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2014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2014年,國務院著力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行縱深,重點開展了以下七個方面工作:一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等事項。截至2014年12月底,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政府承諾減少1/3的目標提前兩年完成。投資核準事項中央層面減少76%,境外投資項目核準除特殊情況外全部取消。地方政府也積極跟進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工作,多數省級政府的行政審批項目減少了40%左右,進展較快的省份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比例超過一半、最高的達70%,有的省級非行政許可已全面取消。二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了注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工商登記前置審批許可改為后置審批許可、企業年檢制改為年報公示制、市場巡查改為隨機抽查、簡化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等措施。三是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中央層面共取消149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四是減少檢查評比達標等事項,中央層面共取消118項評比達標表彰項目。五是清理收費。中央層面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了42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每年可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約920億元,中央層面保留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減少到了138項。六是創新監管方式。重點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同時,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七是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近兩年來,行政審批改革范圍廣、力度大、進展快,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效,對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增長、穩定和改善民生、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發揮了重大作用。

(一)釋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強烈信號,凝聚了全社會的改革共識

本屆政府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發揮“釘釘子”精神,持續發力,不斷加力,不斷向深水區進軍,改革范圍逐步加大。改革深度、力度、廣度前所未有。國務院的改革帶動了地方改革,各地不僅基本完成了國務院的“規定動作”,而且積極探索并做好“自選動作”,大幅度調整和精簡本級政府的行政審批事項。如天津市2014年對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一次性調整,率先全部廢止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浙江2014年6月全面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10月公布市縣級政府權力清單和各級政府部門的責任清單,成為全國第一個在全省推動權力清單制度的省份。

(二)有效改善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市場,對政府權力“做減法”,對市場活力“做乘法”,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簡政放權等改革明顯改善了營商環境,增強了企業自主性,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在《2015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在營商便利度排名,由2013年的第96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90位。中國總排名上升主要得益于“開辦企業”和“稅費負擔”這兩個專項排名的位次大幅提升,“開辦企業”由之前的158位上升至128位,“稅費負擔”由之前的127位上升至120位。世界銀行認為,中國在開辦企業方面進行了重要改革,企業設立更加便利,營商環境持續向好,稅負持續減輕。

營商環境持續向好,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新設立市場主體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自2014年3月1日改革實施到2015年2月底,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340.7萬戶,同比增長18.3%;特別是新登記企業383.2萬戶,增長了49.8%,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超過1萬戶,而改革前是7千戶;企業注冊資本(金)20.66萬億元,增長1.02倍。

在新增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快速增長,呈現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2014年新登記企業中,90%是小微企業,96.3%是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雖然這些企業、工商戶從業人員較少,但數量眾多,而且滲透在經濟社會的每個角落,代表了經濟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彰顯了市場活力,蘊含了社會創造力。

(三)有力推動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增長、穩定和增加就業、促進相關領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發揮了重大作用。通過改革,政府向市場放權,切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增大企業的投資自主權,更大程度地發揮了市場作用。中央向地方放權,將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對穩增長見效快的項目的審批權下放,加快投資審批效率。2013年與2014年,在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國經濟能分別保持7.7%和7.4%的增速,經濟增長保持在了合理區間。從產業結構看,2013年,我國服務業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43.9%的水平,2014年,服務業提高到48.2%。從第三產業增長看,2014年,第三產業企業數量增幅50.7%,明顯高于第二產業31%的增幅,第三產業企業占所有企業比重提高到了78.9%。其中,新興服務業增長迅速,教育,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新登記企業數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09%、108.9%、94.1%、78.9%和66%,遠超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46.5%的平均增速。從地方產業結構情況看,目前,全國經濟形勢比較好的地區,也是結構轉型比較快的地區。如2014年廣東戰略新興產業占新登記企業9%,其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分別增長52%、35%、27.8%、50%、27.8%。在簡政放權等改革推動下,經濟結構調整顯出成效,趨勢向好。2014年,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但城鎮新增就業仍達到1322萬人。2014年1至4月,城鎮新增就業445萬人,可以說是就業連創歷史新高。能夠做到這一切,持續推進簡政放權等改革發揮了重大作用。

(四)創新了政府治理方式,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了政府監管能力。放權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優化服務。通過改革,各級政府樹立了“放管結合、放管并舉”的意識。從調研情況看,各級政府和部門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都采取了一定措施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放管并舉意識普遍提升。同時,改革促使各部門積極改變原有的“以審代管”的監管模式,“會批不會管”“對審批很迷戀、對監管很迷?!钡缺O管現象逐漸減少,事中事后監管意識不斷提升。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了行政審批規范化。從改革情況看,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公布權力清單,規范了審批目錄;二是完善制度程序,細化了行政審批細則;三是優化工作流程,規范了審批行為;四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了審批效率。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了政府服務,方便了群眾辦事。政府服務的優化切實減輕了市場主體的負擔,切實降低了企業成本。從企業反饋的情況看,各類企業普遍感覺審批改革前后簡化明顯。如商事制度改革將“五證一照”改為“三證一照”后,企業辦證所花費的精力大幅減少。如交通運輸部降低了有關主體進入市場的門檻,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0天縮短到10天以內,減少了辦事成本。國土部取消“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審批”和下放“土地開墾區內未開發確定使用權的國有土地從事生產審查”,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稅務總局將“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核準”改為備案后,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惠及面由原來的26%提高到85%以上。

(五)推動了廉政建設

政府權力過大,行政審批置過多,自由裁量權過大,這使一些部門和官員有了以權謀取私的機會,成為滋生尋租腐敗的源頭,是典型的“批”出來的腐敗。要消除尋租腐敗,就必須“釜底抽薪”,深化行政審批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遵循法治原則,注重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通過減少行政審批,制定權力清單,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堵偏門控新增,規范行政審批流程,減少自由裁量權,加強依法監管等改革舉措,進一步厘清了政府職權的邊界和行使方式。對政府而言“法無授權不可為”,對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都有顯著提升。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權力的尋租空間,促進了廉政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句容市| 兴义市| 密山市| 萍乡市| 溧水县| 木里| 平南县| 浦江县| 宝鸡市| 建湖县| 蒲城县| 高青县| 容城县| 台前县| 吉木乃县| 将乐县| 二手房| 徐闻县| 玉田县| 沙坪坝区| 正蓝旗| 通许县| 观塘区| 庐江县| 揭东县| 华蓥市| 云林县| 木兰县| 吴忠市| 高淳县| 佳木斯市| 项城市| 长垣县| 三亚市| 壤塘县| 甘谷县| 保亭| 泸定县| 乐都县|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