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高等院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工程光學
- 王紅敏
- 1332字
- 2019-12-25 17:34:33
3.6 透鏡
3.6.1 透鏡的分類
透鏡是構成系統的最基本單元,它是由兩個球面或一個球面和一個平面所構成。透鏡按形式來分,可分為兩大類、六種形狀。第一類透鏡中央比邊緣厚,稱為凸透鏡或正透鏡,它的光焦度為正值,可分為雙凸、平凸和月凸三種形狀,如圖3.30(a)、(b)、(c)所示。這類透鏡通常對光束起會聚作用,又稱會聚透鏡。第二類透鏡中央比邊緣薄,稱為凹透鏡或負透鏡,它的光焦度為負值,有雙凹、平凹、月凹三種形狀,如圖3.30(d)、(e)、(f)所示。這類透鏡通常對光束起發散作用,又稱發散透鏡。

圖3.30 透鏡的類型
3.6.2 透鏡的焦距和基點位置
把透鏡的兩個折射球面看做是兩個單獨的光組,只要分別求出它們的焦距和基點位置,再應用前述的光組組合公式就可以求得透鏡的焦距和基點位置。
1.單個折射球面的主點
在近軸區內,單個折射球面完善成像,它也具有基點和基面。
如圖3.31所示,對于主平面而言,其軸向放大率為+1,故有

即
nl′H=n′lH
將單個折射球面的物像位置關系式lHl′H,得

因為nl′H=n′lH,上式左邊為0,故有


圖3.31 單個折射球面的主點位置
由于,只有lH=l′H=0時,上式才成立。所以,對單個折射球面而言,物方主點H、像方主點H′和球面頂點O相重合,而且物方和像方主平面切于球面頂點O。
2.透鏡的焦距和基點位置
對每個折射面,利用單個折射球面的成像公式:

只要令l=-∞,此時求得的l′就是單個折射面的像方焦距f′。令l′=+∞,此時求得的l就是物方焦距f。假定透鏡放在空氣中,即n1=n′2=1;透鏡材料折射率為n,即n′1=n2=n,則有

透鏡的光學間隔:
Δ=d-f′1+f2
由兩個光組的組合公式可求得透鏡的焦距:

透鏡的焦點位置為


透鏡的主點位置為


3.6.3 舉例
例3.7 雙凸厚透鏡兩個表面的曲率半徑分別為100mm和200mm,厚度為10mm,玻璃的折射率為1.5,試求其焦點、主點和節點的位置。
解 兩個折射球面的焦距為

光學間隔
Δ=d-f′1+f2=110-300-600 m m=-890mm
透鏡的焦距

焦點位置

主點位置

節點位置
x′J=f=-134.8mm
xJ=f′=134.8mm
例3.8 薄透鏡L1對物體成放大率為β1=-1的實像,將另一個薄透鏡L2緊貼在L1后面時,看見物體向薄透鏡移近了20cm,放大率變為原來的3/4,求兩個薄透鏡的焦距。
解 在沒有L2時,有;在有L2時,有
,由以上兩式解得l=-80cm。
對透鏡l1,由高斯公式,有,解得f′1=40cm。
對組合系統,,解得組合系統的焦距
。
由組合系統的焦距公式,有。
解得
f′2=240c m。
例3.9 由焦距為10cm的薄凸透鏡L1和焦距為-17.5cm的薄凹透鏡L2構成的復合光學系統,兩透鏡之間的距離d=5cm,求:(1)該光學系統的主點位置。(2)若物點置于透鏡L1左方32c m處,試求成像位置。
解 由已知條件f1=-10cm, f′1=10cm, f2=17.5cm, f′2=-17.5cm, d=5cm可得光學間隔Δ=d-f′1+f2=5-10+17.5cm=12.5cm
(1)組合光學系統的焦距:

主點位置為

(2)由高斯公式,有
。
解得
l′=28c m
所以,成像在L2的右側21cm處。
例3.10 如圖3.32所示,有一雙凹透鏡,放于空氣中,r1=-8cm, r2=7cm, C1, C2分別為兩折射面曲率中心,O1, O2分別為兩折射面頂點,d=O1O2=2cm,透鏡折射率n=1.5,求:
(1)系統的焦點F, F′的位置及主點H, H′的位置。
(2)在O1前方8cm處放一物,求像的位置。

圖3.32 例3.10圖
解(1)求焦點位置和主點位置:

由組合焦距公式求透鏡的焦距為

焦點位置為

主點位置為

(2)求像的位置。
由高斯公式

所以,解得
l′=-3.92c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