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皮膚的結構

脊椎動物的皮膚,從最低等的圓口類到最高等的哺乳類都具有一個基本的結構模式,即由位于淺表的上皮性的表皮和位于深層的結締組織性的真皮組成。表皮由外胚層形成,真皮由中胚層形成(脊椎動物頭部的真皮由外胚層神經棘細胞衍生而來)。表皮較薄,真皮較厚。下面對哺乳類皮膚進行較簡要描述(圖4-1)。

圖4-1 哺乳類皮膚和皮下組織(仿Ken,1987)

一、表皮

表皮(epidermis)位于皮膚淺層,為復層扁平上皮,細胞由深層向淺層不斷產生并角質化。表皮分四層。

1.基底層(stratum basale)

此層位于基膜上,鄰接真皮,是一層立方或矮柱狀細胞,是表皮的增殖部分。增殖后的新細胞向淺層推移,逐漸分化為其余各層細胞,所以基底層是表皮的生發層(stratum germinativum)。

2.棘細胞層(stratum spinosum)

此層位于基底層上部,一般有5~10層細胞,在由深層向淺層的過程中細胞由大而呈多邊形逐漸變為扁平,并伸出許多短的棘突。

3.顆粒層(stratum granulosum)

顆粒層位于棘層上部,一般有2~3層細胞。細胞多呈梭形,核染色較淺,有趨向于萎縮退化的現象。胞質內含有大小不一的透明角質顆粒,普通染色顯強嗜堿性。

4.角質層(stratum corneum)

角質層是表皮最淺的一層,由多層角質化的扁平細胞組成,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其厚度差別很大。角質層的表層細胞常成片脫落,成為皮屑。如人的表皮角質層終身脫換。角化細胞的輪廓可辨,但細胞器和細胞核都已消失,胞質內充滿角蛋白。光鏡下角化細胞呈均質狀,為嗜酸性。

在角質層和顆粒層之間有薄而呈均質狀的透明層(stratum lucidum),由數層扁平細胞組成,胞質透明呈嗜酸性,細胞核消失。此層在手掌和足底皮膚中最為明顯。

二、真皮

真皮(dermis)與表皮緊密相連,下方與皮下組織相連,但無嚴格界限。真皮厚度因動物身體的部位而異。真皮由致密結締組織組成,含大量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狀纖維和各種結締組織細胞。真皮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

1.乳頭層(stratum papillare)

此層與表皮緊相連接,纖維排列成細束,形成較為疏松的細網,細胞較多。此層組織向表皮深面形成許多乳頭狀隆起,稱為真皮乳頭(dermal papillae)。乳頭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網,供給表皮營養,并運走表皮代謝產物。有些乳頭內還有觸覺小體。

2.網狀層(stratum reticulare)

此層位于乳頭層深部,兩層間無明顯界限。此層內含較粗大的膠原纖維束和彈性纖維束,纖維走向多與表面平行,縱橫交錯排列成密網狀,使皮膚具有很大的韌性和彈性。此層內有較大的血管、淋巴管、汗腺、毛囊和皮脂腺,還有較豐富的神經和神經末梢。此層深部可見環層小體,能感受壓力和振動的刺激。

三、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hypodermis)位于皮膚深層,由疏松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組成,其中的膠原纖維直接與真皮相連續。皮下組織內穿行較大的血管和神經,富含神經末梢。一般認為皮下組織不屬于皮膚。皮膚借皮下組織與深層組織連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瑞丽市| 玛纳斯县| 富宁县| 吴堡县| 海伦市| 商都县| 天门市| 宣化县| 梁山县| 宁南县| 黔西县| 兖州市| 丽江市| 密云县| 扶余县| 安徽省| 神池县| 灵石县| 大港区| 长白| 石嘴山市| 承德市| 玉树县| 景洪市| 乳山市| 乌兰察布市| 新邵县| 阿克| 仁怀市| 唐河县| 广丰县| 和田市| 阳谷县| 清水县| 新邵县| 清水县| 通辽市| 钦州市| 永年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