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民間故事

淮海地區歷史悠久,流傳下來難以計數、流傳久遠的幻想、生活、笑話類等故事。它們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地反映了淮海地區人民的人生觀、宇宙觀、價值觀、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識,同時也多維度地反映了民眾的民俗文化心理。“民間故事是最通俗的藝術形式,同時它也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靈魂。”〔意〕伊塔洛·卡爾維諾:《意大利童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中文版題詞。

一、概念

“民間故事”一詞的英文是Folktale,德語是“Mārchcn”,日本名為“昔話”。在中國,民眾習慣稱“瞎話”“噴空兒”“說古”。擅講者為“瞎話簍子”“故事簍子”等。

對民間故事的定義,中外學者各有界定,說法不一。蘇聯學者開也夫認為,民間故事有廣義、狹義的區別,廣義的民間故事指那些有著假想內容、散文形式的口頭藝術作品;狹義民間故事僅指那些幻想的故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則這樣闡釋:“以口頭方式代代相傳的,有傳統內容的散文體故事。”而中國學術界對民間故事的界定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民間故事指民眾口頭創作并流傳的所有散文體敘事作品,包括神話、傳說、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間笑話、民間寓言等。狹義的民間故事指神話、傳說之外的散文體口頭敘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間笑話、民間寓言等。通常意義上的民間故事定義多指廣義的。”劉守華、陳建憲:《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頁。

二、分類方法

民間故事是一種口頭文學,具有世界性。凡有人類的地方,就有故事流傳。世界上最早搜集、整理、研究民間故事的是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語言學家、民俗學家威廉·格林(1786—1859)與雅科布·格林(1785—1863),他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1812—1857)完成了《兒童和家庭童話集》。自此,各國的學者對民間故事展開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并對不計其數的民間故事進行了分類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同一個類型的故事往往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都有流傳。這些流傳的帶有國際性特征的故事,許多不過是同一故事的變體或異文而已。各國學者依據不同的標準對民間故事進行分類,有的依據故事的情節,有的依據故事的母體,有的依據故事主人公的形象特點,有的依據故事的功能,等等。學者們編輯的故事索引多達百余種,并發表了一系列理論專著。其中,“AT分類法”影響最大,并為各國學術界所熟知。所謂“AT分類法”,“即按相對有限的情節類型,將故事進行分類編目的一種分類方法”同上書,第65頁。

中國民間故事的類型研究和索引編纂工作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四部著作。

1.鐘敬文《中國民譚型式》

1931年,我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鐘敬文發表了《中國民譚型式》一文,借用西方批評理論和方法來展開中國故事研究,歸納出45個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并寫出了情節提要。

2.〔德〕沃·愛德哈德《中國民間故事類型》

德國社會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東方語言學家沃·愛德哈德(W.Eberhard)于1937年在曹松葉的協助下編纂了《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一書。該書用德文寫作,1999年被譯成中文出版。作者從300余種書刊中搜羅出近3000個故事,并對其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使用了國際通用的“AT分類法”,依據故事的特點,共收錄正格故事類型275個,滑稽故事類型31個,并盡可能指出故事的出處,發表見解,第一次展現了中國民間故事藝術世界的整體風貌。

3.〔美〕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

美籍華人、著名學者丁乃通1978年出版了《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該書收錄故事資料更為廣泛,引用了1966年之前的有關中國故事的資料580余種,特別重視對少數民族故事資料的搜集,從7300多個故事中歸納出843個類型;并且注意將故事與神話、傳說區分開來,對每個類型的描述也更為精細。該索引基本以國際通用的“AT分類法”編號排列,這為把我國民間故事的研究納入國際研究的范圍,為國際比較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著重注明中國民間故事的特點,便于同外國民間故事進行比較,對了解中國民間故事的各種類型也頗有幫助。1986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由著者親自校訂的該書中文版。

4.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

臺灣學者金榮華于2000年在臺北出版了《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類型索引》(第一冊)。該書是以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出版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為對象,運用“AT分類法”在“丁氏索引”基礎上加以改進的專題性索引。該書增列了四川、浙江和陜西三個省的作品資料,更注意反映中國民間故事的特點,成為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的又一部重要著作。

三、類型

目前,我國民間文藝學界比較通用的分類方法是鐘敬文先生最先倡導的分類法,按照這種方法可以將淮海地區的民間故事分為四類,即: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間笑話、民間寓言。這些民間故事(主要是前三類),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在淮海大地上流傳,植根于百姓生活,表現了民眾的思想感情與理想愿望。

(一)幻想故事

“童話”“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都是幻想故事的不同叫法。這類故事是用一種超自然、超現實的方式來表現人間生活,以豐富的想象及虛構為手段來表現人們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幻想色彩十分濃厚。幻想故事又有以下幾種類別:

1.魔法故事

魔法故事,也叫“變形故事”。這類故事充滿超自然的想象,將現實生活內容與神鬼仙妖等超自然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常常賦予自然物以人情,把生活中某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當作可能表現出來,情節奇幻,構造了虎媽子、猴精、畫中女、田螺姑娘、龍公主、狐貍媳婦、蛇郎、蛤蟆兒子、棗核兒等典型形象。如調查組搜集到的流傳于魯南地區的民間故事《貓姑娘》:


從前千頭山下有個小伙子,父母雙亡,以打柴為生。一天,他上山砍柴,救回了一只可憐的小貓。小伙子給小貓舀了碗剩糊糊,又去打柴。等小伙子回到家,吃驚地發現,桌子上放著熱騰騰的菜,鍋里是香噴噴的米飯。誰做的呢?一連三天,都是如此。到了第四天,小伙子照樣出門打柴,出了門卻悄悄地回到家,躲到窗戶下,向屋里看。就看到小貓打了個滾,變成一個漂亮的姑娘,把貓皮擱在窗戶上,就去做飯了。小伙子搶了貓皮,扔到院子里的枯井里,推門進屋,向姑娘求婚,姑娘答應了。二人結成夫妻,還生了一個兒子。有一天,姑娘叫小伙子撈出了貓皮。貓皮完好如初,姑娘拿過貓皮,就地一滾,恢復原形,嗖地一下就不見了。后來,姑娘給小伙子托夢說明了原委。原來,姑娘本是玉帝面前的貓,因偷吃了仙桃,被貶下凡塵。為報恩,姑娘與小伙子成婚生子。姑娘囑咐小伙子好好地照顧兒子,后來兒子長大還考中了狀元。


又如另一則民間故事《蛤蟆兒》:


有老兩口兒沒有孩子,為此成為一塊心病。老太太經常自言自語地說,能有個蛤蟆兒就能心滿意足。后來,果然如愿得了個蛤蟆兒。蛤蟆兒漸漸長大,母親嘆息蛤蟆兒能干什么啊?連給在外地為官的父親送信也做不到。蛤蟆兒卻跳著叫著,意思是自己能去送信。母親便寫了一封信交給蛤蟆兒。蛤蟆兒叼著信,走到無人處,變成人樣,騎著黑驢一路趕到父親所在的官府后,又變成蛤蟆樣。父親看了信,又寫了回信叫蛤蟆兒送回家。蛤蟆兒變成人樣騎著驢回到家后再重新變回蛤蟆樣。這樣,多次往返送信,蛤蟆兒總是路過劉村劉員外女兒的繡樓。劉員外的女兒常常能看到一個英俊書生路過,劉小姐用紅頭繩拴著茶壺給書生送茶,二人就此相識并相愛。劉小姐告訴了父親,托人說媒。但王家總是推辭,說自家是個蛤蟆兒,怎么能說親。劉家不信,堅持要結親,就這樣,劉小姐與蛤蟆兒成了親。有一天,村里唱大戲,家里人都去看戲,劉小姐半途回家看到了變成人形的蛤蟆兒,很高興,要叫母親來看。蛤蟆兒說,只能用一只眼看,母親太興奮,忍不住用兩只眼看,結果兩只眼睛都瞎了。


安徽北部也流傳有類似的故事,如《蛤蟆兒招親》。在這些幻想故事中,現實生活與幻想內容相結合,如故事中的神魔仙怪常幻化成各種形象,直接參與人類的生活,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神仙、妖魔、鬼怪等神奇因素,亦奇亦幻。

2.寶物故事

寶物故事是民間故事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它以具有神奇功能的寶物為核心展開情節,構筑起較為神奇的想象空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敘事類型。“這類故事中的寶物既有‘萬能型’的,如聚寶盆、寶葫蘆、神筆之類;也有具有魔力的自然物或民眾日常生活用具,如百鳥羽毛制成的羽衣,能與人交流的石頭,煮沸大海的鳥蛋,劈開寶山的斧頭或作為開山鑰匙的黃瓜、硾杵,趕山鎮海的神鞭,呼風喚雨的梳妝匣,能叫龍蛇起舞的蘆笙,等等。這些物件在故事中不僅是改變主人公命運的法寶,更是懲惡揚善的利器。故事中寶物的種種神奇性能,實際上是人民大眾的勞動汗水、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幻化之物。”劉守華、陳建憲:《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頁。如調查組搜集到的蘇北地區流傳的民間故事《寶葫蘆》:


從前有個小王孩,父母早喪,孤苦伶仃。他向村人學習種高粱,沒有種子,就向嬸子借。嬸子卻把種子炒熟了再交給小王孩。小王孩愛惜糧食,把掉落在灶臺上的一粒種子也收了起來。等種子種到地里,小王孩只種出一棵高粱。小王孩細心地照料這棵高粱。等到高粱快成熟時,天上飛來了一只老鷹,叼走了高粱。小王孩就一直追著老鷹,追到了天黑,追到一座廟前。廟里有虎精、狼精、豹精三只妖精在喝酒。小王孩嚇得躲在一棵大樹背后,卻正好聽到三只妖精在說寶葫蘆的事。等三只妖精走了以后,小王孩拿出了藏在桌子下面的寶葫蘆。小王孩對寶葫蘆說:“寶葫蘆呀寶葫蘆,給我兩個饅頭四個菜。”剛說完就見桌子上出現了兩個饅頭四個菜。小王孩吃飽以后,又叫寶葫蘆變出了一匹馬和一輛馬車,趕著馬車回了村子。在村子里,他遇到了嬸子。嬸子眼紅小王孩的馬車,就問他從哪兒來的,小王孩如實地說了。嬸子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了廟里,卻被那三只憤怒的妖精給殺了。得到寶貝的小王孩利用寶葫蘆給鄉親們蓋起了房子,添置了牲口和家具,卻沒為自己要什么。鄉親們過意不去,可是寶葫蘆已經用夠了一百次,再也變不出東西了。


還有在魯南地區流傳的故事《寶罐子》:


從前,有個窮人叫張三,他在財主家干活兒。一個秋天,他給財主家耕地時,不知什么東西把犁尖碰斷了,換上一個又碰斷了。他覺得很奇怪,就蹲下身去扒。一扒,扒出來一個罐子。張三很高興,心想洗洗留著盛雞蛋。他就挖里邊的泥,可是一直挖也挖不完,他就到河里洗。到了河邊,捧進水洗了往外倒,又倒不干凈。他覺得蹊蹺,就搬著回了家。到了家里,正巧雞下了一個蛋,他就把雞蛋放進罐子里。往外拿雞蛋時,咳!拿了一個,里面還有一個,拿了一個,還有一個……張三這才知道他得了個寶罐子。

張三得寶罐子的事被財主知道了,財主就把張三叫去,逼他交出寶罐子。張三說:“寶罐子是我拾的,為什么給你?”財主說:“寶罐子是我家丟的,是忘在地里的,你得給我。”張三不給,他倆就爭吵起來。后來,驚動了官府,把他倆帶上大堂。縣官一問,一聽說有寶罐子,就叫他倆回去抬。他倆把寶罐子放在大堂上后,縣官說:“你們都滾吧,寶罐子沒收!”

縣官得了寶罐子,就叫手下人往里放元寶,往外掏元寶。手下人輪換著掏,直到大堂上堆滿了元寶。縣官的爹聽說他兒子得了寶貝,連忙趕來看。他趴在罐沿往里瞅,一不小心,跐的元寶滑了,一頭栽進罐子里。縣官忙去拉,誰知拉出來一個又一個,拉出一個又一個,一派(方言:一共)拉了三百個爹。縣官累得滿頭大汗,一住手,罐子里的那個爹就罵:“快拉呀,你這個不孝順的龜孫!”罐子里的那個爹一氣一急,一下子把寶罐子跺破了。

縣官傻了眼,三百多個爹,哪個照顧不好就罵他。而且,他這些爹總是要好吃的,沒多久,就把縣官吃窮了。徐高潮:《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山東·滕州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第355頁。


從物質形態上看,故事中的寶物本身并不奇特,都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如泥盆、瓦罐、葫蘆等,但這些看似普通的物體在故事中具有了各種超常功能,滿足了人們的需要或愿望,成為改變主人公命運的法寶、獎善懲惡的利器。可以看出,寶物的這些神奇功能和靈性寄寓了淮海大地上人們的生活希望和理想愿望。

3.動物故事

“這類故事以人格化的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主人公編織故事、展開情節,借助這些形象間接地表現人類的社會生活與情感,反映人類的情感。”劉守華、陳建憲:《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頁。“動物故事既是關于動物的故事,也是關于人的故事。但歸根結底,還是關于人的故事,只不過采取的形式不同而已。在這里,動物故事中的動物,是在幻想中塑造的形象。因此,它們雖然是以動物的姿態出現,但又不是自然界原來的動物。”林一白:《略論動物故事》,《民間文學》1965年第3期。典型的動物故事有《貓狗結仇》《猴子撈月》《老鼠結親》《小雞報仇》《兔子豁嘴》《烏鴉借羽毛》《三只小豬》等。如調查組搜集到的流傳在蘇北的故事《貓為什么打呼嚕》:


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返回的路上,帶的經書被一陣大風卷走。孫悟空飛到半空,用火眼金睛一看,看到山洞里一只大貓精正在吃著經書。孫悟空立即駕著筋斗云,直奔貓精洞,到了洞口,舉起金箍棒就要打。忽然就見大貓精不停地叩頭求饒,口里還念念有詞:“我有罪,我有罪,吃了一本經書才醒悟過來,任你發落。”孫悟空不知該如何才好,就把大貓精帶到唐僧面前。唐僧認為,既然大貓精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決心改惡從善,應該給他一個機會,就要求大貓精到凡間去。凡間鼠多為患,大貓精可以捕食老鼠,為百姓除害。于是,大貓精來到人間捉鼠。因為它吃了一肚子經書,只要一睡覺就會呼嚕呼嚕地念經,后來,這種睡覺打呼嚕的現象一直傳給子子孫孫。


動物故事中的動物被人格化了,但同時也有動物本身的特點。故事在刻畫這些動物形象的時候,主要是借助人格化來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映人類的社會心理。

(二)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又稱“世俗故事”或“寫實故事”。“這類故事是以民眾的日常生活為題材,以現實中的人物為主角而展開的敘事,是對民間觀念與意識及社會底層生活的一種形象化敘述,表面上其現實性較強,幻想性較少或看似沒有幻想,而實則仍帶有一定的想象與虛構。”劉守華、陳建憲:《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頁。生活故事以民眾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情節大體上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基本上沒有超自然的幻想。“生活故事中的文化觀念包含著兩個層面的內容:一個是接近于生活實際的層面,其內容反映了民眾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思考;另一個是與現實形成反差的層面。”萬建中:《民間文學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頁。

淮海地區常見的生活故事類型主要有巧女故事、長工斗地主故事、呆女婿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奇巧婚姻故事等。

1.巧女故事

巧女故事,又稱“巧媳婦故事”,這類故事主要表現女性的聰明才智,多以巧解難題來構成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多為勞動婦女,她們純樸善良、心靈手巧、聰明機智,用智慧化解了無數家庭矛盾與生活難題,顯示出鮮明的性格特征。如《弟媳抬杠》《會避諱的媳婦》《伶俐媳婦》《巧嘴媳婦》等。其中一則《會避諱的媳婦》:


有個老頭兒姓趙,排行第九,人們都喊他趙九。娶了個兒媳婦,非常賢惠孝順。這媳婦進了趙家門四五年,因為公公叫趙九,從來沒說過個“九”字。

趙九有兩個朋友,一個叫張九,一個叫李九。這天張九和李九對趙九說:“九哥,人都說您兒媳婦賢惠孝順,從不說個‘九’字。到九月初九這天,你躲出去,我們這么這么,看看她說‘九’不?”幾人一嘀咕就這樣定下了。

到九月初九這天,趙九特意躲出去了。張九和李九懷里揣著酒,手里拿著韭菜就去趙九家了。到了門前一拍門,媳婦在家里問:“誰?”他倆說:“是俺,張九和李九,喊趙九哥九月九去喝酒。”媳婦開開門,給兩個長輩拜了兩拜,說:“俺爹不在家,等回來我告訴他老人家。”張九和李九就走了。其實他們是躲起來偷聽去了。不多會兒,趙九回來了,媳婦上前說:“爹,剛才兩個叔來了,一個是張三六,一個是李四五,手里拿著二七菜,懷里揣著一八壺來的,他們說今天是重陽節,來請公爹赴宴去。”別說提“九”字了,連九的同音也沒說。趙九聽了說:“是了,我這就去。”趙九見兩個朋友說:“怎么樣?”張九和李九伸出拇指說:“賢惠聰明,名不虛傳。”徐高潮:《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山東·滕州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第474頁。


這些故事講述了民間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與活動,以家庭或家族問題為核心展開情節,主要展現了民間女性在解決難題時的機智聰慧和迎接挑戰時的勇敢潑辣,歌頌了女性的聰明才智。

2.長工斗地主的故事

這類故事主要表現長工與地主的矛盾和斗爭,是我國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與社會矛盾在民間文學中的反映。如搜集到的一個民間故事《暖嘚蛋》:


有一個財主非常刻薄,經常克扣長工的工錢。長工干了兩年活兒,沒拿到一文錢。長工就想了一招來報復財主。長工借了一頭驢,將自己打扮得一身光鮮,去見財主。財主不明白長工怎么突然變闊了。長工就說自己得了一個寶貝“嘚”,就是那頭驢。它一嘚就是四十五里,二嘚就是九十里,幫助自己做了好多生意。財主動了心,要用地來交換。長工就說,給他一個“嘚蛋”讓他自己去暖,這個“嘚蛋”十二年才得一個。在六月天里,關上門窗,由財主剛生過孩子的老婆抱著這個“嘚蛋”蓋著被子捂上四十九天,不能透風。財主老婆在六月天里捂了四十八天,最后實在熱得受不了,只得把被子包著的“嘚蛋”交給財主扔了。這個“嘚蛋”其實就是個大西瓜,都捂爛了。財主扔到后柴火園里,砸到一只野兔子,兔子受驚跑了。財主沒看清是什么,后悔這個“嘚蛋”沒捂夠四十九天,沒得著。


這類故事里,長工常常抓住地主貪婪、吝嗇、狡猾和愚蠢等特點,巧妙地利用雙方訂約時地主所提條件和話語的漏洞,用地主刁難自己的辦法,將計就計,以牙還牙,制服地主,使對方自食其果。故事的結局經常是長工取得勝利,地主總是受到捉弄或懲罰,甚至失去性命。

3.呆女婿故事

呆女婿故事,又稱“傻姑爺故事”,是“愚人故事”的一種。如魯南地區的《憨巴二的故事》《憨二狗做客》,豫東地區的《傻女婿報喜》《傻女婿串親戚》等。這里選取《憨巴二的故事》如下:


憨巴二說話辦事都聽媳婦的。

有一天,他看見一家出殯的,人多又熱鬧。他回家問媳婦:“以后遇見這樣的事,我要怎么辦?”媳婦說:“你看人家抬的是紅的,你就哭大娘;抬的是黑的,你就哭大爺。”

這一天,憨巴二出門遇見娶媳婦的,人家抬著的是紅的。他走到轎前大哭:“大娘!我的大娘!”娶媳婦的這家犯忌諱,很生氣,把憨巴二揍跑了。憨巴二跑到家,媳婦問清原因,對他說:“以后見到這樣熱鬧的喜事,你該喊‘恭喜!恭喜!’才是。”

又一天,不很遠的鄰居家失火,救火的人到了很多,一時還沒救下,憨巴二跑去喊道:“恭喜!恭喜!”鄰居很生氣,踹了他幾腳。憨巴二哭著回家,媳婦說:“這事怨你,你該喊‘救火’,用水把火潑滅就對了。”

又有一天,憨巴二上街,見到鐵匠鋪幾個小徒弟正忙著點火生爐子,因為天陰,潮氣大,生了好幾次也沒生著。這次好容易生著了,憨巴二正巧趕到,忙喊:“救火呀!救火!”提起一桶水把火潑滅了。這幾個小鐵匠氣得把他揍了一頓,憨巴二哭哭咧咧回家了。問明了情由,媳婦說:“你幫人家打錘就好了。”

又過了幾天,憨巴二看見兩個人打架,他喊:“幫錘,幫錘!”打這個一拳,又打了那個人一皮錘,這兩個人又氣又急,他們也不打了,都上來揍憨巴二。憨巴二鼻青臉腫地回家了,媳婦又告訴他:“以后看見打架了,你別打,你拉架就好了。”

又有一天,憨巴二看見兩只黃牛正在牴架,他上前就拉,被牛牴傷了,疼得爹啊娘啊地喊。媳婦氣極了,說:“你這個憨熊,以后可甭再出門了。”徐高潮:《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山東·滕州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第502頁。


劉守華先生在《故事學綱要》中指出:“文學作品通常是贊揚智慧而鄙棄愚蠢,民間故事卻把呆女婿刻畫成言行可笑而又有幾分可愛的天真憨厚的形象,這確實是一種特殊的文學現象和審美心理。”劉守華:《故事學綱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這類故事在輕松嘲笑中讓我們精神松弛,這也正是民間文學的娛樂功能之所在。同時,這類故事也是傳授生活知識、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工具。

4.機智人物故事

這類故事是以某個機智人物為中心而編織的系列故事。淮海地區流傳不少機智幽默的民間機智人物故事,如蘇北地區流傳的《李拔貢故事》《渠景禮傳奇》,豫東地區的《龐振坤的故事》,魯南地區的《翁婿作詩》,皖北地區的《爭解元》。這些人物雖然有名有姓,但大都已經遠離了自己的原型,而是凝聚了眾多人物精神與要素于一身。如豐縣民間故事《李拔貢故事二則》講述了才子李拔貢的故事,其中《巧戲新縣令》就寫了李拔貢不畏強權、戲弄縣令的故事:


豐縣新來了一縣令,此人學識淺薄,重權勢,輕文人。上任后,他拜訪了“北霸天”“南霸天”,卻看不起清貧的文人。老拔貢李堂越想越氣,決心戲弄這個縣令。

當官就得審理本地區發生的案件,有些重大案件還得逐級上報。一天,新縣令接到了一份緊急報案:城西北趙莊的老拔貢李堂,千根金條、一個吸水龍被盜。新縣令聞訊大驚,不料剛上任就遇到重大案件。僅千根金條就價值連城,吸水龍自己有生以來就沒見過,想必是無價之寶。此案如不偵破,定會驚動皇上,那時,自己的官職怕是難保啦。新縣令越想越怕,一點兒法子也沒有,茶飯不思。

縣令正在為難,一衙皂說:“李拔貢乃是一清貧文人,輕財物,重禮儀,能言善辯,若能以禮相待,也許會少找老爺麻煩。”縣令聽得有理,即親自把李拔貢請至縣衙。

酒席間,縣令笑道:“久聞李先生大名,因剛赴任,公事煩瑣,未來得及到貴府拜訪,誰知又恰逢貴府上千根金條、一個吸水龍被盜,李先生請你放心,本官一定為你做主,捉拿盜賊,以示誠意。”李拔貢聽了,笑道:“小事一樁,不必勞您大駕。我看就不麻煩您啦。”縣令大喜,李拔貢又說:“這算不了什么,也怪我太粗心:前天晚上我用井繩(吸水龍)捆了一小捆麥秸(千根金條)放在門旁,不料夜里被人盜走……”說罷哈哈一笑。縣令聽了,半天沒說出話來。白庚勝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豐縣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年版,第276頁。


5.奇巧婚姻故事

“這是圍繞締結婚姻而發生的種種離奇的故事,反映出我國歷代社會民眾對結婚這一人生儀禮的深切關注。”劉守華、陳建憲:《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頁。如《美女招夫》《姻緣天定》等。如搜集到的民間故事《美女招夫》:


從前有一個姑娘,長得非常漂亮。她將自己理想中的丈夫模樣刻了下來,放在路口等著招夫。但等了很久,都沒有找到,姑娘很著急。有一個窮小子,不僅家境貧窮,而且長得十分丑陋,但是人很聰明,口才很好。他叫他的母親到路口,對那個姑娘的家人說自己的兒子長得就是那個樣子,只是逃學跑了。姑娘家人一聽很高興,急忙定下了親事。過了三天,說是找到了公子。姑娘就急著定日子成親。到了成親那天,窮小子怕露了模樣,就借口天時不好,不能拜堂,要求直接入洞房。到了洞房,窮小子找人假扮五雷神,說是小兩口兒只能一人丑一人俊。小姐不愿變丑,公子就說自己變丑,希望小姐不要嫌棄。又催小姐趕緊點燈,免得變得不好。等小姐點著燈,窮小子就說是小姐點燈點慢了讓自己變成了這個樣子,問小姐嫌棄不?小姐只能說,不嫌。二人就成了親。


此類故事大多情節曲折,充滿懸念,最終多以大團圓為結局,表現下層民眾對美滿婚姻的期待,又帶有較為鮮明的訓誡意義。

(三)民間笑話

民間笑話就是指民間流傳的喜劇性短篇故事,“是一種將嘲諷與訓誡蘊含于談笑娛樂之中的短小故事”劉守華、陳建憲:《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頁。。“民間笑話是一種諷刺小品,是民眾用口頭語言創造的口頭漫畫。它通過辛辣的諷刺和有趣的調侃,一針見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著的各種矛盾現象,畫龍點睛地突顯出民眾的智慧和才干。”李惠芳:《中國民間文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133頁。民間笑話的內容多反映現實生活,重在揭露和諷刺,還具有強烈的喜劇、幽默意味。淮海地區的人們幽默、風趣,笑話故事廣泛地滲透在百姓的生活中,體現了民眾生活的智慧,也反映了百姓的一種樂觀精神。如豫東地區流傳的笑話《打噴嚏》:


有個賣瓦盆的,跟別人結伴出門賣瓦盆。他見這個打噴嚏,那個打噴嚏,就自己不打,就問是咋回事?別人騙他說,誰打噴嚏是他妻子在家想他了。

這天,他回到家,見妻子就問:“一伙出去的,人家都打噴嚏,說是妻子在家想他了。你為啥不想我哩?”妻子說:“你再出門,也叫你打噴嚏。”

又一次他出門賣瓦盆,路過一座橋,推車上橋累得滿臉汗,就用襖袖去擦。一擦兩擦,他鼻子發癢,嗆得他接連打了幾個噴嚏,原來他妻子在他襖袖里裝了辣椒面兒。他打噴嚏時,一松勁兒,獨輪車倒了,一車瓦盆打了個精光。他到家埋怨妻子說:“你早不想我晚不想我,咋偏偏趕我過橋時想我哩?”《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卷》,中國ISBN中心2001年版,第680頁。


再比如蘇北地區流傳的笑話《好吃不要臉》:


有家兄弟倆人,都好吃懶做,弄得常年吃不上一頓豬肉。這年過年,兄弟倆東挪西借湊了幾個錢,割了點兒豬肉。等豬肉燒熟了,才想起來前兩天兄弟倆打架時,老大把碗砸碎,老二把筷子折斷。現在沒有碗和筷子怎么吃呢?哥哥只好叫弟弟出去借,弟弟卻叫哥哥出去借,可倆人都不想離家一步,為什么?怕對方賴在家里偷吃唄。老大說:“那么咱們倆一起出去。”老二說:“那貓來了怎么辦?”老大又說:“這樣吧!我去借碗筷,你在家里看貓拍巴掌。”拍巴掌干啥?兩手拍巴掌不就不好拿什么了嘛,嘿!饞就有饞點子。老二便答應下來,老大走了,老二在家拍起巴掌來。

老二一邊拍巴掌,一邊看著鍋里的肉,心里那個饞呀,口水“叭嗒”“叭嗒”往鍋里掉。忽然,他心生一計,用一只手拍著臉,另一只手去抓肉吃,這時正好讓外出借碗筷回來的老大遇見了,老大見肉剩得不多了,氣得直罵:“你真是好吃不要臉!”“好吃不要臉”這詞就這么傳開了。《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蘇卷》,中國ISBN中心1998年版,第755頁。


有不少民間笑話是針對民眾自身缺點進行諷刺與嘲諷,如懶惰、貪心、吹牛、見錢眼開、欺軟怕硬等不良行為,通過調笑、戲謔進行善意的批評,達到警示、糾正的目的。如《拍馬屁》《見錢口開》《要錢不要臉》《吹大牛與圓大牛》《庸醫誤人》等。民間笑話構思精巧,短小精悍,潑辣尖銳;在簡短的故事情節中,多運用夸張的手法來展開尖銳的矛盾,進而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

四、特征與價值

淮海地區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形地貌、悠久的歷史積淀,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衍生出獨特的氣質和風俗,形成了獨有的地域文化,并深深地烙印在民間文化中。

(一)奇特瑰麗的想象與幻想

民間故事主要借助想象與幻想來構建內容與情節。幻想故事總是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借助超自然、超現實的力量或物體,如神魔仙妖、人格化的動植物等,以虛構為手段來表現現實生活。即使是貼近現實的生活故事,其中也一定帶有某種程度的幻想與理想化虛構,如機智人物身上總是凝聚了人民的各種智慧,具有戰勝一切困難和險阻的勇氣與力量。不論是幻想故事還是生活故事,都寄托著人們對理想世界的種種憧憬與追求。可以說,幻想是民間故事內容的重要特征。沒有幻想與虛構,故事的生命力將不復存在,故事也無從談起。換言之,正是由于民間故事負載了人們對生活的種種理想和愿望,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牽系著一代代的民眾,使他們樂于講,樂于聽,樂于傳。如蘇北地區流傳的民間故事《神鳥》:


有兄弟倆,娶了媳婦分家另過。老大為人刻薄,大白天借不出個干燈,家里過得不孬。老二為人厚道,心地又好,窮人缺米少面、和尚化緣,要啥他給啥。沒過幾年,他幾畝地都毀光啦。人一窮,只好拉起要飯棍去要飯。

有一天,老二要飯回來,翻過一座山,看見一棵大梧桐樹,樹下有不少干棒。老二心里想:我拾點兒拿回家燒鍋吧。

正拾干棒,就聽著樹上撲啦撲啦地響,飛下一只神鳥來,人頭鳥身子。神鳥說:“老二,我餓啦,給我弄點兒吃的行不?”“行。”“你給我烙五斤面的烙餅,稱五斤重的一塊豬肉,炒炒送來吧。”

老二回到家,跟媳婦一說,小兩口兒都愁得不行。家里歇鍋斷頓的,哪治好面、豬肉去呢?借吧!于是他倆借了五斤好面烙成餅,又借錢稱了五斤豬肉炒好,給神鳥送去啦。

神鳥一繃嘴,把烙餅、豬肉都咽啦,就說:“老二,你騎到我身上,擱擰(閉上)上眼,我馱你到太陽山上拿金子、銀子去。”

老二騎著神鳥,就聽著耳門子的風聲呼呼的。不一會兒,到啦。老二睜開眼一看,到處是金子、銀子,耀得他睜不開眼。神鳥說:“拿吧,要多少拿多少。”

老二拿了幾塊金子,又拿了幾塊銀子,不要啦。神鳥說:“就拿這幾塊?多拿些!”老二說:“不要啦,怪沉的。”神鳥把老二送回家,老二又是買地又是蓋樓,過富啦。

老大心里納悶兒,就問老二:“兄弟,你咋發的財?”老二從頭到尾一說,老大把腚一拍:“咦,這個容易。”

第二天,老大叫媳婦烙了五斤面的烙餅,炒了五斤豬肉,腰里纏上幾條口袋,找神鳥去啦。神鳥吃了老大的豬肉、烙餅,就馱他到太陽山拿金子、銀子。老大心渴(心太貪),拿一口袋還不走,再拿一口袋還不走。神鳥急啦:“急忙走吧,太陽來了就沒命啦!”老大說:“不慌,慌啥?我再摸幾個元寶。”

老大正往懷里揣元寶,轟隆,太陽出來啦,把老大燒死了。白庚勝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沛縣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年版,第187—188頁。


再如《蛤蟆變銀子》這則故事里,善良勤勞的人獲得了意外的財富,卻并不貪心,最終反而贏得了幸福;貪婪的鄰居機關算盡,銀子變成了蛤蟆,到頭來只是為他人做嫁衣。這兩則故事想象十分神奇,一方面體現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善良人性的肯定;而另一方面,也說明貪心會帶來噩運,受到懲罰,都寄寓了民眾的生活理想和價值觀念。

在淮海地區流傳的民間故事中,不僅可以利用有靈性的動物來構造故事,還可以利用具有法力的寶物產生神奇的幻想。如蘇北地區廣泛流傳的《小銅鑼》:善良的王二冒死從妖精那里偷來了寶貝小銅鑼,利用寶貝發了家;王大夫妻眼紅妒忌,貪心之下被銀子活活壓死。而魯南地區流傳的《寶葫蘆》同樣是歌頌了小王孩的善良純樸。在民間故事中,飛鳥、貓狗、牛馬、山石,甚至葫蘆、銅鑼、鏡子……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用具都會在人們需要幫助時產生神奇的力量,使主人公渡過難關、遇難呈祥、轉危為安。

想象和幻想給普通的生活注入了血肉,給民眾的心靈插上了美麗的翅膀,將平凡的現實變得神秘奇幻。民間故事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能夠千百年來傳唱不息,也正在于它能夠構筑一個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但又超凡脫俗的神話世界,可以讓普通人天馬行空地構筑起一個美好的理想國度。

(二)樸素的道德觀念

民間故事中包含的內容大都寄寓了民眾樸素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直接體現了民眾的情感和愿望,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惡的。從一個短小生動的故事中,民間故事總是呈現出“善惡有報”的樸素理念,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宣揚著仁善誠信的價值觀念,贊揚勞動人民善良的品質,表現擺脫困境過上幸福生活的愿望,鞭笞貪婪、懶惰、虛偽等丑惡現象及人性,給人以警示和訓誡。如搜集到的民間故事《背母尋藥》:


從前有兄弟二人,哥哥從醫,弟弟種地,兄弟倆都很孝順。后來,母親生病了,病得越來越重,哥哥有藥方,卻不知去哪里抓藥,而弟弟性子急,拿起哥哥開的藥方,背起母親就出了門,一路上受了很多苦,但是誤打誤撞中卻給母親找到了藥,治好了母親。


故事歌頌了兄弟尤其是弟弟至誠的孝心,孝感動天,宣揚了孝道。

再如微山湖地區流傳的民間故事《錐刮鳥》:


從前微山湖里有對懶夫妻,懶到啥程度呢?一天夜里小偷去偷他家的鍋,夫妻倆都看見了,光咋呼誰也不想起床。小偷到了鍋臺上揭了鍋就跑,男的這才起床追小偷,眼看要追上,小偷轉身一刀扎在他的臉上。男的仰面倒在地上,心想這下子命可完了。老婆從后面追上來,氣喘吁吁地說:“當家的別追啦,鍋還在鍋臺上呢!小偷揭走的是鍋疙巴。”女人跑到近前一看,自己的男人臉上扎了把刀子,眼閉著,一動也不動。那女的可嚇壞啦:“我的天,你死了我可怎么辦!”男的聽見哭聲睜開眼說:“我沒死。”“刀扎在臉上咋會沒死呢?”男的一骨碌爬起來,拔下刀子。說也怪,一點兒血也沒有淌。那女的一看說:“沒事,才到肉皮。”原來肉皮外包了一層灰塵嘎巴兒。不巧當他們回來時,起風下起了大雨,夫妻倆的船年久失修,一會兒就爛了個大洞,船進了水。男的拿起被子就錐洞,女的拿起盆就刮水。誰知那水越刮越多,急得女的叫起來:“死鬼,快點錐。”船底已是朽木,洞越錐越大,氣得男的罵道:“狗日的懶婆娘,快刮呀!”“你快錐”“你快刮!”“你錐”“你刮”“錐”“刮”。洞越來越大,水越來越多。不多會兒,他倆就隨著小船沉入湖底。第二天有兩只水鳥從那里飛起,不停地叫著“錐錐錐”“刮刮刮”。人們說:這對水鳥是那對夫妻變的,正為自己過去的懶惰追悔!人們便叫這水鳥為錐刮鳥。白庚勝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沛縣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144頁。


一對懶惰的夫妻,只知道推卸責任,最終自食惡果。故事在輕松幽默之中,闡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包含著民眾對惡習的鞭撻。

(三)民間故事的意義和價值

淮海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了豐富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歷史文化價值,表現出淮海地區歷史、科學、哲學、民俗等地方文化信息。通過這些民間故事我們可以了解本地區民眾生活的軌跡,了解特定歷史階段民眾生活的狀態和心路歷程,了解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的變遷,了解文化碰撞、融合與演變的痕跡。如搜集到的民間故事《微山湖現城》:


很早以前,有一個漁民,一天在湖上打魚到很晚才收網,就歇在湖上。深夜看到湖上有道光,走近一看,發現是一條熱鬧的街市。漁民很奇怪,湖面上哪來的街市。漁民在街市上逛起來,看到有賣豆子的,想起來家里缺少豆種,就問賣家咋賣?賣家不說話,漁民只得順手抓了一把。等回家一看,豆子全是金豆子。漁民恍然大悟,當地說微山湖早年是一座大城,后來一場大地震,把城陷了下去,成了今天的湖。傳說這個城隔60年重現一回,碰見了就是好運。


這個故事透露出微山湖地理風貌的變化,也折射出湖上漁民的生活習俗。

同時,由于民間故事的內容切近民眾的生活,能夠體現民眾真實的生活面貌,形式上通俗、質樸,為人們喜聞樂見,因而它也成為民眾進行傳統教育最方便、最普及的一種形式。如《屠夫斗外使》,故事講述了明嘉靖年間,一個屠夫王二與一個外國老道斗智斗勇,從而擊退了外來侵略者的侵略野心。故事宣揚了民眾抵御外侮的勇氣與強大的信心,展現了普通民眾的智慧和才能,體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确山县| 布尔津县| 建水县| 镇坪县| 克什克腾旗| 府谷县| 普定县| 渝北区| 梓潼县| 甘肃省| 玛纳斯县| 阿克苏市| 乌兰县| 蓝田县| 双峰县| 自贡市| 定远县| 永安市| 固原市| 邹平县| 博野县| 江华| 雷州市| 彩票| 凤翔县| 海安县| 嘉峪关市| 吉安县| 福海县| 利辛县| 恩施市| 凉山| 麻江县| 麻阳| 乡宁县| 芦山县| 大名县| 利辛县| 汤阴县|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