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產權法學
- 呂淑琴
- 3027字
- 2019-12-20 16:03:41
第四節 廣播電視組織者權
一、廣播電視組織
廣播電視組織應當包括無線廣播電臺、有線廣播臺、電視臺、差轉臺、擴音臺、衛星電視臺等。我國《著作權法》未使用廣播電視組織一詞,而直接使用了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表述,其內涵也有發展變化。1990年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解釋“播放”一詞為“通過無線電波、有線電視系統傳播作品”,可見當時的廣播電視組織中的廣播電臺是特指無線廣播電臺,而不包括有線廣播臺、有線轉播臺、擴音器廣播站,電視臺則指有線電視臺、無線電視臺。2001年《著作權法》修改后,第10條在解釋廣播權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這一規定,將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范圍擴大了。廣播電臺不僅包括無線廣播電臺,也包括有線廣播臺、有線轉播臺、擴音器廣播站,電視臺則包括有線電視臺、無線電視臺、衛星電視臺等。在我國,廣播電視組織是指依法經核準專門從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并面向不特定公眾播放的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法人單位。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僅面向特定對象的如單位內部的閉路電視、廣播臺等,不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廣播電視組織。
《羅馬公約》第6條規定,廣播組織的總部設在另一締約國,或廣播節目是由設在另一締約國的發射臺播放的,締約各國就應當給予該廣播組織以國民待遇。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5條規定:“外國的廣播電臺、電視臺根據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享有的權利,受著作權法保護。”我國是《羅馬公約》的成員國,據此,享有廣播電臺、電視臺權利的還包括廣播組織總部設在另一締約國的外國廣播電臺、電視臺。
廣播電視節目,是指廣播電臺、電視臺制作并通過載有聲音、圖像的信號傳輸的內容。這類節目如果符合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條件,制作它的廣播電臺、電視臺自然也享有著作權法規定的著作權。作為傳播者,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的除作品之外,還會播放不構成作品的一些報道,如直播體育比賽等。廣播電臺、電視臺為了播放節目,從節目選擇、編排、整理加工、技術處理到宣傳推介等,都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承擔著巨大的責任與風險。對于作品的傳播,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出版者、表演者、錄制者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隨著廣播、電視技術的迅猛發展,衛星、光纜等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領域,使廣播、電視臺的覆蓋范圍更寬、更廣,廣播電視節目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轉播、復制技術的進步,使廣播電臺、電視臺間的轉播,他人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固定、復制變得十分方便。廣播電臺、電視臺耗時費力、精心制作或播放的節目,立時就可為他人所用。因此,如對電臺、電視臺的播放不給予法律保護,勢必挫傷廣播電臺、電視臺的積極性。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的節目中絕大部分又是作者的作品、表演者的表演及錄制者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如對廣播電臺、電視臺的利益不給予保護,也必然會對作者、表演者、錄制者的利益構成侵犯。因此,法律賦予了廣播電臺、電視臺以著作鄰接權。
二、廣播電視組織者的權利
廣播電視組織者權,是指廣播、電視組織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的總稱。依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作為廣播電視節目的播放者的廣播電臺、電視臺,享有如下權利:
(一)轉播權
轉播是一個廣播電視組織播放另一個廣播電視組織的節目的行為。轉播權,是指廣播電臺、電視臺就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依法享有的許可或禁止他人進行轉播的權利。依此權利,任何人轉播其他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的節目,應當得到該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許可,并支付報酬。在我國,廣播電臺、電視臺之間的合作形式很多,臺與臺之間定期不定期地交流節目,就是一種合作形式。這種交流也是一種許可,有償、無償使用的情形也都存在。發達地區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常有扶持落后地區電臺、電視臺的舉措,無償交流的情況也很多。但無論如何,未經許可,轉播其他電臺、電視臺播放的節目,都是一種侵權行為。
(二)錄制權
錄制權,是指廣播電臺、電視臺就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依法享有的許可或禁止他人錄制的權利。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錄制變得極為簡便、快捷,擅自錄制廣播電臺、電視臺播出節目的現象時有發生。錄制在音像載體上的節目被復制后充斥市場,既不能保證錄制節目的質量,又對廣播電臺、電視臺的利益構成極大的危害。因此,法律保護廣播電臺、電視臺對自己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錄制的專有權,未經其許可,擅自錄制他人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的行為就是侵權行為。
(三)復制權
復制權,是指廣播電臺、電視臺對錄有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的音像載體所享有的復制一份或多份的專有權利。依此權利,任何人未經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許可,復制載有其播放節目的音像載體,都是侵權行為。
《著作權法》保護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轉播權、錄制權和復制權,其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該廣播、電視節目首次播放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三、廣播、電視組織者的義務
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的廣播、電視節目中,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是著作權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表演者享有表演者權的表演及錄制者享有錄制者權的錄音、錄像制品。廣播電視組織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自己應盡的法律義務,保證不侵犯他人的相關權利。
(一)尊重著作權的義務
廣播電視組織在使用他人作品的時候,必須尊重著作權人的權利。首先,播放權是著作權人享有的重要財產權利。播放他人作品,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其次,播放他人作品,還會涉及作者利用播放發表作品的發表權問題。在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他人未發表的作品,必須得到著作權人許可,并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播放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電視臺播放他人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應當取得其著作權人即制片者的許可,并支付報酬;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我國《著作權法》還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為報道時事新聞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利用已經發表的作品,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已經發表的作者未聲明禁止播放的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播放作者未聲明禁止播放的其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上述任何情形的使用,都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二)尊重表演者權的義務
廣播電視組織常常會播放他人的表演,必須依法尊重表演者的權利。廣播電視組織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表演者的現場表演,應當得到表演者的許可,并向其支付報酬。同時要表明表演者身份,保證表演者的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三)尊重錄制者權的義務
廣播電臺、電視臺常常會播放他人的錄音錄像制品,應當依法尊重錄制者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沒有賦予錄制者以播放權,僅在第45條對電視臺播放錄像制品作了特別規定:電視臺播放他人的錄像制品,應當取得錄像制作者許可,并支付報酬。錄像制作者制作錄像制品是為了復制、發行,以期得到應有的市場回報。而電視臺覆蓋面廣、傳播力度大,通過電視臺播放錄像制品必然會影響到錄像制品的發行數量。為公平合理地分配這一市場利益,法律給了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像制品的電視臺的播放權。未經錄像制作者許可,電視臺播放其錄像制品的,構成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