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行為金融學作者名: 李國平本章字數(shù): 2385字更新時間: 2019-12-27 15:09:16
第一節(jié) 從無套利機會到有效市場假說
資產在未來的現(xiàn)金流分布復雜且充滿不確定性,這樣龐大的信息量對投資者而言十分不利。為了簡便地評估資產質量的好壞,必須用盡可能少的信息來描述資產的質量。如果能夠根據(jù)復雜而不確定的現(xiàn)金流,計算出一個簡單的“指標”,則投資者只需要處理很少的信息,決策大為簡化。最重要的“指標”便是價格。資產定價的目標,就是要得到資產在一個確定的時間點的確定的價格。“正確”的資產價格應該滿足很多性質(“正確”一詞的含義稍后闡明)。其中之一是“一價定律”:兩種未來現(xiàn)金流分布相同的資產,當前的價格應該是相同的。否則,嗅覺靈敏的投資者可以賣空高價的資產,買進同樣數(shù)量的低價資產,可以在當前鎖定正的現(xiàn)金流,而未來的現(xiàn)金流為0,而且整個過程中不需要任何資金投入。但是,一價定律并不是“正確”的資產價格。假設有兩種資產A和B,不管未來發(fā)生什么情況,A的現(xiàn)金流總是比B大
,那么有理由認為,A當前的價格應該比B高。否則,如果A和B當前的價格是相同的,投資者可以在當前賣空B資產,買進A資產,在當前的收益為0,未來的收益為正,而且整個過程中不需要任何資金投入。很顯然,“正確”的資產價格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套利機會
——也就是說,未來價值高的資產,當前的價格也必須高。由于不需要任何資金投入,且未來的現(xiàn)金流總是非負的,因此無論投資者多么厭惡風險
,只要市場不滿足一價定律,或者存在第一種套利機會,就會偏好無限放大套利的頭寸,因此就不存在最優(yōu)決策。滿足“一價定律”,且不存在第一種套利機會的資產價格就被稱為“無套利機會”,也就是“正確”的。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完善的經(jīng)典金融理論最基本的假設就是“無套利機會”。
“無套利機會”關注的是投資者能否通過適當?shù)慕灰祝ㄌ桌袨椋翱帐痔装桌恰保昧阃度氆@得正收益。有效市場假說關注的實際上也是收益問題,但二者的角度略有不同。“無套利機會”關心的是,投資者有沒有可能根據(jù)相近資產的定價偏差,無風險地獲得收益;而有效市場假說關心的是,投資者有沒有可能根據(jù)特定的信息,獲得超額收益。
Cowles(1933)等早期的實證研究提出,股票價格對數(shù)序列是布朗運動。Samuelson(1965)的論文“恰當預期價格隨機漲落的證明”(Proof That Properly Anticipated Prices Fluctuate Randomly)指出,恰當預期的價格變化是不可預測的,即為隨機游走的。這里“恰當預期”的含義是價格融合了市場參與者的期望和信息。Samuelson在文章中還同時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概念。Fama(1970)提出,如果市場上的價格“完全反映”了可得的信息,這個市場就稱為“有效”。Fama的定義是描述性的,Malkiel(1992)給出了更精確的、可檢驗的定義:“市場有效是關于某個信息集而言的……如果將該信息集透露給市場參與者,證券價格將保持不變(則市場關于該信息集是有效的)。另外,市場關于某個信息集有效,說明根據(jù)該信息集做出的交易策略不能獲得經(jīng)濟利潤。”
根據(jù)Malkiel的定義,原則上可以通過兩類方法檢驗有效市場假說。一類是將信息透露給市場參與者,然后觀察股價是否變動。如果不變,則市場關于該信息是有效的。這種檢驗方法在現(xiàn)實中通常稱為“事件研究”,即觀察與公司相關的某一信息披露后,公司股價的變動。如果股價在信息公布一瞬間做出反應,并且在信息公布后,股價不再變化,既不會繼續(xù)上漲,也不會繼續(xù)下跌,那么就可以認為,股價對信息的反應是“有效”的,既沒有過度反應,也沒有遲滯反應(見圖1-1)。

圖1-1 股價對負面消息的反應
另一類是檢驗根據(jù)信息集做出的交易策略能否獲得超額收益,這里的超額收益指的是經(jīng)過風險調整以后(比如根據(jù)CAPM),仍然超過預期水平的收益。其中一種檢驗是觀察基金經(jīng)理、職業(yè)投資者能否獲得超過市場平均的收益率,如果他們能夠獲得超額收益,則市場關于職業(yè)投資者的信息集就不是有效的。這種檢驗的好處是直接觀察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和收益,但基金經(jīng)理的信息集是什么,難以觀察。一種檢驗辦法是假定基金經(jīng)理沒有內幕消息,只能根據(jù)公開的信息進行決策,如果基金不能持續(xù)獲得超過市場平均的收益率,則市場關于公開的信息是有效的。另一種檢驗方法是先給定一個事先明確給定的信息集,再考慮根據(jù)這個信息集做出的假想的交易策略能否獲得超額收益。這種檢驗得到了廣泛采用。根據(jù)給定信息集的不同,有效市場假說又可以分成以下三種:
弱有效:信息集只包括價格或收益的歷史數(shù)據(jù)。如果市場是弱有效的,投資者就不能依靠過去的價格、收益歷史數(shù)據(jù)獲得超額收益。弱有效的一個重要推論是,以歷史走勢為依據(jù)的“技術分析”都是無效的——任何希望從歷史走勢中找到某種“趨勢”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用某種有關預期收益的模型(比如CAPM或APT)來估計均衡的預期收益率,接著就可以算出股價實際波動的超額收益。如果超額收益的時間序列是不可預測的,即為隨機游走的,那么依靠價格或收益率的歷史數(shù)據(jù)就無法對未來做出任何預測,因此市場就是弱有效的。
半強有效:信息集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都知道的信息(公開信息)。如果市場是半強有效的,任何信息一旦被公開,就會立即在價格中得到反映,因此無論投資者有多么精明,都來不及根據(jù)信息進行交易,也就不能獲得超額收益。上文提到的“事件研究”就是一種檢驗半強有效的方法。事件研究的適用范圍很廣,公司業(yè)績披露、紅利的變動、并購案、增發(fā)/回購股票、管理層異動(如CEO突然死亡)都可以作為“事件”加以研究。對基金收益的研究也屬于對市場半強有效性的檢驗。
強有效:信息集包括任何一個市場參與者知道的全部信息(私人信息)。有效市場最堅定的支持者認為,即使有些信息尚未公開(內幕消息),但依靠這些信息進行交易的投資者的行為,以及證券價格的變化很快就會被發(fā)現(xiàn),精明的投資者會根據(jù)某種投資行為、證券價格與信息的“對偶性”推斷出內部信息的存在,甚至可以準確估計出內部信息的內容。因此,在最短的時間內,內部信息實際上就已經(jīng)散布出去了,也就不存在超額收益。對強有效性的檢驗需要研究內部交易(insider trading)行為能否獲得超額收益。
- 股市入門操練手冊
-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監(jiān)管的實踐與挑戰(zhàn):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金融風險防范的新框架
- 中國最佳私募基金之博弈中國
- 投資理財陷阱揭秘速查速用大全集:你不可不知的500個理財騙局內幕大曝光
- 大分化:全球經(jīng)濟金融新格局
- 看盤細節(jié)大全
- 大宗現(xiàn)貨投資:從入門到精通
- 金融數(shù)據(jù)風控:數(shù)據(jù)合規(guī)與應用邏輯
- 一本書讀懂支付
- 云上銀行:阿里打造的銀行有什么不一樣
- 創(chuàng)投中國Ⅱ·優(yōu)秀創(chuàng)投案例
- 為未來的富有做準備:合理計劃今天的明天
- 利息的故事:利率背后的金融世界
- 期貨交易實務(第2版)
- 估值的藝術:110個解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