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了的雎鳩
- 詩騷百句(國文課)
- 邵毅平
- 1768字
- 2019-03-07 10:57:06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
注釋:
關關:鳥的“囀啼”,即和鳴求偶聲。
雎(jū)鳩:魚鷹。
洲:水中可居之地。
窈窕:身材曲線大“S”小“S”,類今人所謂“魔鬼身材”。
淑女:好小姐。(2007年滬上已開設“淑女夏令營”恢復培養。)
君子:成功人士。
好逑:佳偶。(后世有小說《好逑傳》,甚受歌德喜歡。)
荇(xìng)菜:一種可供食用的水草。(杭州西湖近年來種植。)
流:求取。
服:思念。
芼(mào):擇取。
今譯:
關關和鳴的雎鳩,在那河里的沙洲。身材窈窕的淑女,真是君子的佳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地摘它。身材窈窕的淑女,醒里夢里地追她。
追來追去追不到,醒里夢里地想她。失眠之夜漫長啊,睡如翻餅都為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地采它。身材窈窕的淑女,彈琴鼓瑟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地擇它。身材窈窕的淑女,敲鐘擊鼓取悅她。
這是《詩經》開宗明義第一首。詩中的男子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白天黑夜地想念她,追求她。先是不太順利,于是晚上連覺也睡不著了。后來想出了辦法,用各種音樂來取悅她。倘用劉半農詞、趙元任曲的那首名歌來唱,一言以蔽之,就是“教我如何不想她”。或者如羅曼·羅蘭所說:“不復能夢想,——除非夢想她。”(《約翰·克利斯朵夫》)
中國詩歌中的愛情詩傳統歷史悠久。在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第一首《關雎》便是愛情詩,這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從那以后,愛情在中國詩歌中便被吟詠不絕了。《詩經》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心目中,遂也就成了最佳的“愛情教科書”。
有例為證。湯顯祖的《牡丹亭》里,有個腐儒陳最良,應聘出任杜府家教。他以“最葩”的《毛詩》為教材,《關雎》的首章四句,是他給杜府小姐上的第一課。陳老師是這樣備課的:“好者好也,逑者求也。”又是這樣上課的:“雎鳩是個鳥,關關鳥聲也。”(講至此處,陳老師“作鳩聲”,丫頭春香學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陳老師繼續上課:“此鳥性喜幽靜,在河之洲。”“窈窕淑女,是幽閑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來求他。”可是當春香故意問他,君子“為甚好好的求他”,他就罵春香“多嘴”,不肯往下講了,好像有點“搗糨糊”(糊弄人)的樣子。這么一首情詩,讓這個“六十來歲,從不曉得傷個春”的“措大”這么一講,好煞風景也么哥!因為在陳老師看來,或者在傳統的經學家看來,此詩講的是“后妃之德”……
禿頭人忘懷他們的罪孽
年邁、博學、可敬的禿頭人
編輯并且注釋詩行
那是輾轉反側的年輕人
在愛的絕望中吟詠出來
去奉承美人無知的耳朵
(葉芝《學者》)
好在用不著他來誤人子弟,正當青春年少的杜麗娘同學,天分和悟性都極高,耳朵也并不無知,自己早把自己給啟蒙了。據春香“揭發”說:
看他(杜麗娘)名為國色,實守家聲,嫩臉嬌羞,老成尊重。只因老爺延師教授,讀到《毛詩》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悄然廢書而嘆曰:“圣人之情,盡見于此矣!今古同懷,豈不然乎?”……小姐呵,為詩章,講動情腸……小姐說:“關了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春香的“關了的雎鳩”,自然是她聽“關關雎鳩”時產生的誤解(就像今天有人把“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地擦亮眼”,聽成“巨龍巨龍你差兩年,永永遠遠地差兩年”,把“原來原來你是我的主打歌”,聽成“原來原來你是我的豬大哥”一樣),以及因誤解而引起的轉述錯誤,而不是杜麗娘同學的原話。但除此“耳誤”之外,卻頗得《關雎》的“正解”,而與陳老師的曲解背道而馳。這大概也是古往今來對此詩的最佳詮釋了。又,據章培恒先生考證:“此語實本于《如意君傳》。該書中的武則天看到鳥兒在花園中成雙作對,感嘆地說:‘幽禽尚知相偶之樂,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中國文學史·導論》)
此詩寫人先從動植物寫起,這種表現手法很特別,卻為《詩經》所常用,這就是所謂的“興”,即以“物象”來興起“人事”。說得有點玄乎吧?其實一點都不玄乎。讀過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人,應該還記得康妮初次“紅杏出墻”的場面:康妮在看林人的小屋捧起剛孵出的小雞,頓時感動得淚流滿面,于是接下來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這個堪稱經典的“紅杏出墻”場面,也就是英國現代小說里的“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