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分論三:全面依法治國的發展

法治屬于國家的政治上層建筑,是國家治理的政治之軸。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標志著我國的依法治國進入了新階段。

(一)法治理論的創新觀點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提出了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的、創新性的法治理論觀點和命題。這些創新,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理論問題。

1.“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憲執政”

這是法學理論的根本性創新。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我國的法律體系從根本上說,就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憲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樹立憲法權威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治理體系完善、治理方式法治化的基本出發點。我們要從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憲法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只有首先確立憲法權威,才能確立法治權威。

2.“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它將法律和國家、良法與善治聯系起來,科學闡明了其中的內在必然關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國家要是沒有法律、不實行法律的話,則國將不國、其亡可期。“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沒有良法就沒有善治,那就只有惡治。良法是善治的基礎,善治必須建立在良法之上。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在現代政治文明語境中,善治至少應包含這樣一些基本含義:公民權利的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公權力的良好運行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從治理方式來看,現代善治理念特指民主與法治。

3.“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圣使命。公正作為司法的“生命線”,也是司法的底線和防線。司法公正,違法必究,才能懲惡揚善,救濟權利,引導人民群眾尊重和服從司法裁判,發揮教育人民群眾信法守法的作用,并提升全民的道德水準。司法公正反映著公權力與權利關系的合理化程度,反映著社會公正的保障水平。

4.“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法律保障人民權益,是法治的本質要求和根本職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特點和優勢所在,離開了保障人民權益,法治就會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要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二)建設完備的法治體系

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內在地包含著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大體系。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必須于法有據,必須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但是,法治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的形成,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始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科學立法,有所建樹。而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終難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必須樹立憲法權威,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必須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我們既要做到有法可依,更要做到所依據的法是“良法”。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必須堅持人大主導立法,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點和難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形成和健全,是一個從立法到執法、司法再到守法,從理論到制度機制再到實踐的發展進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

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需要全體公民和組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必須深化執法司法體制改革。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必須堅持以公開透明為特色,以信息化為支撐。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事關法治建設全局。法治監督就是對法律實施進行的監督。作為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法治監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建設,要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明確司法機關內部各層級權限,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舉措,是憲法法律得以貫徹實施的重要手段。只有法治保障體系科學、機制健全、資源充分,才能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為憲法法律統一正確實施提供基礎。

建設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有利于保障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功能,有利于保障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協調推進,有利于保障公民對改革有更多認同感和獲得感。

5.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大力建設法治中國,在全社會普遍遵守的法律之外,還需要通過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來予以保障。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就是要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三)司法改革的重大舉措

司法體制改革,是法治建設的重頭部分。司法改革是國家穩定發展、運用法治手段治理社會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針對司法領域,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舉措,清晰地勾勒出司法體制改革的路徑。

1.關于依法審理案件

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懲戒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拒不執行生效裁判和決定、藐視法庭權威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規定,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

2.關于優化司法職權

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完善司法體制,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完善刑罰執行制度,統一刑罰執行體制;改革司法機關人財物管理體制,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完善行政訴訟體制機制,合理調整行政訴訟案件管轄制度;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行為的懲治力度;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完善審級制度,一審重在解決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二審重在解決事實法律爭議、實現二審終審,再審重在解決依法糾錯、維護裁判權威;完善對涉及公民人身、財產權益的行政強制措施實行司法監督制度;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明確司法機關內部各層級權限,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責,健全受理、分流、查辦、信息反饋制度。

3.關于推進嚴格司法

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

4.關于加強對司法監督

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監督;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重點監督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的立案、羈押、扣押凍結財物、起訴等環節的執法活動。司法機關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規范媒體對案件的報道,防止輿論影響司法公正;依法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武城县| 宜君县| 达日县| 漳浦县| 四川省| 苗栗市| 肇东市| 永嘉县| 绥宁县| 三台县| 册亨县| 奇台县| 永年县| 寻甸| 阿拉善左旗| 汝城县| 桂阳县| 永修县| 昌邑市| 北海市| 天柱县| 明溪县| 天门市| 苏尼特左旗| 梅河口市| 五寨县| 呼图壁县| 玉树县| 金湖县| 台东市| 文昌市| 鸡泽县| 石城县| 徐闻县| 沙湾县| 嵊州市| 思南县| 理塘县| 勐海县|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