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脊索動物門的特征、分類和進化

第一節 脊索動物門的特征

脊索動物門是動物界中最高級的一門動物,它包括比較低級的原索動物(海鞘、文昌魚等)和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只是脊索動物門中的一個亞門,但由于除脊椎動物以外的原索動物只占很少數,因此往往以脊椎動物來統稱脊索動物,如“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實際上也涉及原索動物。

脊索動物門現存的種類約有4萬多種,在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上雖千差萬別,但還是可以找出本門動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具脊索、背神經管和鰓裂(圖2-1)。

圖2-1 脊索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主要特征的比較(仿王所安,1960)

A.無脊椎動物體的縱斷面;B.無脊椎動物體的橫斷面;

C.脊索動物體的縱斷面;D.脊索動物體的橫斷面

(1)脊索(notochord)。這是一根縱貫身體背部、具有彈性的棒狀支持結構,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經管的腹面。脊索是由內部富有液泡的細胞組成,外面包以堅韌的結締組織鞘——脊索鞘。脊索之所以有一定硬度,就是由于液泡的膨壓所致。低等脊索動物終生具脊索(頭索動物),或僅見于幼體(尾索動物);高等脊索動物只在胚胎時期有脊索,后來被脊柱所代替,脊索本身則完全退化或僅留殘余。脊索這一結構是無脊椎動物所沒有的。

(2)背神經管(dorsal neural tube)。脊索動物的中樞神經是一條中空的背神經管,位于脊索的背方。在發生上,神經管是由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層下陷卷攏而形成。脊椎動物的神經管前部膨大形成腦,神經管的其余部分發育成為脊髓。神經管的內腔在成體仍保留,腦部的內腔成為腦室,脊髓部的內腔成為中央管。某些無脊椎動物也有中樞神經,但它們是在身體的腹側,而且是實心的,呈索狀。

(3)咽囊(pharyngeal pouches)和鰓裂(gill slits)。鰓裂是消化道前段(咽部)兩側一系列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的裂縫。水棲脊索動物的鰓裂終生存在。陸棲脊索動物也普遍具有咽囊,但僅在胚胎期和某些種類的幼體期(如蝌蚪)咽囊打穿形成鰓裂;成體的這些咽囊或消失或演變為其他結構。多數哺乳類胚胎的咽囊并未開口于體外,或僅最前面的一或兩個咽囊打穿,到成體完全消失或僅留痕跡。人的返祖現象之一就是極個別人在頸部有頸裂存在,這代表未關閉的鰓裂的痕跡。某些無脊椎動物雖然有鰓,但是沒有上述的咽囊和鰓裂結構。

以上是脊索動物三大主要特征,此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特征:

(4)心臟。如存在,總是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通過密閉式循環系統(尾索動物例外)將血液壓向全身。

(5)肛后尾(postanal tail),即位于肛門后方的尾,存在于生活史的某一階段或終生存在。

(6)具中胚層形成的內骨骼,即由中胚層體節的生骨節形成內骨骼,并在其表面附著肌肉。

(7)具咽下腺(subpharyngeal gland),位于咽之腹部,具有和碘相結合的能力,在低等脊索動物中稱內柱或咽下腺,在脊椎動物中稱甲狀腺(甲狀腺和內柱為同源結構)。

至于后口、兩側對稱、三胚層、真體腔、分節性和頭化(cephalization)等特征,則是某些無脊椎動物也具有的。這些共同特征也正說明脊索動物是由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沾益县| 合肥市| 遵义市| 凌云县| 保康县| 定兴县| 大洼县| 山阳县| 泗水县| 大丰市| 新兴县| 缙云县| 志丹县| 宁化县| 临西县| 八宿县| 陆川县| 理塘县| 汤阴县| 新晃| 内乡县| 基隆市| 闽清县| 陆良县| 和顺县| 同仁县| 鲜城| 双辽市| 临海市| 博罗县| 云梦县| 莱州市| 郁南县| 友谊县| 建平县| 南投县| 拜城县| 腾冲县| 保靖县| 和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