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金融制度(Financial Institution)是經濟制度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與資金運動的過程密切相關。從內容上看,金融制度是一個國家以法律形式所確定的金融體系結構,以及組成該體系的各類金融機構的職責分工和相互關系。

研究經濟增長理論的西方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索羅和丹尼森認為,促使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技術進步、知識的進展、資源的再配置、規模經濟等,他們把金融制度作為經濟增長的條件,或包括在其他要素中,并未將其單獨作為一種要素,這與現代經濟是貨幣經濟、信用經濟這一現實存在較大的差距。金融制度是推動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制度的運行狀況也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標志。

從靜態上看,金融制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金融制度將儲蓄和投資行為相分離,提高了儲蓄與投資的總水平。在一個經濟體系內部,各成員運用生產要素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的未來價值觀和冒險精神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每一生產單位都存在著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的問題,并非任何的要素組合都可順利地進行生產。由于資源是稀缺的,金融活動的出現使儲蓄和投資分離為兩個獨立的職能。金融機構本身既不是投資者,也不是儲蓄者,只有小規模的直接投資和儲蓄,但它們通過對儲蓄者和投資者資金供求的重新安排,提高了儲蓄與投資的總水平。

第二,金融制度提高了投資向儲蓄轉化的效率,加速了資本的形成,推動了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在西方經濟增長模型中,儲蓄恒等于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前提,它是以利率機制對儲蓄、投資的調節能夠實現均衡為條件的。但實際上,儲蓄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在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上也存在著不一致,利率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儲蓄與投資的轉化離不開高效的金融制度。

第三,金融制度促進了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了經濟的集約化增長。在資源要素總量一定的前提下,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憑借有效的市場機制。而金融市場是現代市場體系的主導環節,金融市場的發展既便利了資本的集中、轉移和重組,也改變著生產經營部門的融資結構,實現著資源的再配置和規模節約。因此,金融制度內生于經濟增長和發展,并成為經濟進一步增長和發展的“助推器”。

從動態上看,金融發展是一國金融制度的變革,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體現著金融制度和經濟增長之間相互推進的過程。

一方面,金融制度的完善帶來的金融發展,通過提高儲蓄、投資總水平和資金配置的效率推動經濟的增長。金融發展水平越高,金融制度越完善,則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所提供的選擇機會越多,人們從事金融活動的欲望越強烈,社會資金積累的速度也越快;在資金總量一定的前提下,金融活動越活躍,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越激烈,資金越會流向投資風險小、回收期短、盈利水平高的產業和地區,從而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加速了經濟增長速度,改善了經濟的活動能力。從社會分工原理出發,在一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金融制度越完善,金融活動對經濟的滲透力越強,經濟發展水平也越快。金融發展水平體現著金融部門與其他經濟部門社會分工的深度和廣度。金融發展對經濟存在著引致的增長效應。

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也對金融發展產生了客觀需求。經濟發展水平越低,儲蓄與投資的要求也越簡單。隨著經濟的發展,儲蓄與投資雙方在資產的收益水平、變現能力、安全性、稅收方面的要求與預期也越來越復雜。與此相適應,金融機構和工具也開始從簡單向復雜化發展,表現在:間接金融成為金融活動的主要形式,二級證券即由金融機構發行的證券數量大幅度增長;金融機構的種類和數量進一步增加,金融中介多元化趨勢更加顯著。

總之,有序、高效和穩定的金融制度是當代各國宏觀經濟調控的基礎,它已成為社會經濟的調節機構和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金融制度的巨大功能,以及它的精巧結構和絕妙無比的運行機制與運轉方式,早已引起各國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探索和研究。盡管世界各國的金融制度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然而并非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事實上,在其各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中顯示出錯落有致的特點和基本的規律性。正是這一切,構成了比較金融制度的研究基礎和研究對象。

比較金融制度是運用比較方法對不同國別、不同類型國家群體的金融制度進行系統的、多角度的、多層次的研究,揭示其在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不同經濟金融環境中的運行機制和演變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新興、綜合性邊緣科學。這里需要強調以下幾點:(1)比較金融制度研究的對象是各國(地區)金融制度。金融制度這一范疇,并不是若干金融相關因素的簡單總和,而是這些相關因素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相互協調適應的有機整體。(2)比較金融制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較法,但并不排斥其他方法,如歸納法和演繹法等。(3)比較金融制度的研究特點在于系統性、多角度、多層次、動態和靜態的有機結合。(4)比較金融制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國金融制度在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不同經濟金融環境中的運行機制和發展演變的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

具體來說,比較金融制度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方面:(1)比較研究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及國家群體金融制度的運行機制、發展演變的基本特征和制約影響這一發展演變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經濟金融環境。(2)比較研究各國中央銀行的產生、發展、演變、組織形式、權力結構、職能特點、貨幣政策與政府關系的實質和類型。(3)比較研究商業銀行的體制特征、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機構設置類型、業務分工制度、集中壟斷的程度和形式、兼并與收購、銀行與企業及政府關系的類型和利弊優劣。(4)比較研究各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程度、地位作用以及機構類型、專業分類等。(5)比較研究各國金融市場產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及其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6)比較研究各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監管體制以及國際金融監管的最新發展。

本教材極力在盡可能廣闊的視野范圍內展開多層次和多角度的比較研究。總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對各國(地區)金融制度的演變過程、發展現狀和面臨問題的分析比較,探討各國(地區)金融發展的進程和影響因素,為讀者打開一扇認識世界各國(地區)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的窗口。

本教材是作者在原湖南財經學院和湖南大學金融學院的研究生“比較金融學”課程教學講義的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在教學過程中,歷屆的研究生同學們對教學內容的修改提出了許多充滿睿智的建設性意見,尤其是趙克、袁峰、王惠文、陳輝民、何靖、廖琛、胡海波、周源、唐宋元、柳鐵山、劉遠輝、段軍文、李宇嘉等同學協助作者進行相關章節資料的收集整理和部分初稿的寫作工作,我的博士生黃文青、胡海波、吳立源、何靖等同學在其中做了許多協助工作并參與了部分章節的初稿撰寫,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在教材的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北京大學出版社林君秀、張燕同志提供了許多幫助,湖南大學將本教材列入“十五”研究生重點建設教材,為教材的順利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誠摯的謝意。尤其值得特別鳴謝的是,作者在與我國著名金融學家、比較金融學的權威白欽先教授多年的學術交往過程中,受益于白先生的思想啟迪和他出版的多部有關比較金融問題研究專著的啟發,對比較金融學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當然,基于作者的研究能力與視野,也由于一部教材的篇幅所限,不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展現無限的問題。因此,也誠懇地希望廣大讀者特別是將本書作為金融學專業研究生教學參考書的教師和同學們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今后加以修訂。

楊勝剛

2005年8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南平市| 庆城县| 都江堰市| 禹州市| 阜城县| 堆龙德庆县| 克拉玛依市| 宣恩县| 商丘市| 罗定市| 济源市| 邹平县| 甘洛县| 双桥区| 习水县| 百色市| 县级市| 湟中县| 南城县| 容城县| 三台县| 鄂尔多斯市| 翼城县| 上饶县| 大新县| 同仁县| 吉木乃县| 郎溪县| 沂源县| 洛阳市| 湖南省| 安义县| 台前县| 武乡县| 内丘县| 怀来县| 贵定县| 辉南县| 临夏市|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