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管理學
- 蘇保忠 張正河
- 1906字
- 2019-11-26 14:34:30
四、非政府公共部門與政府的關系——相互需要和創造性沖突
非政府公共部門同政府的關系在公共領域諸多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政府管理非政府公共部門的立足點、出發點和重要依據,同時也是非政府公共部門最重要的外部關系之一。
由于各國政權性質、法律制度、分權程度、發展狀況、社會異質程度等方面的不同,非政府公共部門與政府的關系也有很大的差異。一般地講,非政府公共部門同政府的關系大致可以歸納為四種類型:“一是對立的、互不信任的關系;二是非政府公共部門自行其是,不與政府發生關系;三是非政府公共部門對政府有依賴關系;四是二者為合作伙伴關系。”實際上,前兩種關系在現實生活中是少見的,而后兩種關系則構成了二者之間關系的主要內容。
非政府公共部門對政府的依賴關系存在的前提是,非政府公共部門是政府建立的,并且政府經常對其進行干預,或者政府是主要資助來源。在這種情況下,非政府公共部門就很可能在經濟、思想以及物質資源上形成對政府的依賴,進而在決策和行動上不同程度地依靠政府。
只有當社會和經濟發展成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時,非政府公共部門同政府之間才會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從而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政府接受非政府公共部門的自主權、獨立性,并傾聽非政府公共部門的意見;非政府公共部門則協助政府實施國家計劃、政策和規章,共同從事公共服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具體地講,非政府公共部門同政府之間的伙伴關系是通過雙方的以下合作方式形成的。
(一)非政府公共部門方面
1.直接提供公共服務
對于政府無法履行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職能,非政府公共部門可以彌補其不足,特別是在社會服務、醫療衛生、健身休閑、文化教育等方面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2.監督政府
盡管政府系統都有自身的防止弊端的機制,但仍不能完全保證公正無私。非政府公共部門可以不斷地提醒政府與廣大民眾,促使政府和民眾各盡其責,從而更加關心公共事務。
3.監督市場
在政府無法充分發揮其功能的領域,非政府公共部門可以扮演市場超然的監督者的角色,如保護消費者權益。在許多方面,非政府公共部門可以直接提供選擇方案,為社會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物品。
4.促進公共政策的發展
非政府公共部門在直接參與社會事務的處理過程中,能夠發現許多公共問題。同時,非政府公共部門通過其廣泛的影響力,如提供信息、陳述請愿、參與訴訟、直接代表等,來影響大眾傳媒,影響政府的決策和政策制定,并通過持續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意見和建議。
5.維護良好的價值取向
非政府公共部門對公共服務的奉獻精神、對平等權利和參與程度的重視、對人、自然和社會的關懷及關愛等,都體現了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非政府公共部門通過自己的行動,倡導和維護著社會正面的價值觀念。
6.促進積極的公民精神和擴大社會參與
非政府公共部門倡導的是積極的公民精神,這種精神強調公民應積極主動地介入公共事務,對社會應有仁德與愛心;對社會要承擔個人的道德責任;要有利他主義的精神。這種精神代表的是民主社會最重要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非政府公共部門為公民參與公共事務提供了重要的途徑,也為培養積極的公民精神提供了平臺。
(二)政府方面
1.委托公共事務
政府可以委托非政府公共部門辦理公共事務,這樣既可以鼓勵其參加公共事務,又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
2.提供經費資助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政府的經費資助一直是非政府公共部門經費的主要來源。以非政府公共部門較為發達的美國為例,美國法律規定,凡是經注冊取得法人地位的非政府公共部門就有資格取得政府的資助。據萊斯特·塞拉蒙(Lester Salarman)估計,在1980年,美國聯邦政府對非政府公共部門的經費資助就達404億美元,而私人捐款則為255億美元。
3.稅收減免
世界各國對非政府公共部門通常采取稅收減免與慈善捐贈扣除等手段來鼓勵和支持非政府公共部門的發展。根據美國的稅法規定,任何非政府公共部門,只要是從事與該組織的慈善事業有關的活動,就會依法享受稅收減免的待遇。
4.法律約束
是指政府通過制定管理非政府公共部門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非政府公共部門,并使其發揮正面的功能。
5.監督管理
政府在鼓勵非政府公共部門發揮正面功能的同時,還要對其進80行監督管理。主要的政府監管部門包括登記機關、稅務機關、審計機關以及政府有關主管機關等。
可見,非政府公共部門同政府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方面,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合作,可以提高公共服務提供的效率和質量,進而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但是,非政府公共部門同政府之間的合作關系是會發生沖突的,但這種沖突是一種創造性沖突,或者說是合作中的緊張關系。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創造性沖突,是因為非政府公共部門從事的活動多是以往政府獨自承擔但卻沒有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