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語義演變的機制
Traugott等特別強調語用在語義演變過程中的作用。事實上Traugott認為語義演變即源于語用推理:說話人創新、利用一個會話隱涵義,促使聽話人把它推導出來。這個隱涵義如果也被聽話人接受利用,那么,如此反復,它就可能在社團中使用開來,甚至最終固定下來。語用推理主要是轉喻(metonymy)過程,因此,Traugott and Dasher(2002)認為轉喻是語義演變的主要機制。如果只注意演變的結果,那么語義演變如“空間>時間”“時間>條件”自然像是隱喻(metaphor),但是,如果考慮演變的過程和環境,那么,就會發現從語境中產生的“聯想”(association)——即轉喻——是演變的主要力量。隱喻的作用是在演變初始對推理進行限制,并且通常也是演變的結果。(Traugott and Dasher 2002:29,80-81)
語用推理這個轉喻過程,常常又與“主觀化”(subjectification)聯系起來。請看下面的表述:
主觀化是一個基于轉喻的過程,說話人利用它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態度等等。(同上,31)
主觀化是迄今發現的很普遍、實際也是最具滲透力的語義演變類型。(同上,30)
主觀化(包括互動主動化(intersubjectification))是語義演變的主要機制。(同上,279)
在Traugott對語義演變的闡述中,“語用推理”“轉喻化”“主觀化”三者可以畫上約等于號:語用推理≈轉喻化≈主觀化,被視為語義演變的主要機制。