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利令智昏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摘引托·約·登寧的這樣一段話:“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9頁腳注。古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是精神與物質的復合體。“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他的社會性,而社會性則來自社會規則,正是社會規則的約束,以及對社會規則的尊重和遵守,人才得以成為“人”。當然,人也有其欲望,有其生理的需要,這是人的動物性,可以看作是“人”之“獸性”的一部分。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對人的“獸性”進行“合理”的制約。雖然在社會歷史上,也有制約過頭的觀念,比如,“存天理,滅人欲”,但如果不顧及社會之“道”的制約,不受限制地張揚的人的動物本能屬性,“利令”而“智昏”,必然沖擊社會運行規則,破壞社會良性秩序。

近年查處的涉及官場腐敗的各類大案要案,幾乎都是權錢交易與權色交易并行,某些“公仆”腐化墮落之程度,令人觸目驚心。生理欲望的膨脹,正是反理性因素的張揚。反理性因素的張揚又加劇了對本能需求滿足的追求。在現代社會中,有更多的感性誘惑,本能需求的不僅僅局限于“食色,性也”,因為滿足這些誘惑的手段和途經主要的是“權”和“錢”。因此,若缺乏社會理性的規約,則必導致“權力拜物教”和“金錢拜物教”的盛行。

早在18世紀,盧梭在其《社會契約論》中就曾闡釋道:“自然狀態”雖然是人類社會最美好的狀態,但在這種狀態中,人類遇到了種種困難和障礙,如果不改變它,人類就不能繼續維持,就會消滅。“契約”是人們自由協議的產物,締結契約的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的一切權利轉讓給全體,沒有任何人可以例外,所以,人人都可以獲得同樣的權利。這樣,人們雖然喪失了自然的平等和自由,但可以獲得契約的平等和自由。這種根據契約而形成的“全體”就是國家。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最高的共同意志,即“公意”。國家的官吏不是人民的主人,人民可以委任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

以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為基本規范的現代中國社會的官員,更應該能夠在更高理性水平上認識“權力”的本質。可是,現實中,總有一些官員不能控制自己反理性因素的張揚和膨脹,權力不能利民,還在禍害人民。2009年5月1日凌晨,為了突擊修路,河南林州陵陽鎮政府組織百余名工作人員,悄悄地鏟掉了該鎮約200畝即將成熟的麥子。在200畝小麥頃刻被毀、農民利益瞬間不保的殘酷事實面前,人們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權力的濫用和異化,看到的是基層民眾權利隨意被踐踏、利益動輒被剝奪的切膚之痛!地方政府及其當權者為了所謂的“重點項目的進度”,竟置百姓利益于不管、置黨紀國法于腦后,打造了“形象工程”,贏得了升遷的籌碼,卻損害了民生利益。而當公權背離軌道變得霸道與張狂時,百姓的利益、訴求乃至尊嚴便無法保障。參見郭安強:《夜鏟麥田背后的權力異化與民生之痛》,載《南方都市報》2009年5月7日。可悲的是,一些人是在十分“清醒”的情況下接受甚至推動著這種權力的異化。據媒體報道,2005年前后,安徽省有18個縣(區)委書記因為賣官受賄等行為被查處,“書記崗”成為腐敗的重災區,而所有這些“一把手”書記垮掉的縣區,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引人深思的現象,那就是絕大多數干部“雖然知道他壞,仍然跟著他走”郭松民:《讓公眾監督打破官場的“江湖義氣”》,新華網,2005年6月22日。

社會理性與反理性之間歷來是此消彼長的,社會理性衰退的另一面,必然是社會反理性的張揚,導致社會規則的缺場。1998年,曾經名噪一時的“巨能”公司,其大連分公司法人代表石某,為銷售產品巨能鈣,請自己的弟弟——大連市某報記者作總策劃和發起人。石某弟弟利用種種途徑和方法,說服大連市衛生局、市教委、物價局,與巨能公司聯合簽發一份《關于實施中小學生“補鈣工程”的通知》,聲稱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學生不同程度缺鈣,“補鈣工程”是“希望工程”的一部分,等等。這一活動,巨能公司大連分公司共銷售巨能鈣2000箱“補鈣工程”專用“巨能鈣”,銷售額288萬元,教育部門從中獲得勞務費19.2萬元。中央電視臺1998年《3·15特別報道》。社會的公正和正義的規則在這些“官”那里,已經被扭曲,甚至被遺忘。更令人遺憾的是,社會規則的執法者也未能超脫這樣的境況。據1997年4月9日的《文匯報》報道,杭州、濟南兩鐵路法院8名著裝干警,前往蕭山市臨浦鎮中心信用社,凍結、扣劃被執行者臨浦鎮鎮政府賬戶存款時,該鎮人武部部長率領鎮偵緝隊隊長、聯防隊員等4人,對執行公務的4名法官進行毆打。與此同時,隨后趕來的執行法院的領導及部分干警也被反鎖在會議室達1小時之久。

近年來,我國社會出現的道德信仰危機與權力腐敗不無關系。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這是一條鐵律。無論何時何地,也不論活動主體是誰,只要權力不受到制約,就必然會有腐敗發生。無論何種腐敗,從本質上說都是腐敗者利用公共權力謀求個人私利的行為。學術腐敗同樣如此,它是學術界握有公共權力者利用職稱晉升、學位點申報、科研成果獎項評比、項目審批等方面的權力,為個人謀求種種好處的行為。當今的學術界大有“天下之大,容不下學者的一張書桌”之勢。在一個學術規則不健全或規則得不到有效執行的地方,混亂是必然的現象,混亂的結果只能是偽劣產品大量滋生。一些有大大小小的頭銜、手中握有公共資源的人,醉心于官場游戲,沉溺于行政事務,無心向學卻要獲得由學問所帶來的名和利——在學者面前他們是管理學者的“官”,在官員面前他們似乎又是“滿腹經綸”的學者。他們沒學問但是有權力,用公款收買槍手的論文,或請下屬代為捉刀炮制論文……在一些期刊明碼標價出售版面的情況下,這些論文都能夠順利發表在職稱晉升所要求的期刊上。一旦論文的數量或級別達到職稱晉升所規定的要求,他們就能如愿以償地晉升為教授。一些高校不惜撥巨款作為“公關”費用,一些偽劣的學位點建立起來,再由他們擴大招生,批發出注水的博士、碩士文憑。一些青年人交納了昂貴的費用,學問得不到提高,卻都能夠順利地戴上博士帽、碩士帽。學術腐敗使一些具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備受打擊和排擠,而一些學術腐敗分子卻名利雙收。殘酷的事實使年輕的學人不安心科學研究,不愿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到科學研究上,他們也學著經營人際關系,溜須拍馬,千方百計地投機鉆營。參見賈如:《學術界偽劣產品泛濫成災,學術腐敗扭曲民族靈魂》,載《中國青年報》2005年11月13日。相對于盤根錯節的社會關系而言,“學術”領域本該是相對單純的求真、講理的理性圣地,現在連這樣的圣地也同樣受到了“污染”。面對此景,正直的人們除了悲哀又將奈何?沒有理性的規約,這樣的社會又將走向何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泉县| 枝江市| 张家港市| 西峡县| 屯门区| 报价| 德格县| 革吉县| 吉隆县| 盐源县| 吉安市| 沙田区| 乡城县| 虹口区| 碌曲县| 彰化县| 祁东县| 绥芬河市| 孝昌县| 郸城县| 深泽县| 自治县| 哈密市| 济阳县| 巴楚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东城区| 大悟县| 山阳县| 多伦县| 甘洛县| 普兰县| 景洪市| 桂阳县| 赤水市| 开鲁县| 隆回县| 伊宁县| 聂拉木县| 延川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