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北平文化接管和新文化的開端

新中國成立后的北京文化,首先來自于對北平舊文化系統的改造和新文化制度的建立。中國共產黨人在北平解放前夕,就充分認識到了北平已有的各種文化系統在北平解放后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義。如何有效保護、利用和改造舊北平的文化系統以為新中國和新北平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建設新文化的一項重要課題和任務。

早在1948年冬,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194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和華北局決定成立中共北平市委員會,任命了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市政府的領導干部。1948年12月21日,中共北平市委發出了《關于如何進行接管北平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了軍事管制委員會的中心工作。軍事管制委員會初期的中心任務為:迅速消除北平市的混亂現象,安定社會秩序;系統進行接管工作;肅清反革命殘余;動員公私力量,保證城市的供應。1949年1月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告成立,葉劍英任主任。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葉劍英任市長,徐冰任副市長。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為北京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有力地保護了北京的歷史文化資源。北平集中了一大批世界著名和全國一流的文化機構、文化場所和文化遺產,如故宮、中南海、頤和園、天壇等等,會聚了一大批文化教育機構,如北平圖書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北平的和平解放使這些文化機構得到了完好的保護。解放后的北京能成為全國的文化中心,能成為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與北平的和平解放息息相關的。1949年2月2日,軍事管制委員會進入北平城辦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除設立物資接管委員會、糾察總隊、警備司令部、市政府等機構外,為了接管北平的文化機構,同時在軍事管制委員會下設立了文化接管委員會,負責北平市各文化系統的接管工作。文化接管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接管一切屬于國家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和一切文物古跡,凡屬于市管理范圍的由中共北平市教育局接收,文化接管委員會下設四個部,分別負責教育、文藝、文物和新聞出版的接管工作。

根據中央華北局和中共北平市委的決定和指示,以及文化接管委員會所了解和掌握的情況,文化接管委員會擬訂了接管計劃,并確立了文化接管的基本精神。《北平市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接管計劃要點》提出了三個基本精神:一、接管文化、教育、研究機關一律采取謹慎穩重的方針,一般地初期維持原狀,迅速復工、復課,以后逐步進行可能和必要的改進。二、對情況不明或尚不明了的機關、學校一律采取暫時不動,待進城后進一步了解情況后請示上級處理。三、由于接管人員的數量、質量不夠,且經驗不足,接管時擬先決定接管若干重要的機關、學校(如北大、師大、清華、北平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北平研究院、華北日報社、中央分社,北平廣播臺等),其他僅向他們宣布方針政策,不做直接接管,以便正確解決關鍵問題,推動全盤問題的逐步解決。即使在重要的機關、學校中,也必須分清先后輕重。

本著文化接管的基本精神和謹慎穩重的方針,文化接管委員會和各部、處的每一項接管工作都盡可能做得細致到位。每一項文化接管工作都有會議記錄、工作計劃、報告和總結。在新聞出版方面,文化接管委員會就關于接管報紙、雜志社、通信社的方針作了向中央和華北局的請示報告。在教育方面,撰寫了關于接管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報告。在藝術和教育方面,文化接管委員會對平津的藝術學校和藝術團體都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并寫出調查材料,對于北平各大學及平津專科以上學校基本情況列出一覽表,撰寫了概況材料。在文物方面,提交了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文物保存情況及清冊目錄,國史館北平辦事處概況。文化接管委員會詳細地列出了接管對象和接管代表一覽表、接管人員名冊。文化接管委員會的工作所做的調查、研究、分析和匯報相當到位,不僅為各文化系統的接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而且為接管工作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文化接管委員會對于各文化系統的文化接管,都根據接管對象的不同進行了分類,根據不同對象的不同性質確立了不同的方法,根據接管對象的先后輕重,制定了接管的步驟。文化接管委員會對文藝、教育、新聞出版和文物等文化系統的各項接管都做了詳細明確的規定,從而保證了整個文化接管和各個文化系統接管工作的順利進行。

文藝部負責戲劇音樂、電影和藝術教育方面的接管工作。戲劇音樂方面的接管對象有:后勤總部演劇第十隊、后勤總部演劇第二十三隊、二〇四師評劇團、綏遠省立戲劇學院、保安司令部四維劇團、四維劇校第二分隊、青年館、剿總銅樂隊、省府銅樂隊和二〇八師銅樂隊。電影方面的接管對象有:中電三廠(國民黨政府中宣部所辦)、長春廠北平辦事處(國民黨中宣部辦)、中電服務處北平辦事處(國民黨中宣部辦)、國家大戲院、大光明戲院、建國東堂、建國西堂、文化劇場、電影放映隊等。藝術教育方面的接管對象有:國立北平藝術專門學校、偽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北平分會,協助接管對象有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工藝美術科和音樂系,以及長白師范學院的美術系和音樂系。新聞出版部負責報紙、外埠各報駐平辦事處通訊社、外國通訊社和外國記者、書店出版社的接管工作。對于報紙、雜志、通信社的接管分為予以接收者、沒收者和需要審案后沒收者三類;書店分為應予接收者和應予保護者。教育部負責大學、研究機關、社教社團的接管工作。接管的大學、專門學校10余所,其中公立8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范大學、鐵道管理學院、東北大學、長白師范學院、沈陽醫學院、山西大學。私立7所:燕京大學、中法大學、輔仁大學、中國大學、華北文法學院、朝陽學院、東北中正大學。文化接管委員會接管的研究機構有: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平分所、天文臺、大辭典編纂處。歸文化接管委員會處理的社教社團有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會(附《新路》雜志)、歐美同學會、中國政治學會圖書館、中國教育學會年會、社會教育促進會、中國教育學會北平分會、中國政治研究會。文物部負責博物館(院)、行政院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國立北平圖書館的接管工作。

從1949年2月2日入城正式開始全面接管舊北平文化機關以來,到3月20日,北平市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共接管了61個文化單位,基本完成了北平的文化接管工作。為了實現對接管文化單位的有效管理、改造和利用,北平市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制定了接管單位移交計劃表。

北平市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接管單位移交計劃表見王蕓主編:《北京檔案史料》,2004年第3期,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第45—47頁。(1949年3月13日)

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對北平文化接管工作的完成,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北平文化的一個重要轉型,基本結束了舊北平的文化系統,使北平的文化進入了新的文化時期。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北平的文化機構被接管后,各文化系統被納入了新的文化管理體制,服從于新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管理,在文化管理上體現了新體制的轉型。第二,整頓了一些混亂的文化機構,取締了反動的文化機構和組織,純化了北平市的文化氛圍,在文化環境上體現了新的變化。第三,對被接管文化單位的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提高了文化領域內對文化的新認識,在認識上體現了新的意識。第四,新的文化政策、新的文化體制和文化管理方式,體現了文化性質和文化方向的重大轉變。第五,接管、改造和利用的方針政策,為解放后北平各項文化事業如文化教育、文物保護、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等等的恢復、穩定和發展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第六,文化接管委員會對部分接管文化機構的移交,在某種意義上奠定了解放后北京文化機構格局的雛形。文化接管委員會對北平文化機構的接管所確立的基本精神,對接管對象采取的謹慎穩重的步驟和方法,以及一系列接管措施,為建國初期乃至新中國成立后北京的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泸定县| 巧家县| 漠河县| 太仆寺旗| 牟定县| 濮阳县| 江西省| 嘉义市| 桦南县| 洞口县| 玛曲县| 阜平县| 淮安市| 阿拉善盟| 新绛县| 南靖县| 东平县| 石门县| 延寿县| 大连市| 武强县| 张掖市| 清镇市| 博罗县| 莆田市| 新闻| 剑川县| 尉氏县| 同江市| 镇原县| 高唐县| 洛川县| 湖口县| 略阳县| 闻喜县| 岳西县| 安宁市| 肇州县| 襄樊市|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