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的社會功能
- 王習勝
- 4748字
- 2019-12-20 16:17:17
3.法理項背
如果說上述這些社會現象是人的非理性、反理性因素過于張揚的結果,在社會理性領域中,人們是否可以“按部就班”地“無矛盾”地生活呢?事實也未必如此。在社會規則之間,也有合理與否以及合理程度如何的問題。就制約人們社會行為的剛性規范——法律和軟性規范——道德之間,也有許多需要我們反思、斟酌和改進的地方。我們不妨看看下面幾個案例。
黃建新執導的電影《求求你表揚我》,講述一個家住農村、人至中年卻鮮有被表揚經歷的打工仔,其父卻是一位榮譽等身的勞模。這位打工仔特別期待能受到一次表揚,以告慰垂暮之際的老父。思來想去之后,他主動來到報社講述自己如何解救一名險被強奸的女大學生的事跡,期盼此事能夠受到報社領導的重視,得到一次“應當”的表揚,以了心愿??墒牵瑘笊鐩]有人相信他。于是,他便不斷地四處張揚,終于引起了報社的關注,并派記者核查此事。但正當事情要水落石出時,那位受害的女大學生卻站出來竭力阻止此事見報,因為此事的宣揚,可能會危及她的“貞節”聲譽。面對女大學生的聲譽和打工仔的心愿,記者陷入了兩難困境。要求得到表揚的打工仔、報道事件真相的記者以及維護自己聲譽的女大學生,從各自的立場出發都沒有錯,但當記者遭到打工仔和女大學生的雙重指責的時候,行為符合職業道德規范要求的記者卻無法面對自己良心的譴責,他“堅守職業道德”卻險些造成女大學生自殺的不良后果。最終,他只能以辭職的方式求得心安。正如該片導演所說:“這就是一個悖論,到最后每個人都背離了原始的初衷?!?img alt="http://ent.sina.com.cn/m/c/2004-05-17/1410392210.html."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1B7F3/13173356403934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423286-ts4ww66QgmrvfNY0Ynd9NJc66KsPHpfh-0-e07b7309b13723a9754758a802d3a4f3">
2008年6月12日,安徽省長豐縣雙墩鎮吳店中學的兩名學生在課堂上打架,而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授課教師楊某某卻視而不見,繼續講授直至下課,最終導致其中一人死亡。此事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楊某某被網民冠以“楊不管”稱謂?!皸畈还堋笔欠褙撚袑е聦W生死亡的責任,也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令人驚訝的是,在某著名網站上,九成網民跟帖聲援“楊不管”,稱其“不管”是出于無奈而非冷血。楊某某沒有盡到教師的職責是毫無疑問的,而問題在于這一明顯違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緣何有九成網民聲援,而且聲援者還多是教師。記者遵循求“真”的職業道德無可厚非,卻可能導致損毀女大學生“聲譽”的惡性后果;教師放任學生不管的不道德選擇毫無疑義,卻贏得了諸多網民的理解和支持。這種“奇異”的職業道德矛盾現象,向人們公認的職業道德規范的合理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不僅在道德規范內部,在道德與法律之間往往也存在矛盾和沖突。一位篤信佛教的73歲老太太,在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后,就已清楚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并且簽下了“不予急救”同意書。當病人進入瀕死狀態后,其子女不忍心看著老人不加救助地抽搐等死,要求醫生必須“全力搶救,決不能讓母親斷氣,否則將告醫生及醫院疏忽醫療之罪”。醫師左右為難,不予施救會被患者家屬訴諸法律,若施予急救,則違反了病人意愿,況且明知病患者的器官已衰竭,不可能長久于世。迫于法律的威嚴,醫師最終選擇同意家屬的意見,施行了急救,在實施電擊治療的過程中,造成了老太太多根肋骨斷裂,身體變形,含恨而終。
這類法理與德理之間的矛盾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并不鮮見?!笆а袐D苦等輸血致死事件”,是2008年底受到很多人關注的醫療事件,這件事背后的法律與道德的沖突,更是引發了人們諸多深思。
2008年10月9日中午12時左右,濟陽患者董明霞由于引產大出血在齊魯醫院三樓的婦產科進行搶救。由于孕婦是RH陰性O型血,而這類血型非常稀有,當時孕婦大約需要至少4000 CC的血液,而醫院說血庫中這種血液凍著呢,解凍要6個小時的時間。
下午2點左右,記者王羲撥打了將近40個電話后,找到了一位21歲的女學生,她的血型符合,此時她正在醫院附近,10分鐘后,女孩趕到現場。
下午3點半,血液中心也聯系了濟南的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務隊,四位捐獻者也趕到了。5位捐獻者的2000 CC血液被抽取了出來,但是捐獻的血液需要化驗,在確定沒有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后才能送去,而這至少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
下午4點半,經過協調,血液中心同意破例,不按規定,把兩包沒檢測的血液先送過去,但齊魯醫院院方說,不敢對這血液保證,拒絕簽收。盡管病人家屬要求先輸血救命并愿意承擔一切后果,但醫院仍堅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等到血液檢驗完畢才能輸血。
經記者協調齊魯醫院和血液中心,下午5點20分,第一批解凍的血液終于送到了齊魯醫院。但是孕婦董明霞還是因為失血過多,于6點04分離開了人世。
事件發生后,董明霞的家人曾打著橫幅去醫院討說法,不但沒有討到說法,反被醫院的保安打得進了醫院。事后,他們覺得只有走法律這條路才能討回說法,于是便聘請法學專家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卓小勤為訴訟律師,走上控訴之路。
卓小勤說:“這件事讓我很氣憤,醫療機構的責任是很明顯的,但是出了事之后,他們卻推卸責任,患者家屬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我一定要幫他們!”
此事被媒體報道后,引起了廣泛關注,大體形成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斥責院方的,一位網友氣憤地說:“如果是他們自己的家人,情況會怎樣呢?這個道理恐怕人人都懂!”另一位則說:“不論什么情況下,不能眼看著一個生命就這樣消失,醫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否則到醫院干什么?!绷硪晃痪W友說:“我想說的是,別打著原則的幌子,不顧人的死活,某些條款是死的,人卻是活的,任何生命的逝去都是無法挽回的,孰輕孰重請‘天使’們自己衡量吧……”
有三位醫者身份的網友為院方和醫生辯護。一位說:“每個人只能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承擔責任。不是家屬想承擔責任就能承擔這個責任的。醫生執業有一部執業醫師法跟著的,它監督著醫生的行為。”另一位醫生跟帖說:“我就是一個醫者,可以很充分地告訴你:為什么醫院和醫生越來越沒人情味了?告訴你們,因為現在患者都把醫生當作待宰的肥羊了。充分檢查,浪費患者的金錢,是媒體和患者一而再,再而三地逼出來的。是患者們將一切一切檢查寫上了法律。不做檢查出了什么事沒有依據,醫生就吃不了兜著走,在這種情況下,你有多少勇氣去違法?哪怕你冒險成功了,你還是會被處分的。這世界上沒多少個醫生愿意在做了所謂的好事之后(患者根據自己的意愿做),出了事之后卻又立刻被告倒。我告訴你,你就會看到什么叫‘翻臉比翻碗還快’……說得難聽點,哪怕你在這件事上告成功了,以后一樣沒多少醫生愿意在法律出臺之前,為患者冒這個險。一點點的害群之馬卻被媒體和大眾渲染得醫療系統像個大染缸一樣,你還想有多少個有良知的醫生能存在?”還有一位網友說:“我也是醫者,我只想說說我的看法。醫院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地方,那是在沒有規范的法律法規的年代就提出的,一直被世人認同運用至今,但在法律法規較健全的今天,救死扶傷也同樣要受法律規則的約束,不是怕不怕開除,而是是否知法犯法。有一位老者把自己十惡不赦的兒子殺死,為民除害,但他同樣要負法律責任,你說是犯法好還是不犯法好。救人也有救生也有救不生,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盡力了,難道沒功勞嗎?”
一位以患者身份為院方辯護的網友說:“中國有名話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什么在醫院這方面,總要醫院在執行法律的過程中,有法不要依,違法堅決要嚴究?很多患者在救命的時候,會告訴你這樣也行,那樣也行,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會去找醫院你當初不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我生孩子的時候在那個醫院,當我執意要從產房出去的時候,醫生要求我簽字,承認我是自己要出去的,出現后果自負。我按醫生的要求寫了這句話,之后有人告訴我,如果我出了事,醫生一樣脫不了干系。從那時起,我就覺得醫生和醫院從某些方面來講,是個最大的弱者。”
正是法與理這種似乎“割不斷、理還亂”的背離和矛盾的糾纏,讓有些人感到無所適從,一位網友感嘆道:“規則啊,規定啊,害人啊!病人難,醫生也難!”這種法與理之難,曾經讓北京市朝陽醫院京西分院的醫生,不得不流著眼淚去遵守法律。
2007年11月21日下午4點左右,北京市朝陽醫院京西分院,一名孕婦因難產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進醫院,面對身無分文的孕婦,醫院決定免費入院治療,而與其同來的丈夫竟然拒絕在醫院的剖宮產手術單上簽字,焦急的幾十名醫生、護士束手無策,在搶救了3個小時后(19點20分),醫生宣布孕婦搶救無效死亡。
在長達3個小時的僵持過程中,該男子一直對眾多醫生的苦苦勸告置之不理,該醫院的院長親自到場,110支隊的警察也來到醫院。為了讓該男子簽署同意手術單,醫院的許多病人及家屬都出來相勸,一位住院的病人當場表示:如果該男子簽字,立即獎勵他一萬元錢。然而所有說服都毫無效果,該男子自言自語道:“她(指妻子)只是感冒,好了后就會自己生了?!边^了一會,他開始放聲大哭:“再觀察觀察吧?!贬t生和其他病人的百般勸說都不能打動他,該男子竟然在手術通知單上寫道:“堅持用藥治療,堅持不做剖腹手術,后果自負。”為確認其精神沒有異常,醫院緊調來已經下班的神經科主任,經過簡單測試,證明其精神毫無異常。有人懷疑該男子不是難產孕婦的丈夫,警方拿到了倆人的身份證,經過查實,雙方確為夫妻關系。這也最終導致醫院不能自行決定進行手術。
該醫院婦產科醫生在3個小時的急救過程中,一方面請110電臺緊急調查該孕婦的戶籍,試圖聯系上她的其他家人;另一方面上報了北京市衛生系統的各級領導,得到的指示是:如果家屬不簽字,不得進行手術。在“違法”與“救死扶傷”的兩難中,醫院的幾名主治醫生只好動用急救藥物和措施,不敢“違法”進行剖宮產手術。呼吸機已經無任何作用,幾個醫生輪番進行心臟按壓。晚7點20分,22歲的孕婦搶救無效死亡??吹狡拮诱娴乃廊?,這名男子當場大放悲聲,他將這一責任推到醫院身上:“我就是不簽字,他們也可以做手術??!”
對這一事件,人們的反應是,“很多女醫生都哭了!”近30名醫生幾乎是看著年輕的難產孕婦和其孩子死亡的,雖然她們掌握著醫治她的技術,但沒有家屬簽字,手術是非法的?!叭绻夷軇?,一定要抽他兩個嘴巴?!眲倓倓舆^手術,在隔壁病房休息的郭大媽說。一位網友說:“于情,我們深深譴責這個貧窮而且愚鈍的丈夫;于法,想想中國的法制是否該改一改,如果在緊急情況下,把家屬不簽字的非法化去除,也許結果就該大不一樣?!绷硪晃痪W友說:“法制永遠都是落后于時代的,這么殘忍的事情,在引起大家情感因素改變的同時,是否更應該引起法學界的深思?!边€有網友指出:“中國是一個人道主義社會,也是一個法制社會,讓我們就這樣期待轉變!”
這樣的轉變,不僅是法律和道德內容上的修改,可能更多的還是人們理性思維素養的提升,以及社會對理性規則的遵守和尊重。沒有這樣的前提,法和理背離便不會自動消解,也不會得到有效消解。比如,下面的這個事例,其實是“理”與“理”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矛盾必須通過更為合理的“理”才能去化解。2001年6月26日,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小學金妮同學在上學的路上拾得一只塑料袋,袋內裝有兩個身份證,一張2.3萬元美金的存單和一張1000元的人民幣存折,其中5000元美金已經到期,憑袋中一個身份證即可提取。金妮在母親張琳的帶領下,將拾物如數交到派出所,孩子希望能夠從失主那里獲得一面表揚她的旌旗。后來,失主安英淑來領取失物時民警轉告了孩子的愿望,并希望她能夠給孩子一點回報。安英淑說:“旌旗我是不會送的,錢我也一分不會給,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應該無償地還給我,如果不還就是犯法,我可以去告她和她的母親。”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安英淑關于“如果不還就是犯法”的說法是有依據的。人們公認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被徹底“顛覆”了:安英淑的自我辯解“不近人情”卻有法可依,真的令人“大惑不解”!類似這樣的矛盾的存在,會動搖人們對道德的信念和法制的信心,會產生影響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的雙重負效應。這樣的矛盾不消解,必然會導致“民無措手足”的困境,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