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優秀領導者的品格

人乃“萬物之靈”,但人與動物的區別其實只有那么一點:“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下》。在孟子看來,人與禽獸的區別,全在于人有“四端”的道德心,即所謂“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人品”,即人的品格。品格包括品性和品行。品性即品質性格,品行即有關道德的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前揭書,第1049—1050頁。“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修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明)洪應明:《菜根譚·閑適》。

對于領導者而言,品格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領導者掌握著一種足以影響組織和他人的獨特和稀缺的資源,即權力。在某些條件下,領導者所掌握的權力是決定性的,甚至生死予奪。所以,在現代社會里,人們一方面通過制度安排實現權力的制衡,同時通過制度設計盡可能挑選那些品格優秀的人承擔領導責任,另一方面則強調領導者“常修為政之德”,通過修心、修行,凈化靈魂,提升境界,實現自律。領導者的品德修養和人格魅力之于社會的“教化”、示范作用是無與倫比的。“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優秀領導者的品格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道德無缺

道德是品格的基礎。一般認為,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通過人們的自律或通過一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前揭書,第281頁。對于領導者來說,道德是立身之本,是自律的核心。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公民道德。一個道德觀完整無缺的領導者,其道德觀首先要符合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社會通行的道德規范,包括了社會約定俗成的一些關于是與非、對與錯、好與壞的基本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例如,誠實、正直、尊重他人等等。公民道德構成了領導者的道德底線。

2.職業道德,既所謂官德。“道亦有道”。領導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如同任何職業,領導者也有一些特殊或特定的職業道德準則,例如,忠于憲法和法律,恪盡職守,不損公權,不竊公利。

3.使命道德。優秀領導者是視領導為崇高職業或崗位的敬業者。他們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不回避應由自己解決的矛盾。

二、心存仁義

基于“執政”即執掌公共權力、履行公共職能的職業特點,心存仁義對于領導者是極其重要的。

心存仁義之人是善良之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Victor Hugo)說:善良的心就是太陽。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優于偉大的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Mark Twain)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同情、憐憫、關愛之心,那就會喪失人的本性。善良開啟智慧、高尚情操、純潔靈魂、寬闊胸懷。善良的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人類。善良的人自然、誠信、大度、公正、寬厚,富有同情心。對于領導者而言,心存仁義有兩種情形:

其一,善心常駐。智者無慮,勇者無懼,仁者無敵。善心常駐的領導者是具有悲天憫人情懷之人,是大智大慧之人,是無所畏懼之人,是仁義、仁德之人。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仁則榮,不仁則辱”,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又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同上。相反,那些心中充滿怨恨、歹毒之人,那些習慣用陰暗、扭曲的心態忖度他人之人,那些興風作浪、唯恐天下不亂之人,那些總是用個人的欲望、好惡衡量天下的之人,即使天資聰明,也決不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領導者;如在位,則絕非組織的福音。

其二,大仁大義。領導者的職責注定了領導者的仁義在某些條件下絕非婦孺之仁,而是大仁大義。在這里,大仁大義意味著領導者必須承擔“除魔衛道”的責任,而且“除惡務盡”。在現實生活中,“除魔衛道”的內容和范圍是廣泛的,小如為維護公平、秩序、紀律而懲戒違規、犯錯之人,例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即使心中悲凄,也得毅然送別;大如為了維護公理、正義、道義而以暴制暴、以戰止戰、止戈為武以換取天下太平,例如,20世紀40年代的反法西斯戰爭,即使血流成河、尸橫遍野,也必須坦然面對和痛苦抉擇。值得強調的是,在大變革時期或歷史的轉折關頭,大仁大義乃是領導者必備的品質。

三、為人正直

“正直”是人類有關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基本問題之一,也是為官者有關政治品格和政治道德的基本問題之一。要做一個正直的人、正直的官并不容易。無論在社會還是在官場,“正直”都是稀有和珍貴的,或許與此有關,所以,正直(integrity)成為了美國韋氏網絡版詞典2005年度十大流行詞語之首。《美國05十大關鍵詞評選“正直”居榜首》, 《中國日報》2005年12月19日。然而要清晰地界定“正直”卻也不容易。但是,人們至少可以同意,“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修身》。,正直源自于良知。以領導者而論,“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行,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易行”(西漢)韓嬰:《韓詩外傳》。。正直的領導者至少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行為特征:

其一,正直的領導者是天下為公之人。“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清)劉鶚:《老殘游記》。所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西漢)戴圣《禮記·禮運》。。正是許許多多正直的領導者的不懈追求,共同鑄就了昌明政治。

天下為公之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西漢)賈誼:《新書·階級》。;天下為公之人“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天下為公之人信奉“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其二,正直的領導者是正心誠意之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孔子·中庸》。“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也……誠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茍》。

正心誠意之人是恪守原則之人。任何領導者的職業生涯都難免遇到大是大非問題。“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正心誠意之人秉承良知,寧愿破財、棄官、受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不會拿基本原則做交易。“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信奉的是“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正心誠意之人看重名譽、氣節,“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西漢)桓寬:《鹽鐵論·地廣》。;正心誠意之人矢志不渝、堅定不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題畫·竹石》。; “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老子·六十三章》。“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正心誠意之人以誠信取天下,故“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易經·系辭上傳》。

其三,正直的領導者是公道正派之人。“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為政第二》。“衡之于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于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淮南子·主術訓》。“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茍》。“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晉)傅玄:《傅子·通志》。“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公道正派之人“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圣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東漢)徐干:《中論·賞罰》。;公道正派之人“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公道正派之人“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其四,正直的領導者是清正廉潔之人。“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清)石成金:《傳家寶·紳瑜》。“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西漢)劉向:《說苑·政理》。清正廉潔之人秉承的理念是“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蘇軾:《前赤壁賦》。。“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列女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芷江| 边坝县| 错那县| 衡阳市| 冀州市| 平原县| 惠州市| 民勤县| 深州市| 东城区| 泾川县| 汉阴县| 龙井市| 西畴县| 阿克陶县| 壶关县| 沭阳县| 屯门区| 贡嘎县| 双鸭山市| 突泉县| 景泰县| 武夷山市| 鸡东县| 博白县| 和政县| 梁山县| 河北省| 石柱| 龙里县| 沈丘县| 长治市| 安新县| 合山市| 互助| 鄄城县| 玛沁县| 樟树市| 丘北县| 克拉玛依市|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