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本章小結
建立在無套利基礎上的經典金融理論無疑是偉大的。證券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期權定價理論、有效市場假說、資產定價基本定理,都是人們在認識金融市場的旅程上不朽的豐碑。這些簡潔、精致的理論模型,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正確刻畫了金融市場。沒有這些理論的誕生,金融市場恐怕還會被當做賭場看待。Hong和Stein(1999)的引言部分提到了在經典金融理論之后,較完善的行為金融理論應該滿足什么樣的要求:第一,對投資者行為的假定符合觀察;第二,能夠簡明而統一地解釋盡可能多的現象;第三,能夠提出可以進行統計檢驗的假說,并且通過假設檢驗。這樣的理論并不是終極理論,但對人們理解金融市場的運行還是大有裨益的。
行為金融學是在傳統金融理論出現一些異常現象的時候發展起來的,是人們對市場上的實證現象進行觀察、分析和思考后孕育的理論。通過對行為金融學的產生背景、發展歷史、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及其基本理論的概述,我們在本章中對行為金融學這個概念作了一個初步的闡釋。在前面的講述中我們看出,人類的行為不盡是理性的,傳統金融理論也不盡是在市場中完全適用的。行為金融學打破了經典理論的“完全理性人”假設,把人類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動等注入投資決策過程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認識到行為金融學與傳統金融理論的區別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行為金融學的理論體系,也是以傳統金融理論為依托、進行質疑和分析而形成的。因此,我們對行為金融學的探索和研究,也是從經典理論和市場結合的角度出發的。
思考與練習
1.傳統金融學中,有效市場包括哪幾種情況?有效市場形成的條件有哪些?哪些因素使得實際金融市場與其理想狀態不符?
2. 1997年,Fama寫了另外一篇論文。他說很多行為學家聲稱發現的市場的不規則現象是由于糟糕的統計數據造成的,行為學家試圖建立一套相對效率市場假設的理論的結果迄今為止是“令人尷尬的”。這篇論文一石激起千層浪,直到10月華盛頓的槍手將“多名受害者公開遭槍殺”送到新聞榜榜首以前,這篇文章一直是學術界權威的社會科學研究網(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六年來被下載最多的一篇文章。Fama認為用行為金融學來評價效率市場理論,這一點沒有錯,但把它作為替代品將會導致災難。“如果你把行為金融學真的當回事,那我不知道資產定價會變成什么?”他說。“如果你認為價格是不正確的,你告訴我資金的成本是多少?”在通過閱讀本章對于行為金融學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后,你怎樣看待Fama的這個問題?
3. Justin Fox在一篇題目為“市場是理性的嗎?”(Is the Market Rational?)的文章中,對行為金融學中許多關于資產定價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和討論。他有一句著名的話:“華爾街人士無須聰明而致富,因為就算他們推薦的股票不行,他們仍然可以從各種收費和交易傭金中掙錢。”這一點說明了什么問題?這個觀點到底是支持行為金融學還是支持傳統的資產定價理論?
4.在你的生活中,在理財、投資或者其他相關情況下,有沒有遇到需要做出決策的情況?如果有的話,請說說你在做出決策時所考慮的因素。
5.行為金融學與金融學的傳統理論有怎樣的聯系和區別?你是怎樣看待兩者的關系的?行為金融學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發展分別受哪些理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