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學實驗技術教程:組織培養、細胞化學和染色體技術
- 尤瑞麟
- 633字
- 2019-11-26 14:26:20
3 培養基
培養基在植物組織培養的成敗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化學物質提純技術的發展、農業化學和植物生理學上對植物必需營養元素以及不同植物器官和組織的生理差異的確認和組織培養實踐經驗積累等因素不斷推動著培養基的改進。
19世紀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歐洲的一些農業化學家,如德國的von Leibig、法國的Bouss-ingault、英國的Lawes和Gilbert等的系列實驗發現必須給土壤補充養料才能維持作物的正常生長;植物生理學家Sachs和Knop利用水培法發現了幾種必要的植物營養元素(N, K, P, Ca, Mg, S),1865年,Knop根據自己的研究列出了水培液(Knop溶液)的配方。20世紀30年代末兩位美國植物生理學家Arnon和Stout提出鑒定植物必要營養元素的標準注1。植物營養必需微量元素的發現則更晚一些,只是在物質純化和水的凈化技術進一步發展以后才得到了認識[1]。1912年以后,人們還認識到了維生素的存在[2]。所有這些進展對植物合成培養基的設計無疑起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注1Arnon和Stout提出的鑒定植物必要營養元素的標準為:①如果缺乏該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②作用必須專一,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③必須在植物體內直接起作用,而不是使其他元素增效或抵消其毒性[1]。
但是由于不同植物器官和組織的生理和代謝的差異,在組織培養中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組織培養的實踐取得的經驗在培養基的改進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植物生理學上植物營養的研究和組織培養實踐經驗的積累,現在某些植物的細胞和組織已經能夠在完全人工合成培養基上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本章將敘述培養基的成分、某些生長調節物質的性質、常用培養基的配方及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