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全國行政學院系統文化管理講演錄
- 祁述裕 徐小佶
- 1226字
- 2019-03-14 16:46:25
歷史及世界視野下的中華民族復興之夢
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會對歷史感興趣,愿意回顧歷史,并對某些朝代做出自己的評價。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想過,再過五十年或者幾百年之后,我們的后人會如何評價我們當前所處的這個時代。評價也許是很多元的,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因而這注定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躬逢一個大時代,然而當我們真的有機會身處其中,又是否有能力完整地了解這個時代的面目以及意義?要做這種了解也許并不容易,但這件事絕對值得我們去做,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有存在感、價值感、參與感,才能不辜負所處的這個時代。要做這種了解,可以從很多角度進行切入,然而,中國夢這個視角自然有它的一番高度。所以,我們今天不妨從中國夢這個視角來切入我們的時代、了解我們的時代,并認真地思考一下,我們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未來。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很快就成為各方熱議的話題,并且引起強烈廣泛關注與廣泛共鳴。
中國夢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價值及意義。第一,它能夠進一步明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我們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追逐中國夢,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對于未來的發展給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起到了明晰藍圖的作用。第二,它能夠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當今時代處于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改革攻堅期,可謂是利益訴求多元。如何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元中立主導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中國夢所提出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三個目標能在最大程度上消弭分歧、形成共識,形成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同頻共振。第三,它能夠進一步激發奮斗的勇氣和力量。當前我們在國際上面臨復雜的局面,國內進一步深化改革也面臨巨大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更多的動力支持才能夠前行。中國夢就是希望激發每一個人奮斗的勇氣和力量,從而匯聚起能夠推動國家和社會不斷前行的正能量,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藍圖是方向的指引,共識是信心的源泉,勇氣是前進的動力,這是中國夢的最大意義所在。
本課題主要從歷史的縱向維度和世界的橫向維度來審視中國夢,對中國夢的內涵與定位進行深入思考。第一部分從歷史的縱向維度來反觀中國夢,并突破以往從1840年開始切入的視角,而是從一個更曠遠、更宏觀的視角來觀察中華民族所曾經經歷過的浮沉變化。第二部分從與美國夢相對比的橫向維度來審視中國夢,從而對自身有更清晰的認識和定位。第三部分,在橫縱坐標體系確立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思考應該如何實現中國夢。概括而言,第一部分,回頭看看來時的路;第二部分,低頭想想現在的路;第三部分,抬頭望望將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