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學教程(第3版)
- 王思斌
- 8205字
- 2019-12-20 16:28:30
第一節 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社會學的產生
1.社會學產生的標志
18世紀發生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將人類社會引入一個新的進程。這是一個科學和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巨大發展,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這些引發了人們對于社會發展規律的新探索,而這些探索反過來又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1830—1842年,法國哲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出版了六卷本名著《實證哲學教程》。該書第一次從哲學高度系統地論述了作為一種方法論的實證主義的認識論基礎,確立了實證主義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實證方法是自然科學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這種方法認為,科學的假說必須由經驗事實來檢驗,理論只有得到經驗證據的完備支持才可以接受。在孔德看來,“實證”一詞具有如下含義:現實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無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確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椎抡J為,科學的任務是發現和描述事物現象之間重復出現的規律,而超出這些可描述現象之外的認識就失去了科學性。他認為,對于社會的科學研究應該采用實證方法。
在1838年出版的闡述社會哲學原理的《實證哲學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會學”這個新名詞以及建立這門新學科的大體設想,這標志著社會學學科的產生。在這之前,他曾經將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方法研究社會的學科稱為社會物理學。孔德認為,人類精神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神學階段、形而上學階段和科學階段。神學階段是企圖探求事物運動的終極原因的虛構階段。形而上學階段的特征是人們把那些支配現象的超自然主體替換成一些抽象的實體,并依據對這些抽象實體的認識來解釋各類具體現象??茖W階段是把推理和觀察結合起來,從而發現現象的實際運動規律的實證階段。他認為,社會學是以經驗的實證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現象的科學。在孔德看來,科學的分類應該先從簡單的、普遍的和孤立的研究對象開始,擴展到復雜的、普遍的和有聯系的研究對象。以此次序排列,關于宇宙中現象的研究就可以分為研究無機物的天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和化學,研究有機物的生物學(植物學和動物學)以及社會物理學(即社會學),它們與所有科學研究的基礎數理科學一起組成實證科學體系。在孔德那里,社會學是所有對社會現象進行科學研究的,即社會科學的總稱,它要揭示的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規律。他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因此研究自然界的科學方法應該貫徹到對社會的研究中去。
在孔德看來,對社會現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社會靜學和社會動學,即從相對靜態和動態的角度去研究社會。其基本內容包括:既要考察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也要考察其物質方面;通過考察人們的道德活動來揭示人們的道德感和社會感的發展;通過考察家庭關系來引申理解社會關系的性質;要研究政治管理機構和教會這兩種主要的組織制度,并注意它們的功能互補;要通過動學考察來把握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征。
孔德認為,對于越復雜的現象就需要越高級的方法。天體物理學借助于觀察方法,物理學和化學采用觀察方法與實驗方法,生物學使用觀察、實驗和比較方法。為了獲得關于社會的實證知識和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孔德認為社會學研究應該采用觀察、實驗、比較和歷史的方法。
孔德不但提出了社會學的概念和學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基本想法。這些對后來社會學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他被稱為社會學的創始人。
2.社會學產生的條件
社會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思想及科學發展的背景。
(1)社會歷史條件
任何社會科學都是面對現實的,社會現實的發展和變化促進了社會科學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在歐洲,11—15世紀的中世紀被視為黑暗的時代。在這一時代宗教神學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人類則成了卑賤的婢女。這種對人類精神的禁錮嚴重地阻礙了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思想啟蒙運動從思想上實現了人的解放,工業革命則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這些對于長期禁錮于神學統治下的人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了迅速的社會變遷和眾多社會問題,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金錢關系代替了一切,社會發生了嚴重的分裂。
(2)思想條件
社會學的產生是以對以往思想家們關于社會的探索為基礎的。社會學產生之前有許多思想家對社會的結構、社會變化的規律和未來圖景進行了探索,并形成了豐富的經濟思想、政治思想、社會思想、哲學和倫理觀念,以及宗教觀念。這些思想成果作為基礎促進著人們對社會的進一步認識。比如,在中國,春秋戰國以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思想家的社會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也影響著后來學者對中國社會結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在西方,古希臘思想家們的睿智也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社會的認識。當然,對社會學的產生影響最大的還是西方近現代以來的社會思想,比如十七八世紀以來英國及歐洲大陸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盧梭等)的政治思想和社會思想,特別是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對孔德的社會學思想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椎略洰斶^圣西門的秘書,并曾沿用圣西門使用過的“社會物理學”的概念,這清楚地說明了孔德社會學的思想淵源。
(3)學術條件
孔德對社會學的設想和設計與以往思想家的重要差別是他將自然科學的方法引入社會學研究,而這與當時自然科學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歐洲文藝復興以來自然科學得到迅速發展,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特別是牛頓力學體系的完成,更加顯示了自然科學方法的巨大威力。這些也會啟發社會思想家對社會的認識:可否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去研究社會。作為數學和物理學功底都相當深厚的孔德,產生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于是孔德產生了建立一門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方法來研究社會的想法,這就是社會學??椎聦⒆约旱纳鐣W分為社會靜學和社會動學的做法,清楚地反映了自然科學方法對他建構社會學的影響。
當然,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去研究社會絕非孔德一人之所想。實際上,圣西門在《人類科學概論》中就曾指出,要將關于人的科學提高到以觀察為基礎的科學水平,賦予它以實證的性質,把它建立在像物理學等其他領域中所使用的那種觀察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椎聦⑦@種想法推進了一步,創立了社會學。
3.馬克思與社會學
作為孔德的同時代人,馬克思從另一種角度分析資本主義的成就和弊端,并試圖找出資本主義的歸宿。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動力和固有矛盾,他同樣主張用經驗的方法去研究社會?!顿Y本論》就是馬克思用經驗方法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經典之作,被認為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學著作。馬克思從經濟角度對人類歷史進程的解釋,他的階級理論和沖突理論、關于異化的思想是社會學理論中永久的組成部分。在社會學界,馬克思也被認為是社會學的創始人,盡管他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問題的解釋和改造途徑與孔德迥然不同,馬克思本人也從未自稱是社會學家。
二、社會學的形成和發展
1.西方社會學的形成
社會學產生于歐洲,在學科形成的過程中,一批早期社會學家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里只擇其要者稍作介紹。
(1)孔德(1798—1857)。在社會學發展史上,孔德作為創始人在如下幾個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他提出了社會學這個名詞,指出了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雖然他自己并未做過實證社會學研究,但是他對社會靜學和社會動學的區分和研究對象的概括:即社會靜學研究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社會動學研究社會過程和社會進步的觀點至今仍是社會學的基本分析框架。
(2)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英國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他將社會與生物有機體相類比,從而成為社會進化論(也稱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創始人。他認為社會的進化過程同生物進化一樣,生存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也在社會中起支配作用。斯賓塞撰寫了《社會靜學》、《社會學研究》、《社會學原理》等大量社會學專著,闡明社會學的基本原理。他用增長、分化等概念分析社會結構的變化(進化)規律,強調結構的功能,并以功能為分析的出發點。他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并把結構和功能聯系起來考察,這對后來功能學派社會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對社會學的具體對象的研究,比起孔德的“包羅萬象”的社會學來,也是學科發展上的進步。
(3)迪爾凱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也譯涂而干)是法國社會學家,也是法國第一個獲得任命的社會學教授。迪爾凱姆明確指出社會學有獨立的研究對象,即社會事實。為了回答法國當時社會動蕩等現實問題,他撰寫了《社會分工論》、《自殺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著作,他提出的機械團結、有機團結等概念和進行的深入分析至今都有重要價值。他用統計方法研究自殺現象,實踐了孔德開啟的實證主義社會學的構想,并成為最早用實證方法研究社會現象的社會學家。他的《社會學方法的規則》系統、詳細地論述了實證主義社會學的方法論,主張用社會事實來說明社會問題,對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4)韋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國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韋伯認為社會學是一門致力于解釋性地理解社會行動,并通過理解對社會行動的過程和影響做出因果說明的科學,并開創了與實證主義社會學相對立的“理解的”社會學傳統,成為理解社會學的奠基人。在方法論上韋伯提出“理想類型”的觀點以及“價值中立”的主張。韋伯對于社會行動的分類、關于權威的分類,他對于科層制度的論述,以及關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系的研究極大地影響了后來社會學的發展。盡管后人對韋伯的觀點和理論有所爭論甚至批評,但是他仍是世界范圍內最有影響的社會學家。
自孔德以來,經過社會學先驅們的努力,到20世紀初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逐漸明確,研究方法不斷系統化,它的科學性也逐漸得到學術界的認可。社會學作為一門學科形成了。
2.美國社會學的發展
社會學產生于歐洲,但蓬勃發展于美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的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變遷,與此相伴隨的是社會問題眾生。在實用主義的影響下,社會學在美國獲得了蓬勃發展。早在1873年W.薩姆納就在耶魯大學講授社會學課程。19世紀末20世紀初芝加哥大學形成了社會學的“芝加哥學派”,大大推動了城市問題研究和社區研究。后來,帕森斯(T.Parsons)將歐洲社會學理論引入美國,建立了結構功能理論,形成了結構功能學派,對美國和世界社會學的發展產生了長遠而廣泛的影響。另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等理論和學派發展迅速,美國社會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都取得了快速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后,新的社會理論也不斷在美國崛起。美國社會學的特點是注重應用研究,實證研究一直是美國社會學的主流,這也是社會學被美國社會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另外,學術自由也是美國社會學理論不斷創新的社會條件之一。至今,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社會學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社會學的成就大大地推進了社會學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
3.當代社會學的發展
(1)歐洲的社會學
西歐國家的社會學對美國乃至世界社會學都發生了積極影響,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卻相對緩慢,甚至德國的一些社會學家被迫移居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歐國家的社會學得以恢復并獲得明顯發展,并形成了一些有自己特點的理論流派。西歐國家社會學與美國社會學的一個明顯差異是其理論思維和批判色彩。在德國,作為批判理論的代表法蘭克福學派在批判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方面令人矚目。達倫多夫(R.Dahrendorf)的社會沖突理論發起了對帕森斯的結構功能理論的巨大挑戰,并成為當代社會學的重要流派。以盧曼(N.Luhmann)為代表的系統學派也在學術界有重要地位。在法國,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結構主義建構論以對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研究,以及對實踐、場域、慣習的分析在社會學界吹起一陣清風。另一位思想家??拢∕ichel Foucault)通過對權力、權力的譜系學的分析,展示了后現代主義的觀點和對現代權力觀的否定。這些都是社會理論界的新理論、新思想,并在學術界、思想界發揮著重要影響。至于當代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結構化理論在彌合行動與結構的二元對立方面的努力,也得到社會學界的稱贊?;蛘呖梢哉f,當代歐洲社會學家正在以其特有的形式影響著世界社會學的發展。
(2)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學也得到一定發展。這些國家的社會學家面對本國眾多的社會問題,力圖以西方社會學的知識為基礎,研究本國的社會結構與社會進程,這些主要是一些應用性研究。雖然這些國家的社會學家都有發展本土社會學的愿望,并形成本土社會學理論,但因時日尚短還難以獲得突出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拉丁美洲國家社會學家關于發展問題的研究。在世界經濟體系業已形成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如何謀求經濟發展又保持政治上的獨立,已成為一個普遍性問題。依附理論作為發展中國家社會學研究的一項成果,已成為世界社會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概括地說,一百七十多年來社會學作為一門學科已經得到了較大發展。它在服務于各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及發展知識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社會學已成為重要的社會科學學科。從社會學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社會學的快速發展常常與急劇而復雜的社會變遷相關。今天,人類已進入新的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正面臨著巨大機遇和挑戰,這可能是社會學再次獲得快速發展的契機。
三、社會學在中國的發展
1.社會學的出現和傳入
社會學基本上屬于西學,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在中國出現。但是我國有豐富的社會思想,論及社會結構、社會變遷及人類理想,它們是中國社會學知識體系基礎的組成部分。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社會思想發展的黃金時代,儒家、道家、墨家等諸子百家的社會思想競相輝映,并對我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持續的影響。大同思想是我國古代關于社會關系、社會生活理想的系統化論述。《禮記·禮運》篇中寫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贝笸枷胧菍ο惹厝濉⒛⒌馈⑥r各家社會學說的總結和揚棄,大同社會也是中國歷代勞動人民、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追求的目標。大同思想對中國近代思想家的影響尤為重大,康有為、孫中山等則以追求大同社會之理想為志向,它與現代社會學者的追求也是比較一致的。
關于社會學在中國的出現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從康有為的講學算起,另一種觀點認為應自嚴復翻譯斯賓塞的著作開始。1840年之后,西方列強頻頻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落后和受辱激起了廣泛的愛國熱情,一些先進的中國人也開始向西方尋找真理,以救國救民。在變革圖新的戊戌維新運動中,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如康有為、梁啟超等要求改革當時的政治體制,遭到失敗。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長興里萬木草堂講學,長興學舍的學科分類有義禮、考據、經世、文章四種,在經世之學中列有“群學”,與“政治原理學”并列?!叭簩W”這個名詞是借用了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人能群”的思想,“群學”即是組織、教育群眾,拯救國家之學,是“經世濟民,治理國家”之學。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社會學的肇始。
嚴復也是維新派的著名人物,后曾任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他1877年被清政府派到英國去學習海軍,1879年回國。在英國期間嚴復留意考察英國的社會制度,認真閱讀社會科學家亞當·斯密、盧梭、穆勒、赫胥黎及斯賓塞的著作,并于后來翻譯了上述學者的一批重要著作,宣傳社會變革。1897年他翻譯了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的部分篇章在《國聞報》上發表,1903年將全書譯出并由上海文明譯書局出版,名為《群學肄言》。后來的學者們認為,1897年嚴復翻譯《社會學研究》是社會學傳入中國的開始,嚴復是引入西方社會學的第一人。嚴復在閱讀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時發現,斯賓塞的思想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相通之處,這為嚴復的維新變革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他在將該書譯為《群學肄言》的序中說:“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群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肄言何?發??浦既?,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痹谶@里“群學”就是社會學。嚴復在中國社會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日本“明治維新”向西方學習獲得了成功,所以19世紀末,我國還有一批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東赴日本求學,學習理論和富國強兵的本領。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于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接觸到大批社會學著作。他于1902年翻譯了日本學者岸本能武太的《社會學》,這是整本引進外國社會學的首部著作。在中國學者中,譚嗣同最早使用了“社會學”一詞。他在《仁學界說》中寫道:“凡為仁學者,于佛書當通華嚴及心宗、相宗之書,于西書當通新約及算學、格致、社會學之書”,但他并沒有闡述過社會學。
2.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社會學
社會學課程在高等學校中出現是20世紀初。1906年京師政法學堂的“章程”中列有社會學課,1910年我國最早的新型大學“京師大學堂”的課程表中也有社會學課程的記載?,F有案可查在大學里講授“社會學”課的是美國基督教會在上海辦的圣約翰大學,1908年由美國人孟恩(Arthur Monn)講授。一般認為,從日本留學回國的康寶忠1916年在北京大學講授社會學是中國人在大學講授社會學的開始。曾留學英國,回國后在北京大學任教的陶孟和與梁宇皋于1915年發表的《中國鄉村與都市生活》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本社會學著作。
20世紀20年代以后,中國大學中的社會學系獲得較快發展。1921年廈門大學設立歷史社會學系,1922年燕京大學設立社會學系,清華大學則于1925年成立社會學系。截至1930年中國有11所大學設置社會學系,至1947年全國設立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的大學和獨立學院共21所。
在高等院校中,燕京大學的社會學師資隊伍比較整齊。1927年該校社會學系已有教授15名,其中外國教授4名,中國教授11名。該系曾創辦學術刊物《社會學界》,成為社會學界的重要學術園地。在吳文藻任系主任時,該系吸收美、英等國社會學的最新成果,開展社區研究,積極推進社會學的中國化。該系教師參加晏陽初發起的華北平民教育運動、參加清河實驗,為社會學的發展和社會改造做出了貢獻??谷諔馉帟r期,清華大學國情普查研究所在陳達的主持下,在云南進行了一些有較高水平的社會調查。云南大學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室先后在吳文藻、費孝通的主持下做了一些深入的社區研究。
在社會學的引進和學科化過程中,孫本文做了大量工作。孫本文在20世紀20年代主要介紹西方社會學,30年代逐漸聯系中國實際試圖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他撰寫了大量社會學著作,介紹和闡述社會學的知識。他的《社會學原理》是1949年以前中國社會學界最重要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他曾聯絡社會學同仁組成全國性的中國社會學社。孫本文是中國社會學發展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社會學也得到了一定發展。1922年上海大學組建社會學系,瞿秋白講授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社會學課程。李達、許德珩也以歷史唯物論為指導在大學里講授社會學。此外,一些社會學者還積極參加了舊中國的社會改造,如鄉村建設運動等,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3.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決定對教育體系進行革命性變革,以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在向前蘇聯學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1952年中央政府在對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時,取消了社會學,社會學被迫中斷。盡管1956年底至1957年初一些學者做過恢復社會學的努力,但沒有成功。
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決定進行體制改革。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著名講話中指出社會學“需要趕快補課”,正式開啟了重建社會學的進程。在此之后,費孝通等社會學家努力推進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培養社會學的教學和研究人才,1980年建立了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后改為中國社會學會)。1980—1982年上海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高等院校率先建立社會學系。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立社會學研究所。此后,社會學在高等院校系統和省市自治區的社會科學院系統得到了較快發展,社會學也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至今,全國高等院校建立社會學系(專業)近百個,與此密切相關的社會工作系(專業)二百四十多個,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建有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在國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長期的研究積累也產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