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改革研究基金課題成果精華(2015)
-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部
- 2550字
- 2019-03-14 10:41:41
分論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體制機制,對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必須通過體制機制全面深化改革,使其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發揮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了體制改革的新的窗口期,構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發展。
(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道路
體制機制改革的首要問題,是堅持正確方向的問題。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走中國自己的全面深化改革發展道路。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呢?它的含義就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通過政治體制改革,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不斷發展、完善,使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不斷充實、擴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們所主張和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也是人類社會政治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并不拒絕、排斥人類政治文明,對于世界各國的一切政治改革和發展的有益成果和經驗,都要學習借鑒,以利于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解放。但是,我們決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特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約在21世紀中葉,將成為比較發達的、現代化的國家,然后進入社會主義的中、高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將經歷從小康社會的政治民主到實現政治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在上述的發展進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總體上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性。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性質是革命性。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方式是漸進性。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基礎和目的是人的主體性。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點
我國的改革始于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13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有著自身的許多特點。
1.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特點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核心要素。在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全面深化改革新階段,為了更好地謀劃和貫徹改革的戰略部署,黨中央做出了一個莊嚴的決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設立該機構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響,極大地提振了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堅持改革的信心,有力地構筑了攻堅克難打硬戰的總指揮部,有利于加強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的領導。
通過設立其領導小組的組織形式,部署發動和更有力地完成某一專項任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種工作方式,長期以來形成黨的歷史傳統。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設立領導小組的做法日趨成熟,逐漸成為黨的一個領導方式、執政方式,構成一項經常性的制度化安排。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設立,可以說就是對黨的歷史傳統的很好傳承和發揚光大,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偉大事業的專事專辦。
2.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特點
我國的改革始于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13年已經經歷了35年的歷程。35年的改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解放思想,發動改革。第二階段是經濟與政治方面的改革,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主要是經濟體制改革。第三階段是堅持改革,排除改革的阻力,把改革推向了新的世紀,寫下了改革新篇章。如果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改革是一個周期,它使1978年成為中國“改革元年”的話,那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是又一個新周期,它使2014年成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比起當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現在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新階段的四個基本特點。
從比較單一到全面綜合。當年的改革比較單一,如農村改革、城市改革、企業改革、價格改革、金融改革,都是單項的、單兵突進式的?,F在的改革則走向了全面綜合,不是一個兩個領域,而是要延伸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黨的建設諸多領域。
從相對容易到艱巨復雜。所謂當年的改革相對容易,就是著眼于眼前,只解決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的改革,先解決了外圍周邊的一些問題,而沒有進入核心地帶。現在的改革則顯得艱巨復雜,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必須體現長期性、穩定性和全局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地去解決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是突入重地,勢必“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縱覽全局、放眼未來。使改革收到長遠之效、整體之效。
從浮在表層到攻堅深化。當年的改革是從易到難,好改的先改,不好改的先放一放,顯得相對容易些。到了現在,好改的改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改的。
從摸著石頭到頂層設計。當年改革的策略如鄧小平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F在改革的策略,則要隨著改革更加的艱巨復雜和進入深水區作出重大的調整。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亮點和重點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行政體制改革已成為關鍵和重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行政體制改革起著引領前行的作用,有著很多亮點。
1.行政體制改革的十大亮點
當前中國的行政體制改革正在實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改革,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優化公共服務流程,以及推進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行政體制改革呈現十大亮點:一是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二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三是推進政務公開;四是推進政府重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五是實行政府工作的第三方評估和社會評價;六是公正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七是建立地方政府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八是公車制度改革;九是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改革;十是貫徹中央八項規定深入開展政府反腐倡廉斗爭。
2.行政體制改革的十大重點
從2016年起,中國進入“十三五”時期,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大背景是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以下十項任務構成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一是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二是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府信息化建設;三是推進大部制改革,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四是推進事業單位制度改革;五是加快建設“四個政府”;六是推進政府廉潔履職和反腐敗斗爭;七是堅決處理為官不為,克服庸政懶政怠政;八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九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十是加快各項行政制度的更加成熟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