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味美文:朗誦與演講名篇欣賞
- 劉征
- 995字
- 2019-05-06 16:51:32
第一講 關于朗誦那些事兒
一 朗誦概述
朗誦是一種綜合藝術表演形式,它是把文學作品轉化成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再創作過程??梢赃@樣說,朗誦,就是運用優美動聽的、可以控制和變化的聲音,再結合朗誦者自己的內心感受,加上眼神、表情、手勢等等的體態語,把書面文字變成具有聽覺美感、視覺美感和情感意境美感的藝術活動。
朗誦的特點
1.有聲性
朗誦,是對書面上的沒有聲音的文字進行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既明白又準確地轉化成和它相對應的有聲語言,最終傳遞給聽眾。因此,朗誦時非常注意講究氣順、字清、音正、聲美。朗誦者應該對基礎的吐字發音和氣息控制的基本技巧有所了解,要盡可能地使自己的聲音讓人聽上去覺得優美、舒服、自然,只有這樣,聽眾才會樂意接受。
在朗誦時,應注意避免下面這兩種不正確的方式:第一種是念字,指“按字發聲”,就是非常機械地把字面上的句子念出來,缺少快慢、輕重的變化,讓人覺得死板生硬;第二種是拿腔拿調,一說朗誦就把自己先架起來:在中小學生中,常常出現四聲不到位、字音(特別是應該讀短的輕聲字)拖長的“讀書腔”;在成年人中,則有不少只見形式不見內容、陷入固定模式的“朗誦腔”。前一種方式是朗誦者沒有進入到作品應有的情緒狀態中去;后一種則是雖然有一定的情緒狀態,但卻是假的、錯的。這兩種朗誦方式既不真實又不自然,所以,發出的聲音也就既不表意亦不傳情。
2.創造性
朗誦,是朗誦者對文學作品的再創作。原本的作品是作者依據對生活、對世界的感受創作出來的,朗誦者在朗誦過程中,要對作品進行第二次的創作。它要求朗誦者首先能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在遵從作品體裁結構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加上自身的經歷、閱歷、感悟,再配合各種外部技巧,綜合立體地展示出來,使作品更生動、更鮮活地呈現在廣大聽眾面前??梢哉f,經過二次創作,優秀的朗誦者能夠賦予文學作品更長久、更感人的藝術魅力。
3.規范性
朗誦時應選擇語法、詞匯使用都很規范的文學作品,并使用規范的普通話,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溝通、感受、學習和傳播。一些用地方方言寫出的作品,可以作為娛樂、聚會時的小節目,但不適合拿到正式的場合進行朗誦。
朗誦的作用
1.朗誦是達到語言規范化的重要途徑。
2.朗誦能夠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3.朗誦能夠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
4.朗誦能夠幫助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5.朗誦能夠使人修身養性,提高人文素養,提升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