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景與認同(人文與社會譯叢)
- (美國)溫迪·J.達比
- 721字
- 2019-03-15 11:00:40
第一部分 再現性的風景
風景的再現并非與政治沒有關聯,而是深度植于權力與知識的關系之中。第一部分從種種不同但又彼此關聯的視角呈現風景及風景的再現,揭示隱匿的政治及知識關系。多重視角的研究使沉默的風景意象發出聲音,使隱藏在關于風景及風景意象的知識和體驗之后的社會性基礎顯現出來——這種社會性基礎就是歷史上各種排斥與包容的觀點。一個中心議題是觀景者、景色以及風景的視覺再現和文字再現的社會文化定位。本部分每一章都會就一個制造和消費風景及其再現形式的社會,討論該社會所依賴的政治、經濟、歷史、情感或教育基礎,揭示表面上同在一地的人們如何以象征的方式棲居在不同地方。某種意義上,第一部分堪稱福柯式的風景考古學。
從這一視角考察,風景提供了一個切入文化問題的途徑:文化價值、文化延續、文化的價值范疇和無價值范疇,以及文化身份形成神話的建構。風景引起諸多思考:在個體被文化包容的同時,個體行動如何幫助形成文化;個人如何將自我視為某種特定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在由農業革命或工業革命、帝國擴張、戰爭或戰爭后果這類社會或民族創傷引起的動蕩時期。從多種視角考察,風景成為探索包容或排斥標準的焦點——這些標準是由某一特定階級制訂并借由性別、美學經驗、共同體或階級欲望來傳達的。
第一部分探究風景意象的文化習俗和歷史背景,以18世紀的英國為例考證哪些個人和階級占有了哪些風景,犧牲了哪些人的利益。本部分涉及到如畫景色中的距離問題及其與社會距離之間的關系,勾勒出文化承載者的社會與文化權威性,以及依據其他實有的、文字的或圖繪的景觀來理解某一景色的先決條件。此外,還把英格蘭邊緣山區和不列顛政治建構過程中沖突與爭論發生之地共同納入關注范圍,以此展示風景表述和政治表述盤根錯節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