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編
收養子女

(1966年7月11日第66-500號法律)

第一章
完全收養

(1966年7月11日第66-500號法律)

第一節
完全收養應當具備的條件

第343條[1](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沒有別居,結婚超過2年或者雙方均滿28周歲的夫妻,得請求收養子女。

第343-1條[2]任何(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年滿28周歲(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規定為:“30歲”)的人,也可請求收養子女。

如收養人已婚且沒有別居,收養子女必須征得配偶的同意,但如配偶一方處于不能表達意思的狀態,不在此限。

第343-2條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在收養配偶的子女[3]的情況下,前條規定的年齡條件不予要求。

第344條 收養人的年齡應當比其打算收養的子女的年齡大15周歲以上,但如被收養人是收養人的配偶的子女,僅要求年齡相差10周歲即可。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但是,如有正當理由,法院得在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相差不到前款規定的歲數時宣告收養?!?/p>

第345條 只有年齡不滿15周歲[4],在收養人或者兩收養人家庭中接納至少已經6個月的兒童,始允許收養之。

但是,如子女已年滿15周歲,并且在其滿15周歲之前即已由當時尚不具備法定收養條件的人收留或簡單收養,在(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該子女尚未成年期間內及其成年后2年內”,如各項條件均具備,得請求完全收養。

如被收養人年滿(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13”周歲,完全收養應當征得本人同意。

第345-1條[5](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以下情況,準許完全收養配偶的子女[6]

1.孩子僅對其生父母中一方確立親子關系,收養人與該方結婚,得收養成為其配偶的該方的子女;

2.孩子的生父母中有一方被完全撤銷親權,收養人與其父母中另一方結婚,得收養成為其配偶的該另一方的子女;

3.孩子的生父母中有一人已死亡且沒有第一親等的直系尊血親或者這些直系尊血親對孩子不聞不問,收養人與孩子生父母的另一方結婚,得收養成為其配偶的該另一方的子女。

第346條 除收養人為夫妻二人之情形外,任何人均不得由數人收養。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但是,收養人或者兩收養人死亡之后,或者兩收養人之一死亡之后,健在一方的新配偶如提出請求,得宣告再次收養。”

第347條 可以收養:

1.父與母或親屬會議已經有效同意送養[7]的兒童;

2.國家收容的棄兒;

3.經宣告屬于在第350條所指條件下被拋棄的兒童。

第348條 在兒童已對父母雙方確立親子關系的情況下,送養應經父母雙方同意。

如父母一方去世或者不能表示自己的意思,或者如其喪失親權,另一方同意送養即可。

第348-1條 在兒童僅對生父母中一方確立親子關系時,送養由該一方表示同意。

第348-2條 如兒童的父母均已死亡,處于不能表達自己意思的狀態,或者如父母雙方均喪失親權,由親屬會議聽取實際照管兒童的人的意見之后對送養表示同意。

在兒童沒有確立親子關系的情況下,亦同。

第348-3條 同意送養,向作出此種同意表示的人的住所地或居所地的初審法院(1995年2月8日第95-125號法律)“首席書記員”提出,或者向法國或外國公證人或法國外交或領事人員提出。在兒童已交由“社會援助兒童機構”照管時,亦可由該機構接收對送養該兒童表示的同意。

對送養已表示的同意,(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得在2個月(原為3個月)期間內撤回。撤回已表示的同意,應當用掛號信并要求回執向接收此項同意表示的人或機構提出。依請求,甚至依口頭提出的請求,將兒童交還其父母,亦等于撤銷原已表示的同意的證據。

即使在同意送養之后(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2個月”(原為3個月)期限屆滿沒有撤回同意,只要兒童尚未因收養而得到安置,父母仍可請求將兒童送還。如已經接納兒童的人拒絕將兒童送還,父母得向法院提出請求,法院根據兒童的利益,裁判是否有必要判令送還兒童。將兒童送還,即引起原已作出的收養同意失去效力。

第348-4條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如父與母或者親屬會議同意送養兒童并將其交給“社會援助兒童機構”或經批準的收養事務機構,由監護人選擇收養人,但應經國家收容的棄兒的親屬會議同意,或者應經批準的收養事務機構提議安排的監護的親屬會議同意。

第348-5條 除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有包括第六親等在內的血親或姻親關系之外,只有在兒童已經實際交由社會援助兒童機構或(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經批準的收養事務機構”的情況下,始能有效同意收養不滿2周歲的兒童。

第348-6條[8](2005年7月4日第2005-759號法令廢止:“合法婚姻或非婚姻”)在父母完全不照管子女,危害到子女的身心健康的情況下,父母雙方或者其中一方仍拒絕將子女交他人收養時,如法院認為此種拒絕完全是一種濫權行為,得宣告送養。

親屬會議濫行拒絕送養時,亦同。

第349條 由國家收容的棄兒[9],在其父母并未同意送養時,得由該棄兒家庭的親屬會議同意送養。

第350條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由個人、社會救助兒童機構或部門收容的兒童,在宣告其為棄兒的請求提出之前的1年期間,其父母顯然已表明完全不照管該兒童時,得由大審法院宣告該兒童為棄兒,但是,(2005年7月4日第2005-759號法令)由于兒童的“父母處境極為困難”且不影響第4款的規定時,不在此限。有關宣告兒童為棄兒的請求,必須由上述個人、社會救助兒童機構與部門在兒童的父母顯然完全放棄照管該兒童之后1年期限內提出。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父母對兒童不維系感情所必要的聯系,視為顯然對兒童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父母僅僅是撤回對送養兒童已表示的同意,打聽兒童的消息,或者僅僅表示某種愿望但并無領回兒童的實際行動時,并不表明其對兒童已給予足夠的關注,不足以作為當然駁回宣告兒童為棄兒之請求的理由。(1993年1月8日第93-22號法律)“以上所指的各種做法并不中斷第1款規定的期限”。

如在本條第1款規定的期限內,家庭中有某一成員提出請求,保證負擔撫養該兒童,并且如經認定此種請求符合兒童的利益時,不得宣告兒童為棄兒。

法院宣告兒童為棄兒時,應以同一判決,委托社會救助兒童機構、(1993年1月8日第93-22號法律)“收容兒童或受委托照管兒童”的機構或個人,行使對該兒童的親權。

僅在對兒童的身份有欺詐、舞弊或發生錯誤的情況下,第三人提出異議始予受理。

第二節
為完全收養進行安置與完全收養判決

第351條 將已經確定并有效同意送養的兒童、國家收容的棄兒或經法院判決宣告為棄兒的兒童實際送交擬定的收養人,即告實現為收養而進行的安置。

在兒童沒有確立親子關系的情況下,接納該兒童后(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2個月”(原規定為3個月)期限之內不得為完全收養而進行安置。

在兒童的父母要求將兒童送還的情況下,只要法院尚未應最迫切方提出的申請就父母提出的請求是否有依據作出審理決定,亦不得進行收養安置。

第352條 為完全收養已進行安置,即阻止將兒童送還原家庭。完全收養安置一經進行,任何有關親子關系的聲明以及任何認領[10]均予駁回。

如停止為完全收養而進行的安置,或者如法院拒絕宣告收養,已經進行的安置溯及撤銷。

第353條 收養,由大審法院應收養人的申請作出宣告。[11](1993年1月8日第93-22號法律)大審法院應在其“受理申請之日起6個月期限內”審查是否具備法律規定的收養條件以及收養是否符合兒童的利益。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在收養人有直系尊血親的情況下,法院還應審查收養子女是否影響家庭生活。”

如果收養人在符合規定接納擬收養的子女之后死亡,收養申請可以由收養人的健在配偶或繼承人之一以其名義提出。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如兒童在符合規定地受到接納之后死亡,收養申請仍然可以提出,法院作出的判決自兒童死亡之前一日產生效力,但僅僅引起兒童身份的改變?!?/p>

宣告收養的判決無需說明理由。

第353-1條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收養由國家收容的棄兒、(2002年1月22日第2002-93號法律)“交由經批準的收養機構照管的兒童”,或者收養不是收養人配偶之子女的外國兒童,法院在宣告收養之前,應當審查收養申請人或者兩申請人是否得到收養認可或者免于獲得認可。

如果此前認可申請被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沒有給予收養認可,法院在認為收養人具備接納兒童的能力并且收養符合兒童的利益時,可以宣告收養。

第353-2條 僅在有可以歸咎于收養人的欺詐或舞弊行為時,對收養判決提出第三人異議始予受理。

第354條 宣告完全收養的判決,自發生既判事由之確定之日起15日內,應共和國檢察官的要求,登錄于被收養人出生地的戶籍(身份)登記簿。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如被收養人出生在國外,完全收養判決登錄于外交部戶籍身份中心的登記簿?!?/p>

登錄事項應當寫明兒童的出生日期、時間與地點、性別及其(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其家庭姓氏”、名字;此外,還要按照收養判決的規定,寫明該兒童的收養人或兩收養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與地點,職業與家庭住所。

登錄事項中不包括有關兒童實際親子關系的任何說明。

進行登錄,相當于被收養人的出生證書。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被收養人的)“原出生證書由法國戶籍官員保管,以及在相應情況下”,依據第58條之規定制作的出生證書,依共和國檢察官的要求,經加蓋“收養”字樣后,視為無效。

第三節
完全收養的效果

第355條 完全收養,自提交收養申請之日起產生效力。

第356條 完全收養,賦予子女一種替代原始親子關系的父母子女關系。[12]被收養人不再屬于與其有血緣關系的家庭,但保留執行第161條至第164條有關禁止結婚的規定。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收養配偶的子女,對該配偶一方及其家庭仍然保留原始親子關系;除此之外,此種收養產生由夫妻二人共同收養所具有的各項效果。”

第357條 完全收養,賦予子女[13]以收養人的姓氏[14],(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廢止:在由夫妻二人收養的情況下,賦予子女以夫姓)。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在由夫妻二人收養的情況下,賦予子女的姓氏按照第311-21條表述的規則確定。”

應收養人或兩收養人的請求,法院可以變更子女的名字。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如收養人是一位已婚婦女或一位已婚男子,應收養人的請求,法院得在收養判決中決定賦予被收養人以收養人的配偶的姓氏,但以配偶一方同意為保留條件。法院應收養人的請求并征得收養人配偶的同意,也可以賦予子女以收養人夫婦二人的結合姓氏,其先后順序由夫婦二人確定,但以夫婦二人的家庭姓氏為限制范圍。

如收養人之夫或妻已去世,或者處于不能表示意示的狀態,法院在聽取死者的繼承人或者有繼承權的最近親屬的意見之后自主評判決定。”

第357-1條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在國外符合規定宣告的、在法國產生完全收養效力的收養,適用第311-21條之規定。

收養人在申請登錄收養判決時,通過向進行此項登錄地的共和國檢察官提交聲明,可以作出第311-21條為其規定的選擇。

收養人請求國外收養判決的執行令時,應當將其作出的選擇聲明附于提出的請求。所做判決上應記載該聲明。

為收養子女而選用的姓氏在共和國檢察官關注下記載于子女的出生證書。

第358條 被收養人在收養人的家庭中享有與(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按照本卷第七編之規定已確立親子關系的”子女(原條文為:婚生子女)相同的權利,負相同的義務。

第359條 完全收養不得解除。[15]

第二章
簡單收養

(1966年7月11日第66-500號法律)

第一節
簡單收養應當具備的條件與判決

第360條 無論被收養人的年齡如何,均允許簡單收養。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如證明有重大理由,準許簡單收養原已被完全收養的子女?!?/p>

如被收養人已年滿(1993年1月8日第93-22號法律)“13周歲”,收養應當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第361條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本法典第343條至第344條、第346條至第350條、第353條、第353-1條、(2001年2月6日第2001-111號法律)第353-2條、第355條與第347條最后一款之規定,適用于簡單收養。

第362條 宣告簡單收養的判決,自產生既判事由之確定力之日起15日內,應共和國檢察官的要求,在戶籍登記簿上作出記載或登錄。

第二節
簡單收養的效果

第363條[16](1993年1月8日第93-22法律)簡單收養賦予被收養人以收養人的姓氏并加在其本人的姓氏之上。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由2003年6月18日第2003-516號法律修改)“如果被收養人與收養人或其中一人使用的是家族復姓,賦予被收養人的姓氏由收養人的姓氏加上被收養人的姓氏構成,但僅限于兩姓氏中各取一姓。使用哪一姓氏,由收養人聽取年滿13歲的被收養人的意見之后作出選擇。雙方意見不一或者沒有作出選擇的情況下,賦予被收養人的姓氏由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各自的第一個姓氏相加組成。

在夫妻二人收養子女的情況下,加在被收養人姓氏上的姓氏,應收養人的請求,或者為夫的姓氏,或者為妻的姓氏,但僅限于兩人姓氏中各取一姓;在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則使用夫的第一姓氏;如果被收養人使用的是雙姓,由收養人選擇確定其使用的姓氏,被收養人年齡已滿13歲時,應聽取本人的意見;如果達不成一致意見,則在收養人的姓氏之上加上被收養人的第一姓氏?!?/p>

但是,應收養人的請求,法院得決定被收養人僅使用收養人的姓氏。(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在夫妻二人收養子女的情況下,由收養人選擇,可以用丈夫的姓氏或者用妻子的姓氏替代被收養人的原姓氏,或者由夫婦二人的姓氏結合,順序由夫婦二人決定,并且以各自取一姓氏為限度”。有關使用姓氏的請求也可以在收養之后提出,如被收養人年滿13周歲,(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家族姓氏”的替代應當得到其本人的同意。

第363-1條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被收養人的出生證書是由法國權力機關保管時,第363條之規定適用于在國外符合規定宣告的、在法國具有簡單收養效力的收養。

收養人按照第363條之規定,通過向提出申請時被收養人出生證書保存地的共和國檢察官提交聲明作出選擇。

在共和國檢察官的關注下,選用的姓氏記載于子女的出生證書。

第364條 被收養人仍留在原家庭內并保留其全部權利,尤其是繼承人的權利。

被收養人與其原始家庭之間,適用第161條至第164條有關禁止結婚的規定。

第365條 收養人唯一對被收養人享有全部親權性質的權利,其中包括同意被收養人婚姻的權利,但如收養人是被收養人(生)父或(生)母的配偶,不在此限。在此情況下,收養人與其配偶競合享有親權;(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但是,除了為共同行使親權之目與收養人一起向大審法院提出共同聲明之外,唯有被收養人的生父或生母單獨保留行使親權”。

親權性質的權利,由收養人或兩收養人按照(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本卷第四編第一章所規定的條件行使”。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未成年人”財產的法定管理與監護之規則,適用于被收養人。

第366條 因收養而產生的親屬關系擴張至被收養人的(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廢除“婚生”二字)子女。

以下所指之人相互之間禁止結婚:

1.收養人、被收養人以及被收養人的直系卑血親之間;

2.被收養人與收養人的配偶之間;反之,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配偶之間;

3.同一人的養子女(enfants adoptifs)相互之間;

4.被收養人與收養人的子女之間。

但是,以上第3項與第4項所規定的禁止結婚,在有重大理由時,得由共和國總統特許令取消之。

(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上述第2項所規定的禁止結婚,在創設婚姻關系的人死亡的情況下,亦得依相同條件取消之?!?/p>

第367條 (2007年3月5日第2007-293號法律第5條)如收養人有此需要,被收養人應對其負擔贍養費,反之,收養人應給予被收養人以撫養費。被收養人的(生)父母僅在被收養人從收養人那里不能得到撫養費時[17],始有義務向其提供生活費。只要被收養人經承認具有國家收容的棄兒身份或者在《社會與家庭行動法典》第132-6條規定的期限內由國家負擔生活費,向其父母提供生活費的義務即告停止。

第368條 (2002年3月4日第2002-304號法律)“被收養人及其直系卑血親在收養人的家庭里享有第三卷第一編第三章所規定的繼承權?!?/p>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但是,被收養人及其直系卑血親不能對收養人的直系尊血親取得特留份繼承人的資格。”

第368-1條 (2006年6月23日第2006-728號法律第29-4條)“如被收養人死亡,沒有直系卑血親和健在配偶”,其遺產中原來由收養人贈與的財產或者從收養人的遺產中取得的財產,在被收養人死亡時尚存有原財產實物的,除了用于負擔債務以及保留第三人已經取得的權利之外,轉歸收養人或者收養人的直系卑血親。被收養人從其(生)父母那里無償取得的財產,同樣轉歸其(生)父母或者他們的直系卑血親。

被收養人財產的其余部分,在其有血緣關系的原家庭和收養家庭之間對半分配(2006年6月23日第2006-728號法律第29-4條廢止:“但是,不得損害被收養人的配偶對全部遺產的繼承權”)。

第369條 簡單收養,即使(被收養人在)其后確立親子關系,仍保留其全部效力。

第370條 (1996年7月5日第96-604號法律)如證明有重大理由[18],應收養人或被收養人的請求,或者被收養人是未成年人時,應檢察院的要求,得解除(簡單)收養。

由收養人提出的解除收養的請求,僅在被收養人年滿15周歲的情況下,始予受理。

如被收養人是未成年人,與其有血緣關系的父母,或者沒有父母時,與其有血緣關系的原家庭,直至包括堂、姑、姨、表兄、表弟親等在內的某一成員,亦得請求解除(簡單)收養。

第370-1條 解除(簡單)收養的判決應當說明理由。

判決的主文應按第362條所指條件記載于出生證書的備注欄內,或者記載于收養判決的登錄備注欄內。

第370-2條?。ê唵危┦震B的解除,對將來,終止收養的一切效力。

第三章
有關收養親子關系的法律沖突以及國外宣告的收養在法國的效力

(2001年2月6日第2001-111號法律)

第370-3條 收養的條件受收養人的本國法約束,或者在夫妻二人收養子女的情況下,受調整該夫妻婚姻之效力的法律約束,但是,如果夫妻二人中有一人的本國法禁止收養,不得宣告收養。

如外國未成年人的本國法禁止收養制度,不得宣告收養外國未成年人,但如該未成年人出生在法國并且在法國有慣常居住,不在此限。

不論適用何種法律,收養,均要求得到兒童的法定代理人同意。同意應當是在兒童出生之后,由法定代理人自由作出,不附加任何對應條件,同意人應對收養的后果有明確了解,尤其是在同意未成年人的完全收養時,應當明確知道中斷原先存在的親子關系所產生的完全的、不可撤銷的后果。

第370-4條 在法國宣告的收養的效果是法國法律規定的效果。

第370-5條 在國外符合規定宣告的收養,如其完全地、不可解除地斷絕原有的父母子女關系聯系,在法國產生完全收養之效力;在并非完全地、不可解除地斷絕原有親子關系的情況下,在國外符合規定宣告的收養在法國產生簡單收養之效力;如果當事人是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表示明確的同意,簡單收養也可以轉為完全收養。

[1] 第343條原條文:“(1976年12月22日第76-1179號法律)沒有別居的夫妻,結婚滿5年的,得請求收養子女。”

[2] 第343規定的是共同收養。共同收養是夫妻雙方共同收養子女的行為,“除收養人為夫妻二人之情形外,任何人均不得由數人收養”(第346條)。第343-1條第1款與第2款分別規定的“單獨收養”以及“夫妻一方單獨收養”(包括收養配偶已有的子女),但后一種情況必須征得配偶同意(參見第353條第3款,第357條第4款)。——譯者注

[3] 可以收養配偶子女的情況規定于第345-1條,這一條文的規定中不包括收養“離婚再婚的配偶”的子女。——譯者注

[4] 這里規定的是一般情況下被收養人年齡的上限?!g者注

[5] 第345-1條原條文:“(1993年1月8日第93-22號法律)完全收養配偶的子女,只有在該子女僅對該配偶一方合法確立親子關系時,始允許之?!?/p>

[6] 《法國民法典》的條文中沒有使用“繼子女”的概念,前夫或前妻的子女分別稱為“beau fils”與“belle fille”,似為“繼子”、“繼女”,也用其稱“女婿”和“兒媳”。——譯者注

[7] 由于送養就是將兒童送交他人收養,因此,這里的“送養”與“收養”原文使用的是同一術語——“adoption”?!g者注

[8] 第348-6條并沒有按照可送養的兒童的法律地位作出任何區分,因此并不排除國家收容的棄兒的送養;親屬會議拒絕送養這樣的兒童,只要法院認定這種拒絕屬于濫用行為,即可宣告送養(雷恩法院,1993年3月16日)。雖然說第348-6條之規定的主要依據是兒童本身的利益,但是,這一規定仍然要求具備兩方面的條件,才能不顧父母雙方或者一方的拒絕而宣告送養:一方面,是父母雙方均對兒童完全放棄照管,致使該兒童面臨身體與精神傷害之危險,另一方面父母拒絕送養屬于濫用行為(最高司法法院第一民事庭,1980年12月16日)。

[9] 指“被拋棄”、“被找到”的棄兒,或者孤兒,或者父母被剝奪親權而交由社會救助兒童部門照管的兒童。——譯者注

[10] 指兒童的(非婚生)父、母認領。——譯者注

[11] 顯然,同意送養與申請收養的管轄法院不同。參見第348-3條?!g者注

[12] 第356條中“原始親子關系”與“父母子女關系”兩者原文均為“filiation”(“親子關系”或“血緣關系”)。收養在(養)子女與(養)父母之間實際上形成的是一種“法律擬制的直系血親關系”,但第356條的條文使用的用語仍然是“親子關系”?!g者注

[13] 雖然法語中有“père adoptif”、“fils adoptif”、“mère adoptive”、“fille adoptive”(養父、養子、養母、養女)等稱謂,但《民法典》條文在這里均未使用這些術語,而是直接稱為“子女”、“父母”,僅在第366條第3項使用了“enfant adoptif”(養子女)的概念。法典條文中廢除“非婚生子女”這一名稱,似有與此相同的“一視同仁”考慮。參見第358條?!g者注

[14] 這也意味著收養在被收養人與收養人的近親屬之間產生近親屬的權利義務關系。——譯者注

[15] 參見第370條?!g者注

[16] 第363條的原條文:“(1993年1月8日第93-22法律)簡單收養賦予被收養人以收養人的姓氏并加于其本人的姓氏上。但是,法院得應收養人的請求,決定被收養人僅使用收養人的姓。該項請求亦可在收養后提出。如被收養人年齡已滿13周歲,父姓的取代,應經其本人同意。”

[17] 本款原條文:“被收養人與其(生)父母之間的撫養或贍養義務仍繼續存在;但是,僅在被收養人從收養人那里不能得到撫養費時,被收養人的(生)父與母始對被收養人負擔義務。”

[18] 本案法官自主評判(當事人)提出的用以支持解除收養的理由是否構成第370條意義上的重大理由(最高司法法院第一民事庭,1973年7月10日)。拒絕解除收養的實例:被收養人提出的、旨在請求支付生活費以完成其學業的訴訟,并不構成足夠重大的理由(巴黎法院,1975年7月11日);由于第三人(例如,收養人的情婦)的行為引起(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不和(巴黎大審法院,1996年5月28日),而對引起這種不和的局面雙方都有責任,并且在所有的家庭中都可以發生時,不構成據以解除收養的重大理由(凡爾賽法院,2000年12月9日)。作為收養人的父母離婚,僅憑此,并不能構成解除收養的重大理由(盧昂,1987年3月31日)。但是,由夫妻一方收養其配偶的數個子女,而夫婦之間籠罩的沖突氣氛表明他們之間隔閡很深,這種情況構成解除收養的重大理由(里莫日,1992年11月26日);收養人死亡,并不妨礙法院就解除收養作出審理裁判(最高司法法院第一民事庭,1989年6月2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象山县| 冷水江市| 开封县| 南城县| 观塘区| 肇东市| 墨玉县| 太原市| 饶平县| 广南县| 永顺县| 阳城县| 五大连池市| 安西县| 广丰县| 酉阳| 杭锦旗| 台前县| 南川市| 辽中县| 皋兰县| 界首市| 桦甸市| 拉萨市| 罗源县| 宝清县| 盐边县| 阿合奇县| 法库县| 凌源市| 双流县| 汉源县| 宣化县| 宁强县| 衡东县| 汝城县| 蚌埠市| 大田县| 高陵县|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