提取一般的交往形式,并加以適當歸類,然后再對這些抽象形式作進一步考察。齊美爾雖然沒有把社會關系作為研究的直接對象,但各種交往關系已成為他研究社會生活整體的基礎。

社會結構是多數社會學家研究的對象??椎滤f的社會整體的構成(社會構成)指的是社會結構問題。馬克思從經濟基礎出發分析社會的結構是對社會結構的宏觀分析,這服從于他想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目標。如果說早期社會學家更偏重于宏觀分析的話,那么后來的社會學家也顧及到社會結構的微觀分析。如帕森斯的結構—功能分析(AGIL模型)不但在宏觀層面分析各社會子系統之間的關系,而且在角色層面上分析社會結構。至于從事階層分析的學者,更是以社會結構分析為基礎的。在多數社會學家那里,社會結構是他們分析問題的目標或工具。社會結構是與社會關系聯系在一起的,它是從總體上分析社會整體內在關系模式的概念,按照斯梅爾瑟的概括,社會結構是指社會的不同類屬之間的穩定的關系模式。一般指社會中各群體之間的關系,其中包括職能部門之間、階級階層之間、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穩定的關系模式。這種對于社會結構的分析是從宏觀上著眼的,也可以用于微觀層次的分析,比如分析社區的社會結構。

關于社會關系與社會結構的關系,可以認為社會關系是從微觀層面上說明人們之間的交往模式,而社會結構則是偏重于宏觀社會分析,它是在微觀層面上形式的社會關系的積累的結果。當然,實際上社會關系與社會結構是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

3.社會行動和社會過程

從動態的角度考察社會,宏觀視野關注的是社會過程,微觀上則是社會行動??椎隆ⅠR克思都關心社會過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究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實際上,社會過程并不是只在社會形態的意義上才表現出來,在中觀甚至微觀層面上社會過程也可以表現出來,比如可以從家庭的變遷中發現社會的變遷。所以,社會過程可以反映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幾個層面。一般地,社會學更傾向于從宏觀和中觀層面對社會變動進行考察,并稱之為社會變遷。

隨著社會學的學科化的發展,一些社會學家從更加具體的角度去看待社會的動態,這就是對于社會行動的研究。韋伯是第一個提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行動的社會學家,他認為社會學的任務就是理解人們的社會行動。社會行動是指人們有意識的、注入了某種社會意義的、并與他人發生關聯的行動。韋伯區別了社會行動的類型,力圖說明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一個理性化過程。

帕森斯則用社會行動來解釋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他分析了社會行動的結構,試圖說明以個人行動為基礎的、持續的社會行動會形成和發展為社會行為規范和結構。這種社會行為規范和結構是具體的實體,是靜態的,而社會行為規范反過來又制約和引導個人、集團的行動,從而力圖將社會行動同社會結構聯結起來。

社會學中的一個重要流派——符號互動論認為社會學研究宏觀社會進程是大而無當。該學派將理解人們的行動和符號對于人們采取行動的意義作為社會學了解和認識社會的基礎,認為那些人們通過符號灌注了意義的行動是社會的基礎,因此社會學的任務就是理解處于一定社會情境中的人如何破譯他人行動中和場景中的符號的意義,進而采取合適的行為,以順利地實現互動。

4.社會制度

在孔德的社會學設想中,各種社會制度是在他的研究視野之中的,他認為,對人類社會文明史的考察要通過對社會制度的分析來實現。他指出的社會制度包括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并詳細分析了家庭制度對于社會的基礎作用。在把人類生活當作一個體系的思路之下,對社會制度的分析成為認識社會的基本門徑。斯賓塞認為社會是一個有機體,它的主要器官系統包括家庭制度、禮儀制度、政治制度和教會制度。他在《社會學原理》中詳細分析了這些制度對于維持社會這個有機體的功能。美國最早的社會學家薩姆納認為研究民俗社會的入手點就是分析各種制度。這種觀點比較近似于人類學的研究思路,即分析一個具體的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這些基礎性活動所反映的規范體系。在社會學的早期,當人們去研究一個不太發達的具體社會的內在運行機制時,社會制度成了研究的基本對象。在現代社會研究中,當從功能主義視角去分析社會的分化與整合時,社會制度也是基本的入手點。

二、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1.研究對象的界定

在社會學發展史上,社會學家們從多個角度去研究社會,從而確定了各自的社會學研究對象。可以發現,在社會學的創立時期社會學家多是將社會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并力圖從宏觀上去認識社會,發現其規律,這是社會學還沒有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反映。當社會學作為一門學科被確立之后,學者們對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的認識就更加具體化,實際上這些不同的對象只是社會現象的某一個特定的層面。確定某一社會要素為研究對象有利于深入具體地去研究社會,但任何從一個具體的研究對象出發的研究又都有局限性。為了能較全面地反映社會學的研究視角和特點,本書從綜合的角度對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進行界定,進而說明社會學是怎樣一門學科。

從綜合的、較具包容性的角度出發,可以這樣來界定社會學:社會學是從社會整體出發,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行動來研究社會結構及其功能、社會過程及其原因和規律的社會科學。

關于這一界定有如下方面需要予以說明:第一,社會學將各種類型的社會都看作整體。所謂“各種類型的社會”是說社會有多種多樣的存在和表現形式,社會學以社會為研究對象,從全球社會、國家到各種社會組織及群體,這些研究對象都被看作由不同部分組成的整體,按照社會學創始人的說法,社會是有機體。所以,這里所說的整體是指社會學的整體觀,它在分析具體社會時不是采取孤立態度,而是把它置于內部、外部的普遍聯系之中。第二,社會關系和社會行動是社會學研究的具體入手點?,F代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分析—綜合方法。社會學之所以成為一門學科,是找到了實證科學的方法并把它用之于社會現象的研究。要對社會現象進行科學認識,就必須從其組成部分開始,對其進行認識和“測量”。社會現象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具體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動,它們所反映的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或社會群體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性質。第三,社會學要探索的是部分對于整體的意義,社會關系、社會結構變化的原因及其規律性。社會學要探索的是社會行運的規律性,即對社會的普遍性的認識,這一點是社會學家的共同追求。社會學創立初期的學者們主要致力于從宏觀上認識社會興衰之規律,后來的社會學家則從更具體的方面發現社會產生、發展、發揮功能、矛盾沖突及變化的規律。第四,社會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是對社會現象的具體研究。社會學是因為社會問題的突顯和人們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而產生的,社會學的具體研究主要是面對現實,其目的是增強對社會的理論性的認識,并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去改善社會,這是社會科學的特征之一。

可以發現,本書對社會學的界定或描述性定義并不是排斥其他關于社會學的定義和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概括,而是從更寬闊、更綜合的角度對之進行說明。

2.關于社會學研究對象的進一步解釋

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社會學形成了一些不同的取向,這表現在上述對于社會學研究對象的不同表述之中,如社會關系、社會行動、社會結構、社會過程等。不同學者對于社會學研究對象的不同認識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另一方面反映了社會學者觀察社會的角度和興趣的差異。上述不同的取向通過長期發展有的形成了理論流派,這一方面表現出社會學者對社會認識的深入和系統化,另一方面也帶來不同觀點之間的對立。本書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上述界定陳述了不同的研究角度,同時也力圖在這些不同研究對象之間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因為在我們看來,研究者們都是在研究社會,不同的視角只是看到社會有機體的某一個方面,實際上這些方面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

社會關系與社會行動的關系。社會關系是社會的基本構成要素。許多社會學者認為社會是由社會成員(個體成員或團體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形成的社會關系體系。比如馬克思認為,社會是生產關系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其他社會關系的體系,社會的關系體系包括經濟關系、政治關系、一般的社會關系和思想關系,而且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時也是從生產關系(經濟關系)出發的。社會有機論者們也認為社會是由承擔不同功能的部分組成的整體,它的各組成部分之間有一種功能上的聯系。

社會關系是以社會成員之間的共同的交往活動為基礎的。馬克思在論述社會的本質時指出,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也即是說,人們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了各種形式的社會,而這里的交互作用(交往)是人們的社會行動。馬克思在闡述人類最基本的社會活動及其與社會的關系時指出,生命的生產——無論是自己生命的生產(通過勞動)或他人生命的生產(通過生育)——立即表現為雙重關系: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因此,從發生學的意義上來說,社會關系是通過社會行動和社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們在某一社會生活(社會活動)領域中進行多次交往,進而形成某種較為固定的交往模式,這就是社會關系。這樣看來,社會行動與社會關系是結合在一起的,社會關系只有在社會交往(相互的社會行動)中才能形成。同樣,當一定的社會關系形成之后,它就會對人們的社會行動產生規范的作用,即社會關系為人們的社會行動和社會相互作用提供了“模本”??梢哉f,社會關系與社會行動有強烈的依存關系:社會關系以社會行動為內容,社會行動以社會關系為形式;沒有社會行動的社會關系和不受社會關系指導的社會行動都是不可理解的。這也就是說,將社會行動與社會關系分離開來只是某種研究的需要。

社會結構與社會過程之間的關系是社會關系與社會行動的關系的宏觀表現。社會結構是指社會各群體之間穩定的相互作用的模式,是指社會現象的靜態方面;社會過程則是指社會現象的動態方面。實際上,任何社會現象都具有靜態的性質,同時又都處于變動之中。從即時性的角度來看,任何社會現象都表現為一定的形式和結構;從序時性的角度來看,任何社會現象又都是處于變動之中的。因此,社會結構和社會過程也是社會現象的兩個方面,社會過程和社會變遷的主體是社會結構,社會結構與社會過程(社會變遷)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說,社會學是從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多個層面去研究社會現象,并力圖去發現其中的規律性。

三、社會學的研究領域與基本問題

1.社會學研究的領域

社會學以社會為研究對象,它研究的是社會現象,社會和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社會學研究領域的廣泛性。從上述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種社會成員的社會行動,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社會的宏觀及微觀結構,社會的宏觀和微觀過程都屬于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如上所述,社會成員是多樣化的,他們既有個體層面的也有團體層面的。前者如不同年齡、性別的社會成員,后者如家庭、工作與學習組織、職業群體與地域群體等。人們的社會行動是極其復雜的,馬克思曾經指出人類活動的主要領域,即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狹義的社會領域和精神領域,在這些領域中人們有復雜多樣的社會活動或社會行動。一些學者用行動的目的特征去劃分人們的社會行動,分為利己的、利他的、互利的行動。至于行動方式更加繁紛復雜,一些學者指出人類相互作用的方式達近百種,社會學者經常研究的包括合作、競爭、沖突、妥協等。人們在何種情況下,因何種原因、采取何種行動,其中的規律如何是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另外,社會學有一種潛在的社會追求,即追求社會的進步。這就要分析作為有機體的社會的內部分工與分化,研究這種分工、分化產生的原因和因分工、分化而引發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社會學還要研究人類自身活動、包括干預外部環境所產生的后果,以給人們指出更加合理的行動方式。

社會學的研究范圍涵蓋了人類社會活動的各種領域,這也形成了諸多分支社會學。如按人類活動領域而形成的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法律社會學、家庭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科學社會學、閑暇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等;按人們活動的組織形式形成的分支社會學,如家庭社會學、組織社會學、民族社會學等;按社會成員的特征有青少年問題、老年社會學、女性問題及社會性別研究、殘疾人問題等;按人們綜合活動的地域特征形成的農村社會學、城市社會學。另外,社會學要研究宏觀社會結構及其變動中的問題,如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與社會流動問題,社會控制、社會規劃、社會預測和發展社會學,具體社會的發展前景問題。

除此之外,社會學的研究領域還包括與人的活動相關的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社會心理學、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知識社會學、人口問題、醫學社會學、企業社會學、勞動問題、社區研究、環境社會學等。這樣,任何與人們的社會活動相關的現象都屬于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2.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西方社會學家一般認為,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的理論假設是在西方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理性主義假設,即每一個人都是追求最大效益的行動者。那么,他們為什么要組成社會,他們怎樣組成社會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以及人們組成的各種形式的社會所產生的效果和后果,就成了必須研究的問題。

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如下一些方面: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結構與社會秩序,社會變遷。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社會學研究的最基本的問題。這包括:為什么個人要加入各種社會群體成為社會之一員?自然人是如何變為社會人的?其內在機制是什么?在這一過程中個人與社會的互動關系是怎樣的?社會互動的機制是怎樣的?在社會互動中社會文化及現實環境的作用是什么?人在社會互動中遵循的規則是什么?等等。

在社會結構方面的主要問題有:社會的基本結構是什么?人們活動于其中的基本群體形式有哪些?初級社會群體在其成員發展方面的意義何在?它對社會運行的功能是什么?社會組織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怎樣?它對組織成員和現代社會的意義是什么?社會的縱向結構是怎樣的?社會階層對于社會成員和社會運行有什么作用?社會采用何種制度去維持社會秩序和促進社會結構的改變?社會制度發揮作用的機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在社會變遷方面的基本問題有:社會變遷的主要動因是什么?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社會問題對于社會變遷的意義何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如何?人類可否規劃社會變遷以減少無計劃變遷對社會成員的危害?現代社會的變遷對于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何在?等等??梢园l現,社會學關心的基本問題既包括對社會的認識,也包括對人的關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迁安市| 突泉县| 秀山| 日照市| 获嘉县| 甘德县| 朝阳区| 宁蒗| 右玉县| 阜平县| 图片| 克拉玛依市| 瑞金市| 孟津县| 公主岭市| 松溪县| 全州县| 揭东县| 安阳县| 永兴县| 辉南县| 油尖旺区| 扶风县| 青川县| 保德县| 板桥市| 麻城市| 化隆| 大新县| 盐池县| 南召县| 周至县| 灵丘县| 潍坊市| 安徽省| 鹤山市| 霍林郭勒市| 会宁县| 龙海市|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